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加减论治)荨麻疹单方加减论治周氏自拟祛风清热凉血汤治疗荨麻疹。 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衣、薄荷、丹皮、赤芍、白芍、紫草、生地、玄参、地肤子、白鲜皮、甘草、银花、菊花。 倦怠无力加生黄芪、白术; 恶心腹痛加陈皮、广木香; 大便秘结加生大黄; 肠寄生虫加使君子、苦楝根皮; 慢性反复发作者加乌梅、五味子。 张氏等以养血祛风止痒汤治疗荨麻疹。 组成:生地、当归、赤芍、丹皮、荆芥、防风、蝉衣、苦参、徐长卿、白鲜皮、僵蚕、甘草。 (附)养血祛风止痒汤:生地20g 制剂用法 冷水浸泡1小时后,煎服,每日1剂。服药期间忌荤腥、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气虚者加黄芪、白术; 瘀血有色素沉着者加桃仁、红花; 冬季发作者加桂枝。 王氏等自拟消疹汤治疗荨麻疹。 组成:荆芥、防风、蝉蜕、知母、薄荷、生地、金银花、连翘、苦参。 (附)消疹汤:荆芥10g,防风10g,金银花15g,蝉衣12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白蒺藜15g,生地黄10g,赤芍药10g. 血虚风燥者加当归、何首乌、僵蚕; 风热夹湿者加徐长卿、薏苡仁; 血热偏盛者加紫草、丹皮; 外感风寒者加麻黄、桂枝。3、单一证型论治 风热夹湿型: 叶氏等用消风散加减以疏风清热、燥湿止痒: (附)消风散:厚朴3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人参3克,荆芥穗9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羌活10克,藿香10克,白僵蚕1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 无虚证或有风热证者,可去掉人参。 ①急性发作期,疹块色红而凸加土茯苓,重用银花; 便秘加生大黄;瘙痒剧烈加白鲜皮、地肤子; ②慢性发作期,风团色淡或一圈红晕者加黄芪。 胃肠湿热型: 方氏等自拟通泄疏风汤以通里利湿解毒、凉血活血祛风。 组成:生大黄、荆芥、生栀子、丹皮、生甘草、白蒺藜、苡仁、赤芍、夜交藤。 (附)通泄疏风汤:生大黄l0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 热毒甚者加蒲公英、土茯苓; 风邪甚者加桑叶、蝉蜕; 阴虚血热者加生地、麦冬; 气虚者加生黄芪。 瘀血证型: 久米氏等用桂枝茯苓丸治疗有瘀血证候之慢性荨麻疹患者,疗效较好。 (附)桂枝茯苓丸:桂枝100g 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得。 阳虚感寒型: 李氏治以助阳解表、祛风止痒之法,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 (附)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去节)、细辛6克、附子6克(炮,去皮)。以水20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 玉屏风散:防风30克 营卫不和、血虚风燥、风湿蕴阻型: 孙氏等治以调和营卫、养血祛风、化湿止痒之法,方用桂枝汤加当归、何首乌、防风。 (附)桂枝汤:桂枝9克 偏于上身者加羌活、葛根; 偏于下身者加独活; 湿重者加苍术。 寒证型: 森氏以真武汤治之。其依据为: (附)真武汤:熟附子6克、茯苓9克、白芍9克、白术6克、生姜9克。 ①寒证; ②脉沉细. ① 诊脐左侧两横指处有压痛。急性荨麻疹 王氏等以当归饮子治疗急性荨麻疹106例.治愈率100%.与对照组(赛庚啶4mg.vltc 0.2tid)相同.但复发率远小于对照组。 (附)当归饮子:当归(去芦) 白芍药 川芎各30克 生地黄(洗) 白蒺藜(炒,去尖) 防风荆芥各30克 何首乌 黄耆(去芦) 甘草(炙)各15克 范氏自拟胡麻消风饮治疗急性荨麻疹。 组成:胡麻仁、生首乌、白蒺藜、威灵仙、牛蒡子、防风、石菖蒲、苦参、蝉衣、浮萍、甘草。 (附)胡麻消风饮:大胡麻.