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鱼百科名片太阳鱼学名Lepomis gibbosus
,属鲈形目-太阳鱼科的淡水鱼类,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一般成鱼体长24-40公分。大多数太阳鱼都拥有格外出众的色彩,而美丽的太阳鱼种类中最为夺目的种类就是这一款被称为“嫦娥”的种类,其闪烁着耀眼的金属蓝色调的鱼身上布满了桔色的斑点,眩目而美丽的眼睛后端有一双宛如耳状的花纹,这是它们明显的标志。
简介太阳鱼原产于北美,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和全美国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里均有分布。该鱼个体较小,常见的多为50—100克/尾,大者达2千克/尾左右。从形态来看, 蓝鳃太阳鱼的体型有些似尼罗罗非鱼,外观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鳃盖后缘长有一黑色形似耳状的软膜,是所有太阳鱼的一个共同特征,只是不同种其“耳膜”有不同颜色及不同形状而已。太阳鱼的头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红色或淡橙黄色,背部淡青灰色,间有一些淡灰黑色的纵纹,但不太明显。头小背高,肉质丰厚。 该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其含粗蛋白18.8%,粗脂肪1.15%, 其干物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高达17.68%,并富含钙、铁、磷、钠、钾等多种微量元素,是水产滋补食品。 太阳鱼属温水性小体型鱼类,生长适温范围大,可在1~38℃水温状态下生活,水温2℃仍能在自然环境下安全越冬。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完全能自然越冬。它适应性广,食性杂,群体 产量高,能自然繁殖。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也吃水生植物、小杂鱼和小型软体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冰鲜鱼等动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来替代天然饵料,饲料的蛋白含量在32%至36%便可,较易养殖。 近年来,江浙一带和广东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太阳鱼的人工养殖,其养殖模式较灵活,既可以单养,也可以和其他一些传统水产品种套养。在广东一带,太阳鱼基本上是与鳗鱼套养。因太阳鱼不争饵料,还能净化水质,故养殖成本较低。 目前,水产市场上的太阳鱼销售价格比较稳定,保持在18~22元/斤。而且上市量较少,供不应求。由于太阳鱼的味道鲜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其青睐有加,市场前景广阔。饲养方法太阳鱼的繁殖季节在广东为3月至10月,水温20 ℃以上。1冬龄鱼即 可进行繁殖,属于多次性产卵的鱼类。 太阳鱼的卵粒很小,所以刚孵出的幼苗饵料主要是浮游生物,随着个体的增长,达到2.5㎝时可辅投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必须32%以上。由于太阳鱼个性温驯,摄食时抢得不凶,较斯文,而且摄食量小,所以在大面积的鱼塘里进行驯化配合饲料比较困难,应该是在繁殖池里培育到体长2.5㎝以上时,再把它转入其他面积较小的水泥池或土池来进行驯化配合饲料。 太阳鱼是中上层鱼类,驯化时对沉落水底的饲料不会摄食,所以投配合饲料时必须做到少量多次,因其口径小,配合饲料应该为粉状或微粒状。驯化时全池泼洒,然后再补充浮游动物。随着驯化的进行,逐步增加配合饲料量而逐渐减少浮游动物量,最后完全驯化成摄食配合饲料,此时鱼苗 达到3-4㎝即可放下鱼塘养成。 鱼苗下塘前10天要用茶枯把鱼塘消毒,用茶枯清塘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彻底杀灭野杂鱼虾;第二茶枯具有很好的肥水作用。