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水学派: 张元素“古方今病”说

 昵称4758024 2011-09-06

              易水学派:    张元素“古方今病”说


  金元时期,新说竟兴。继河间刘完素创立火热论之后,有河北易州张元素探索脏腑辨证,在总结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脏腑寒热虚实辨证体系。其后经其弟子及后世私淑者的不断发挥,在脏腑病机和辨证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汇成了著名的易水学派。

  易水学派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金元时期,中国北方战火连年,人民饱受饥馑、劳役、惊恐之苦,内伤病发生较多,为脏腑病机研究提供了临床基 础。魏晋以来至宋代,医学的发展一直处于经验积累的阶段,医学风气偏重于经验方的收集应用,忽略了医学理论的研究。经过一段时期临床医学的经验积累,医学 理论的总结提高已势在必行;脏腑病机的理论研究已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张元素整理总结《内经》,《难经》,《中脏经》有关脏腑辨证 的医学理沦,吸取《干金方》,《小儿药证直决》的脏腑辨证用药经验,结合其临床实践经验,建立了以寒热虚实为纲的脏腑辨证体系。在医学发展上起到了承前启 后的作用,成为易水学派的开山。

  张元素,字洁古,金代易州人。著《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珍珠囊》等。张元素是一位具有革新思想的医家。他有感于当时医生执古方以疗今病的习俗.针对性地提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主张从实际出发。强调根据脏腑寒热虚实辨证用药。在张元素注重脏腑病机研究的影响下,在易水学派形成过程中,一些医家逐步转向对特定脏腑进行专题研究,并各有创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