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宫:部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功能:清脑聪耳。主治;耳鸣、耳聋、耳痛、头痛、聋哑、眩晕、牙痛、下颌关节炎等。
7.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分支: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部。
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测,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膂),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
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交于足少阴肾经。
病候:寒热,头痛,项强,腰脊疼痛,鼻塞,目痛多泪,大腿,膝窝,小腿及脚痛。
内脏病侯:小腹胀痛,小便不利,癃闭或遗尿或神志失常或角弓反张。
睛明:部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功能:疏风清热,活血明目。主治:一切眼病。
攒竹:部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功能:疏风清热,通络明目。主治:一切眼病及头痛、面肿、失眠、口眼斜、眉棱骨痛、鼻炎等。
眉冲:部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功能:清脑散风。主治:头痛、眩晕、鼻塞、流涕、目赤肿痛等。
曲差:部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上。功能:清脑散风。主治:头顶肿痛、鼻衄、鼻塞、流涕、目视不明等。
通天:部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功能:清头散风。主治:头痛、眩晕、偏瘫、鼻衄、鼻塞等。
玉枕:部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功能:清头散风。主治:头痛、眩晕、鼻塞、流涕、目视不明、近视等。
天柱:部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功能:清头散风,通经活络,升清降浊。主治:头痛、眩晕、鼻塞、流涕、颈项强痛、落枕、失眠、健忘、目视不明、感冒、肩臂酸痛等。
大抒:部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疏风解表,疏调筋骨。主治:发热汗不出、感冒、头痛、项强、目眩、咳嗽、哮喘、咽喉肿痛、抽搐、脊背酸痛、肩胛酸痛等。
风门:部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祛风解表,清热宣肺。主治:头痛项强、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胸背疼痛、麻疹、肺炎、支气管炎等。
肺俞:部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疏散风热,养阴清肺。主治:气喘、胸痛、感冒、咳嗽、哮喘、盗汗
肺结核、腰肌劳损、肺炎、发热、荨麻疹、肩背强痛等。
厥阴俞:部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理气活血,疏通血脉。主治:心痛、呕吐、胸痛、胁痛、咳嗽、冠心病、心悸等。
心俞:部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理气活血,化痰宁心。主治:胸闷、哮喘、心痛、呕吐、吐血、咳嗽、心悸、遗精、健忘、盗汗、癫癎、心脏病、癔症、肩臂酸痛等。
督俞:部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宽胸理气。主治:胸膈满闷、心痛、气逆、腹胀、肠鸣、寒热、腹痛、脊背疼痛等。
膈俞:部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宽胸降逆,调补气血。主治:胸闷胀痛、胃痛、呕吐、呃逆、咳嗽、哮喘、饮食不下、盗汗、便血、贫血、肩臂酸痛等。
肝俞:部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清泄肝胆,养血明目。主治:胸胁胀痛、胃痛、黄疸、吐血、癔症、癫癎、眩晕、青盲、夜盲、肝炎、胆囊炎、目赤肿痛、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乳汁不足、脊背酸痛等。
胆俞:部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清泄肝胆,理气解郁。主治:胸胁胀痛、黄疸、口苦、感冒、恶寒、无汗、胃痛、呕吐、肝炎、胆囊炎、肺结核等。
脾俞:部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健脾利湿,益气活血。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黄疸、水肿、肠鸣、痢疾、消化不良、崩漏、出血性疾病等。
胃俞:部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健脾助运,滋养胃阴。主治:胃痛、胃下垂、腹胀、饥不思食、渴思冷饮、干呕、泄泻、疳积、营养不良、腰酸背痛等。
三焦俞:部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温阳化气,通调水道。主治:腹胀、呕吐、泻痢、消化不良、水肿、肠鸣、腰背酸痛等。
肾俞:部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益肾固精,清热利湿。主治:阳痿、遗精、遗尿、尿血、肾炎、耳鸣、月经不调、带下、神经衰弱、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腰背酸痛、早泄、盆腔炎等。
气海俞:部位: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增补元气。主治:下焦虚寒、腰腿酸软、阳痿、遗精、腹胀、便秘、崩漏、带下、痛经、痔疮、腰背强痛、下肢瘫痪等。
大肠腧:部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通调大肠。主治:腹痛、泄泻、痢疾、便秘、阑尾炎、痔疮、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肠炎等。
关元俞:部位: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温肾壮阳。主治:腹痛、泄泻、遗精、遗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盆腔炎、下肢麻痹等。
小肠俞:部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功能:清利湿热。主治:小腹胀痛、小便淋漓、遗尿、遗精、消渴、痢疾、赤白带下、盆腔炎等。
膀胱俞:部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1.5寸,平第二骶后孔。功能:清热化湿,疏调膀胱。主治:尿赤、遗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泄泻、便秘、腰脊酸痛、会阴部湿痒、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等。
