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做领导的学问
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学会做下属 当下属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必经阶段,也常常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贯穿一生的重要角色。任何老总和领导都得有得力的下属才能做事才能做成事,成为一名优秀下属是从业者阶段性的或贯穿一生的最重要的职业目标。 结合多年当下属和做高层管理以及一把手的工作经验,茶壶将自我的一些看法写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慎提所谓合理化建议。 当下属最忌讳太自以为是。对公司现状,在没有深刻了解和准确把握上级领导者意图之前,绝不要动不动就要改革就要调整。虽然说“术业有专攻”,你的上级也可能在某些专业方面绝对的弱于你,但论全局观念,由于所站位置与高度的差异,再加之能力的区别,在宏观上,做下属的往往会一叶障目,记住:局部优化并不一定能带来全局优化,加之成本、资源上的重新分配,局部优化有时反而带来全局的失衡。因此,做下属的一定要做到先执行上级领导的既定方针政策,再努力去了解和把握上级领导者意图,能做到心态上谦虚,行动上配合,如果还能深深的体味到其中的管理上的奥妙,收获就太大了。 二、坦然接受所有批评。 领导对下属提要求是做领导的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而提要求的一种直接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批评。由于工作内容的繁杂,领导者往往在批评时并不会考虑太多对方情绪或客观上的问题,他的全部心思在事情本身上。许多下属能做到任劳,但做不到任怨,一动就满腹委屈,哭天恨地,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事实上,领导者批评的目的只是对你所做事情表达关注,并提出更高要求,批完就完了,是督促,更是重视,根本与感情无关。领导者往往因为压力等客观原因,批评时做不到就事论事,往往话说得过重,但其内心并不是否定你的能力与品格,你最好的做法是表达认可,坦然接受。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胸怀,更是能力。 三、接受指令马上就办。 每个人都有自己日常工作,也有自个的例行工作安排或计划。但对上级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当下属的必须做到马上去处理,如不能亲自处理,也可以交办给自己的下级,绝不能借口工作忙或有别的事要处理而推延,更不能拒绝。很多人会对接受指令有很多不正确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你接受的临时指令越多,往往意味着你的能力越被认可,谁也愿意把工作交给能让自个放心的人。指哪打哪是一个团队执行力的保证,有服从意识从来都是做下属的基本心态,能并行处理很多大事重要的事更是考验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志。很多人往往能做到满口应允,但就是做不到给上级一个完美的结果,事做了一大堆,但就是没办好领导交办的事,其结局一定是不受领导认可的。 四、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在领导和上级前耍情绪,整脸色。 照顾他人情绪这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内容。但你可千万别天真到去要求领导能象你爹妈一样去照顾你的情绪。他有坏情绪可以向你宣泄,尽管这并不对,你坦然容纳就好了,这叫胸怀,任何一个上级也会喜欢能包容自个坏脾气的下属。同时,做下属的一定要明白一个理,那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在领导和上级前耍情绪,整脸色,你如果能耐大点,领导还能暂时忍耐,(这已经够糟糕了),能力再差点,你就该走人了。反过来讲,如果你能有极好的修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任劳更任怨的品质,谦虚低调的殷勤态度,就算你能力不顶,水平不高,领导也愿意担待,更会为你补窟窿。倘你再有能力,那真就叫“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天”了。 领导挫折心理 一、什么是领导挫折心理 所谓领导挫折心理,就是指当领导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在环境中遇到不同程度的各种障碍或干扰,使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它是领导者内心的一种很主观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在相同的挫折情况下,领导者的主观情绪因其挫折容忍力不同而不同。 所谓挫折容忍力就是指领导者遭受挫折后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即领导者对挫折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挫折容忍力低的领导者在遇到轻微的挫折时,往往会消极悲观、萎靡不振、知难而退。而一旦遭遇重大的挫折,就会彻底崩溃,使自身人格趋于分裂而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相反,挫折容忍力高的领导者则能忍受重特大的挫折,即使是大难临头,也能镇定自若、稳如泰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时刻保持正常清醒的头脑、完整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挫折在领导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会碰到。