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家住苍烟 2011-09-19

汽车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内燃机是一种神奇的机器,已有超过100年的发展历史。 随着汽车制造商多年来努力地一点点提高效率和减少污染,内燃机也得以不断发展。 结果使内燃机变得惊人地复杂,但同时也更加可靠。

        博闻网的其他文章解释了发动机及其众多子系统的机械原理,这些子系统包括燃料系统冷却系统凸轮轴涡轮增压器齿轮。有人可能会这样认为:通过准确的点火正时,点火系统将各系统联系在一起。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从点火正时开始了解点火系统。 然后将了解与生成火花相关的所有部件,包括火花塞、线圈和分电器。 最后,我们将讨论一些较新的系统,这些系统使用固态部件代替分电器。

        点火正时

        汽车上的点火系统必须与发动机的其他部件配合得非常好。 目的是在最恰当的时机点燃燃油,以便膨胀气体做功最大。 如果点火系统在不恰当的时机点火,功率会下降,油耗和排放会上升。

        当气缸内的燃油/空气混合物燃烧时,温度上升,燃油转化成排放气体。 这种转化使气缸内的压力显著增大,将活塞下压。

        为了从发动机获得最大的扭矩和功率,需要做的是在动力冲程期间,尽量提高气缸的压力。 尽量提高压力还可以得到最佳的发动机效率,其直接表现就是降低油耗。 点火正时是成功的关键。

        从产生火花,到燃油/空气混合物全部燃烧且气缸内压力达到最大值之间,存在着短暂的延迟。 如果正好在活塞到达压缩冲程顶点时产生火花,那么在气缸内的气体达到最大压力之前,活塞已经向下运动了部分距离,进入动力冲程。

        为最大限度利用燃油,应在活塞到达压缩冲程顶点之前产生火花,这样,在活塞开始向下进入动力冲程时,便能有足够的压力做有用功。

功=力×距离

        在气缸内:

  • 力=压力×活塞面积
  • 距离=冲程长度
        因此,就气缸而言,功=压力×活塞面积×冲程长度。由于冲程长度和活塞面积是固定的,因此要使做功最大,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大压力。

        点火正时很重要,根据条件,正时可以提前,也可以延后。

        燃料燃烧耗费的时间基本上不变。 但是,当发动机转速增加时,活塞的速度增加。 这意味着,发动机转速越大,产生火花的时间必须越早。 这称为点火提前: 发动机转速越大,所需的提前越多。

        不需要最大功率时,就要优先考虑其他的目标,例如降低排放。 例如,通过延后点火正时(将火花移近压缩冲程的顶点),可以减小气缸最大压力和最高温度。 降低温度有助于减少氮氧化物 (NOx) 的形成,而此类物质是限制排放的污染物。 延后正时还可以消除爆震;有些汽车装配了爆震传感器,可自动延后正时。

        接下来我们讲述产生火花的部件。

        火花塞

        火花塞的原理非常简单: 它使电荷击穿间隙,就像闪电一样。 电荷电压必须很高,以便穿过间隙,产生很强的火花。 火花塞处的电压可以在4-10万伏之间。

火花塞位于气缸内四个阀的中央

火花塞位于气缸内四个阀的中央。
        火花塞必须有一个绝缘通道,让高压电荷向下到达电极,在电极处,电荷可以跳过间隙,导电到发动机体并接地。 火花塞还能抵御气缸内的超高温和超高压,其设计必须确保燃油添加剂的沉积物不会堆积在火花塞上。
火花塞剖面图

         火花塞使用一个陶瓷衬垫来隔离电极处的高压,以确保火花产生于电极顶端而不是火花塞的其他部位;另外,衬垫还能帮助烧掉沉积物,具有双重作用。 陶瓷导热能力很差,因此材料在运行期间温度会很高。 这些热量有助于烧掉电极处的沉积物。