中膂俞:部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功能:清利下焦。主治:腹痛、泻痢、腰脊强痛、腰腿痛、麻痹等。
白环俞:部位:在骶部,当骶正中脊1.5寸,平第四骶后孔。功能:疏调下焦。主治:遗精、疝气、二便不利、腰背酸痛、月经不调、下肢麻痹等。
八髎:部位:在第1 、2、3、4骶后孔中,分虽称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两侧合称八髎。功能:壮腰补肾,清热利湿。主治:腰腿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月经不调,带下,盆腔炎,痔疮等。
会阳:部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功能:壮腰补肾,舒筋活络。主治:泻痢、脱肛、痔漏、便血、阴部湿痒、白带等。
附分:部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能:清热散风,疏经活络。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挛痛、上肢麻痹等。
魄户:部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能:疏散风热,养阴清肺。主治:肺痨、咳嗽、哮喘、吐血、盗汗、健忘、遗精、支气管炎、肩背痛等。
膏盲:部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能:补益虚损,养阴清肺。主治:咳嗽、咯血、哮喘、吐血、盗汗、健忘、遗精、肺结核、支气管炎、肩背痛、虚损等。
神堂:部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能:清肺宁心,理气安神。主治:胸满、心慌、心痛、咳嗽、哮喘、脊背强痛等。
譩譆:部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能:宣肺解表,和胃降逆。主治:咳嗽、哮喘、热病汗不出、呃逆、呕吐、胸背痛等。
膈关:部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能:宽胸利膈,和胃降逆。主治:饮食不下、呕吐、嗳气、呃逆、胸闷、脊背酸痛等。
魂门:部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能:舒肝理气。主治:胸胁胀痛、腰背痛、饮食不下、呕吐、泄泻等。
阳纲:部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能:清肝胆热。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黄疸、消渴、饮食不下、背痛等。
意舍:部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能:调和脾胃。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食欲不振、背痛等。
胃仓:部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能:和中理气。主治:腹胀、胃痛、水肿、小儿食积、便秘、背脊痛等。
盲门:部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能:通调胃肠,化滞消痞。主治:腹痛、便秘、痞块、妇人乳积、食积、消化不良、背脊强痛等。
志室:部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能:补肾培元。主治: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水肿、阴部肿痛、腹胀、腰肌劳损、遗尿、尿闭、腰背强痛、肾炎等。
胞盲:部位: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功能:疏调下焦。主治:腹胀、肠鸣、遗尿、癃闭、二便不利、坐骨神经痛、阴肿、腰背强痛、下肢麻痹等。
秩边:部位: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功能:壮腰补肾,疏通经络。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二便不利、坐骨神经痛、痔疮、阴肿等。
殷门:部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功能:疏通经络。主治:腰脊强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酸痛麻痹等。
浮郄:部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功能:舒筋利节。主治:腹痛、吐泻、腿膝挛痛、下肢麻痹等。
委阳:部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功能:舒筋利节。主治:腰痛、小腹胀痛、小便不利、下肢疼痛麻痹等。
委中:部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功能:清热散邪,舒筋利节。主治:腰痛、髋关节活动不利、腹痛、吐泻、丹毒、膝肿痛、下肢挛痛、麻痹、原发性高血压病等。
合阳:部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功能:舒筋利节。主治:腰脊强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疝痛、下肢酸痛麻痹等。
承筋:部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功能:舒筋利节。主治:腰痛、腿痛转筋、便秘、脱肛、痔疮、下肢肿痛麻痹或抽筋等。
承山:部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排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功能:舒筋利节。主治:腰痛、腿痛转筋(腓肠肌痉挛)、痔疮、便秘、脱肛、脚气、足跟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肿痛麻痹或瘫痪抽筋等。
飞扬:部位: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功能:疏经活络。主治:头痛、目眩、鼻炎、鼻衄、痔疮、腰背痛、膀胱炎、腿软无力、下肢肿痛、麻痹、抽筋等。
跗阳:部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功能:舒筋利节。主治:腰痛、下肢酸痛、瘫痪、外踝肿痛、脚气等。
昆仑:部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功能:舒筋利节,解表散寒。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肩背腰、足跟痛、难产、胎衣不下、阴肿、踝关节扭伤、坐骨神经痛、脚气、下肢麻痹瘫痪等。
仆参:部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功能:开窍醒神,舒筋活络。主治:晕厥、癲癎、神经病、脚气、下肢麻痹等。
申脉:部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功能:祛散风寒,舒筋活络。主治:头痛、眩晕、热病恶寒、癲癎、癔症、精神病、腰腿酸痛、下肢麻木、无力、瘫痪等(位置仆参后面,金门前)。
