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人感冒/名医 验方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10-04

虚人感冒/名医 验方

 

1.小秦艽汤  (刘耀三)

[组成]  钩藤20克  秦艽20克  白芍20克  白芷10克 

        桔梗10克  前胡l0克   甘草3克   大枣12克

[功用]轻疏表邪,和调荣卫,兼顾其虚。

[主治]虚人感冒。

[方解]此方适用于虚人感冒,或因过于发散,表虚邪留,症见头痛身酸,鼻塞声重,恶寒身热,自汗或无汗,脉来虚弱者。

方以钩藤、白芷疏利头目;

桔梗、前胡宣肺疏风;

秦艽能疏风活络、解热散邪;

白芍能和血脉、敛阴气;

甘草、大枣甘润和中,助诸药以和荣卫。

方中白芷、秦芜与白芍相配,一疏一敛,使发散而不害卫,敛阴而不致留邪。荣卫和调,则邪去汗止。凡虚人感冒无大虚大实者,直以本方投之, 颇能取得祛邪而不伤正之良功。

[加减]

气虚偏甚,气短脉弱者,加太子参,以扶正祛邪;

寒重无汗者,加生姜,服药后吸以热粥,静卧以取微汗;

阳气已虚,恶寒不热,面白肢冷,脉沉无力,不能鼓荡外邪,加太子参、制附片,以助阳益气,解表祛邪;

血虚之人,如因寒重而见恶寒无汗者,加荆芥10克,以取汗,得汗则止,不可过剂;

如因热重而见口渴咽干者,加连翘、黄芩、麦门冬,以清热生津;

身体阴虚者,可加薄荷、玄参、玉竹、连翘,以助养阴清热解散表邪。

 

2.健运香苏饮  (赵棻)

[组成] 麦芽30克   谷芽30克   潞党参15克  大淮山15克  结茯苓9克 

       制香附6克  紫苏叶6克  盐陈皮6克    粉甘草3克

[功用]理气健脾

[主治]凡因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气机阻滞、正不胜邪所致的虚人感冒、寒湿痹证、胁痛、乳核、梅核气、胃脘痛、月经失调、带下等。

[加减]

虚人感冒偏于阳虚者,加淫羊藿、补骨脂、莬丝子;

寒湿痹证,酌加川断、金狗脊;

乳核、乳癖,酌加龙骨、杜蛎、鲜桔叶、木蝴蝶、玫瑰花,

梅核气酌加川朴、百合、台乌;

胃脘痛酌加藿香、木香;

经行前后不定期,酌加益母草、赤芍;

经行后期者酌加当归、泽兰、鸡血藤;

经行前期酌加丹皮、赤芍;

伴有痛经者酌加木香、小茴;

经量多而如崩者,酌加仙鹤草、茜草;

带下清稀伴腰酸者酌加莬丝子、炒杜仲、莲须、龙、牡。

 

3.预风散  (戴桂满)

[组成] 黄芪30克  白术10克  防风10克  蝉蜕3克  甘草6克

[制用法]研末,每次3—6克,每日2—3次。

[功用]益气健脾,疏风清热,预防感冒,强壮肌体。

[主治]体虚易感冒,纳呆消瘦。

 

4.防感膏  (王济民)

[组成] 黄芪150克  党参100克  白术100克  板蓝根100克

[制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取汁,再将药渣压榨取汁,与煎液混合过滤,浓缩为200一300ml。另取砂糖(赤白均可)或蜂蜜适量,与药汁混合再炼,放入茶杯内。分10天服,每日2次。如无不良反应,一般连用1个月,多数能减少感冒的发生。

[功用]益气健脾,固表止汗。增强对感冒的抵抗力.

