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严师 你是严师吗? 作为今天的教育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也经常会有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身为教师,教育他们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却有一些老师怕得罪学生而不敢批评教育。 “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这一古老的教育方式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体罚学生的事件仍屡禁不止。“介民小学“的男科学教师在发现班上14名学生忘记带作业后,命令班上的几名学生掌掴忘记带作业的学生。有家长投诉“尚育小学”一名女语文教师,在犯错学生的脸上,以五颜六色的口红画圈圈。 敢不敢做严师?(一)现实的担忧 敢不敢做严师?这是一个看似不成为问题,但又让许多教师备感手足无措。(问题)事实上,我们的困惑和担心并非无病呻吟。经常发生的一些“家长状告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的事件已经真的可以让教育者捏一把汗了。 有老师把自身背负的精神压力比喻成“三座大山”:一是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和桀骜不驯,二是少数家长的打着维权的旗号胡搅蛮缠,三是上至政府、社会,下至教育系统内部关于“学生安全重于泰山”和“教学质量决定饭碗”的双重的硬性要求。 促使教师们迷茫困惑的原因在于家长和社会究竟会怎样看待和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那些缘于爱心、促其成才的严格要求,怎样理解他们对学生的那些哀其不争、催其奋进的慷慨陈词,怎样评价他们那种不苟言笑、冷脸热心的教育风格? 敢不敢做严师?(二)法规的理解 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其中,第二十九条对禁止体罚学生进行了详细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而修订前的《义务教育法》仅在第十六条规定了:“禁止体罚学生”。 此项修订一经推出,在全国各地引发了广泛争论,很多一线教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是不是严厉批评都不行了?应该如何掌握严格教育、适度惩罚与侮辱人格尊严的界限? 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网络评论:其一,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需要“法规限定”?其二,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需要“大力宣传”?其三,“适当方式”尺度如何界定?其四,普通教师能否批评教育学生? 结论:为师不严何以为师! 要不要做严师? -有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学生家长愿意选择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学校和班主任,98.3%的学生的愿望与家长一致。济南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办“可爱老师”现场投票活动。大二学生小张把票投给了去年被同学称为“灭绝师太”的一名教师,另一名大三男生则选了一位因给学生考试打分不高、背后被学生称为“关公”的教师。投票显示:那些平日被学生抱怨颇多的“灭绝师太”型教师,却出人意料地受到了学生的热捧,“经常点名”也成了学生选择“可爱老师”的理由。 我们有一个同感:在我们教过的所有学生当中,回头率最高的、最懂得感恩老师的往往是在读书期间被老师批评过的那些所谓的“差生”,而且这些“差生”在社会上基本都混得不错,反而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却几乎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观点:对犯错的学生大胆的批评教育,可能学生一时会恨你、怨你、不理解你,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长大后他们会明白老师的苦心的。 古语有云:“严师出高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鲁迅少年上学时由于迟到,被先生打了手心,鲁迅不但不埋怨老师,反而在自己课桌右上方写上“早”字,以警示自己。从那以后,鲁迅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可谓惜时如命。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少年时拜福楼拜为师,正是由于福楼拜的严格要求,终使莫泊桑一举成名。中国古代有“纪昌学射”的故事。 教育部前部长周济强调说,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严格管理,严师出高徒,这件事情一点都不能含糊。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严而有度、有恒地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就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徒”。 结论:要做严师!不做庸师!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爱,严格要求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对学生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对学生的极不负责任。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怎么做严师?(一)“严而有格”, “严而律己”。 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能为摧残学生身心健康而严。教师在学校里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一般来说,教师自身正与不正,都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切实加强自身修养,恪守学校纪律,用自己的一身正气和高尚情操,为学生做出表率。 (1)严而有格。严格要求的内涵:对学生目标要求的肯定性;对学生不良现象纠正的持续性;对学生要求的严谨性;对班级日常事务、师生关系处理的严肃性;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持久性;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道德品质培养的原则性。 (2)严而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对自身的道德、人格要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在教育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还要模范遵守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各个方面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班主任罚站 班上有一名学生上课时间去了网吧,面对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到网吧找到他,站在他的旁边不说话。当他发现我站在他身边时,他马上离开网吧,闷声不响走向学校。一路上,我紧跟其后也不说一句话。到校后,我只做了一个动作:用手一指教室,让他去上课。过后我也不提此事,但很关注他,天天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两天过去了,这名毫无反应。这天下午班会课,我对全班学生说:“由于老师没有教育好大家,有个别同学去网吧玩了半个小时,我向同学们作检讨,并罚自己在教室后面站半小时。”说完,我就走到教室后面,笔笔直直的站着。这一下班上像开了锅的水,立即沸腾起来,但很快就安静了。那名上网吧的学生在课桌上趴了几分钟,然后拿出笔在写着什么。下课的时候,他塞给了我一张叠着的纸,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封道歉信。这名学生在信中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剖析,认识非常深刻。说也奇怪,这名学生后来就不去网吧了,学习也上来了。他妈妈给我打来电话:“是老师您救了我的孩子,也挽救了我的家庭。” (3)职责和义务。教育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这件事使我们看到了这位班主任的责任感,他主动向学生作检讨,并承担自己没有教育好学生的责任,既为学生做出了榜样,又给学生以平等相待的感受。他采用“教师自我罚站”的方式,给了学生一个“意外”,把“罚站”这一使用在对学生的警示方式用在教师自己身上,使学生产生思想震动,使有错学生产生内疚感。这时的教育容易形成师生共鸣,往往能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教育者要把¡°权力”变为责任,主动寻找教育良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怎么做严师?(二)“严而有方”,“严而有度”。 (1)严而有方,严而有法。“方”指的是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采取恰当的方法,使被管理的学生乐于接受。 三记耳光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高尔基教育学院当校长时,一群小流氓似的学生让他伤透了心。他发现几千年的教育学“多少辉煌的思想,多少著作多少荣耀,同时却又是一片空白”,“连一个小流氓都应付不了”时,非常苦闷,终于有一次,他“从教育绳索上失足跌下来了”,失手连抽了最难伺候的学童扎陀罗夫(他可是个一拳就能把马卡连柯揍扁的大高个子男孩)三记耳光!扎陀罗夫竟然从此收敛了,学生们也奇迹般的变得听话多了…… 四颗糖果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 (2)严而有度,爱而不宠。“度”指的是教师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当,符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人格,避免简单和粗暴。要让学生感到“严格”并非“严酷”,“严”中有“爱”,对学生的爱,不是迁就姑息,不是娇宠溺爱,要在严格平等中实现。爱是水,严为舟,严爱统一,宽严适度。 大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三记耳光”收到的是和陶行知先生“四颗糖果”同样的教育效果,从这些大师身上,我们看到“严与爱”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宽以待人”和“冷面教育”都是对学生的负责和爱护。 观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切不可动不动就给学生来个“糖衣炮弹”或者时不时就充当“冷面杀手”,我们不要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也不能束得太紧、管得太死,应该是“爱在该爱处,严在当严时。”如何处理“严与爱”的关系,我认为关键是如何正确把握严与爱,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严”就是要“严而有度,爱而不宠。”这个“度”就是不体罚,不说伤学生自尊的话;这个“宠”就是不溺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总结:先做“严师”再做“名师 一味提倡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而忽视了严格教育,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脱离“严格”去谈教育是不切实际的,怕得罪学生而不敢批评教育的做法是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提倡赏识教育,肯定激励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抛弃严格教育。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是1%的理念和智慧加99%的汗水和责任。要想成为一名“名师”,就得先踏踏实实做一名“严师”! (清凉峰初中第二期教师论坛发言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