金门:部位: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功能:清热散风。主治:晕厥、癲癎、惊风、腿痛、下肢麻痹转筋等。
京骨:部位:在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功能:清热散风,疏经活络。主治:头痛、目痛、眩晕、心痛、腰胯酸痛、腿脚挛痛等。
束骨:部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功能::清热散风,疏经活络。主治:头痛、项强、目赤、目眩、目黄、耳聋、腰痛、小腿酸痛、抽筋等。
至阴: 部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功能:清热散风,通利下焦。主治:头痛、眩晕、目痛、鼻塞、遗精、尿闭、滞产、难产、胎衣不下、胎位不正等。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退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病候:脊背疼痛,腰疼,两足逆冷,足痿无力,口干咽痛,或髀部及腿部后面疼痛,可见足底痛。
内脏病侯:眩晕,面部浮肿,面色灰暗,目视模糊气粗,气短,嗜睡和心烦,大便溏薄,久泻和大便艰涩,可见腹胀,呕恶或阳痿。
涌泉:部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功能:清热醒神,交济心肾。主治:头顶痛、目眩、眩晕、昏厥、中风、休克、失眠、惊风、便秘、咽喉肿痛、黄疸、水肿、小便不利、癔症、身热、足趾痛、不能覆地等。
然谷:部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功能: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主治:咽喉肿痛、咯血、心痛、遗精、阳痿、泻痢、自汗、盗汗、消渴、小儿脐风、阴痒、月经不调、脚气、足跗肿痛等。
太溪:部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功能: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主治:喉痹、牙痛、失眠、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腰痛、小便频数、咳嗽、膀胱炎、遗尿、神经衰弱、耳聋、心痛、肾炎、下肢麻痹、足跟肿痛等。
大钟:部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功能:滋肾清肺。主治:咽喉肿痛、哮喘、咯血、尿闭、遗尿、痴呆、足跟肿痛等。
水泉:部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指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功能:调补肝肾。主治:目视不明、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子宫脱垂等。
照海:部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功能: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子宫脱垂、外阴瘙痒、小便频数、癃闭、便秘、脚气红肿、咽喉肿痛,神经衰弱、半身不遂、阴痛、眩晕、遗尿、小儿麻痹后遗症、癔症等。
复溜:部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功能: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主治:水肿、腹水、腹胀、泻痢、尿道感染、消渴、淋病、尿闭、舌干、视力减退、盗汗、自汗、肾炎、小儿麻痹后遗症、月经不调、足痿、小腿寒冷、下肢水肿等。
交信:部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功能:调补肝肾。主治:睾丸肿痛、淋病、二便不利、痢疾、胫内侧痛、月经不调、经闭、崩漏、白带、子宫脱垂等。
筑宾:部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功能:调补肝肾,清热利湿。主治:癲癎、癔症、疝气、腹痛、遗尿、肾炎、膀胱炎、小腿酸痛无力等。
阴谷:部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功能:调补肝肾,清热利湿。主治:阳痿、疝痛、崩漏、小便不调或频急、膝内侧痛、赤白带下、腹胀、遗尿、阴囊湿疹、疝气等。
横骨:部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功能:调补肝肾,清热利湿。主治:小腹胀痛、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阴肿、淋病、遗尿、盆腔炎、月经不调、经闭等。
大赫:部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功能:调补肝肾,清热利湿。主治:阳痿、遗精、阴茎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子宫脱垂等
气穴:部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功能:调补肝肾,温经散寒。主治:遗精、遗尿、小便不通、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子宫寒冷、不孕症等
四满:部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功能:调补肝肾。主治:遗精、疝气、脐下积聚、腹痛、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中注 :部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功能:调补肝肾。主治:疝气、腹痛、便秘、小便淋沥、月经不调等。
盲俞:部位: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功能:宽肠理气。主治:疝气、腹痛、肠炎、月经不调等。
商曲:部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功能:调理胃肠。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中积聚、泄泻、便秘等。
石关:部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功能:调理胃肠。主治:胃痛、呃逆、呕吐、食欲不振、腹痛、消化不良等。
阴都:部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功能:调理胃肠。主治:胃痛、胁痛、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
腹通谷:部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功能:调理胃肠。主治:胃痛、呕吐、腹痛、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等。
幽门:部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功能:调理胃肠。主治:胸痛、胃痛、腹胀、呃逆、呕吐、食积、消化不良、胃溃疡等。
