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世界纪录是如何诞生的?

 文山书院 2011-09-21

水稻世界纪录是如何诞生的?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21日   05 版)
2000年,我国成功实现了超级稻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目标
2004年,第二期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提前实现
今年这次隆回县百亩范围内平均亩产超900公斤,是我国超级稻攻关一个重大突破,意味着中国的杂交稻研究水平已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9月14日,袁隆平院士(右一)在隆回县羊古坳乡百亩试验田查看水稻长势。本报记者 龙军 通讯员 马骥摄

    金秋时节,年过八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迎来了他和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又一次大考:9月18日,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对杂交稻“Y两优2号”108亩高产攻关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9月19日下午,农业部验收专家组组长程式华研究员宣布: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108亩超级稻高产攻关片加权平均亩产926.6公斤,世界水稻史上大面积(100亩以上)亩产的最高纪录诞生。至此,袁隆平终于放下了那颗“忐忑”的心。

    “这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遥遥领先世界水平。”在9月19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袁隆平院士难掩心中喜悦,“这不仅为我国粮食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增强了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的信心。

    历经7年奋斗,平均亩产926.6公斤——这个新的世界纪录是如何诞生的?

    “Y两优2号”,一粒卖出“天价”的神奇种子

    按照袁隆平院士的攻关方案,保证水稻高产,良种是核心。

    创下纪录的这片百亩稻田,种植的就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Y两优2号”。2008年,这个品种曾被国内一家企业以650万元的“天价”拍下了专属使用权。当时的拍卖底价是400万元,经过6轮竞价后成为那场拍卖会的“榜眼”。

    “Y两优2号”之所以卖得“天价”,在于它出身“高产世家”,具备产量突破900公斤的潜力。Y2系列杂交水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2001年成功研发出“Y两优1号”杂交水稻品种。2002年,在“Y两优1号”的基础上开始研发“升级版”。2007年底,“Y两优2号”在海南三亚试种,亩产高达754.74公斤。而普通的水稻产量也就三四百公斤。现在,“Y两优1号”全国种植面积已达500万亩,居超级杂交中稻推广面积首位。“Y两优2号”则在超级稻高产攻关隆回考场大显身手,为创造世界纪录立下汗马功劳。

    “良种就是要将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结合起来,就像好的运动员,既要高大壮实,还要体力充沛。”袁隆平向记者描述他心中的良种。记者在验收现场看到的“Y两优2号”,1.2米高的稻秆迎风而舞,30公分长的稻穗齐刷刷、沉甸甸。这个品种优点多多:前期生长快便于机插、耐肥抗倒、穗大粒多、抗病性较强、增产潜力大。

    说起“Y两优2号”此次的优异表现,其领衔选育人邓启云研究员一脸兴奋。“要是这回在生长晚期少追点肥,估计产量还要增加一二十公斤,这应该是它的最大潜力。”

    科学栽培,水稻高产的第二驾马车

    除了良种,保证水稻高产的第二驾马车是什么?袁隆平院士提出:科学栽培方法。

    干了38年农技服务的肖利民,是隆回县羊古坳乡农技站站长,也是此次高产攻关片的良法指导员。他告诉记者:“搞栽培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攻关组5个成员基本上天天吃住在攻关田,观察、记录水稻生长情况。根据这7年攻关积累的经验,在常规的栽培方法外,今年我们还搞了一些新法子。”

    深耕后,每亩掺几百担黄土,再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四周开沟,有利于水的灌溉和循环,让作物好“喝水”。

    播种时,东西对行,南北通风。

    插秧时,要求非常严,每兜禾要插两粒谷子,比以往多1倍,这样稻田里的有效苗才会多。移栽时要带着土插秧,这样上午插完,下午就能长新根,比以往快了1天。

    对水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肖利民也很有心得。“水稻生长前期要控水,中期保持有水就行,孕穗期和抽穗期要多水,后期则是干干湿湿。病虫害以防为主,打了四五次农药,没出现大的病虫害。除草剂对水稻生长帮倒忙,所以我们是人工除草。”

    “有一个超级稻专用肥,去年没用,今年用上了,亩产增加了四五十公斤,了不起。”说起此次攻关的良法,袁隆平院士还特别夸奖了一位“功臣”。就是这位“功臣”,让百亩攻关片首次享受了量身定造的“配方精确施肥法”。据丰惠肥业技术负责人闻蔚宏介绍,项目组首先拿出了两三分地不施肥种植“Y两优2号”,发现土壤只拥有供给亩产500公斤的肥力。而要达到亩产900公斤,必须给土壤补充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补充营养很有讲究,既要全面,又不能有短板,而且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所需的养分不同,要投其所好。”

    袁隆平表示,除了种子和栽培方法两个因素,水稻超高产还需要得天独厚的栽培环境。此次创下世界纪录的百亩攻关片,位于雪峰山余脉望云山脚下的隆回县羊古坳乡。这里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小环境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超级杂交中稻。2000年和2004年,超级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攻关先后在该乡取得成功。

    “我希望再努力10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

    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那么,超级稻“Y两优2号”能不能在我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院士表示,良种、良法、良田是保证水稻高产的三个基本条件,良种是核心,好的栽培技术是手段,良田是基础。“缺了其中之一,那么900公斤就很难达得到。”同时,他指出,高产超级稻培育需要较高的技术规范,因此要推广到普通农户尚待时日。“如果推广的话,产量要打个八折。”袁隆平说,但就算如此,也可达到亩产720公斤,“这也是个不得了的产量。”

    农业部委派的验收专家程式华也表示,该品种水稻目前只能在得到验收的湖南境内推广,由于全国水土、气候差异较大,大面积推广尚有相当难度。

    但是,现今已逾80岁、自称“80后”的袁隆平依然难掩他的雄心壮志。“依照光能利用率2.5%来计算,从理论上讲,水稻亩产1500公斤是具备潜力的。我希望再努力10年,在‘90后’时实现亩产1000公斤!”

    在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今天,为什么还要不断追求更高亩产?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介绍,当前国家下大力气来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在我国现有耕地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水稻单产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

    水稻超高产也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现在每公顷生产的稻米可养活27人,据估算,到2050年,每公顷必须养活43人。据介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水稻单产最高的地区,其亩产平均约660公斤,日本水稻的亩产为445公斤。目前,我国已经大面积推广的第一、二期超级稻的亩产已经分别达到550公斤和600公斤。

    袁隆平告诉记者,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适合种植,如果世界上杂交稻种植面积增加7500万公顷,每公顷按增产2吨计算,可增产粮食1.5亿吨,能多养活四五亿人口,将有效保障世界粮食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