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咽中不适,有异物感,每以咯出为快,或咽中痛,或有少量痰,晨起为重,受凉加剧,有的与情绪波动相关联。检查可见咽部粘膜充血肥厚,咽后壁或咽侧束有颗粒状或片状隆起的淋巴滤泡。《金匮要略》所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后世所说的“梅核气”,都形象地描绘了本病咽部梗塞不舒的一个特征。但有时咽喉部检查无所见,西医则认为属于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病球”,实际上,很多慢性炎症与精神因素都密切相关,中医在治疗上可以统一考虑,没有必要严格区分。 慢性喉炎则经常喉干、咽痛,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两者虽然在症状表现上有所区别,但咽喉本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 慢性咽喉炎的病机大部分为痰气交阻,但痰有寒痰与热痰之分。偏于寒痰的,舌白胖淡,津液多,口不渴,咽喉不红,宜于燥湿化痰理气,用厚朴半夏汤[1];偏于阴虚痰热的,舌红薄黄,口微渴,咽喉红肿,当清热解毒,化痰养阴,宜用铁笛丸加减[2]。寒热错杂以热为主的,可用菖阳泻心汤[3]。 长期咽喉疼痛,日轻夜重,察之咽喉干红不肿的,称为“阴娥”,当滋阴补肾,引火归原,宜用引火汤[4]。 咽喉干痒疼痛,咳嗽难已,喉间有暗红斑点,状如苔藓的,谓之“喉癣”,当滋阴降火,清咽化痰,宜用化癣神丹[5]。 慢性咽喉炎可因感冒等原因经常发作,出现发热、咽喉红肿疼痛等证候,属于风寒的,宜用六神汤[6],属于风热的,宜用代赈普济散[7]。 附 方 1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厚朴10克 用方心得: 本方是治疗慢性咽喉炎的祖方,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方中以半夏化痰降逆气为君药,厚朴除满下滞气,茯苓渗湿宁心气为臣药,生姜散浊气,苏叶疏肺气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散结,行气降逆之功。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本方所治的慢性炎喉炎,其适合的病机为痰气交阻,稍偏于寒。见证当咽喉梗塞不舒,似有痰,但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即使咯出少量痰涎,也色白而浓,或呈灰色,舌淡苔白,咽喉壁察之色白不红,有滤泡。巫君玉先生常在方中加元胡索、炒枣仁、五味子,并认为:“慢性咽喉炎之非急性发作者,咽喉壁不赤而有瘰,亦常有异物感,欲咳而吐之,此病之来,除外邪之外,其内在因素亦常与情绪及免疫功能有关,正与梅核气病机有类似处,故常据辨证而伍用三味药,三药中元胡索活血理气,入肺、肝、脾经,有镇静镇痛作用,用以缓解咽部不适;枣仁补肝、胆,宁心敛汗,能镇静安眠用以安神而减焦虑;五味子敛肺滋肾,对神经兴奋、抑止有平衡作用,用以调节神经,用此三药,直从本气之心、肝、肾着眼,亦从仲师于半夏厚朴汤之入苏叶,及甘麦大枣汤之养心阴抑浮阳而治虚烦之法悟出。”【30】我在临床使用时,经常于原方中加陈皮、白芥子、苏子、苏梗,威灵仙,以加强本方的调气化痰作用。如果明显与精神因素有关,特别是妇女心情郁闷、月事不调时,再加苍术、香附子、枳壳、南星,改茯苓为茯神,即合用交感丸和叶天士治疗妇女痰多闭经的苍附导痰丸。 2 铁笛丸加减(彭坚经验方) 栝楼皮10克 用方心得: 原方出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据《寿世保元》方加减。