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秋皮肤易患10种病

 嫣钰潇湘 2011-09-04
入秋皮肤易患10种病 (2011-08-16 07:03:25)
标签:

秋季

皮肤病

健康

分类: 疾病防治

入秋皮肤易患10种病入秋皮肤易患10种病

 

     导读:入秋以来,炎热的天气仍没有退温,经过夏天的冲击的人体抗病能力下降,皮肤裸露并长期与外界接触,不免受到身体内外诸如细菌、病毒和过敏原等不良因素的刺激,皮肤病发病率增加。

 

入秋后,天气由潮湿闷热而变得干燥,气温也明显降低,由于清晨与白天的温差较大,天气多变,易导致人们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多种疾病。也是各类皮肤病的高发季节。
  1.虫咬皮炎
  夏秋季多昆虫,如螨、蚊、毒蛾、毛虫、蜂类等。人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丘疹、红斑、水疱等类症状。患病后以抗过敏为主,主要给予口服抗组胺类的药物,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及激素类软膏。
  应对:尽量避免去草丛,对宠物要勤洗澡减少感染率。
  2.足癣和股癣
  足癣和股癣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病,由于真菌喜好温暖和潮湿,因此常常在夏季加重。足癣表现为足底或脚趾间出现水疱、脱皮、浸渍会糜烂,并有瘙痒感,严重者可因过度搔抓而引起局部的感染。股癣表现为大腿内侧、臀部的环状红斑脱屑,呈离心性扩大,周围常可见小丘疹,自觉瘙痒或疼痛。

应对:无论是足癣还是股癣,都有一定传染性,因此应避免共用公共浴室、游泳池、旅馆的拖鞋或毛巾等。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而且应勤换鞋袜。勤换内裤,不穿紧身的内裤或牛仔裤。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可选用各种抗真菌药物如达克宁等外用,严重时配合口服抗真菌药治疗。
  3.皮炎
  夏秋季天气高温及闷热,很多人不注意防护,患上或轻或重的夏季皮炎,表现为皮肤上,尤其是在四肢伸侧、小腿深侧生出大片红斑,红斑上有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甚至丘疱疹,搔抓后出现较多线状抓痕、血痂,时间长了可能会皮肤粗糙、淡褐色素沉着、苔藓化。瘙痒明显,轻度灼热感。
  应对:保持室内通风、散热措施得当,使室内温度、湿度适宜,衣服宜宽大、轻爽、吸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宜用清水外洗后用毛巾擦干。治疗上可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酒精、糖皮质激素霜剂等。
  4.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串腰龙,是由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平时潜伏在人体某个神经节上,成年人绝大部分是这种病毒的携带者,当人体免疫力较强时,这种病毒就不会发作,而当抵抗力下降时,这种病毒就会复制,沿着神经分布下行,从而使皮肤出现红斑水泡,并伴有剧烈疼痛。
  应对:换季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因为感冒发烧时人体抵抗力较低,易诱发该病毒。同时,要注意合理休息,不要熬夜。在饮食上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平时也要经常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另外,秋季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可适量服用一些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E,并加强日常身体锻炼等。
  5.皮肤瘙痒症
  天气转凉后,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引起瘙痒。而老年人的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皮肤更干燥,因此,这种病常见于老年人。同时,再加上一些外部的刺激,如过多使用肥皂、洗衣粉等,这就极易引起瘙痒。
  应对:对于患有这种皮肤瘙痒症,且每逢换季时病情就较重的患者,建议在换季时做好预防。
  第一,注意忌嘴。对于鱼、虾、酒、辣椒等食物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第二,尽量少接触含有化学成分的物品,如洗衣粉等;
  第三,皮肤痒时,切忌抓挠或用开水烫,可搽一些润肤乳液或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或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中药;平时还要少用肥皂洗手,注意滋润皮肤。
  6.银屑病
  季节变化是银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该病往往冬天加重夏天减轻。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该病病情常常会逐渐加重。同时,由于发病机理目前并不清楚,这种病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所以秋季做好预防工作很重要。
  应对:换季时节,银屑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上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而秋季早晚温差大,是上呼吸道易发季节,所以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很重要,如果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每于好发季节之前,适当清淡饮食,能够有效避免或减轻银屑病复发。

7.丘疹性荨麻疹

大多数发病主要由蚊子、臭虫、蚤、虱、螨、蠓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小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经搔抓后呈现风团,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该病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损害数目不定,常分批出现,散在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有胃肠障碍,少数患者有时亦有呈现水疱者。该病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存在,至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但次年常又发生。患者自觉剧烈瘙痒,夜晚特甚,往往影响睡眠,患儿精神不安。搔抓后表皮剥脱,易致继发感染。

应对:讲究个人及环境卫生,消灭跳蚤、螨、臭虫等动物,限制过量蛋白摄入。防止蚊虫叮咬。患病后可口服药抗组胺物如扑尔敏等,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药膏。

8.丹毒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并常有复发倾向。

应对:预防主要是避免皮肤损伤,减少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机会,皮肤黏膜有损伤时及时治疗,以免感染加重。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

9.疖肿

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存在,一般人因具一定的免疫能力,细菌与身体倒也可以相安无事,当本身免疫力下降,皮肤受到擦伤等情况,都可导致疖的发生。

应对: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洗去皮肤上的污垢和致病菌;搞好个人卫生,要勤剪指甲;加强饮食调理,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进食绿豆、冬瓜、海带等性味甘、凉,具有清火明目、清暑止渴、疏解热毒等功效的食物。疖肿早期,可采用热敷,或外涂1%~2%碘酒等,可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忌针刺或手挤,因为手挤会使疖肿细菌随血流而扩散,致使感染加重。至于疖肿晚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10. 脓疱疮

脓疱疮是秋季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传染性皮肤病。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所致。该病的特征是皮肤浅在性脓疱。初起为红斑,很快形成绿豆或黄豆般大小的小疱和薄壁脓疱,周围皮肤发红,因搔痒不适抓破脓疱流出黄水,故又称为黄水疱

该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身体接种发病的特征,有较强的传染性,一人发病,往往引起和他密切接触的其他人跟着发病;身体某个部位发生脓疱疮,渗出的带病菌的脓液流到哪里,哪里就会受到感染而发病。有的病人可出现发烧、全身不适、白细胞增加,局部灼痛等症状。如不积极治疗,可迁延数周到数月,还可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败血症等。

 应对:最主要的预防方法是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及时治疗各种皮肤瘙痒疾病。患者的衣物等应煮沸或曝晒消毒。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更须防脓疱疮。患病后应去医院积极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