清塘后至鱼苗下塘时,塘水已经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对鱼苗下塘后的成活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养成鱼最好是单养搭配少量鲢、鳙鱼,因为太阳鱼个体较小,摄食能力较差,所以一般不能与其他个体较大抢食较快的鱼类混养。每亩鱼塘可放养4㎝左右的鱼苗3000尾。 鱼苗下塘后,每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0%,每日分4次投饲,并且每次投料都要较大面积泼洒,然后根据鱼苗的摄食情况再确定是否逐渐缩小投饲范围,鱼苗下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大面积 投喂,可缩小至一个范围投料,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随着鱼苗个体的长大,日投饲量逐渐改为鱼体重的4%,此时每天投料可改为2次。当水温降到10℃时,根据鱼的摄食情况来确定投料量。 当池塘水需要换水时,加水口必须用网过滤,以防其他较大型的野杂鱼混入池塘,残杀个体较小的太阳鱼。太阳鱼抗病能力强,但如果水质长期处于恶化的状态下,仍会影响其生长,使其抵抗力降低。 太阳鱼生长速度较慢,但其个体达到80-100克/尾时即可上市,在池塘经6个月的养殖便可达到100-150克/尾。在养殖过程中,雄鱼比雌鱼生长速度较快,个体亦较大。杂交太阳鱼杂交太阳鱼又叫杂交太阳鲈是科研人员精选北美太阳鲈科鱼 类原种进行杂交获得。她具有肉味美、个体大、体形美、起捕率高等诸多优点。除食用外,她还是集游钓和观赏于一体的理想品种。杂交太阳鲈的繁育与推广系湖北省2001-2002年重点科研项目。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杂交太阳鱼体质强健,头小背高,肉质丰厚。背部拱圆,腹部平直,侧面观类似椭圆状。鳃盖骨边缘突出,长有一蓝黑色的形似耳状的软膜。背部及边缘橄榄色至蓝绿色,体侧通常有几块暗纹。体下部蓝绿色。头部边缘有彩虹蓝和绿斑,软膜呈黑白相间或蓝绿色的边缘。 2、食性:体长2.5-3cm的鱼苗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为5-6cm时,还可摄食水、陆生昆虫、小龙虾、有机碎屑等;处于成鱼阶段的杂交太阳鱼以水生植物、大型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小鱼虾为主。人工养殖条件下,喜食糠麸、各种饼类、浮萍、散状及粒状配合饲料、附 着藻类、各种动物下杂,小鱼虾。采用含蛋白质28%以上的全价配合饲料,杂交太阳鱼能获得最大生长率。 3、生态习性:属广温、广盐性鱼类,能生存于1-40℃及1PPm的半咸水环境中。最适生长温度26-31℃,PH范围为6-9.5,最适7-8,可生存于1mg/L以上氧气的环境中,在我国绝大部分池塘、湖泊、水库、河流中可良好的生长。 4、生长: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鱼苗经4-5个月养殖体重可200-250克,经6-14个月养殖,体重可达400克以上。 5、营养价值:粗蛋白质为18.8%,粗脂肪11.5%,干物质中17种氨基酸含量高达17.68%,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也很高。并富含钙、铁、磷、钠、钾等微量元素,和鲫鱼一样可列为滋补食品,特别适合妇女儿童食用。杂交太阳鱼养殖1、池塘主养:池塘面积以1-6亩为宜,适宜水深为2-2.5米,池塘底质以黑色壤土最好。鱼种放养一般选择在每年的6-7月,规格以6-8cm为好,每亩放养1000-3000尾,条件好的 可提高到3000-4000尾。可投喂植物性饲料如黄豆、豆饼、豆渣、花生饼、菜籽饼、米糠等;青饲料主要是各种陆生植物含纤维素少的嫩叶,水生浮萍;动物性饲料有鱼粉、蚕蛹、血粉,各种水生螺蚬类的肉、小鱼、小虾、牛等动物的下杂,各种水陆生蚯蚓,昆虫幼虫等;人工配合饲料通常由鱼粉、菜籽饼、棉饼粉、花生饼粉、麦麸、矿物质、维生素混合后制成,蛋白质含量约为28-32%,经4-5个月养殖,杂交太阳鱼规格可达200-250克,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 2、池塘混养:在主养花、白鲢、草鱼、大口胭脂鱼、甲鱼等的池塘中混养杂交太阳鲈均能获得较好的养殖互补效果。