何首乌10,白蒺藜,威灵仙,牛蒡子各9.防风10.石菖蒲,苦参各9,蝉衣3,浮萍草6,甘草3. 偏风热者加生地、银花; 偏风寒者加麻黄、桂枝、生姜、大枣; 兼有胃肠症状者酌加大黄、山栀、厚朴、枳壳等; 体弱反复发作者加四物汤,黄芪、制首乌.去牛蒡子、蝉衣、苦参; 瘙痒剧烈者加僵蚕、乌梢蛇; 有肠道寄生虫者加乌梅、使君子、苦楝根皮。 结果对急性荨麻疹较满意.对慢性荨麻疹疗效尚不稳定。 黄氏自拟冬瓜皮汤内服外洗治疗急性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冬瓜皮(干品)100g、荆芥20g、金银花20g。 风寒型去金银花加桂枝20g。慢性荨麻疹 廖氏以当归饮子加减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附)当归饮子:当归(去芦) 白芍药 川芎各30克 生地黄(洗) 白蒺藜(炒,去尖) 防风荆芥各30克 何首乌 黄耆(去芦) 甘草(炙)各15克 表证风邪重者去首乌加蝉衣、薄荷以加强祛风功效; 饮酒或服用药物发作者加银柴胡、乌梅以清透血分郁热; 多年不愈者加僵蚕,熟地以养血疏风。 何氏从卫气虚着眼,以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生黄芪、白术、防风、荆芥、当归、生地、丹皮、蝉蜕、僵蚕、乌梢蛇、茵陈、生甘草、苦参、白鲜皮、黄连)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用扑尔敏、息斯敏或加强的松口服)。 (附)玉屏风散:防风30克 作者从药理学角度分析认为,玉屏风散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组胺的释放.进而改善全身症状。 李氏等由“久病必瘀、怪病多瘀”的理论,推断顽固性荨麻疹应属瘀血痹阻之证.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僵蚕、蝉蜕。 (附)桃红四物汤:生地4钱,归尾3钱,赤芍3钱,川芎2钱,桃仁2钱,红花2钱,丹皮3钱,五灵脂3钱。 瘙痒重者加白鲜皮、防风; 风团色红加丹皮、苦参; 风团苍白者加桂枝、荆芥。 结果均获治愈。 朱氏等以活血祛风汤(桃红四物汤加白鲜皮、苦参、土茯苓、地龙、甘草)治疗慢性荨麻疹,认为活血化瘀药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附)桃红四物汤:生地4钱,归尾3钱,赤芍3钱,川芎2钱,桃仁2钱,红花2钱,丹皮3钱,五灵脂3钱。 张氏以加味补阳还五汤治愈顽固性荨麻疹证属气虚血滞、瘀阻脉络者,方以补阳还五汤加白鲜皮、地肤子。 (附)补阳还五汤:生黄芪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4.5克,地龙(去土)3克,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韩氏将慢性荨麻疹分为风寒型和气血两虚型,皆以归脾丸治之。并引述说明归脾丸可抑制IgE产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及调整肠道菌群比例.促进SIgA的分泌,从而建立粘膜屏障.防止致敏因子进入血液.对慢性荨麻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附)归脾丸:党参80g、白术(炒)160g、炙黄芪80g、炙甘草40g、茯苓160g、木香40g等。 用法与用量: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大蜜丸每丸重9g 老氏认为慢性荨麻疹多表现寒热虚实错杂之症候群,用乌梅丸加白芍、黄芪以寒热并治、扶正祛邪。 (附)乌梅丸:乌梅肉 120g 青椒(去目)12g 细辛 18g 黄连 48g 黄柏 18g 干姜 30g 附子(炙) 18g 桂枝 18g 人参 18g 当归 12g 方剂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5g,制成大蜜丸。 偏热者加重黄连、黄柏量; 偏寒者加重干姜、制附子用量; 血虚明显者加重当归用量.并加首乌; 急性发作者加地肤子、蛇床子。 