步廊:部位: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功能:宣肺理气。主治:胸胁胀痛、咳嗽、哮喘、气短、呃逆、呕吐、心悸等。
神封:部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功能:宣肺理气,宁心安神。主治:胸胁胀痛、咳嗽、哮喘、呕吐、肋间神经痛、心动过速、支气管炎、乳腺炎、乳汁不足等。
灵墟:部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功能:宣肺理气。主治:胸胁胀痛、咳嗽、哮喘、呕吐、乳腺炎、乳汁不足等。
神藏:部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功能:宣肺理气。主治:胸胁胀痛、咳嗽、哮喘、心悸、气短、支气管炎等。
俞府:部位: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功能:宣肺理气。主治:胸胁胀痛、咳嗽、哮喘、呕吐、胸痛、腹胀、支气管炎等。
9.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分支: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斜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挠侧,出中指挠侧端(中冲穴)。
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病候:手足痉挛,面赤,目痛,腋下肿,肘臂拘挛不能伸屈,或心热。
内脏病侯:谵语,眩晕,心烦,胸肋满闷,舌不能言,或心悸不宁或心痛,可见喜笑不休等精神异常。
天池:部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功能: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主治:胸痛、腋下肿痛、心痛、心悸、乳腺炎等。
曲泽:部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功能:清热除烦,舒筋活血。主治:心痛、心悸、胃痛、腹痛、腹泻、呕吐、身热、烦渴、咳嗽、臂肘挛痛等。
郄门:部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功能:宁心安神,调理气血。主治:胸满、心痛、心悸、呕血、鼻衄、癲癎、癔症等。
间使:部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功能: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主治:心痛、心悸、胃脘痛、呕吐、中风、昏迷、癲癎、癔症、精神病、疟疾、热病、小儿惊风、肘臂挛痛等。
内关:部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功能:理气降逆,宁心安神,镇痉止痛。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呃逆、呕吐、胸胁胀痛、昏迷、眩晕、失眠、偏头痛、精神失常、急性胃肠炎、神经衰弱、惊风、癲癎、癔症、疟疾、热病、心动过速、麻痹、中暑、肘臂挛痛、无脉症等。
大陵:部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功能:理气活血,宁心安神,清热散邪。主治:心痛、心悸、癲癎、癔症、胃痛、中暑、头痛、热病汗不出、咽喉肿痛、呕吐、胸胁胀痛、神经衰弱、肘和臂及手挛痛等。
劳宫:部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功能:活血开窍,清热散邪。主治:胸胁痛、胃痛、鼻衄、黄疸、中风、昏迷、手掌多汗、耳鸣、呕吐、癲癎、大小便带血、热病汗不出、鹅掌风等。
中冲:部位:在手中指末指节尖端中央。功能:活血开窍,清热散邪。主治:心痛、中风、昏迷、舌强不语、热病无汗、中暑、小儿夜啼、吐泻、急慢性惊风、癲癎、晕厥、休克等。
10.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尺骨、挠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分支: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上行到项,沿耳后(翳风穴)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至目眶下。
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在面颊部与前一分支相交,至目外眦(瞳子髎穴)交于足少阳胆经。
病候:咽喉肿痛,腮颊部疼痛,目赤痛,耳聋或见耳后,肩臂外侧部痛。
内脏病侯:腹部胀满,小腹硬满,尿频,尿急,皮肤虚肿或遗尿。
关冲:部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功能:清三焦热,醒神开窍。主治:头痛、目赤、目翳、目视不明、热病、腹痛、吐泻、咽喉肿痛、中暑、中风、昏迷、腮腺炎、口干等。
液门:部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功能:清三焦热,开窍聪耳,舒筋利节。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疟疾、耳鸣、耳聋、牙痛、手背红肿痒痛、手指拘挛等。
中渚:部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功能:清三焦热,开窍利节。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无汗、眩晕、疟疾、肘臂痛、手指痒痛或不能屈伸、聋哑等。
阳池:部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功能:清三焦热,疏筋利节。主治:感冒、疟疾、耳聋、虚劳、消渴、上肢肿痛、麻痹、手腕肿痛或无力或下垂、肩臂痛等。
外关:部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功能:清三焦热,镇惊散风,舒筋活络。主治:热病、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肿痛麻痹、胸胁痛、感冒、鼻衄、中暑、牙痛、腮腺炎、颊肿、落枕、原发性高血压病、惊风、上肢挛痛、麻痹、瘫痪、腕痛无力等。
支沟:部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功能:清三焦热,通关开窍,疏经活络。主治:耳鸣、耳聋、呕吐、便秘、热病无汗、胸胁胀痛、经闭、上肢酸痛、瘫痪等。
会宗:部位: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功能:疏经活络。主治:耳聋、哮喘、癲癎、上肢酸痛、瘫痪等。
三阳络:部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功能:疏经活络,通关开窍。主治:耳聋、牙痛、上肢酸痛麻痹等。
四渎:部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功能:疏经活络。主治:头痛、耳鸣、牙痛、聋哑、上肢肿痛、麻痹等。
天井:部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功能:清热化痰,舒筋利节。主治:偏头痛、耳聋、耳鸣、颈、项、肩、臂痛、癲癎、胸胁胀痛、咽喉肿痛、咳嗽、颈肿、颊肿等。