在主养鲤、鲫、团头鲂的池塘中不应混养或少量混养杂交太阳鲈。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放6-8CM的鱼种300-500尾,经10个月养殖,每亩可获杂交太阳鲈8-20公斤,规格可达0.4公斤以上。 3、流水养殖:养殖池面积通常60-100m2的水泥池或用面积20m2左右的孵化池、育苗器改制,水深保持1米。放养6-8CM的鱼种,投喂含蛋白质32%以上的全价配合饲料。其他种类黑刺盖太阳鱼形态特征: 黑刺盖太阳鱼常与白刺盖太阳鱼同时发现,虽然和 白刺盖太阳鱼所能忍受的水比起来,黑刺盖太阳鱼喜欢较大较清澈的水,但是这两种鱼都广泛地分布于池塘、湖泊及河流中。平均重量在340-680克之间,最大可达2.27千克。 产地:北美东部由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湾,并广泛引进至其他各地。蓝鳃太阳鱼蓝鳃太阳鱼是鲈鱼形目科棘臀太阳鱼属的一种,是近年从美国引进的又一个淡水优良品种。蓝鳃太阳鱼的体形似海水鲷科的某些鱼类,椭圆型,身扁背高,个体较小,普遍为80—150克/尾,体测各有10条灰黑色的横纹,体色具有金属光泽紫、绿、黄相间,非常美观,繁殖季节雄鱼更加鲜艳夺目,测体的横纹随着鱼个体的增大而变淡。蓝鳃太阳鱼适温性广,冬季不用采取保温措施,能自然过冬。该鱼的食性为杂食扁肉食,但不是凶猛性鱼类,较温驯,耐低溶氧,耐肥水,抗病力强。该鱼肉质香甜爽滑,口感极好,很受 市场欢迎。 蓝鳃鱼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 L.)是鲈形目棘臀鱼科太阳鱼属的一种,原产于北美,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美国大湖水系和全美国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里均有分布。该鱼个体较小,常见的多为50~100克/尾。大者达2千克/尾左右。从形态来看,蓝鳃太阳鱼的体形有些似尼罗罗非鱼,外观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鳃盖后缘长有一黑色形式耳状的软膜,是所有太阳鱼的一个共同特征,只是不同种其“耳膜”有不同颜色及不同形态而已。蓝鳃太阳鱼的头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红色或淡橙黄色,背部淡青灰色,间有一些淡灰黑色的纵纹,但不太明显。头小背高,肉质丰富。 每年3~10月,是蓝鳃太阳鱼的繁殖季节。此时的雄鱼体色显得特别光彩夺目,十分美丽。一般15厘米长的雌鱼可产卵65000粒,而且是多次产卵。该鱼的适温性广,在低水温(12℃)下也能正常摄食生长。 蓝鳃太阳鱼的食性以动物性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也完全可满足其生长需要,饲料的蛋白含量在32~362/0便可。 该鱼的适应性很强,大小水体均能生长。其养殖方法以彩专塘单一集约化养殖为好,池塘面积3~5亩,水深1.5~2米为宜,每亩放养3~4厘米/尾的鱼苗1000~12000尾。投喂适口的颗粒料,日投量占鱼体重的100/0左右,长到100克/尾左右后,日投量占鱼体重70/0,具体视天气变化及摄食情况而灵活掌握。在养殖过程中,该鱼很少发病,但仍要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防治方法与其他淡水鱼相似。 蓝鳃太阳鱼是一条非常好的鱼,虽然个体较小,但肉质极为鲜美,是许多名优鱼不能相比的。 蓝鳃太阳鱼集观赏、垂钩、食用为一体,是目前新兴的养殖品种。绿色太阳鱼绿色太阳鱼原产美洲,美国将其与蓝鳃太阳鱼杂交,发展的杂交太阳鱼,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绿色太阳鱼由此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笔者1999年从美国引进一批鱼种,在南宁市科嘉养殖实验场饲养,并于2000年繁殖投产。