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卓的秘密:谷歌如何征服智能手机的内幕故事

 春风先生 2011-09-17

安卓的秘密:谷歌如何征服智能手机的内幕故事

2011-09-16 07:55:02 来源: 财富中文网(北京) 17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9)

谷歌如何征服智能手机的内幕故事

谷歌公司(Google)在2005年收购一家名为安卓(Android)的无线网络新秀时,这家搜索引擎巨头公司中几乎没人对这笔交易抱有特别高的期望——有的人甚至毫不知晓。那时,谷歌已经收购了几家公司,主要是那些它已悄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运营之中的软件制造商。(之后备受瞩目的大型交易有YouTube和DoubleClick。)除此之外,很少有人知道安卓到底是做什么的:这家新秀公司当时处于隐形模式,以设计了Sidekick(意为侧滑——译注)系列手机而知名的共同创始人安迪·罗宾(Andy Rubin)很少谈论公司的产品或宗旨。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后来笑称,谷歌公司的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买下这家公司时,他根本就没注意到。

当然,安卓如今已经不容小视了。它是手机操作系统,为超过1亿的设备提供动力,是手机的大脑。(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时,这个数据又过时了:每天新增的安卓设备能达到40万部。)苹果公司(Apple)的iPhone让消费者见识到一个手机能有多酷,功能有多强大,因而广受好评,而谷歌公司则通过向所有想使用安卓平台的手机制造商免费提供这一软件而实现了智能手机的大众化。最新的数据是,全球有300多款手机和平板电脑安装了安卓软件。使用iPhon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有哪些呢?只有iPhone。“如果你画出图表来看我们的增长速度有多快,”目前在谷歌公司担任资深副总裁、负责移动业务的罗宾说,“它几乎是直线上升的。”

这段时间,谷歌公司很多人对安卓系统都信心满满(这无可厚非)——一位负责企业发展的副总裁称,对安卓的收购是谷歌“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交易”——不过事后想来,安卓系统的大获成功其实可算是个奇迹。大型科技公司没少搞砸他们收购的公司,不是因为忽视而使之凋零,就是因为缺乏灵活性的文化和制度而导致其创始人和其他人才遭到排挤。[Skype的买主是微软公司(Microsoft),你听说了吧?]即便谷歌,在这一点也犯过错(如收购dMarc、Dodgeball),但它对安卓的管理可称得上是成功交易的典范:罗宾和他的团队在谷歌公司以设计为导向的文化中如鱼得水,它鼓励创新,允许安卓先发布不太完美的版本,再持续进行更新。谷歌还接受了罗宾无偿向外提供这一操作系统的想法——这项策略依靠谷歌公司范围更广并以广告为基础的业务模式而得以实行,这大大推动了该平台的应用。

不过,安卓最终能够获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收购它的恩主:谷歌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几乎从一开始就看到了安卓更大的潜力。对年轻的创业家来说,安卓不仅仅是另一场软件收购。它是他们变革电信行业,使之更为开放和方便的伟大构想——一句话,让它更像互联网——的核心。

布林和佩奇努力推动一个更加开放的无线网络并不是完全没有私心的。他们及公司其他高管看到了如下数据:根据调研公司Gartner的统计,与不足10亿的个人电脑用户相比,2005年手机用户数量为20亿(如今这个数字已接近50亿)。你不需要拥有谷歌工程师的智商就能想到手机是下一个阵地。靠吸引眼球和发布相关广告为生的谷歌将不得不跟随消费者的脚步从台式电脑转向手机。但怎么做呢?

2007年iPhone出现之前,手机一直处于黑暗时代。像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的锋彩(RAZR)这样的翻盖手机是主要的产品类型,而且消费者只能获得有限的片段信息,通常得通过一套复杂的菜单或平台来浏览,由手机公司和它们指定的合作伙伴提供。然而,布林和佩奇并不满足于做电信公司的供应商。他们想设法从网络运营商那里夺得控制权,这样消费者就能用他们的手机从互联网上获得信息,就像他们使用台式电脑一样。

安迪·罗宾也有同样的想法。48岁的罗宾曾在苹果公司任职。在那里,工程师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产品的大规模应用。生产Sidekick手机的Danger公司是他在1999年与别人联合创立的,曾销售了上百万部设备。(微软在2008年买下Danger。)罗宾的下一步计划是接触到几亿名用户。他在斯坦福大学做演讲时遇到了佩奇(他本人是Sidekick手机用户),佩奇问他是否可以讨论一下他最近创办的公司。罗宾解释说,他的这家名为安卓的新兴公司将建立一个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开放的操作系统,并且他将无偿提供这个系统时,佩奇受到了震动。“这种雄心几乎大得有点离谱,但这正是拉里和谢尔盖喜欢的。”负责研究工作的谷歌公司资深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Alan Eustace)说。布林和佩奇亲自批准了这项收购案,据估计交易额为5,000万美元。