        有些汽车需要热火花塞。 此类火花塞的陶瓷衬垫,与火花塞金属部位的接触面积较小。 这样可以减少来自陶瓷的热传递,提高陶瓷温度,烧掉更多沉积物。 冷火花塞的接触面积较大,运行温度较低。

“热”火花塞和“冷”火花塞之间的区别在于陶瓷尖端的形状。

“热”火花塞和“冷”火花塞之间的区别在于陶瓷尖端的形状。
        汽车制造商会为每款车选择合适温度的火花塞。 有些装配有高性能发动机的汽车当然会生成更多热量,因此它们需要温度较低的火花塞。 如果火花塞温度过高,它会在产生火花之前点燃燃油;因此为汽车选择合适类型的火花塞很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可以产生高电压的线圈,而高电压是产生火花所必需的。

        线圈

        线圈是一个很简单的装置——其实就是由两组线圈构成的高压变压器。 一组线圈称为初级线圈。 缠绕在它周围的是次级线圈。 次级线圈的匝数一般是初级线圈的数百倍。

线圈是一个很简单的装置——其实就是由两组线圈构成的高压变压器。

                                                                     电流从电池流过初级线圈。

        初级线圈的电流可以被断点或者电子点火的固态设备突然切断。

        如果您觉得线圈就像是一个电磁铁,那就对了——不过它同时还是一个电感器。 线圈运行的关键是,当电路被断点突然切断时,会发生什么。 初级线圈的磁场迅速崩溃。 次级线圈被一个强大而剧烈变化的磁场吞没。 这个磁场会在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流——由于次级线圈的匝数非常大,因此这个电流的电压很高(最高可达10万伏)。 次级线圈通过绝缘性很好的高压线,将该电压输送到分电器。

        最后,点火系统还需要一个分电器。

        分电器

        分电器处理多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将高压从线圈分配到正确的气缸。 这由盖子和转子完成。 线圈连接到转子,转子在盖子内转动。 转子转过每个气缸的触点。 当转子的尖端经过每个触点时,线圈产生高压脉冲。 脉冲击穿转子和触点之间的间隙(它们不真正接触),然后继续通过火花塞线,到相应气缸的火花塞上。 当您进行保养时,盖子和转子都是发动机上需要更换的部件——由于击穿,它们最终会磨损。 而且,火花塞线最终也会磨损,从而失去部分绝缘性能。 这可能是引起某些奇怪的发动机故障的原因。

        老式的带断点的分电器在下半部还有另一个部件——此部件的作用是切断线圈电流。 线圈的接地端连接到断点。

分电器在下半部还有另一个部件——此部件的作用是切断线圈电流。
分电器在下半部还有另一个部件——此部件的作用是切断线圈电流。

         分电器中央的凸轮推动连接到其中一个断点的杆。 只要凸轮推动杆,杆就会打开断点。 这使得线圈突然失去接地,从而产生高压脉冲。

        断点还控制点火正时。 它们可以有真空点火提前装置或离心点火提前装置。 这些装置将正时提前,提前量与发动机负载或发动机转速成正比。

        点火正时对发动机性能非常关键,所以大多数汽车都不使用断点。 它们使用一个传感器,告诉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活塞的精确位置。 然后,发动机计算机控制一个晶体管,切断和接通线圈的电流。

        在下一部分,我们将看看现代点火系统的一项进步,即无分电器点火。

        无分电器点火

        近年来,您可能听说过,有的汽车在16万公里时才需要首次保养。 之所以能实现如此长的保养间隔,这与其中的一项技术——无分电器点火,是分不开的。

无分电器点火不是只有一个主线圈,而是每个火花塞上都有一个线圈。

无分电器点火不是只有一个主线圈,而是每个火花塞上都有一个线圈。
        此类系统中的线圈与较大的居中线圈的工作方式相同。发动机控制单元切断电路接地端的晶体管,从而产生火花。这使发动机控制单元能完全控制点火正时。
         因此,此类系统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首先,没有分电器这一易磨损的部件。而且,也没有易磨损的高压火花塞线。最后对点火正时的控制更为精确,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排放,提高汽车总功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