在饲养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对其食性不了解,又没能查获国内外有关文献。为此,笔者做了一系列实验,对其食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如下:食物组成实验表明,浮游植物、罗非鱼苗、小螺和芜萍是绿色太阳鱼不喜好或不易得的(如罗非鱼苗可能是难以捕捉的对象);枝角类、桡足类、水蚯蚓和摇蚊幼虫是绿色太阳鱼喜好的或是容易获得的;枝角类、水蚯蚓和摇蚊幼虫属最喜欢的食物。 溶氧要求 当溶氧量下降到0·5毫克/升时,鱼已浮头,不再摄食饲料;溶氧1·0毫克/升以上,有摄饵行为;溶氧量2·5毫克/升以上,摄食强度较大,最高记录为饲料占鱼体总重量的5·6%。 水温要求 根据1999年12月至2000年2月间,绿色太阳鱼在水泥池中越冬的表现,证明它抗低温能力比较强(据报道,其最低临界温度为3 ℃),故可不用加温保护。其间,每日投膨化颗粒饲料。笔者观察到水温12℃ 时,绿色太阳鱼仍有摄食行为。 综合评价 绿色太阳鱼是我国新引进的养殖品种,目前正在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笔者认为,绿色太阳鱼以营养类型来分,属于温和肉食性鱼类。从其食物组成分析,绿 色太阳鱼的主要食物为枝角类、水生环节动物以及水生昆虫幼虫;次要食物为桡足类;小螺、小鱼为偶然性食物;而人工配合饲料对绿色太阳鱼来说,应划归“替代食物”的范畴。 绿色太阳鱼的开口饵料为浮游植物、轮虫和小型枝角类。这一特性为发展绿色太阳鱼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预计采用常规池塘培育鱼苗的方法,可以解决其鱼苗的饵料问题。 绿色太阳鱼的食性与蓝鳃太阳的食性相类似,蓝鳃太阳鱼鱼苗初期饵料为枝角类和桡足类,而本研究的结果,浮游植物乃绿色太阳鱼开口饵料之一,这方面有些差别,也是饲养绿色太阳鱼的有利因素。 绿色太阳鱼的养殖必将依赖于人工配合饲料的应用,而绿色太阳鱼的营养需要量是今后研究配合饲料的依据,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食用方法太阳鱼蒸蛋 烹制材料(两人份) 材料:太阳鱼(1尾,234克)、鸡蛋(2只)、姜丝(半汤匙)、葱花(半汤匙) 调料:油(1/2汤匙)、盐(1汤匙) 1 洗净宰杀好的太阳鱼,在腹部切入一刀,掰开鱼腹,让其趴在盘中。 2 洒入1/3汤匙盐,抹遍太阳鱼的全身,在其腹部塞入姜丝。 3 鸡蛋打入碗内,加入1/2汤匙油、1/5汤匙盐和2蛋壳清水搅打均匀。 4 鸡蛋打入碗内,加入1/2汤匙油、1/5汤匙盐和2蛋壳清水搅打均匀。 5 烧开锅内的水,放入太阳鱼,加盖以中小火清蒸10分钟。 6 取出蒸好的太阳鱼,撒上葱花,即可上桌。 贴士 1、太阳鱼的个头不宜过大,否则要蒸熟蒸透的话,水蛋会蒸得过老;如果买来太阳鱼较大,可以先放入锅内隔水清蒸一下,取出倒入蛋液再下锅同蒸。 2、蛋液和清水的比例是1:1,不能拿捏水量的话,可直接用蛋壳来兑 ,这样准确率高。 3、待锅内的水开后,放入太阳鱼用中小火隔水清蒸,可使蒸出的水蛋不会过老,表面光滑,口感嫩滑。 4、打蛋液时不宜用力搅打,否则蛋液会起气泡,蒸好的水蛋会有很多孔,应轻轻搅打均匀便可。 5、要确认太阳鱼是否蒸熟,以用筷子直接捅穿鱼身为已熟的标准。
蓝鳃太阳鱼百科名片蓝鳃太阳鱼bluegill 亦称蓝鳃鱼。 鲈形目(Perciformes)日鲈科(Centrarchidae)学名Lepomis macrochirus之太阳鱼(sunfish),为最著名太阳鱼之一。原产于美国中、南部的淡水中,现已引进美国西部及世界各地的许多淡水环境中。 蓝鳃太阳鱼是受欢迎的垂钓鱼中顶小的一种,一般体长只15∼23公分(6∼9吋),体重常不及0.5公斤(1磅)。特征为背鳍後部有一深色点,以及鳃盖後部有一深色边。体色不一,惟基本上带蓝色或绿色。虽然体小,但在上钩时挣扎剧烈,被视为北美最受欢迎的垂钓鱼。常与大嘴鲈鱼一起放养于小农场的池塘中。形态特征蓝鳃太阳鱼属中小型鱼类,常见个体多在50-100克/尾,个体最大者可达1公斤/尾左右。形态体型有些似尼罗罗非鱼,外观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鳃盖后缘长有一黑色形似耳状的软膜,也是所有太阳鱼的一个共同特征,只是不同种其“耳膜”有不同颜色及不同形状而已。