尽管罗宾一路走来成绩斐然,并且有来自高层的支持,但他还是得在谷歌公司证明自己。“如果你没有卖出任何东西,你就什么都不是。”他说。“我们开战略会议时,(施密特)在我发表意见之后往往从桌子对面看着我,他会说:‘安迪,你还没有市场份额,没有发布任何产品。’”事实上,罗宾和他的团队在谷歌花了近三年的培育时间才让安卓系统上市。谷歌负责企业发展的副总裁大卫·拉韦(David Lawee)曾承认他有过忧虑:“我看着这个家伙在我的大楼里待了两年,带着狗散步,而我在想:‘我希望他能干出点名堂来。’”

谷歌如何征服智能手机的内幕故事

44号楼是安卓团队的家,这个地方一派繁忙。(到过谷歌大楼的人印象更深的可能是大楼前面立了各种甜点的雕像,团队用这些美味来命名不同版本的安卓系统——纸杯蛋糕、指形小饼、甜甜圈等。)罗宾说,公司为他提供了更宽敞和高档的大楼,但他希望仍保持创业公司的心态,而事实上,安卓的工程师仍长时间对软件进行升级。为了吸引大家周末到办公室来,职员们确定了“培根星期日”。

除了主要的工程师和几位高管之外,安卓实验室禁止其他人进入。我拜访罗宾时,被领着路过一些预警的红色指示牌,上面写着“闲人不得入内”,从那通向一间看起来不伦不类的会议室。我在前一晚看过罗宾在台上接受采访,但他在这儿只面对一个观众时似乎自在得多。曾与罗宾在苹果公司及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分拆出来的General Magic公司共事过的扎可·德拉格尼克(Zarko Draganic)表示,他对罗宾频频出现在公众视线中进行演讲和接受采访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他是一个很内向的人。

罗宾在谷歌公司以自信而闻名,但他跟我说,他自己从未认为安卓在谷歌的迅猛崛起是一记重扣。原因之一是,他担心得不到所需的资源和支持。而实际上,他的团队在2005年只有8名职员,到2008年谷歌公司发布安卓首个版本时,才扩充至79名工程师。

对于无线行业来说,安卓系统到来的时机再好不过了。iPhone的确很风行,但其他的手机制造商无权使用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RIM公司的黑莓平台也是如此。其他如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和微软的Windows手机版本都还不尽如人意。安卓系统有着手机制造商想要的功能和灵活性,而且免费提供也是正确的。(从一开始,谷歌公司就决定向应用程序制造商提供安卓系统和软件开发包,它认为促进手机搜索有关广告的销售将远远超过这项投资。)

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 Mobility)的首席执行官桑贾伊·杰哈(Sanjay Jha)是安卓系统最坚定的拥护者,他舍弃了摩托罗拉所有其他的智能手机平台,转而采用罗宾的软件。(更多有关摩托罗拉的信息,请见“领导力问答”。)HTC公司推出了首款安卓系统手机,三星(Samsung)、LG和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那些没能与iPhone合作的运营商(那时已经包括Verizon公司)也很高兴。突然之间,他们也有机会轻轻松松推出拥有不断扩大的应用程序库的多媒体手机,另外也能定制设备,装上他们自己的应用程序——这是苹果公司永远不可能允许的。尽管T-Mobile公司的营销部主管科尔·布罗德曼(Cole Brodman)承认他不会拒绝向iPhone提供网络的机会,但他说:“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分配网络。”根据调研公司Canalys的数据,在今年第三季度末,安卓将毫不意外地取得新智能手机出货量35%的份额,超过诺基亚的塞班(Symbian)系统成为出货量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

然而,手机制造商与谷歌公司的合作是否会变成与魔鬼的交易?随着手机成为装载应用软件及上网的工具,它在各种触摸屏的黑色盒子中越来越难脱颖而出了。想想个人电脑公司戴尔(Dell)的遭遇吧!它运行的全是微软公司的软件,最后因为他们的硬件不够独特而只能打起价格战。在安卓的问题上,手机制造商冒着成为“第二个戴尔”的风险,咨询师泰德·谢尔顿(Ted Shelton)在指出戴尔公司如何变为低利润的个人电脑业务的缩影时如是说。手机制造商坚称他们还是会为产品附加价值,将自己的用户界面放到该软件之上,如HTC Sense或摩托罗拉的Motoblur,这样每个品牌能具有自己的风格。