领导者如果不能适应挫折,不能及时有效地调适挫折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就会造成其精神上的不安和情绪上的波动,影响其身心健康,抑制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领导绩效,甚至会使个人和组织遭受重大损失。因此,正确对待挫折是领导不良心理调适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领导挫折心理的行为反应 对于领导者来说,无论其所遭受的挫折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均会不同程度地对领导者自身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而其反应却截然不同,一种是积极行为反应,一种则是消极行为反应。 1、积极行为反应 积极行为反应就是指领导者受挫后能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地控制自己的各种情绪和行为,以此来摆脱挫折所造成的伤害的一种理智行为。这种反应一般被心理学家称之为替代作用,即原来确定的目标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而无法实现时,就选择另外的目标以取代原来没能实现的目标。这种积极行为反应,主要是指升华和补偿。 (1)升华 升华就是指受挫后的领导者以不同的方式将目标行为进行净化,从而导向更加崇高的方向。首先,改变自己不被社会现实所接受和容忍的目标和行为,使之更加适应社会道德和时代潮流的需要;其次,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工作能力和水平,用新的成功驱散挫折所带来的悲伤;再次,化悲痛为力量,通过勤奋工作来缓解因挫折而导致的内心压抑。 (2)补偿 补偿就是指当人的某种目标行为受挫时,通过努力寻求其它的可能成功的另一种目标行为来替代的行为反应。例如,高考理科失败,改学文科;从政失利,谋求经商等等。 2、消极行为反应 消极行为反应就是指领导者因遭受挫折后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而导致的缺少理智的行为反应。具体有: (1)攻击 攻击包括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直接攻击是指将攻击行为直接指向导致自身挫折的人或物。转向攻击是指把攻击行为转向某种替代物,即所谓的找“替罪羊”,如夫妻吵架转而打骂孩子,孩子被打后又去欺负更小的孩子等等。 (2)压抑 压抑就是指领导者努力将在挫折中得到的一些痛苦感受深深地埋藏在自己的意识深出而不外泄。这种行为可以暂时减轻其某些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其获得暂时的安全感,但被埋藏的目标、动机和情感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蕴藏在潜意识之中。因此,领导者的这种不良心理往往会孕育更大的悲剧。 (3)粉饰 粉饰就是指当领导者受挫后,往往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进行辩解和开脱的不良心理感受。就像把上司的批评说成是故意给自己穿小鞋一样。 (4)固执 固执就是指领导者受挫后,常常被迫重复某种无效行为的刻板性反应。这种行为反应往往与惩罚手段使用不当密切相关。 (5)投射 投射就是指领导者受挫后,往往把其不喜欢的或不能接受的自身存在的不良心理感受或不良品质转移、强加给他人,以减轻其内心的内疚和不安。所谓“戴着眼镜看人”指的就是这种投射心理。 (6)表同 表同就是指领导者往往把他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钦佩的优良品质和心理素质用幻想的方式强加于自己身上,以消除因受挫而产生的颓废心情,这是一种与投射相反的行为反应。“东施效颦”就是一种典型的表同心理反应。 (7)反向 反向就是指当领导者受挫后,其外在表现的行为、情感和他体验的真正内心感受完全相反,以此来掩盖其内心的真实情感。如受挫的领导者本来内心里对某人十分憎恨和敌视,可是表面上却表现出与之相反的亲近行为。 (8)退化 退化就是指领导者受挫后,常常做出与自己的年龄、经历、地位和职务等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它是一种成熟倒退、复旧原始的行为反应。如领导者受挫后,装病不上班或者借酒浇愁等等。 (9)冷漠 冷漠就是指领导者受挫后,表面上常常表现得对于挫折情境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这是一种比攻击更加复杂的反应行为,领导者内心可能十分痛苦,甚至正孕育着更危险的行为。 三、领导受挫心里的调适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人生的道路向来充满坎坷,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自身遇到的挫折和打击,这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甚至决定着组织的前途命运和个人的成败荣辱。因此,领导者应及时、科学地调适自己的挫伤心理。 1、释放 受挫后的领导者,应首先以各种方式将因受挫而产生的痛苦、不安、焦躁、愤恨等不良情绪和感受从心里发泄出来,以缓解内心的紧张,从而才能平静下来理智地去看待问题。西方国家的发泄公司就是调适受挫心里的专门机构。 