方中共十味药,以桔梗、甘草宣肺祛痰,清热利咽;栝楼皮、川贝、茯苓清润化痰;麦冬、玄参滋阴降火;诃子敛肺降气,凤凰衣清肺养阴,青果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此三味为治疗咽喉疼痛、嘶哑要药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慢性咽喉炎患者,属于阴虚火体者居多,居住在江南沿海一带气候潮湿炎热的环境中易得。本方立意于清热解毒、利咽降火、滋阴化痰,适合于大部分患者。但临床运用,感觉下气利湿的作用尚不够,故改为汤剂使用时,每于方中加射干、枇杷叶利咽下气,郁金、菖蒲解郁化痰,苡米、通草清热利湿,即合用《温病条辨》宣痹汤之意,效果更佳。 3 《霍乱论》菖阳泻心汤 石菖蒲15克 用方心得: 朱良春先生治疗梅核气,常在厚朴半夏汤中加石菖蒲,认为:此物既长于治痰,又兼有理气之功,故用之甚为合拍。以石菖蒲为主药的菖阳泻心汤,治痰浊壅闭、神识昏蒙、胸膈痞塞之症甚效,盖以菖蒲之涤痰化浊,配合黄芩、黄连之苦降,半夏、厚朴之辛开,而奏通闭开痞之功。又介绍清代周岩的评价:“王孟英菖阳泻心汤,以菖蒲偶竹茹、枇杷叶等味亦妙。内用仲景泻心汤三物,以菖蒲代生姜,盖义各有当也。”大能启人慧思。【31】 我从朱先生的论述中得到启发,用这首方治疗寒热错杂、缠绵难已的慢性咽喉炎,借其辛开苦降的作用,取得一定疗效。 4 《辨证录》引火汤 熟地90克 用方心得: 原方主治阴娥,咽喉疼痛,日轻夜重。颜德馨先生认为:“阴娥系肾水不足,肾火失却涵养而上越,倘误认阳证而投泻火之剂,必致偾事。惟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始称合拍。本方药精量重,以大剂熟地为君,填补真水,配麦冬、五味滋养肺金,俾金能生水;用茯苓者,以其直入中宫能为浮越之虚火下行开通道路;妙在巴戟一味温肾,引火归原。不用引火归原之圣药附、桂,而用巴戟,是因附、桂虽引火于一时,毕竟耗水于日后,巴戟则能引火又能补水,此巴戟所以胜附、桂也。陈氏制方用心之精,令人折服。”【6】 我在临床运用本方颇多,凡是遇到风火浮越于上,出现头昏、头重、头痛、眼睑肿、耳鸣等,无论有没有咽喉疼痛,只要见到咽喉干红、大便秘结者,本方均可运用。 5 《辨证录》化癬神丹 玄参30克 用方心得: 原方主治喉癬,咽红干燥不舒,咳嗽不止。颜德馨先生认为:喉癬多由过食炙五辛,致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肺金受灼,咽喉得病。先有咳嗽,旋即咽干痒痛,喉间渐生暗红斑点,状如苔藓,燥烈疼痛,妨碍饮食,时吐臭液,日久不愈,渐成虚损。本方以大剂玄参补益肾水,麦冬滋养肺阴,以益水上之源;牛蒡子、百部、紫苑清肺止咳,散结理咽;白薇清热凉血;白芥子虽辛温,杂于大队甘寒剂中,不畏其伤阴,而取其辛润化痰,且能使阴柔之品流动,诸药合用,共奏滋阴降火、清咽化痰之功。【32】 我在临床,经常遇到许多长期咳嗽,当作支气管炎治疗无效的小孩,视其咽喉,有红色斑点,或挟有白色滤泡,干咳少痰,入睡汗多,即用喉癬神方,往往能取得意外的疗效。 6 《咽喉秘集》六味汤 荆芥10克 服法:以沸水泡服或煎开数沸即可,服时宜徐徐含咽,使药汁缓缓经过咽喉部。 用方心得: 本方以桔梗、甘草清利咽喉,薄荷、僵蚕利咽散结,荆芥、防风疏风解表,诸药合用,共奏清利咽喉、疏风散邪之功,用于咽喉诸症之初起者。 颜德馨先生认为:“咽喉之证,有虚有实,虚者多由于肾水不足,实者多由于风火痰涎,故治虚宜补肾水,治实宜散风火、化痰涎。本方不仅配合精当,而且服法亦有深意,盖徐徐含咽则药汁不断经过咽喉,直接起到治疗作用。