清冷渊:部位:在臂外侧,屈肘,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功能:清三焦热,疏经活络。主治:头痛、颈项强直、胁痛、目黄、上肢酸痛、麻痹等。
臑会:部位: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功能:疏经活络。主治:肩臂酸痛、甲状腺肿、项强、肩臂肿痛、肩背痛、上肢无力瘫痪等。
肩髎:部位:在肩部,肩髎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功能:舒筋利节。主治:肩关节炎、臂痛不得举、中风、偏瘫等。
天牖:部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功能:清头散风。主治:头晕、面肿、耳鸣、耳聋、目痛、喉痹、颈项强痛、肩背痛等。
翳风:部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功能:清热化痰,通关开窍。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斜、口噤、牙痛、腮腺炎、扁桃体炎、三叉神经痛、耳痒等。
颅息:部位:在头部,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三分之一的交点处。功能:清热散风。主治:头痛、耳聋、耳鸣、耳中肿痛、身热、目视不明、小儿惊痫、中耳炎、视网膜出血等。
角孙:部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功能:清热散风。耳中肿痛、耳廓红肿、牙痛、龈肿、头痛、项强、目赤生翳、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颊肿等。
耳门:部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功能:清热散风,通关开窍。主治:耳鸣、耳聋、耳中肿痛、中耳炎、头痛、眩晕、牙痛、颌肿、聋哑等。
丝竹空:部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功能:清风散热。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青盲、眼睑振颤(眼跳)口眼斜、近视、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
11.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头角(颔厌穴)。再向下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
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行至目眶下,向下的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与前脉会合于缺盆后,进入体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处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环跳穴处。
直行者: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肋,下行至环跳穴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
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病候:寒热往来,头痛,疟疾,面色灰暗,目痛,颌痛,腋下肿,淋巴结核,耳聋,髀部或腿、膝及腓骨部痛。
内脏病侯:胁肋疼痛,呕吐,口苦胸痛。
瞳子髎:部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功能:清热散风,活络明目。主治:头痛、眩晕、目翳、目痒、迎风流泪、口眼斜、结膜炎、角膜炎、近视、三叉神经痛、夜盲、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
听会:部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功能:清热散风,通关开窍。主治:耳鸣、耳聋、聋哑、耳中肿痛、牙痛、腮肿、口眼斜、下颌关节炎、下颌脱臼等。
上关:部位: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功能:清热散风。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口眼斜、下颌关节炎、牙痛等。
悬厘:部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功能:清热散风。主治:偏头痛、面红肿、耳鸣、目眩、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等。
曲鬓:部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功能:清热散风,通关开窍。主治:偏头痛、耳鸣、颌颊肿痛、口眼斜、牙关紧闭、青光眼、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
率谷:部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功能:清热散风。主治: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偏瘫等。
头窍阴:部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功能:清热散风。主治:头痛、项强、目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中耳炎等。
完骨:部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功能:清热散风。主治:头痛、耳后痛、面肿、咽喉肿痛、口眼斜、颈项强痛、失眠、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
本神:部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功能:清热散风。主治:头痛、目眩、视物不明、癲癎、中风昏迷、小儿惊风等。
阳白:部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功能:清热散风。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流泪、口眼斜、视物模糊、近视、角膜痒痛、青盲、夜盲、眼睑痉挛、三叉神经痛、视网膜出血等。
头临泣:部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功能:清热散风。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目翳、鼻塞流涕、中风昏迷、癲癎等。
目窗:部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功能:清热散风。主治:头痛、眩晕、面肿、目赤痒痛、鼻塞、暴盲、青盲、近视等。
风池:部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功能:祛风解表,清头明目,健脑安神。主治:感冒、偏正头痛、项强、鼻衄、鼻塞、耳聋、中风不语、半身不遂、健忘失眠、热病无汗、目痛、青盲、近视、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神经衰弱等。
