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沱茶

 弘福 2011-10-04

沱茶是一种制成圆锥窝头状的紧压茶,主要产地是云南,一般用黑茶制造,为便于马帮运输,一般将几个用油纸包好的茶坨连起,外包稻草做成长条的草把。因为一个茶坨的分量比一块茶砖要小得多,更容易购买和零售。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沱茶的种类,依原料不同有绿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之分。

纠错 编辑摘要

沱茶 - 产品特征

沱茶沱茶
“沱茶”形状似碗,成茶历史距今已有300年,据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37-1620)《滇略》上已有此茶之记载。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普洱茶出云南省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又云:“普洱茶如膏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沱茶原状产于云南省景谷县,又称“谷茶”。云南省下关(今大理布)茂恒,永昌祥等号相断生产后,又有谷在与关庄之分。

近40年来,云南沱茶集中于下关制造。云南沱茶,以一、二级滇青原料,蒸压成研究会形外径8厘米,高4.5厘米,外观显毫,品质最好的是“特级沱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喉味回甘,汤色橙黄明亮。普洱散茶蒸压而成的云南普洱沱茶,外形紧结,色泽裼红,有独特的陈香,滋味回甘,汤色

沱茶沱茶

橙黄明亮。沱茶除云南生产外,四川重庆有生产,依所用原料的优次分高产田“特级重庆沱茶”、“重庆沱茶”和“山城深茶”三种四川沱茶的重量分50克、100克、和50克三种规格。沱茶是普洱茶的一种,普洱沱茶以高档普洱散茶为原料,经蒸压而制成。形状呈碗臼形,大小不等,冲泡后有特殊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深,具独特风味。

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沱茶的种类,依原料不同有绿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之分。绿茶沱茶是以较细嫩的晒青绿毛茶为原料,经蒸压而制成;黑茶沱茶是以普洱茶为原料,经蒸压而制成。用晒青绿茶压制而成的称云南沱茶;用普洱散茶压制而成的称云南普洱沱茶

沱茶 - 茶叶历史

沱茶沱茶
沱茶的产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1368—1644)谢肇制的《滇略》一书中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普茶指普洱茶,说明当时已有将散茶蒸后,加工揉制,压缩体积,便于携带的压制茶了。

沱茶名称的由来,沱是由团转化而来,有说由于过去运销四川沱江一带,故而得名。不论说法如何,但可以推定,沱茶是云南茶中相当古老的制品,早就畅销省内外。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创制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由思茅地区景谷县所谓“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变而成现代沱茶的形状。

清代末叶,云南茶叶集散市场逐渐转移到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的下关。下关永昌祥、复春和等茶商改团茶制成碗状形沱茶,经昆明运往四川省重庆、叙府(今宜宾)、成都等地销售,故又称叙府茶

沱茶 - 茶叶传说

沱茶沱茶
沱茶的名称由来,传说很多。有的说,它过去都销往四川沱江一带,故而得名;有的说此茶古称团茶,沱是由团转化面来。云南沱茶产、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的《滇略》一书中就有记载,至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沱茶原产于云南省景谷县,又称“谷茶”。云南省下关(今大理市)茂恒、永昌祥等茶号相继生产后,又有谷庄关庄之分。谷庄沱茶采用景谷县附近地区生产的滇青揉压;关庄沱茶采用滇西勐库茶(双江)、凤山茶(凤庆)、大山茶(西双版纳、思茅)等地滇青在下关设厂拼配、揉制,其品质胜于谷庄,因而后来逐步取代了谷庄沱茶。近40年来,云南沱茶集中于下关制造。

沱茶 - 茶叶种类

沱茶的种类有二,以较细嫩的晒青绿毛茶为原料,经蒸压而制成称为“云南沱茶”,以普洱散茶压制而成的称“云南普洱沱茶”或“产洱沱茶”。

沱茶 - 茶叶分类

沱茶沱茶
云南沱茶之原料,采自滇青,依生产季节茶叶老嫩不同,分为春夏秋茶。春茶又分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称为“二水”,秋茶称为“毂花”,品质以春尖最好,毂花次之,“二水”最差。产制分为炒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然后在蒸甑中蒸透,装入碗状模型中,用手加压,促使紧结成型。

成型后之沱茶,规格是:外径8厘米,高4.5厘米。定型后进行烘焙,烘焙必须中温长烘,目的促使干燥而有沤堆质变作用,使部分“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从而增加甜味,减轻苦涩。

沱茶 - 保健功效

沱茶沱茶
1、常饮沱茶,对年龄40-50岁的人,有明显减肥体重效果。
2、70%以上病例证明,沱茶显著地降低了人体三酸甘油酯的含量,有一些在一个月中,日喝三盏沱茶的人,他们的血脂含量下降了22%。
3、有一半病例,体内胆固醇含量有所下降。对人体降低血尿酸的含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4、无苦味,无涩味,入口爽滑,醇厚,从调理肠胃起到养胃祛寒、减肥降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老少适益。5、解油腻牛羊毒,括肠通泄。
6、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则与安妥明相似,且长期饮用无副作用。7、常饮沱茶,对降低人体所含三酸甘油脂、胆固醇、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作用。
8、沱茶有杀死癌细胞、抗突变、防癌功能及减肥降血脂作用。

