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话缺少“文化”?

 渔翁很快乐 2011-09-21

上海话缺少“文化”?

作者: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 周俊生 2011-09-21 星期三

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周俊生:“上海话没有文化”这里牵涉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中国上海市作家李大伟曾经在上海一家知名晚报上发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说上海话是没文化的表现”遭到了上海一些市民的强烈反弹,甚至引起了上海一些退休领导的不满,该晚报不得不在其官方论坛上发表帖子表示道歉,据说刊出这篇文章的版面编辑已遭停职,而李大伟本人也遭到了“人肉搜索”,从一个并不很知名的作家迅速“窜红”。

说“上海话没有文化”,这里牵涉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从动物群中分化出来,成为地球主宰的一个重要拐点,这是因为,人类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以后,就有了交流的可能,并进一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从而使文明的创造成为现实。因此,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标志,说“上海话没有文化”,这是缺少文化常识的一种表达,或者说由于“文化”一词的多义,作家的语义与大众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但是,上帝在给人类插上语言这个翅膀的同时,又给分处于不同地域的人类制造了各种难以互通的语言,语言学家给这种不同的语言按其不同的来源分出了若干个语系,在同一语系里又将只是流行于某一个地域的语言称为方言。不同的语系、不同的方言,给不同地域之间人们的交流增加了障碍,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由于交通的阻隔,这种不便还不足以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语言的障碍很快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人类开始了语言同化的进程,地球各地大量存在的方言正是因文明的发展而被淘汰,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为什么某些语言得到了发展,某些语言终于消失了呢?这与这种语言所使用的民族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有关。英语成为目前世界上的强势语言,当然是与欧洲最早出现工业革命、造船业的发展使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地球上的原始部落有关,而文明程度低的民族,不仅会逐渐皈依强势文明,而且其使用的语言由于发达程度不够高,难以表现日益繁密的文明生活,也难以实现社会交流,最终不得不归于消亡。直到今天,这种语言同化的脚步还是没有停止,只是那种穷兵黩武的手段已经基本放弃,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推进着这种同化,在这个同化的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无法逃过“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今天的上海话,其实正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上海话作为一种方言,同任何地区的方言一样,有其难以克服的致命的不足,它在日益广泛的对外交往中无法起到交流的作用。方言更多地只能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语,它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表达相对抽象的思维活动,上海话同样存在着这个不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即使在上海电视频道收视率很高的上海话节目中,也能听到阿木林先生会不时吐出一些普通话来,因为他用上海话实在难以贴切地表意。

当然,上海话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有些词语换成普通话的说法韵味全无,但这是语言转换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并不是上海话独有,也不应成为我们把上海话看高一线的理由。上海作为一个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对新兴事物历来乐于接受,自上海开埠以后,不断地接受着以各种面目、各种形式出现的外来文明的侵袭和冲击,生活方式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上海话的变化也很明显,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上海话的语音、词汇,甚至语法规则,都在随文明的发展而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真正的上海话今天只活跃在郊区的一些老人口中,而在上海市区,又有谁把“我”说成“伲”,把“很”说成“邪”?上海话发生的这种变化,正是一个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不断靠拢的过程,因此,说“上海话没有文化”这种说法固然是错误的,我们姑且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作家的故作惊人之语,但一定要说上海方言有很高的文化含量,其实也是一种缺少语言学常识,换句话说就是缺少文化的表现。

不同的语言给人类的交流带来了不便,千百年来,世界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改变这个状况,一直在作着努力,尽管路途崎岖,但只要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不停滞,这种努力终有一天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而在这个过程中,上海话等方言终将变形甚至可能消亡,当然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现在上海有一些对上海话有深厚感情的语言学家为上海话的这种变化忧心忡忡,甚至发明了所谓“上海话输入法”来推行上海话,但这种努力很可能是徒劳的。现在有一些“新上海人”热衷于学习上海话,我们只能将其视为他们为了应付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而在学习一门市场技巧,网上流行的所谓“上海话考试”只是一种成人游戏,而且错误百出。

中国由于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一度落后于他人,今天为了融入世界,正在为语言学习而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再给莘莘学子增加学习所谓“正宗上海话”的负担。也许在某些语言学家看来,上海话无比美好,但一个再美好的东西,只要不被更广泛的人群接受,它就只能进入博物馆。博物馆的东西确实好,但它毕竟不能代替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

责任编辑:Leo We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