近人运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炎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以及复发性口疮等疾患,均有较好的疗效。一般热毒甚者,加金银花、藏青果、山豆根;痰多加贝母、射干;便秘加大黄或元明粉。加刺少商出血,能速其效。”【33】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本方所适合的病机,是风寒郁闭于咽喉所引起的咽喉疼痛等证。其中最关键之处,是风寒尚未化热,如果已经化热,则本方不可再用。其辨证要点在于:疾病初起,咽喉不红,口不苦不渴,舌淡,苔薄白。即使咽喉肿痛剧烈,或发热恶寒,出现高烧,只要以上证候仍在,即可用本方解表散热,断不可用苦寒清热之品,以免邪气冰伏于里,不能透发,变生他证。 7 《吴鞠通医案》代赈普济散 桔梗15克 这是汤药的剂量,也可按照这个剂量的比例制成散剂。 主治:温毒、喉痹、项肿、发疹、发斑、温痘、牙痛、杨梅疮毒,上焦一切风热,皮毛痱痤等证。 用方心得: 这是吴鞠通晚年常用的一首方,即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黄连,合培赈散而成。培赈散由大黄、僵蚕、蝉蜕三味药组成,是当时广泛用于预防治疗传染病、作为赈灾之用的通行各地的效方,主治温毒、喉痹、项肿、发疹、发斑、温痘、牙痛、杨梅疮毒,上焦一切风热,皮毛痱痤等证。据考证,培赈散最早出自一本名《二分析义》的医书,是升降散的祖方。早年的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治疗温毒初起时,用上述普济消毒饮减味,严格按照卫气营血、上中下三焦辨证的程序用药,一味清凉宣肃上焦,决不敢遽然用入里之大黄,到晚年,见识增多,又参考了瘟疫学家的经验,采用上下分消的方法治疗温毒,才有了本方的创制。我在治疗头面火毒的各种疾病,包括青春期的痤疮,使用本方,见效很快。 验案举隅 案例一: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 陶某,48岁,长沙市人,机关干部,2006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于一周前出差回来,路上感受风寒,出现声音嘶哑。西医某医院检查,咽喉充血,喉头高度水肿,开始用大量抗生素,后来用激素治疗,渐至不能发声。察之面色红润,体型较胖,咽喉微痛,痰涎壅盛,色白清稀,不咳嗽,口渴,喜热饮,舌偏红,舌体胖,舌苔厚腻色白细腻,上有浮黄苔,脉弦紧,自诉属于阴虚火体,经常咽喉疼痛,大便干结,有慢性咽喉炎病史。此为寒火闭结于咽喉,宜先温开,处方: 麻黄10克 上方煎煮时,加陈醋15克、蜂蜜30克,煎15分钟,取一大碗,再加醋、蜜煎取一碗,两碗混合后,不分昼夜,多次频服,每15分钟服一次,每次服一小口,慢慢咽下。 11月20日二诊:服上方一剂后,即能发声讲话,察之舌苔已经褪净,舌红,有少许薄黄苔,脉滑数,口渴,喜冷饮,咽喉疼痛,大便三天未解。当清润化痰,处方: 桔梗15克 服上方后,咽喉疼痛消失,大便亦通畅,以原方为蜜丸,巩固疗效。 治疗心得 咽喉部位在中医的概念中,属于“至阴之地”,慢性咽喉炎患者,大部分属于阴虚挟有痰热,或虚火上浮。本案患者素体阴虚火旺,此次患病,则因感受寒邪而起,寒闭于外,热郁于里,造成寒热错杂的局面。西医开始用大量抗生素、后来用大量激素治疗,致使阳气受抑,生湿生痰,寒邪内陷,火郁更深,越治效果越差,乃至于最后完全不能发声。古人云:“金破不鸣,金实亦不鸣。”寒痰胶结,是本案患者不能发声的主要原因。此时治法,当大力扶阳,温散寒邪,宣通肺气,化痰开窍。故一诊处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夏苦酒汤、桔梗甘草汤合方,借张仲景三首经方的大力,溶温阳、散寒、化痰、宣肺、开窍于一炉,又加威灵仙、茯苓、白芥子以助半夏化寒痰,并以射干降肺气,诃子敛肺气,金果榄、木蝴蝶苦寒利咽,以防温燥宣泄太过,带动咽喉中的伏火。