沱茶 - 冲泡工序

沱茶沱茶
选壶

壶的选用最好是续温力强的、稍大(比喝乌龙时大约两三倍),会比较好些。原因是在第一、二冲之后的冲泡,应尽量在泡与泡之间进行,所以茶壶续温力不佳容易使温度造成很大差异。所以茶壶选择壁厚、壶盖口比例不要太大的。另外一提的,茶壶的出水最好流畅一点,有时置茶量太多,沸水冲入壶中需要马上倒出,所以出水不够快的壶会影响执壶者的操控能力。
 
壶的表现

前项中既然谈到了壶,就顺便说说壶的好处。泡潽洱一般使用壶、盖杯或茶娘(或瓷壶)三种,只有壶不是瓷器。香气细嫩、韵味柔韧、涩度不高、酸度不高、苦味不重者,建议使用瓷器(例如嫩沱、或称为云尖之类的),但是因为续温力问题,所以与壶冲泡出来的口感有差异。一般的老潽洱,如果用壶泡,通常会减少一些让人不愉悦的感觉,例如火气单宁…等等。如果一支常泡的新壶,大约半年就可以养成了。养成的壶冲泡起来会比较好喝。当然,四、五年以上的潽洱壶(部分物质会减少)与盖杯(茶叶的东西全部跑出来)的差异更大。
 
壶内留汤的特效

一般来说,第一泡水倒干,第二泡壶中的水留一些,大约十分之一(这是在第二泡将香味冲出来的状况,如果第三泡才能将香味冲出来,就在第三泡才开始在壶中留一点水,不要倒干)。如果真的够老的潽洱,不需开盖,严格说应该是不能开盖;会有些许涩味、酸味等的潽洱,在第二泡倒出并在壶中留点水之后,开盖大约半分钟到一分钟再把盖子盖上;比较重的涩味、苦味、酸味等的潽洱,开盖,壶口没有蒸汽时,用手指压壶身,若温度不会太烫手指可以摸五秒以上,再将壶盖盖上。壶中留点水,主要让冲泡出的东西溶解在水中;温度要控制,因为这是主要的冲泡。停壶时间就是冲泡(浸泡浸茶)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要控制好(如果将温度设定的比较高就需要战战兢兢),茶汤才会显现出该有的风味。所以,除非置茶量太多、温度太高,否则不应立即冲下一泡。
 

沱茶沱茶
适时出汤

以第二泡冲出香味为例,第三泡冲沸水,随便就好,除非一定需要很高的温度。浸泡时间,可以用白瓷汤匙身进壶中看看汤色,颜色差不多就可以倒出,一般在倒出时就可以看出颜色,颜色不够时,再等一会儿,不过倒出时,壶要稍微摇一摇(浓度可能不均匀)。之后的状况大约与第三泡相同。
 
置茶量

至于置茶量,因茶叶的不同,置茶量也有差异。这得要试泡几次才会抓到该放多少茶叶。一般的七子饼茶砖,置茶量约为壶容量的四分之一即可。沱茶,少一点。散茶,很极端的,要自己试试看。如果一两人喝,置茶量可以更少。这样想好象有点“无耻”,所以我讲一下基本原则:置茶量足够,风味呈现较为容易,但是一些瑕疵容易泡出,这时就需要很专心的泡;置茶量少些,泡茶时不需放太多的精神,甚至温度、浸泡时间不要相差太大都可以勉强接受;置茶量不足,风味呈现不易,但是朋友聊天时,最好将置茶量降低一倍左右,聊天聊得忘了倒茶时间也没关系。
 
紧结茶特性

紧结茶中(沱、饼、砖),冲泡到某一泡后,会整个散开一般,紧结茶将他抖散容易出现一些该浓稠的不够浓稠、刺激性的味道反而容易跑出。如果置茶量多,水一冲,就该倒出了,否则浓度会太高。一般置茶量,浸泡时间也不应太久、泡与泡之间的停顿也不应太久,这主要是为了浓度不让它太高的处理方式。当然,可以摇一下壶,将水倒出看看浓度如何。紧结茶一散开,溶解速度很快。在控制茶汤浓度上,紧结茶散开必须注意。
 

沱茶沱茶
茶汤风味问题

在风味问题,一定要提一下。依上述的说法,风味,好象是控制浓度的问题,事实上,要将那种浓稠的底泡出,需要“浸泡时间”。所以除了温度要控制得当之外,浸泡时间不能过短。所以,置茶量可以少一些,泡与泡之间的时间长一点(但是壶温降得太低就没有用了)。如果泡与泡之间的浸泡时间够,茶叶量也够,后一泡冲沸水,只是把壶中溶解出来的东西带出来而已。
 
