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难治的是心病——读盛琼的小说《蹊跷的病》有感……秦祖成

 雨寕藏經閣 2011-09-13

最难治的是心病

——读盛琼的小说《蹊跷的病》有感

秦祖成

 

    盛琼是位才女,这在文学界有目共睹。从事媒体工作多年,积淀了她敏锐的个性思维和深厚的视觉情怀。小说这个东西,视觉是内在灵魂的特质和生命源。盛琼刚刚摘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老弟的盛宴》,就是凭借理性的人文视觉,洞察人性世界、见证人情温度、发掘人性深度,而受到文学界的广泛赞誉。

    最近捧读盛琼的小说《蹊跷的病》[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1年第二期],其别致的叙事技法、精巧的结构设置、独到的视角特质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对主题的凝练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视觉发现和人性张力。

    《蹊跷的病》一文,通过“我”和主人公在火车上相遇而引出故事,以主人公讲自己的故事而展出故事、引出话题、拓展情节、深化内涵。通过故事,讲述一个男人曾经抓住过一个杀人分尸的歹徒,为此成了单位里的英雄。可是,当他路遇一场车祸,看到一个活着的死人时,他的精神世界崩塌了……

    小说主题把握是小说好看不好看的生命。《蹊跷的病》看似是主人公讲自己平凡的事、琐碎的事,而实际透视的是现实社会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以故事中的“两次遇见”(一次是在流管办外勤检查中遇见杀人的歹徒;一次是在携女友游玩途中遇见的一次车祸)为脉络,通过主人公在一次戴着帽子检查中显示出的威风凛凛和一次在游玩中没戴帽子时的胆怯进行对比,突出主人公在两种状态下的心灵世界。显而易见,这两次遇见的场景承载着小说的内在力,也支撑着人性的灵魂和光芒。这是一段引人深思的心路历程。作者把这种心路历程深刻地诠释出来,把主人公的“心病”理性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就自然而然地撑起了小说的内核——主题:蹊跷的病。这是一种常态的病,是现实社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作者独特的视觉发现定格了这一故事,从而抓住了这个小说的主题和灵魂。

    《蹊跷的病》之所以好读好看,在于它有自身独特的气场。一篇好的小说要靠气场来烘托气氛,升华内涵。《蹊跷的病》是一篇有着特定气场的小说。小说以火车上的遇见而出场,以主人公的故事为饵,以“病”为眼线,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气场。这个气场就是人性的博弈。主人公之所以在两种场合下表现出不同的两种态度,这是两种心理对抗,也是两种不同的人性气场。以前戴着帽子,遇见歹徒就有一种力量去对抗;第二次没戴帽子,仿佛与己无关,于是害怕、恐惧徒添内心。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帽子,问题就出现在帽子上。”“前一次,我跟同事是去执行公务,我们两人都是穿制服,戴帽子的。正因为有帽子在头上,那是一种潜意识的力量,我的表现立马不一样了。而车祸那次呢,我是跟女友出去玩,心情也是放松随意的,完全不在‘角色’里。在这种环境下,我怎么能临危不惧,见义勇为呢?”是的,不同的气场,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蹊跷的病》通过故事中的两个特定场合,升华了主题,拓展了内涵,彰显了人性。“蹊跷的病”实际上是一种心病。产生“病”的原因在于主人公的良心发现。因为他曾经遇见杀人的歹徒时表现出过勇猛和威武,所以当他遇见一场车祸视若无睹而逃离的时候,他的内心最终经受着痛苦的煎熬,于是出现了“蹊跷的病”。这个过程正是他在良心上的挣扎过程,正是他在人性世界的博弈。这种人性博弈,使他痛苦、难受。正如文中所说:“真正让我痛苦的,是我得了一种怪病。自从我想通了这两件事之后,我就对单位发的那顶大盖帽,感觉突然不同了。”这是他良心发现使然,是他心理挣扎的必然,更是他人性得以升华的释然。

    “蹊跷的病”蹊跷在心理。其实,这种病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努力地做着一件好事,而当第二件事发生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放弃会犹豫;或者,他们一直做着某一件事,而当某一天出现另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却视若无睹……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没努力。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有时候都会处在两个境地。这就像“好人,有时不能一辈子做好人;坏人,后来又变为不坏的人”一样。只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在放弃或犹豫之后觉察到自身的“病”!这是最为关键的。最难治的是心病。当事情出现在自己面前,有没有心理挣扎过?有没有人性上的博弈?是否能多一些良心发现和心理煎熬?这恐怕是小说要反映的最本质的东西,也是广大读者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东西。

 

责任编辑   张颐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