安卓在谷歌公司获得了空前成功,尽管开源平台不会带来任何直接收入。“这不是慈善事业。”谷歌前高管乔纳森·罗森博格(Jonathan Rosenberg)在2010年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网络的改善会让更多人用得更勤,这意味着他们也会搜索得更勤。”

罗森博格的评论似乎证实了外界对谷歌的普遍批评,那就是:它只有一招,全靠搜索引擎。但是,这是多么厉害的一招啊!直到现在,搜索引擎仍是一项十分健康的业务,并且借助安卓系统,谷歌将这项业务推进到了手机领域:在它上财年第四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谷歌报告说,2010年在全屏网络浏览器的设备中手机搜索增长了4倍,装有安卓系统的设备的搜索量每年增长10倍。这一增长明显是来自使用安卓手机用户的大幅增加,不过谷歌也表示安卓用户的搜索频率是其他智能手机用户的2倍。这靠的是设计。安卓设备的制造商经常在硬件中加入搜索按钮,大多数用户都能在主页上找到一个搜索小工具。不过罗宾认为,从总体上说安卓手机更能融入人们的生活。“它无处不在,这使人们进行更多的搜索,当然人们也会多做其他的事情。”他补充道。

尽管谷歌并没有特意安排让安卓火爆一把,然而罗宾称安卓的利润可观,并且有充足的现金流,这都来自于广告。派普·贾弗雷(Piper Jaffray)估计,安卓在2010年的收入达到1.33亿美元,随着商家投入更多资金来接触移动设备不离身的消费者,他们可以根据用户所在地发布广告,其2012年收入预计将增长到13亿美元。此外,谷歌还可以增加一项能创造收入的手机支付服务,如谷歌皮夹(Google Wallet)程序,或iTunes这类媒体中心。施密特曾表示,安卓系统可能会成为每年100亿美元的业务。分析家预计,今年公司的收入将达到280亿美元,这对一家公司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对一些消费者来说,安卓品牌在时尚性上已经超越了谷歌。谷歌是家大企业(尽管新任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想让公司看起来像个初创企业),安卓的形象是时尚和活力。iPhone仍相当于市场中的宝马汽车(BMW),据Canalys公司报道,2010年年底它占全球智能手机的份额为14%。但很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或者负担得起奢侈品牌汽车。尤斯塔斯指出,中国拥有4.4亿互联网用户,其中3亿用手机上网。这一尚未被发掘的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对公司而言十分重要,尤其是那些移动设备是唯一上网渠道的新兴市场。罗宾表示,通过使用安卓系统,手机制造商每部手机的生产材料成本能节约20%。

谷歌的竞争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甲骨文公司(Oracle)目前正起诉谷歌,称安卓系统侵犯了它旗下Sun部门拥有的专利。2010年,惠普公司(HP)收购了设备制造商Palm公司,并计划将它的WebOS应用于它新推出的平板电脑。诺基亚公司(Nokia)在今年早些时候考虑将大部分智能手机的塞班平台更换为安卓系统,但后来因微软公司更新版的Windows Phone 7比前一个版本有了巨大的改进,逐转而与之合作。另外还有一个对手也已悄然成长:谷歌公司自己的Chrome操作系统。(谷歌还有一个叫Chrome的网页浏览器,但这是两种不同的产品。人们总是说,谷歌公司不善于营销。)Chrome操作平台是谷歌公司对Windows系统的反击,是它自己开发的电脑管理系统,很多人认为它将应用于个人电脑和手提电脑。不过,最近许多分析师表示,产品界线正变得模糊,Chrome还可能登上平板电脑和其他新一代移动设备。

安卓和Chrome系统之间的僵局可以看成是谷歌公司的高明之处(做很多试验,最后让最好的产品胜出),也可以说是它缺乏重点(为什么不只投资一个最好的平台呢?),这就看你自己评判的角度了。目前,谷歌已拥有26,000名雇员和众多项目,如果佩奇试图将其拉回到最初创业理念的轨道上,那么他需要改善公司文化,并想清楚一些问题。比如,是让工程师们继续研究多个项目还是进行精简更好。而什么是他不应该抛弃的?是帮助他将安卓引入市场的那种热情和创新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