肩井:部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功能:理气降痰,疏经活络。主治:中风不语、颈项强痛、落枕、肩背酸痛、胸满、肩关节周围炎、滞产、难产、胎衣不下、乳腺炎、扁桃体炎、上肢酸痛、麻痹、瘫痪等。
日月:部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功能:疏调肝胆,和中降逆。主治:胸胁胀痛、肋间神经痛、呃逆、膈肌痉挛、呕吐、吞酸、腹痛、黄疸、肝炎、胆囊炎等。
京门:部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功能:温补肾阳。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小便不利、肾炎、腰膝冷痛等。
带脉:部位: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功能:温补下焦。主治:腰腹冷痛、疝气、赤白带下、月经不调、阴挺等。
居髎:部位: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功能:清利湿热,舒筋利节。主治:腰胯酸痛、腰腿痛、髋关节炎、膀胱炎、下肢肿痛瘫痪、足痿、疝气等。
环跳:部位:在股处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功能:祛风利湿,舒筋利节。主治:风寒湿痹痛、腰胯酸痛、髋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膝胫痛、荨麻疹、半身不遂、带下、痔疮、下肢肿痛、麻痹、瘫痪等。
风市:部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功能:祛风利湿,疏经活络。主治:风寒湿痹、荨麻疹、全身瘙痒、神经性皮炎、中风偏瘫、半身不遂、下肢肿痛、麻痹、瘫痪、脚气、膝关节酸痛等。
膝阳关:部位: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功能:舒筋利节,温经散寒。主治:膝部红肿、疼痛、拘挛,下肢冷痛、麻痹瘫痪,半身不遂、腿膝酸痛等。
阳陵泉:部位: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功能:清泻肝胆,舒筋利节。主治:胸满、胁痛、黄疸、呕吐、全身拘挛、口苦、腰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肝炎、胆囊炎、原发性高血压病、膝部红肿、下肢肿痛麻痹、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后癔症、脚气等。
阳交:部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功能:疏经活络。主治:胸胁胀痛、坐骨神经痛、胁痛、面肿、惊狂、癲癎、失音、足胫痿痹等。
外丘:部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功能:疏经活络。主治:颈项强痛、胸胁胀痛、坐骨神经痛、腿痛、下肢麻痹、瘫痪、脚气等。
光明:部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功能:清热散风、疏经活络。主治:目痛不明、热病汗不出、头痛、青光眼、视神经萎缩、乳胀痛、下肢肿痛麻痹等。
阳辅:部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功能:清肝胆热,疏经活络。主治:头痛、目痛、胸满、胁痛、腋下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挛痛、麻痹、瘫痪、半身不遂等。
悬钟:部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功能:清肝胆热,疏经活络。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肋痛、落枕、胸胁胀痛、腹痛、腰痛、肩周炎、脚气、痔血、咽喉肿痛、伤寒热不退、下肢肿痛、麻痹、瘫痪等。
丘墟:部位: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功能:清肝胆热,舒筋利节。主治:胸胁胀痛、颈项强痛、腋下肿痛、胆囊炎、半身不遂、腿痛转筋、麻痹、外踝与足跟肿痛等。
足临泣:部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功能:清肝胆热,疏经止痛。主治:头痛、耳鸣、目痛、目眩、胸满、胸胁胀痛、疟疾、热病、往来寒热、月经不调、乳腺炎、足背肿痛等。
侠溪:部位: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功能:清肝胆热,疏经活络。主治:头痛、眩晕、目痛不明、耳鸣、耳聋、颊肿、胸胁胀痛、疟疾、热病、全身串痛、足背肿痛、麻木、乳腺炎、经闭、足趾挛痛等。
足窍阴:部位: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功能:清肝胆热。主治:头痛、失眠、目痛、心烦、哮喘、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舌强、胸胁胀痛、热病、耳聋、手足烦热等
12.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
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经。
病候:头痛,眩晕,视物模糊,耳鸣,发热,甚则手足痉挛。
内脏病候:胁肋胀满疼痛,有痞块,胸腕满闷疼痛,呕吐,黄疸,小腹痛,疝气,遗尿,癃闭,小便色黄。
大敦:部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功能:清热醒神,固冲止崩,外举下陷。主治:疝气、遗尿、阴肿、经闭、崩漏、子宫脱垂、癲癎、胃痛、惊风、头痛、痛经、神经衰弱、脚气、晕厥、外阴瘙痒、淋病、腹胀、小便频数、失血等。
行间:部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功能:舒肝理气,调经和血,镇惊止痛。主治:胸满、胸痛、胁痛、心痛、善怒、目肿、流泪、呕血、胃痛、腹痛、癔症、癲癎、惊风、疝气、遗尿、尿血、尿闭、头痛、失眠、消渴、白带、崩漏、痛经、月经不调、神经衰弱、黄疸、阴肿、脚气、口眼斜等。
太冲:部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功能;疏肝理气,调经和血,镇惊散风。主治:遗尿、疝气、崩漏、头痛、胸满、胁痛、癔症、惊风、失眠、目眩、口眼斜、尿闭、黄疸、原发性高血压病、淋漓、阴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口渴、足痛、无力、足趾挛痛等。
中封:部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功能:疏肝理气,清利下焦。主治:小腹肿痛、疝气、遗精、淋病、疟疾、肝炎、踝关节肿痛等。
蠡沟:部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功能:疏肝理气,清利下焦。主治:疝气、小腹肿痛、小便不利、遗尿、会阴部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子宫出血、下肢肿痛、麻痹等。