[主治]体虚、冬春季易患伤风感冒者。

[加减]易患风寒感冒者可加防风50克。

 

5.加减愈风散  (戴丽三)

[组成]当归  黑豆  炒荆芥  独活

[功用]养血祛风,解表散寒。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血虚者。

 

6 .桑枝茅根汤  (冷方南)

[组成]  嫩桑枝30克  白茅根30克  霜桑叶9克 

        净连翘9克   苦桔梗6克   生甘草9克

[功用]辛谅解表。

[主治]血液病患者感冒(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证见微微恶寒,尤以背肌为著;或只感项背肌肉不舒,头微晕,鼻微塞;或咽部不适,周身酸沉无力;或喷嚔,喉间微痒,继之周身不适;脉多不浮。

[方解]此类患者,属血虚感冒,血与阴同类,未感外邪之前,即呈阴血不足状态,阴血虚则易生内热,感受外邪之后,必从阳化热,故如用辛温或香燥之品治之,非但无功,反助其热。而用辛凉轻平之剂,不温不燥,方合病情。

[加减]

兼背寒、项背不适者,加葛根6克;

头晕者,加菊花6克;

鼻塞者、加薄荷、苍耳子各3克;

咽痒者,加蝉衣3克;

咽部不适者,加马勃3克;

若咽喉红肿疼痛者,加赤芍6克、僵蛹9克;

纳少不香者,加生稻芽9克;

尿短赤者,加竹叶6克;

夏季患病,加滑石、荷叶各9克。

[按语]本方常须服三至五剂,病除体舒后,糜粥自养二、三日,以待胃气恢复之后,可再行固本治疗。

 

7,滋阴退热饮  (章真如)

[组成]  沙参  麦冬  玉竹  白薇   地骨皮  丹皮 

        青蒿  生地  知母  银柴胡  桔梗   生甘草

[功用]滋阴发汗,清退虚热。

[主治]阴虚感冒或阴虚发热。症见感冒后迁延时日不愈。其热不扬,汗少或汗多,汗出而热不退,头痛,口干而渴,脉虚数,舌红,苔薄黄。

[加减]有外感现象者酌加薄荷。

 

 8 .小白附子汤  (戴丽三)

[组成]  小白附子  天麻  法夏  茯苓  葳蕤仁

         川芎     藁本  独活  白芷  防风 

         桂枝     炮姜  大枣  甘草  炒杭芍

[功用]  温阳散寒,豁痰化湿,祛风通络定痛,调和营卫.

[主治]凡体力不足,阳虚外感,或寒湿痹阻经络而致之疼痛。

 

 9.固表防感冲剂  (杨永芳)

[组成]  黄芪l5克  大枣10克

[制用法]上药加工成冲剂2小包,每包含生药12.5克。成人每次1包,每日2次。8岁以内小儿减半,连服2个月为1疗程‘

[功用]益气固表,补脾和胃,生津滋营。

[主治]有效预防和控制感冒的发生,明显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

[方解]易感冒者多为表虚不固,风邪病毒乘虚而入,

故取黄芪益气固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佐以大枣甘润补脾、滋营充液以助黄芪益气固表之功。

所以大多数易感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食欲转佳,精神转旺,面色变为红润,随之而发病次数减少或消除,说明本方预防感冒的主要机理是增强人体正气。玉屏风散既有治疗感冒的作用,也有预防感冒的功效。但方中白术苦温而燥,防风辛散,其药性偏于温,适用范围有限。故只取方中之黄芪,再佐以大枣,二药相合,既能益气固表,又能补脾和胃生津,微温而不燥,不仅气虚之体适宜,阴虚也可服用,从而扩大了预防服药的范围。

[按语]实验结果表明,固表防感冲剂可明显升高感冒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清IgA含量、病程长、频度高的易感者的血细胞数低于病程短、频度低音。且预防效果好的易感者IgA含量提高也较多。黄芪有益气固表功效,实验研究表明能增加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能抗流感病毒,诱生干扰素,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并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疗效]服用固表冲剂的78例,均为每季患感冒3次以上的易感者,其中显效(服药1月后,发病频度为零)54例,有效(服药1月后,发病频度减少到1/2以上,病程缩短1/2。症状减轻,可坚持工作,一般可不服药自愈)19例,无效(发病频度、病程、症状与服药前无显著变化)5例、总有效率93.59%。