并提示胃酸多者及上消化道溃疡病人要注意胃部反应。 刘氏自拟脱敏消疹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荆芥、防风、赤芍、地肤子、僵蚕、当归、浮萍、生地、白鲜皮、蝉衣、丹皮、龙骨、生牡蛎)。 挟湿重者加羌活、川朴; 寒甚者去赤芍、丹皮,加桂枝、白芍; 表虚不固者加黄芪、白术; 伴胃肠道症状者加延胡、失笑散、白芷、甘草;皮疹重者, 外加熏洗方:苦参、地肤子、蛇床子各30g。 作者认为根治慢性荨麻疹要点有3: 先疏散在表之邪. 其次为固卫和营以巩固疗效; 最后必须预防为主。 方氏认为顽固性荨麻疹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自拟黄地五虫汤以益气养血、行血通络搜风, 组成黄芪、地肤子、地龙、僵蚕、全蝎、土鳖、蕲蛇。 风胜瘙痒者加薄荷、防风、蝉衣; 气虚者加党参、白术; 血虚者加当归、首乌; 阴虚内热者加黄芪、生地、丹皮、紫草、地骨皮。 于氏等自拟蝉蜕麻黄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组成:蝉蜕,麻黄、槐花、乌梅、板蓝根、黄柏、甘草。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扑尔敏8mg+强的松5mg tid)。 关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报道较多,另外还有麻杏石甘汤、消风散、过敏煎、藿香正气散及一些自拟的有效方剂。 (附) 麻杏石甘汤: 麻黄6g,苦杏仁9g,甘草6g,石膏24g 消风散: 厚朴3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人参3克,荆芥穗9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羌活10克,藿香10克,白僵蚕1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 过敏煎: 防风6g、生黄芪、生乌梅、制何首乌各15g、地肤子、地龙、牡丹皮、甘草各10g。 藿香正气散: 藿香60g 紫苏叶45g 茯苓30g 白芷15g大腹皮30g 陈皮30g 桔梗25g 炒白术 30g 厚朴30g 制半夏20g 甘草15g 方剂制法:以上11味,粉碎,过筛,混匀,即得。 用法用量:原方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汗出,衣被盖,再煎并服。特殊类型荨麻疹 夜发型荨麻疹: 沈氏认为荨麻疹入暮则发当属血瘀挟风.风邪内伏血分.夜来则同气相应.风团即发。 选用通经逐瘀汤去麝香,加炒黑荆芥为主方.以疏通经隧、活血逐瘀、畅通肌表气血之流行。此方除用于荨麻疹夜发,对顽固性荨麻疹和经前期荨麻疹属血瘀阻滞型者亦有效。 (附) 通经逐瘀汤: 桃仁8钱(研),红花4钱,赤芍3钱,山甲4钱(炒),皂刺6钱,连翘3钱(去心),地龙3钱(去心),柴胡1钱,麝香3厘(绢包)。 慢性寒冷性荨麻疹: 韩氏等认为慢性寒冷性荨麻疹多为体虚正气不足、营卫不和、卫气虚弱,采用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合方治之.取得较好疗效. (附) 桂枝汤: 桂枝9克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防风30克 胆碱能性荨麻疹: 多在发热、精神紧张、运动后诱发。 李氏等将胆碱能性荨麻疹辨证为血热受风、风邪毒热互结,以致脏腑经络营卫肌腠闭郁。治以凉血散瘀、祛风解毒之法. 方用化瘀清血汤:水牛角、生地、玄参、麦冬、僵蚕、连翘、生石膏、知母、地骨皮、丹皮、白蒺藜、防风、麻黄根、薄荷、大黄、龟板。 胃肠型荨麻疹: 除皮疹外还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袁氏等认为此型发病与湿热关系密切,病在气分为主,故治疗重用气分药,自拟消疹汤以清热祛湿、运脾和中并佐以散风活血, 组成;苍术、厚朴、甘草、陈皮、连翘、地肤子、茯苓、蝉蜕、丹皮。 痒甚者加蛇蜕、苦参; 脘腹痛甚加炒枳壳、焦山楂、神曲; 疹红赤或咽红加银花、地骨皮。 疗效显著。 