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了一部极有趣的电影《喜马拉雅》,影片中有发人深省之语,一位喇嘛对他的弟子说:“当你眼前有两条路时,要选择最困难的那一条。”这话表面上违背人性与常理,但深思后则觉得其中真有另外一番智慧。 我曾听过一场有关经济原理方面的演说,演讲的是著名的经济学者,他很有信心地表示:“世界上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譬如,他说我们每天出门回家,几乎都走同一条路,那就是因为,人们都在避免因为另一条路的陌生所带来的风险,以及要去勘探一条新路径所要付出的时间与精神成本。”我听了深以为然。 不过,话虽如此,有时我在往返中,偶尔喜欢绕一条平常不走,而且比较远的路。 避开了熟悉的红绿灯,避开了必然经过的那几家小店,一条比较远的路悠悠恍恍,引领着我浏览另一种风景,说是风景,其实在都市,任何一条街巷都是大同小异的公寓门面与水泥围墙,不过绕一条远路,就是换了一种心情,刻意让自己去承担经济学家最担心的“风险”,或是很奢侈地浪费掉经济学家十分在意的“成本”。于是我便像一个大富翁般,享受着人间的浮华,却不计较收支面的营利。这样的心情底下,土土的楼房好像活泼了一些,水泥墙也有了一些风情,如果能在这条路上遇见一棵上了年纪的榕树,或是听见某家窗前传来悠扬的琴声,那就算一笔意外之财了。如果愿意停停脚、抬抬眼,用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下西天的流云夕晖,那便是更深一层的喜悦。 而文学何尝不是绕一条比较远的路,在迂回间去激发一种沉淀在浊世中的情韵,逗留一份遐思?那陆游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成了一句俗语,但诗中的“疑”字、“又”字,却也说明了在陌生的环境,心情或怕或喜的顿挫跌宕,这是终日行在一条相同的路上,所不可得之的人间趣味。又如那找到桃花源的武陵人,不也是在“忘路之远近”的意境中吗?因此一部《桃花扇》,并非亡国之痛四字而已,而《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好汉,也不能被“替天行道”一语概括。是故当我们沉浸在一首短短的绝句,我们的心也可以散步到很远的地方,去捡拾秋夜落下来的松果,或是隔着水晶帘探望一泓寒清的月色。因为在当时,诗人们必都绕了远路,来到了这些杳无形迹的意境,完成了艺术或是人生的巅峰。 在我们的生活中,必然存在着两条路——比较便捷的和比较迂远的路。时间追赶我们,生命匆匆,我们总是奔驰在便捷的那一条路上,永无止息。如喇嘛所说的,去选择一条最困难的道路,那或许需要一些宗教的情操与勇气,然而能在平凡的日子,经常悠闲地绕一条比较远的路回家,那不啻是一种福缘,更需要看透人世的深智广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