中都:部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功能:疏肝理气,固冲止崩。主治:腰痛、泄泻、疝气、崩漏、恶露不绝、痢疾、赤白带下、月经不调、下腹胀痛等。
曲泉:部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功能:理气活血,清热除湿,舒筋利节。主治:子宫脱垂、小腹痛、小便不利、遗精、阳痿、阴痒、膝痛、尿闭、月经不调、腿膝肿痛等。
阴包:部位: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骨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功能:理气活血,通调下焦。主治:小便不利、遗尿、小腹痛、阳痿、遗精、下腹肿痛麻痹、月经不调等。
足五里:部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功能:通调下焦。主治:小腹胀痛、遗尿、小便不利、阴囊湿疹、癲癎、睾丸肿痛、倦怠、嗜卧、淋巴结肿大等。
阴廉:部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功能:调经活血。主治:月经不调、泄泻、小腹痛、股内侧痛等。
急脉:部位: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方腹股沟肌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2.5寸。功能;疏肝理气。主治:阴茎痛、疝气、小腹胀痛、股内侧痛、阴部肿痛、子宫脱垂等。
章门:部位: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功能:疏调肝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主治:黄疸、呃逆、呕吐、水肿、腹胀、泄泻、疳积、肠鸣、二便不利、胁痛、肝脾肿大、胃痛、消化不良等。
期门:部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功能:疏调肝脾,理气活血。主治:胸满、胁痛、腹胀、呕吐、呃逆、胃痛、哮喘、乳腺炎、乳汁不足、肋间神经痛、肝炎、肝脾肿大、饮食不下、黄疸等。
13.任脉
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埠,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基本功能:任,有担任、任受的意思。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交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又称“阴脉之海”。又与“妊”意义相通。其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称“任主胞胎”。
病候:痔疾,便泻,痢疾,疟疾,咳嗽,咯血,溺血,牙痛,咽痛,小便不利,胸腕腹部疼痛,噎膈,产后中风,腰痛死胎不下,脐腹寒冷感,呕吐,呃逆,乳痛,崩漏下血等病症。
会阴:部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功能: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主治:小便不利、痔疮、脱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癫狂、子宫脱垂、阴部痒痛多汗、肛门瘙痒肿痛、遗尿、尿闭、淋病等。
曲骨:部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功能: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主治:阳痿、遗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小腹胀痛、疝气、阴部湿痒等。
中极:部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功能: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主治:阳痿、遗精、遗尿、尿闭、疝气、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子宫脱垂、恶露不绝、胎衣不下、小腹胀痛、阴部肿痛瘙痒、经闭等。
关元:部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功能: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主治:腹痛、遗尿、阳痿、遗精、泄泻、脱肛、痢疾、胃下垂、神经衰弱、尿道炎、膀胱炎、崩漏、经闭、疝气、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子宫脱垂、不孕、会阴部湿痒、胎衣不下、尿血等
石门:部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功能: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主治:小腹痛、遗尿、泄泻、痢疾、水肿、疝气、滞产、崩漏、赤白带下、消化不良、经闭、尿闭等
气海:部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功能:补肾培元,益气和血。主治:腹痛、遗尿、阳痿、遗精、脱肛、泄泻、痢疾、胃痛、胃下垂、神经衰弱、绕脐绞痛、便秘、水肿、尿血、疝气、虚劳、虚脱、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痛经、胎衣不下、子宫脱垂、不孕不育、四肢无力、经闭、尿闭等
阴交:部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功能: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主治:小腹痛、疝气、绕脐冷痛、阴部湿痒、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等
神厥:部位:在腹中部,脐中央。功能:培元固本。主治:胃痛、泄泻、脱肛、虚脱、痢疾、水肿、中风、腹痛、肠鸣、腹中冷痛等。
水分:部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功能:和中理气,分利水湿。主治:胃胀、腹胀如鼓、腹水、腹胀痛、绕脐痛、小便不利、泄泻、癃闭、反胃等。
下脘:部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功能:和中理气,消积化滞。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胀、腹痛、痞块、消化不良等。
建里:部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功能:和中理气,消积化滞。主治:胃痛、呃逆、呕吐、腹胀痛、身肿、消化不良等。
中脘:部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功能:调理肠胃,行气活血,清热化滞。主治:胃痛、呃逆、呕吐、腹胀、消化不良、胃溃疡、泄泻、胃下垂、咳嗽、哮喘、痢疾、黄疸、疳积、阑尾炎、痞块、便秘、癲癎、失眠、神经衰弱、肝炎、胆囊炎、食积、吞酸、肠炎、癔症等。
上脘:部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功能:和中降逆,清热化痰。主治:胃痛、呃逆、呕吐、腹泻、腹胀痛、黄疸、水肿、痞块、癲癎、消化不良、吐血、癔症等。