蓝鳃太阳鱼的体色很美丽,整体颜色偏蓝绿,头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红色或淡橙黄色,背部淡青灰色,间有一些淡灰黑色的纵纹,但不太明显,头小背高,肉质丰厚。生活习性蓝鳃太阳鱼1龄达到性成熟,属一年多次产卵鱼类,4-6月是蓝鳃太阳鱼的繁殖旺季,此时期的雄鱼体色显得特别光彩夺目,十分美丽。一般一尾15厘米长的雌鱼可产卵12000-65000粒,属粘性卵,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及刚孵出的仔鱼由雄性亲鱼护巢。该鱼对水质条件要求与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相似,既可在池塘中生长和繁殖,也可在较小的肥水塘中生活。蓝鳃太阳鱼的食性为杂食性,但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仔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成鱼则摄食植物基叶、小杂鱼、小虾及小型软体动物,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饵料(含粗蛋白30%以上)。蓝鳃太阳鱼属广温性鱼类,适温范围1-38℃。该鱼喜欢集群游动,即使在初春水温仍然很低(如在10-15℃)的情况下也能正常摄食生长,很适宜在我国南、北方各省推广养殖。养殖方法蓝鳃太阳鱼适应性很强,大小水体均能生长,该鱼可在池塘中自行繁殖,长至1?2cm时,捕出仔鱼,专塘培育。苗种培育及管理与罗非鱼相似。其成鱼养殖方法有三种,可根据具体环境条件选择。 3.1 单养 池塘面积以3-5亩,水深在1.5-2米为宜,排灌水方便,保持池水清新,需配置增氧机一台。每亩放养2-3cm规格的鱼苗4000-5000尾,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7%左右,长到100克/尾时日投饲量减少为5%,具体视天气变化及摄食情况而灵活掌握。良好的投喂,精心的管理,亩产可达千斤。 3.2 混养 将蓝鳃太阳鱼混合放养在鳗鱼池塘、家鱼池塘、优质鱼池塘,都能控制浮游动物、小型鱼虾类和其它无脊椎动物的过度繁殖。不仅能调节水质,而且能增加其它鱼类的产量。混养的苗种放养规格以4-5cm为宜。亩放养500-2000尾不等,视池塘情况而定。 3.3 游钓及观赏鱼养殖 蓝鳃太阳鱼也是游钓的对象。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水体面积的旅游点、水池、池塘、水库、湖泊等都可以放养太阳鱼。具体放养规格和数量可参照混养方式。蓝鳃太阳鱼还可作为观赏鱼以它艳丽的体色,搭配于水簇箱中,使人赏心悦目。鱼病防治蓝鳃太阳鱼主要疾病有车轮虫病、舌杯虫病、烂鳃病。 4.1 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寄生于皮肤或鳃部引起,镜检鳍部可看到虫体布满整个鳍部。症状:鱼体呈黑色,身体瘦弱、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离群独游,行动缓慢。 治疗方法: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2)用量0.7mg/L。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单用硫酸铜每立方水用0.7克亦可,疗效很好。2%食盐溶液浸洗15分钟以上,或3%浸洗5分钟以上。 4.2 舌杯虫病 舌杯虫病是由鱼体受伤寄生于皮肤而引起。镜检伤口可发现舌杯虫。症状:病鱼鳞片松散,皮肤充血腐烂,鱼体消瘦,离群独游,不进食物。 治疗方法:同车轮虫病。 4.3 烂鳃病 症状:肉眼检查鳃丝发白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亦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行动缓慢,体色暗黑,头部颜色特别暗黑。 治疗方法:漂白粉用量1mg/L,溶解后全池泼洒。呋喃唑酮(痢特灵)0.2-0.5mg/L,溶解后全池塘均匀泼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