中国画,是世界东方画中的主要画种,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明代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到清代郑板桥的《梅竹》;从近代吴昌硕的《花鸟》到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等。
中国画具有的鲜明的民族风格,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和技艺发展轨迹。不仅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同时还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名人字画可以与文物古董相媲美,俗称古玩字画)。 以中国的名家书画作品为蓝本而设计成的邮品,不仅弘扬了祖国文化,也让世界了解到东方这块沃土的神秘色彩。笔者整理如下,供欣赏。 吴作人作品《熊猫》赏析
吴作人(1908-1997) 江苏苏州人。吴作人在60余年艺术生涯中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沃土中。他禀赋深厚,学贯中西,刻意探求,大胆创新。他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务长、副院长、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选为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六届人大常务委员、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欢迎。 《熊猫》充分体现了吴作人水墨渗化没骨的技法,以水墨点垛造型传神,气韵生动而又应物象形,为传统的中国画或纯粹的西洋画均难以办到。图中所画熊猫憨态可掬,形象生动。 徐悲鸿作品《奔马》赏析
徐悲鸿(1895-1953) 江苏宜兴人。画家,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美术作品。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及个人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及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在绘画上,徐悲鸿主张现实主义美术,强调写实,提倡师法造化。“尽精微、致广大”。反对因循守旧,注重兼蓄并收,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练、准确,注重线与面的结合;油画长于人物、风景,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尤善画马,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上主张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材。代表作有:油画《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晨曲》、《泰戈尔像》、《奔马》等。 齐白石作品赏析
齐白石(1863-1957) 湖南湘潭人。书画家、篆刻家。出身贫寒,幼年辍学,牧牛读书。早年以雕花木工为生。 “廿七年华始有师”,直到二十七岁才有机会向文人名流学习书画,正式从艺。后习绘画、诗文、书法、篆刻,以卖画、刻印为生。60岁后画风遽变,重视创作,融合了传统写意画与民间绘画的技法,形成独特艺术风格。擅画花鸟鱼虾,亦画人物山水。论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篆刻单刀直下,苍劲有力。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曾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刘海粟、于非闇、吴作人作品赏析
吴昌硕作品赏析
吴昌硕(1844-1927) 浙江安吉人。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 叶浅予、李可染、吴作人作品赏析
叶浅予(1907-1995) 浙江桐庐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少时自学绘画,1926年至上海从事时装设计、舞台美术,1929年开始创作漫画。1936年组织举办第1次全国漫画展,次年组织成立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会,积极投身抗日战争。1939年赴香港,次年回重庆。19421943年访问印度,归来后举办旅印画展。抗日战争胜利后曾赴美举办画展,1947年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届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曾任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从事画教学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笔墨顿挫自如,豪放爽朗,形象生动传神,风格独具,成就显著。曾为矛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 李可染(1907-1989) 江苏徐州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两年后毕业回乡任小学美术教员。1929年考取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同年参加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1932年因“一八艺社”被国民党当局解散,被迫退学回乡,在徐州艺专任美术教员。1938年在武汉参加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战宣传。1943年到重庆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讲师。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副教授,同时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1956年起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1、2届理事,第3、4届副主席,北京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50年代曾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等地举行山水写生展,并出访德国、捷克。1986年于中国美术馆举行大型个人画展。同年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艺术通讯院士”称号。 吴作人(1908-1997) 江苏苏州人。吴作人在60余年艺术生涯中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沃土中。他禀赋深厚,学贯中西,刻意探求,大胆创新。他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黄宾虹作品赏析
黄宾虹(1865-1955) 浙江金华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工画山水,以新安派为宗,屡经变革自成一家。所画山水元气淋漓,墨华飞动,浑厚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鱼虫,亦奇崛有致。晚年尤精墨法,喜以积墨、泼墨、宿墨法互用,得黑、密厚、重的风格。他亦善书法及刻印。建国后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等职。在他九十寿诞时,华东行政委员会授予他“中国人民优秀画家”称号。 潘天寿作品赏析
潘天寿(1897-1971) 浙江宁海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一生以弘扬民族美术为己任,淡泊名利,刚直不阿,以其沉雄阔大,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及其在绘画、书法、诗文、史论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对中国画继承与革新问题上的远见卓识,成为中国画艺术大师。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 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他的绘画是诗、书、画、印交融的中国画的一个总结,又是对旧时代中国画的一种超越。 他的艺术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国家邮政局于1998年6月27日发行了志号为1998-15T的《何香凝国画作品》 特种邮票1套3枚,分别是:(3-1)50分 虎;(3-2)100分 狮;(3-3)150分 梅。 见图。 何香凝(1872-1972) 广东南海人。现代画家。国民党领导人廖仲恺的夫人,廖承志的母亲。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妇女部长。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她的绘画作品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尤工狮、虎及山水、花卉。 郑板桥作品赏析
郑板桥(1693-1765) 江苏兴化人。原名郑燮,字克柔,早年家贫,以书画维持生活。他早年师法苏东坡,黄庭坚。他的书法非常别致,能熔正、草、隶、篆于一炉,可以说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怪。郑板桥的怪是“恕不同人”的怪,不愿流于凡俗的怪,而不是不要传统的怪。他自己说过:“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又说:“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他在书法上非常强调自己的新意,他在《跋临兰亭序》中说:“板桥道人以中郎之体,运太傅之笔,为右军之书,而出己意。并无所谓蔡、钟、王者,岂复有兰亭画貌乎?”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
国家邮政局于2004年10月18日发行志号为2004-26T《清明上河图》 特种邮票1套9枚,见上图。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 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褐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