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黄与巴豆同用治疗急性阑尾炎1例

 良伴 2011-09-03

大黄与巴豆同用治疗急性阑尾炎1

(发表在《中国民间疗法》200111月第8卷)

 

    韩某,男性,68岁,1994年3月12日初诊。患者二日前过食生冷后开始腹痛,且疼痛逐渐加重伴恶心而来诊。患者素患慢性胃炎,喜热饮食,腹部多畏寒,得热则舒,每因吃生冷出现胃痛或腹痛腹泻。诊见体温39.2℃,阑尾点有压痛及反跳痛,伸腿及腰大肌试验阳性,舌略红,苔黄厚,脉滑数。查白细胞22.5×109/L,中性81%。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因患者平素胃肠冷积日久,本次又因饮食生冷而发病。热结为标,冷积为本,故拟温化冷积与攻下热结药并用。选用大黄40g(后下)、桃仁15g(去皮尖)、干姜30g、桂枝30g、丹皮15g、当归20g、薏苡仁30g、巴豆6粒(去油)、甘草20g、冬瓜子50g(打)。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药汁400ml,早晚分服。巴豆随服各一半。服第1剂后,患者解大便2次,便后腹痛减轻,服第2剂解3次大便,大便量少质稀。2剂服完后再诊,腹痛明显减轻,舌略黄,脉略滑数,体温降至37.6℃。守原方减大黄为20g,巴豆减为3粒,余药同前,连服3剂而渐愈。其间未用任何抗生素,随访数年未复发。

按:此病例冷结热结同存,寒热错杂,须寒热并用方与病情合拍。方中巴豆泻冷积,大黄泻热结。二物同前人亦不少见,如《图经本草》中三物备急丸即大黄、巴豆、干姜同用以治心腹诸疾;《本草备要》中亦有巴豆“与大黄同用,反不泻人”之说。

大黄特殊炮制法治疗慢性阑尾炎31例

(摘录在《中国社会医师》2005年第22期)

 

    近年来,笔者用经过特殊炮制的大黄治疗阑尾炎效果颇佳,现将完整病例31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自门诊,均有急性期发作,通过县级以上医院确诊并经内科保守治疗,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作,缓解期右下腹常有疼痛感。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3~65岁,病程2~15年。

药物配制

     取大黄片250g,红花100g,当归100g,干姜100g,后3药混合后用温水浸泡24小时,滤取药汁约500ml;用该药汁浸泡大黄,待药汁全部浸入大黄后,取出晾干;再用米醋150ml,白酒150ml,食盐15g混合溶解后,再浸泡大黄,待溶液全部浸入大黄后,晒干,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2g,即得。

治疗方法

    缓解期用上药丸1丸,温黄酒50~200ml送下,每日1次,连服3~5天,以大便得快利2~3次为度。不饮酒者以温开水送服。在发作期除用上法外,酌情加用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

疗效标准

①     痊愈:右下腹疼痛及反跳痛消失,1年内未发作;②有效:疼痛或反跳痛减轻或消失,1年内仍右发作,但程度减轻;③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本组30例痊愈,1例因暴食暴饮发作1次。用上法仍获效。

典型病例

    患者,男,15岁,2001年3月4日初诊。3年前因突然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于某医院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经过内科保守治疗症状消失出院。3年间,每因饮食不节而经常发作。刻诊:痛苦面容,恶心欲吐,右下腹阵发性疼痛,并有压痛及反跳痛,T38.7℃。血常规:WBC13.5×10/L,NO.62。舌略淡,苔薄白,脉沉弦数。经检查排除其他急腹症,结合病史,诊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用上述所制药丸1丸,温黄酒50ml送服,同时用注射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青霉素640万U+地塞米松5mg,静滴。用药后5小时腹痛逐渐减轻。翌日诊右下腹疼减,T37.2℃,用同样方法服下第2粒药丸,青霉素减为400万U,地塞米松2mg静滴,即日大便畅下2次,右下腹疼痛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第3日如法再服1丸,仍以第2日量输液2天,随访1个月未再发。

讨论

    急性阑尾炎属西医的急腹症类疾病,常需外科手术切除阑尾治疗;若无手术适应证则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或其他疗法,如治疗不彻底或不当,往往转为慢性阑尾炎。本病属中医的肠痈范畴,气滞血壅,血败肉腐,聚而成痈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以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法为主。常用方剂如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因大黄具攻积泻下、清热解毒、泻火、活血祛瘀之功,用于本病甚为合拍,故常用为要药。然而生大黄性味苦寒,泻下力胜,但易于败胃气、伤胃阳、劫胃阴,严重影响气血的新生与恢复;并且胃阳不振,虚寒易于内生,气血易于阻滞,正虚邪恋,瘀滞日久转为慢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上述对大黄炮制中,当归甘辛温,最能补血活血止痛;红花辛温,活血祛瘀之功甚佳;干姜辛热温,中回阳,制约大黄之苦寒,并有辛开苦降之妙;更加辛热之白酒以行气活血,酸苦温之米醋消痈肿、软坚积、破滞气、散瘀血,食盐引药直达下焦病所。6味共制,使大黄苦寒之性大减而泻下缓和,四气五味皆备,攻积行滞,活血祛瘀之力大增,故最能适应慢性阑尾炎之正虚邪恋、气滞血瘀、寒热错杂的病机。药专力宏,效如桴鼓,值得临床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