本案用附方中的“菖阳泻心汤”也未尝不可,但药性太缓和,不易立马奏效,而患者一天之后即将作重要报告,缓不济急,故勉用刚阳之剂,未料一剂而声音开,能够坚持做完长达几个小时的报告。二诊寒痰温散,已见阴伤火旺之象,转用铁笛丸加减,从本论治,取效后,并以蜜丸善后,得以痊愈。 用药心得 该案有本人的几处心得。其一,醋、蜜同煎频服治疗咽喉病。本案一诊用醋与药同煎,取苦酒汤之意,《伤寒论》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苦酒即醋,方中药共三味,半夏、醋、鸡蛋清。醋性收敛,蜜性甘润,两者同用,酸甘养阴,有利于保护咽喉,又可防止其他药辛温发散太过而伤阴。采取频服、每次一小口的方法,使药物多次经过咽喉,有局部治疗的作用。其二,威灵仙、白芥子、石见穿同用利咽化痰。如见慢性咽喉炎咽中梗塞不舒,分泌物增多,喉头水肿,而又咽喉不红者,我每以威灵仙、白芥子、石见穿三味药合用,能迅速消除梗塞、减少分泌物,但咽喉红肿、舌红苔黄不宜。其三,射干、金果榄、诃子、木蝴蝶同用开声。此四味为治疗声音嘶哑、咽喉疼痛要药,常可同用,整体药性偏凉,主要用于阴虚火旺者,本案寒痰阻塞导致“金实不鸣”,在温化宣散以治其因的前提下,佐此四味药,以治其果,收到标本同治的疗效,惟木蝴蝶极苦,煎剂难以下咽,宜入丸剂,开煎剂给小孩服时,宜改为罗汉果。 案例二:急性喉炎?高热 孙某,女,20岁,大学生,高热三天,体温39.8摄氏度,始终不降,住院后经过各种检查,一直找不到病因,2004年11月1日初诊。 患者面部潮红,舌红而干,咽喉部干红不适,偶尔干咳,喉壁布满暗红色颗粒。不头痛,不出汗,没有其他感冒症状,大便已经三天未解,平时经常大便干结,脉搏急促异常,每分钟达140次以上。西医怀疑是急性心肌炎,拟于第二天作进一步检查。这时长沙已经数月不下雨,气候干燥。此为热伏少阴,酿成喉癬,当滋阴降火,处方: 生地60克 一剂药煎两次,每次煎一大碗水,下午6时服第一碗药,9时服第二碗药,清晨6时,热已退至36.8,旋即出院,服下方五剂善后: 熟地30克 治疗心得: 我历来重视望诊中的“望咽喉”,,只要是咽喉疼痛或发热,必详细观察咽喉的情况。这个案例的关键,就在于此。从咽喉所见,当属于喉癬,这是我生平遇到的第一例,用化癬神丹应有效,但患者高热不退,使得病情复杂化,开方不得不斟酌再三。 临床属于温病的发热,有外感与伏气之分。外感温邪,发热常逐渐升高,必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属于伏气温病,常陡然出现高热,偶见咳嗽,咳声短促轻浅,无痰,很少头痛。外感温病,初起虽有舌红、咽红,但必定颜色较淡;伏气温病,内热潜伏甚久,一旦发病,则舌红绛无苔,咽深红而干。慢性咽喉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常带有伏气温病的特点。提出温病应当分外感与伏气论治的是王孟英,他以此纠正了《温病条辨》认为温病的发展规律是“始上焦,终下焦”的片面观点,但是,王孟英没有拿出一个治疗伏气温病的有效方剂。柳宝贻在《温经逢原》的“伏温从少阴初发证治”中,提出用黄芩汤加玄参、豆豉,为至当不易之法。张镜人先生则赞赏葛洪《肘后方》中的黑膏,认为黑膏着重于育阴达邪,犹如叶天士的“乍入营分,犹可透热,仍转气分而解”的原则。黑膏的主药为生地、豆豉。 我参考了二位名家之说,以化癬神丹为主方,加黄芩、生地、豆豉,以清解郁热,育阴达邪。因为药证相符,故能一剂奏效。这也为我后来治疗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的急性发作提供了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