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五单元 产后病

 朦朦相遇 2011-09-20
 
第十五单元 产后病
 
  晚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产后缺乳

细目一:晚期产后出血

  一、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
  1.概念:分娩24小时后,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中医称为“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
  2.病因: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或愈合不良;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其他,如产后子宫滋养细胞肿瘤或子宫黏膜下肌瘤。
  3.临床表现:阴道出血反复发作,或阴道少量持续流血,亦可突然大量流血;发热及腹痛。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松弛,或夹有胎盘组织;双合诊时子宫大而软,可有触痛等。

  二、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机理,主要是冲任不调,气血运行失常。素体脾气不足,或产后劳倦过度,致气虚失统;或因平素阴亏,或肝郁化火,致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或因七情内伤,或外感寒邪,致瘀阻冲任,血不归经;或因产褥不洁,邪毒乘虚直客胞宫,损伤冲任,迫血妄行。

  三、中西医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止血、抗炎。
  2.清除宫内残留物,在备血及做好开腹手术术前准备的同时采用刮宫术。操作力求轻柔,刮出物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3.对于剖官产术后阴道大量流血,保守治疗无效者,必要时应行开腹探查术。
  4.若系肿瘤引起的阴道流血,应做相应治疗。
  (二)中医治疗
  1.气虚:产后恶露量多,或持续10日不止,色淡红,质稀,小腹空坠,面色 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补脾益气,固冲摄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
  2.血瘀:产后恶露不止,或排出不畅,色暗红,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调冲止血。
  方药:生化汤合失笑散。
  3.血热:产后恶露量较多,过期不止,色鲜红或深红,质稠,大便干燥。舌红,脉滑数。
  治法:养阴清热,安冲止血。
  方药:保阴煎。

细目二:产褥感染

  一、产褥感染的诱因及致病菌
  1.感染的诱因:产妇体质虚弱、孕期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临近预产期性交、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各种产科手术操作、产道损伤、产前产后出血过多、宫腔填纱、产道异物、产程延长、胎盘残留等,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2.致病菌:主要有需氧性链球菌、厌氧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厌氧类杆菌属、衣原体、支原体以及梭状芽孢杆菌、淋病奈瑟菌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①发热:多在产后3~7天出现。若为会阴切口化脓,或为盆腔内感染,体温可明显上升,甚至出现高热、寒战。②腹痛:若属盆腔内感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膜炎时,有腹膜刺激征。并伴恶心呕吐。③恶露异常:见于子宫内膜炎。④其他:下肢血栓静脉炎,见下肢持续性疼痛、肿胀,站立时加重,行走困难;脓毒血症,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败血症,可出现持续高热、寒战、谵妄、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2.体征:①下腹部可有压痛,甚至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下肢血栓静脉炎的患者,局部静脉压痛,或触及硬索状,下肢水肿,局部皮肤温度上升,皮肤发白,习称“股白肿”。②妇科检查:不同部位的感染。可查到相应的阳性体征。

  三、鉴别诊断
  需与乳腺炎、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统感染、产褥中暑、产后菌痢等相鉴别。

  四、西医治疗
  1.抗生素的应用:应选用广谱高效抗生索,井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作调整。给药剂量要足够,用药时间和给药途径要恰当。
  2.皮质激素的应用:为缓解中毒症状,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在给予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可短期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3.手术治疗:对于脓肿可切开引流等。
  4.血栓静脉炎的治疗:在应用大剂量抗生素的基础上,给予肝素、尿激酶等溶栓治疗。

  五、中医辨证要点及分型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应根据发热的特点,结合恶露的量、色、质、气味,有无腹痛等伴随症状及舌脉辨其虚实。若高热寒战,伴小腹疼痛、拒按,恶露臭秽者,为感染邪毒;若高热汗出,斑疹隐隐,为热入营血;若壮热不退,神昏谵语者,为热陷心包。
  (二)分型论治
  1.感染邪毒:产后发热恶寒,或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或少,色紫暗如败酱,气臭秽,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热入营血:高热汗出,烦躁不安,皮肤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而数。
  治法:清营解毒,散瘀泄热。
  方药:清营汤。
  3.热陷心包:壮热不退,神昏谵语,甚至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红绛,脉微而数。
  治法:清心开窍。
  方药: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

细目三:产后缺乳

  一、概念
  产后乳腺无乳汁分泌,或泌乳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者。

  二、中医病因病机及分型论治。
  (一)病因病机
  主要分为虚实两端。虚者为素体脾胃虚弱,或产后忧思、操劳过度,或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气血化源不足;实者为素性忧郁,或产后伤于七情,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乳汁运行受阻所致。
  (二)分型论治
  1.气血虚弱:产后乳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淡,少苔,脉虚细。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
  2.肝郁气滞: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浓稠,乳房胀硬或疼痛,情志抑郁。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