 

10.膏滋方  (邹云翔)

[组成]   炙黄芪20克   炒党参120克  冬虫夏草90克  活磁石90克 

         核桃肉120克  云茯苓60克   炒山药90克    补骨脂45克 

         鹿角片45克   制苍术24克   黑芝麻90克    川百合120克 

         枸杞子150克  阿胶60克     冰糖500克     酒炒怀牛膝45克

[功用]补气养血,填髓坚骨,强阳益阴。

[主治]预防肺肾两虚患者外感发病。

[按语]方中重在冬虫夏草一味。该药有滋肺阴补肾阳的作用。冬虫夏草菌素,在试管内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炭疽杆菌有抑制作用。在酒精浸剂(1:100000浓度)下,仍有抑制结核菌作用。夏草冬虫乃感阴阳二气而生,夏至阴生,故静而为草;冬至阳生,故动而为虫。入药能治诸虚百损,以其得阴阳之气全也。  

 

 11.和养疏化汤  (王祖雄)

[组成]   羌活5克     独活5克        防风6克  桑枝9克 

         桑寄生15克   炒干地黄15克  细辛3克  淡姜5克 

         法半夏9克    陈皮9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3克

[功用]和养肾气,疏解风寒之邪。

[主治]男子房事不节,感受风寒,症见头作昏眩而痛,后脑尤甚,肢体酸楚,腰脊为甚,腿膝酸软无力,寒热不扬,略有烦躁少寝,口谈,舌谈嫩,苔白,脉虚浮,两尺无力。

[加减I如兼见腰背痛者,上方可加杜仲15克、熟附片9克(先煎30分钟)。

 

伤食感冒/名医 验方

 

1.柴胡消食汤  (龚志贤)

[组成]   羌活10克    白芷10克  广木香10克  山楂炭12克 

         瓜蒌仁10克  柴胡12克  黄芩12克    法半夏12克

         苍术12克    茯苓l2克   炒枳实10克  生姜12克

[功用]消化胃脘积食,清解胸中结水,外解寒湿。

[主治]积食感冒。症见往来寒热,头昏痛,或周身骨节酸痛,四肢软弱无力,或恶寒不发热,或发热汗出不恶寒,或鼻干燥,或流清涕,胃脘滞痛,不思食,噫气,按之上腹作痛或胀硬,口苦咽干,或渴,或肠吗,或呕,或欲吐,或咳,或心悸,矢气,大便二、三日解1次,或溏或秘,小便量少色黄,体温偏高,舌苔白腻或淡黄,脉象右寸关浮数,或左寸关浮数,或左右关弦紧。

[方解]

本方乃小柴胡汤加除湿解表之羌活、白芷、苍术,以增强表散寒湿之功,

加楂炭、广木香、炒枳实、茯苓、瓜蒌仁、理气导滞,消食健脾和中,以增强消导食积之功,故本方为表散内消同治之剂。

[加减]

积食重者去白芷,加炒草果仁10克;

结水多者,去楂炭、白芷,加重瓜蒌仁为12克;

寒湿重者加重白芷、羌活各为12克;

风寒重者,去白芷,加荆芥穗12克;

便溏者,去瓜蒌仁。

 

2.紫金散  (姚晶莹)

[组成]  麝香2克   文蛤20克  干金霜10克  重楼10克 

        雄黄10克  朱砂3克   毛慈姑20克  大戟15克

[制用法]共研细面。每岁服0.5克,日2—3次,开白水送下。

[功用]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主治]感冒挟食,发热吐泻,食物中毒,赤白痢,急慢惊风,热吐热泻。

[按语]忌与含甘草药同服。

 

3.二陈通利汤  (门纯德)

[组成]  茯苓12克  陈皮6克  半夏9克    炙甘草3克 

        枳壳9克   苏子9克  川大黄6克  生姜9克

[用法]水煎饭前服。

[主治]内有痰湿食滞,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满便秘,舌苔腻,脉沉实兼滑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