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腔快感是中国人的第一快感

 wayon99 2011-09-16

    “食”是中国社会的政治枢纽,也是中国人的政治待遇。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食。历朝历代,吃什么——伙食标准,一直是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当时的饮食标准是:“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违规者就是谋逆。说来不过是吃一顿饭而已,却搞得如此庄严肃穆、等级禁严、煞有介事,也是中国文化一个特色。

    “食”既然成了地位的象征,自然也就成了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的目标。西汉时的主父偃说得最显豪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拼着性命也要混上五鼎食。

    一个饥饿的民族,一个在精神上未能得到及时提升与超越的民族,它的文化便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偏执。孙隆基说,中国人是以“口”来面对世界的。中国人用来表达人生感受的词语几乎都和吃有关。当公务员叫“吃官饭”,工作叫“饭碗”,失业叫“丢了饭碗”,被人占了便宜叫做“吃亏”,受苦叫“吃苦”,捱不住叫“吃不消”,混得好叫“吃得开”……形容对一件事或人极欲得到,或深恶痛绝,也说“恨不得把它(他)一口吞了”。因此,有人甚至说中国人是靠“吃”来认识、解释这个世界的,探索叫“尝试”,思考叫“酙酌”,理解叫“吸收”、“消化”,不求甚解叫“囫囵吞枣”,理解不够深入彻底叫“生吞活剥”……总之,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思想领域,产生于“吃”,以“吃”喻之的词语不胜枚举。两千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吃”的语境里,它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精神,以致于离了“吃”我们甚至就不会说话,不会思索了。最近,又有人创造了“精神大餐”、“视觉盛宴”、“文化快餐”之类的流行词语,精神与文化的口腔化也可谓与时俱进,日益深入人心。

    从“甘其食,美其服”的社会理想,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讲究,再到“养生丧死”的仁政,中国的“思想家”们在持续不断地强化“吃”的政治意义,文化意义,精神意义。到了刘邦与项羽争天下的时候,儒生郦食其对刘邦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从此,一槌定音,“民以食为天”传遍天下,贯通古今,而中国人作为“人”也被简化成了“口”,直到今天,我们在统计国民数量的时候仍然以“人口”为单位,一个“人”不过是一张吃饭的“口”。

    千百年来,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生存背景、文化背景下思索快乐问题的。吃,最让中国人迷惑,也最让引中国人迷恋,这种以吃为核心的口腔快感是中国人的第一快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