最后一泡

茶叶越陈年、烘焙越重,能冲泡的次数会缩短,但是溶解速度快。所以陈年潽洱通常熬不过七泡(一般泡法),当你一冲茶,等个20~40秒出茶时,浓度如果不够,注定就是最后一泡了。

沱茶 - 饮用方法

沱茶沱茶
1、年份20以下或15年以下的沱茶,温度太高不佳。酸味太过的沱茶,细水高冲的降温会减免酸味,但是如果风味没了,降温也失去本来需要的风味。若是生茶体,年份5年以下,沸水倒入茶海,即刻再倒入另一茶海,再倒入茶海,再倒入壶中或盖杯中(这是三次降温)。生茶体20~40年,一次降温。反正原则就是,涩味、单宁、酸要降低,降温可以得到效果。温度太低,风味不出。如果沱茶用沸水而不用降温来冲泡,

2、沱茶或生茶体,建议用盖杯泡,因为开口大,降温快大约是陈年茶的五分之一。除了温度要降以外,倒茶时,全干倒出,倒出后,开盖,吹一下气让温度降快一点。如果品不到沱茶该有的气味,大概就是温度降得太低。生茶体,也一样要倒干,只不过降温不要降得太过。
 
3、下雨天,空气湿度大的时候,可别忘了泡壶。浓得发黑的茶汤上,会浮一层雾,雾越黏,吹不散,茶汤不酸,应是难得的好茶。

沱茶 - 保存方法

沱茶沱茶
1、放置地点以一楼接近地面为佳,目的是茶可以自然和空气接触,借温度醇化!
2、住公寓者有品茗间,可放茶。辟茶室存放,不要让除湿机或是冷气机吸干茶的水分,应以自然温度存放最佳!
3、存放空间地点防止日晒或是阳光照射。这也是存放关健。光线对成茶破坏力强大,要小心!
4、不宜在外层再包上塑料袋,要是已经剥开了,要放入茶瓮
5、茶瓮的材质有瓷器,陶器两大类。用瓷瓮置茶得留心,熟沱带酸气不宜放入这种容器,应入陶瓮较好。瓷瓮放生饼为宜;陶瓮还分上釉与不上釉。上釉的瓮保温度较佳,活性适中,可放入陈茶。不上釉的陶瓮转茶性更佳,宜放入新茶!





沱茶 - 普洱沱茶

简介

沱茶沱茶
 云南沱茶属紧压茶,系选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经高温蒸压精制而成。










历史

沱茶是云南茶叶中的传统制品,历史悠久,古时便享有盛名,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的《滇略》一书中就有记载:“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据资料记载,形似倒置碗状的云南沱茶定型生产已有六十多年,其特异的形状和优良的品质早已为人们熟知,蜚声海内外。1986年,云南下关茶厂的100克普洱沱茶曾荣获法国巴黎金鸡奖。

名称由来

关于沱茶名称的由来,传闻很多,有人说因其成品形状如团,团由沱转化而来,故得名“沱”,亦有人说过去云南沱茶主要销往四川沱江一带而得名“沱茶”。其外形与普通茶不同,颇具特色,从上面看类似圆面包,从底下看却又类似厚壁碗,中间下凹,每个净重约100克、250克等不等。通常在包装时,每五个用竹箬包成一包,以树皮绳或竹篾捆绑,结实牢靠,很有意思。据说,制作于此同样是为了方便古时长途运输及其长期存储。

分类

历史上云南的沱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晒青毛茶直接蒸压的生沱,具有色泽乌润、汤色清澈、馥郁清香、醇爽回甘的特点,主要销往国内各地。另一类是采用人工渥堆发酵后的普洱散茶做原料,制成的熟沱,其色泽褐红,汤色红亮,性温味甘,滋味醇厚,主要供应出口,远销至西欧、北美以及亚洲各地。两类沱茶的共同特点是:外形紧结端正,冲泡后色、香、味俱佳,且能持久,耐人寻味。   

沱茶以下关茶厂出品的最为有名。下关茶厂加工生产的沱茶,以思茅普洱茶区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精制而成,原料精细,芽毫显露,外形圆整,褐润洁净,包装古朴精美,特色浓郁。上等的沱茶,均选用二三月份茶树上刚发出的嫩梢作为原料,芽叶细嫩、肥硕,茸毛披附,制成的成品似有银色白纱附面,十分美观。冲泡后,滋味浓酽、香醇,耐冲泡,愈久愈醇,乃茶中的佼佼者,如现在许多茶人争先收购的早期临沧茶厂生产的“银毫沱茶”和下关茶厂在改制前所加工的一系列沱茶等,都具有收藏和鉴赏的价值。   

其次,在普洱茶的几大形态中(砖、沱、饼、散),沱茶属其中最畅销海外市场者,历来都颇受国外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究其原因,除外形较另类外,主要还是与普洱茶的功效密不可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