熊氏应用温化痰饮、降逆和胃,佐以凉血活血清热祛风之法治疗胃肠型荨麻疹, 处方:代赭石、旋覆花、半夏、蝉蜕、当归、白芍、干姜、黄连、桂枝、炙甘草、党参、丹皮、刺蒺藜。 月经性荨麻疹: 李氏将月经前1~2天或当天出现荨麻疹者辨证分为两型: ①脾虚胃弱型,治以健脾理气、祛风止痒.予多皮饮加减:赤苓皮、五加皮、白鲜皮、丹皮、陈皮、扁豆皮、干姜。 (附) 多皮饮: 地骨皮3钱,五加皮3钱,桑白皮5钱,干姜皮2钱,大腹皮3钱,白鲜皮5钱,粉丹皮3钱,赤苓皮5钱,冬瓜皮5钱,扁豆皮5钱,川槿皮3钱。 便秘者加桑白皮。 另予秦艽灌肠剂:秦艽、百部、香附、防风、刺蒺藜,水煎浓汁取15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②阴血不足、风邪束表型.治以滋阴养血、理气化瘀、祛风消斑,予当归饮子加减。两型均从月经来潮前l周开始用药,至月经结束止,收效良好。 (附) 当归饮子: 组成:当归(去芦) 白芍药 川芎各30克生地黄(洗) 白蒺藜(炒,去尖) 防风 荆芥各30克 何首乌 黄耆(去芦) 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王氏等诊治1例因小产失血过多致经前期间及经期荨麻疹患者,辨证为气血两虚、营卫不和,治以益气养血、和营固表,佐以调经之法,方用桂枝汤合八珍汤化裁。作者认为月经期荨麻疹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附) 桂枝汤: 桂枝(9克)、芍药(9克) 甘草、(9克)、 生姜(9克)、大枣十二枚 八珍汤: 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荨麻疹性血管炎: 本型可表现为荨麻疹、多形红斑样皮疹和血管性水肿,可伴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胃肠道症状、血沉加快、低补体血症,个别见肾脏损害,病理显示为坏死性血管炎。 张氏等自拟化瘀清血汤治疗荨麻疹性血管炎, 组成:生地、黄芪,赤芍、牛膝、防风、大黄、黄芩、甘草、土茯苓、桂枝、蛴螬。 关节痛加秦艽、桑寄生; 发热加生石膏、黄连; 胃肠不适加枳壳、陈皮、半夏; 腹痛加参三七、白茅根。 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强的松10mg+消炎痛25mg po tid)。具有抗过敏药理作用的中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许多中药具有抗过敏作用: 降低lgE效价的中药有: 甘草、柴胡、桑寄生、当归、泽泻、大枣、桃仁、龙胆草、砂仁、人参等; 抑制变态反应介质的中药: 有黄芩、细辛、牛膝、桂枝、麻黄、辛夷、牡丹皮、枳实、防己、雷公藤等。而且黄芩、黄连、乌梅、牡丹皮、甘草、附子、桂枝等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 抑制Ⅰ的型变态反应,具有抗组胺作用的中药有: 莪术、良姜、生姜、砂仁、豆蔻、苍术、益智仁、防己、细辛等; 抑制Ⅱ型变态反应的中药有: 甘草、桂皮; 抑制Ⅲ型变态反应的中药有: 柴胡、甘草;常用方剂有大柴胡扬、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补中益气汤、五苓散、桂枝茯苓丸、金匮肾气丸等; 抑制IV型变态反应的中药有: 柴胡、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厚朴、茯苓、五味子等;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小青龙汤等; 其他抑制异常免疫反应的中药有: 苍耳子、蝉衣、苏叶、川芎、当归、赤芍、蚕砂、桂皮、路路通、诃子、生姜等。尤其灵芝具广谱抗变态反应作用。 8、结语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疗程短.复发率低。从查阅的诸多文献来看.治疗思路开阔,从不同角度入手,理法方药各异,充分体现了“同病异治”的辨证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