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波市石化产业基地(宁波化学工业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1

 hjnb 2011-09-12

宁波市石化产业基地(宁波化学工业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发布人:高新区企服办 发表于 2011-03-17 03:33 阅读次数:6271 次


    前 言

    宁波化学工业区(以下简称宁波化工区或化工区)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主导产业特色鲜明、水平和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园区正在努力建设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生产与生态均衡协调的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石油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为切实做好我市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章 产业基地的条件分析

    1.区域概况

    宁波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具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现在的宁波,是全国对外开放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市下辖六个县(市)、五个区,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人口568万。
宁波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基础。拥有中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的北仑港;拥有服装、纺织、机械等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和以石化、钢铁、电力、造纸等为代表的临港型大工业体系;拥有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开发区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保税区;拥有旅居海外64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万宁波籍人士及其后裔;拥有2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荣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64.1亿元,增长10.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0.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0.4亿元,分别增长12%和18.6%。集装箱吞吐量1084.6万标箱,增长16%,进入世界港口前十强。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50元,分别增长13.4%和13.9%。宁波已逐步成为浙江省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中心城市和华东地区重要贸易口岸。

    2. 基地条件分析

    宁波化工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北侧、杭州湾南岸辽阔的海涂上,总规划面积56.22平方公里,是浙江省唯一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专业园区。

    宁波化工区的雏形始于1998年,当时为了市区内化工企业搬迁而设立。2002年11月,根据市政府的意见,正式成立管委会。2004年5月13日,《宁波化工区总体规划(2002-2020)》获宁波市政府批准(甬政发〔2004〕44号)。2006年园区通过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并经省政府批准,宁波化工区由市级开发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自2003年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宁波化工区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园区拥有企业90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66.34亿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9.16亿美元。2008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58.85亿元,实现税收收入21.72亿元,出口总额4.18亿美元。园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5亿元,除逐步完善了围海造地、土地平整、道路交通、供排水、供电、污水处理、通信等配套公用工程外,还建设了化工储罐区、工业管廊、热电联供、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设施。
宁波化学区经过六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形成了石化产业集聚、规模效益突出、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机制充满活力、区域优势明显的良好发展局面,具备了创建“示范基地”的基本条件。

    (1)高起点规划,产业特色明显。园区产业规划符合国家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打造大型石化产业聚集区的有关要求;园区开发建设用地由海涂围垦形成,不占用基本农田,符合国家相关土地利用政策;园区总体规划也已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批准。

    (2)集约程度高,规模效益好。园区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6960万元/公顷,平均产值1.58亿元/公顷。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年,年上缴税收20亿元多,全员劳动生产率居国内同行前列。已经形成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以液体化学品码头为依托的大中型石化项目为主,基础无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为辅的石油和化学产业集聚区,园内企业规模和水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3)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宁波化工区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的理念贯穿于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宁波化工区区域环境评价》于2004年12月通过了国内外专家评审并获得通过;2008年4月,《宁波化工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取得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的批复(环审[2008]87号),是国内第一个完成所有规划和评价的石化专业园区。

    (4)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区内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技术研发中心9家,省级研发机构4家。授权发明专利36个。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54.12亿元,高新产品出口额10440万美元。园区先后与中科院材料所、中科院兰化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建科技研发平台和循环经济促进中心,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5)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优。骨干企业都采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所占比重达到87%,企业总体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领先,拥有知名品牌(商标)18个。

    (6)安全制度健全,管理体系完善。园区先后完成了《宁波化工区区域性风险评价》、《化工区事故应急预案》等,还建设了消防大队、救护中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也较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均达到安全生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自管委会成立以来,没发生过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7)“两化”加速融合,水平不断提高。早在2003年,宁波化工区就积极贯彻响应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在宁波市政府指导支持下,启动了宁波化工区“数字园区”项目。

    (8)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完善机制。园区拥有健全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工作机制,设有多个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机构。区内就业人数达到18414人,大专以上在业人数7918人,企业用工稳定,严格要求企业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为就业人员做好三证、五证,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参保率达到95%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劳动关系和谐。

    (9)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宁波化工区建有科技含量较高的研发设计、创业投资、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平台、培训平台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等,能够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10)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浙江省、宁波市和镇海区在园区发展规划、财政政策、政务服务和人才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3亿元,对产业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企业的技术改造给予支持。

    3. 产业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1)符合国家石化产业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今年提出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已经明确宁波化工区为国家“十二五”通过改造扩建和联合布局建设的2-3个4000万吨级的大型炼油及200万吨级乙烯产业区之一;而且园区符合振兴规划提出的石化产业实行集群化、一体化的园区发展模式,新建石化项目应进入依法设立的园区,现有企业应逐步迁入园区的要求。同时宁波化工区具有发展石化和化工新材料产业的独特的发展优势,通过创建示范基地,将有利于指导和加快化工区石化产业集聚,加速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石化产业专业园区发展的新模式,确立园区在浙江乃至环杭州湾石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符合浙江省着力提高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水平,打造临港产业集聚提升示范区的要求。《浙江省“十一五”临港石化工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围绕建设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目标,提出了石化行业重点推进“三区一基地”(即宁波化工区、上虞精细化工园区、乍浦新材料园区和衢州氟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宁波化工区做为浙江省发展临港石化产业优势最为明显的园区,将成为全面提升石油化学工业整体竞争力,实现从化工大省向石化强省的转变的主要载体;根据规划提出在发展临港石化工业的进程中,应坚持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坚持控制源头,放开下游,多元投资;坚持可持续发展三项原则,浙江石化工业产业发展重点确定为发展炼油、乙烯产业、丙烯产业、碳四、碳五、碳九和“三苯”产业群。由于宁波化工区具备大炼油、大乙烯和液体化工码头等独有优势,是浙江目前发展上述产业群中基础最完善、条件最具备的理想区域。

    (3)符合宁波市确定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宁波市“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壮大临港大工业。以炼油和乙烯为重点,发展合成材料、基础化工原料、精细化工产品等,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石化产业群,构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宁波化工区开发建设中,根据园区总体规划确立的目标,严格按照产业链进行“选商引资”,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和乙烯下游产业共同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2009年7月,宁波化工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化工新材料基地。这些都为园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4)上游龙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使化工区具备进一步集聚和提升的良好条件。目前,在宁波化工区规划区域内中石化镇海炼化已拥有23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100万吨/年乙烯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并将于2010年上半年投产;新增的15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油化一体化项目已经开始项目申报核准工作。上游有机化工原料的供应,直接关系到化工区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长度和深度,也为化工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集聚效应。在各级政府及中石化的大力支持下,化工区已经与中石化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极大促进了园区产业链的延伸,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园区与中石化良好互动的合作关系还吸引了一大批国外跨国石化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于园区商讨投资建厂事宜,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宁波化工区将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石化和新材料项目投资的热土。

   
4.基地升级的意义

    宁波化工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将有利于环杭州湾地区石化产业的合理布局,有利于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提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对探索我国发展临港型石化产业集聚化、园区化、一体化,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对探索央企与民企共生共荣,互利双赢的新路子,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为中国石化产业的振兴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