2、转移 当领导者因遭受挫折而心情紧张又无法摆脱这种情绪时,则可以采用转移自己注意力的方法,让思维和意念暂时离开受挫情境,如下几盘棋,听几首歌、出门旅游等等,以尽快使自己从逆境中走出来。 3、谅解 领导者平时应注意培养自己“换位思考”的良性思维习惯。当这样的领导者遭受挫折时,他就会时时刻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考虑自己受挫的前因后果,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别人的长处和以往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他的受挫心理也就能随时随地地得到有效的调适。 四、造成领导挫折心理的原因 造成领导挫折心理的原因有: (1)客观条件,如人为制造的障碍,自然条件限制等; (2)主观条件,如个人采用方法不当,外貌不佳,目标含糊等。领导是否产生挫折心理,与领导期望和忍受力有密切关系。领导期望过高,超过了实际能力,而忍受力又差,就容易产生挫折心理。领导挫折心理可分为领导需求挫折、领导目标挫折、领导行动挫折、损失挫折等。研究领导挫折心理,有利于提高领导心理家质,强化领导对挫折的忍受力,减小领导挫折心理对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个杯子的启示 中间的杯子是大的,对的 --- 因为和左边那个小的相比确实如此。 中间的杯子是大的,从上面的角度来说是对的,但是,却又是非完全对(因为和右边那个大的相比却是小的),因此,只能说是非真大(若真大应当是和右边杯子比也是大的,其实未然),是非大,大是假有。 中间的杯子是小的,从上面的角度来说是对的,但是,却又是非完全对(因为和左边那个小的相比却是大的),因此,只能说是非真小(若真小应当是和左边杯子比也是小的,其实未然),是非小,小是假有。 中间的杯子非真大亦非真小,非大亦非小,非大和非小都是虚妄的,二者都无法执着,只是心里还知道非大亦非小的存在。 中间的杯子是大的,错的 ---因为和右边那个大的相比却是小的,无大。 在于你认识谁,而在于谁认识你 人们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标志,不在于“你认识谁”,而在于“谁认识你”。“谁认识你”而不是“你认识谁”才是表现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如何这样说呢?我们就以下面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西德尼·詹姆斯·温伯格出身一个贫穷的家庭,读到8年级时,就不得不辍学了。1907年,他15岁时,他从25层华尔街大厦的顶层起,一层一层地找工作。在被拒绝了23次后,他下到第二层,高盛以周薪3美元雇佣他做门房助理。1940年,这个出身贫穷、没有文化的“看门人”最终得到高盛两位创始人的信任和喜欢而成为公司的最高管理者。 当时高盛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公司,也没有多少人认识这个温伯格。温伯格掌管高盛之后,他开始遍访那些领导美国顶级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主动为他们提供无私的服务,很少向他们提“服务费”的问题,并坚持数十年如一日,这使得他与那些顶级的领导人建立了非常好的私人友谊。1956年,在为福特公司(当时美国最大的一家公司)提供了9年免费咨询服务之后,亨利·福特二世选择高盛作为福特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承销商,其市值高达6.5亿美元,是有史以来金额最高的新股生意。单这一笔生意就使高盛一跃跻身于华尔街顶级投行之列。1958年,零售巨头西尔斯·罗巴克找上门来,请高盛承担同样是有史以来美国金额最高的债券发行业务,又让高盛赚了个盆满钵满。从此,温伯格在华尔街新金融之王的地位从未撼动过。 温伯格一开始一直努力地去“认识谁”,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纳,希望成为他人的朋友。最终他的朋友没有让他失望,帮助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显然,他的成功是“认识谁”的结果。 但从此以后,不管是温伯格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在美国乃至全球众多顶级企业的领导人都愿意成为他的好朋友,都愿意与他建立业务关系。温伯格从一个他谁也想去认识的“看门人”慢慢地成长为一个谁也想来认识他的全球金融大亨。也就是说温伯格由“你认识谁”走向了“谁认识你”。 “你认识谁”是“你奔人而去”,是以他人为中心的线性关系;而“谁认识你”是“人奔你而来”,是一个以你为中心的网络关系。 更重要的是:从此,温伯格不仅能在美国范围内“挣钱”,而且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挣钱”。为什么有的人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挣钱”,而有的人能够在很大的范围内“挣钱”呢?就是因为你的关系还没有从“你认识谁”的境界提升到“谁认识你”的境界。 我们说“谁认识你”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意味着你的“关系”成就了你的“成功”,同时,你的“成功”也成就了你的关系。实际上,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在你漫漫的奋斗历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你一旦由“你认识谁”走向“谁认识你”的时候,你不仅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一定会拥有成功的人生,二者一定是相伴而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