巨阙:部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功能:和中降逆,清热化痰。主治:胸满胀痛、呃逆、呕吐、胃痛、吞酸、黄疸、腹泻、癔症、癲癎、心痛、心悸、急性胃肠炎等。
鸠尾:部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功能:和中降逆,清心化痰。主治:胸满、腹痛、胃痛、呃逆、呕吐、癔症、癲癎、心悸、反胃等。
膻中:部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功能:宽胸理气,宁心化痰。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心悸、乳汁不足、呃逆、痰迷心窍、乳痛、心慌等。
中庭:部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功能:宽胸理气。主治:胸胁胀痛、食不下、呕吐、小儿吐乳等。
玉堂:部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功能:宽胸理气。主治:胸痛、呕吐、咳嗽、哮喘、咽喉肿痛等。
紫宫:部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功能:宽胸理气。主治:胸痛、呃逆、呕吐、咳嗽、哮喘、咽喉肿痛等
华盖:部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功能:宽胸理气。主治:胸胁胀痛、咳嗽、哮喘、咽喉肿痛等
天突:部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功能:宽胸理气,清热化痰。主治:胸痛、咳嗽、哮喘、肺痈、咯血、呃逆、呕吐、中风、咽喉肿痛、食管炎、癔症等。
廉泉:部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功能:通利咽喉,清热化痰。主治:舍下肿痛、舌强、舌弛缓、口疮、流涎、咳嗽、哮喘、恶心、呕吐、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等。
承浆:部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下右凹陷处。功能:清热散风,开窍醒神。主治:下牙痛、龈肿、口疮、面肿、口眼斜、中风昏迷、休克、惊风、癲癎、癔症、口腔溃疡、流涎、半身不遂等。
14.督脉
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属肾。
分支:从小腹内部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再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向上至两眼下部的中央。
基本功能:督,有总管、统率的意思。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管一身之阳经,故又称为“阳脉之海”。其次,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和肾有密切的联系。
病候:手足拘挛,震颤,抽搐,中风不语,癲及癎狂,头部疼痛,目赤肿痛,流泪,腿、膝、腰、背疼痛,颈项强直,伤寒,咽喉或牙齿肿痛,手足发麻,破伤风,盗汗等病症。
长强:部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功能:培补下焦,清热利湿。主治:痔疮、泄泻、痢疾、脱肛、阳痿、遗精、癲癎、惊风、便血、子宫脱垂、便秘、腰骶强痛、阴部瘙痒、阴囊湿疹等。
腰俞:部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功能:培补下焦,清热利湿。主治:泄泻、痢疾、脱肛、痔疮、遗尿、遗精、腰骶强痛、月经不调、下肢瘫痪等。
腰阳关:部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功能:壮腰补肾,舒筋利节。主治:遗精、阳痿、腰骶强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下肢麻痹等。
命门:部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功能:温肾壮阳。主治:遗精、阳痿、遗尿、腰脊痛、耳鸣、头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手足冷痛、下肢麻痹等
悬枢:部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功能:温补脾肾。主治:腰脊强痛、腹痛、泄泻、食积、水谷不下等。
脊中:部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功能:温补脾肾。主治:腰脊强痛、癲癎、胃痛、腹胀、泄泻、食积、脱肛等。
中枢:部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功能:温补脾肾。主治:腰脊强痛、胃痛、腹胀、食积、消化不良等。
筋缩:部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功能:镇惊散风。主治:脊背强痛、癲癎、癔症、胃痛、小儿惊风等。
至阳:部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功能:镇惊散风。主治:脊背强痛、胸胁胀痛、咳嗽、哮喘、疟疾、热病、黄疸、痢疾等。
灵台:部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功能:清热化痰。主治:脊背强痛、咳嗽、哮喘、热病、红丝疔等。
神道:部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功能:清热散风,宁心化痰。主治:脊背强痛、心悸、咳嗽、哮喘、疟疾、热病、神经衰弱、小儿惊风等。
身柱:部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功能:清热散风,扶正祛邪。主治:脊背强痛、咳嗽、哮喘、疟疾、癲癎、癔症、神经衰弱、小儿惊风、外感身热等。
陶道:部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功能:清热散风,扶正祛邪。主治:身热无汗、咳嗽、哮喘、疟疾、脊背强痛、癲癎、小儿惊风等。
大椎:部位:当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功能:清热散风,扶正祛邪。主治:咳嗽、哮喘、癲癎、惊风、疟疾、热病汗不出、咽痛、头痛、项强、胸痛、呕吐、脊背拘急、癔症、黄疸、暑病、软骨病、贫血、神经衰弱、毛囊炎、小儿麻痹后遗症、落枕、骨蒸潮热、盗汗、视网膜出血等。
风府:部位: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功能:清热散风,化痰开窍。主治:中风不语、头痛、颈项强直、眩晕、鼻塞、鼻衄、咽喉肿痛、聋哑、癲癎、癔症、惊风、半身不遂等。
百会:部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功能:清头散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主治:中风昏迷、角弓反张、眩晕、头痛、鼻塞、耳鸣、耳聋、健忘、失眠、癲癎、癔症、惊风、脱肛、遗尿、神经衰弱、半身不遂等。
上星:部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功能:清脑散风。主治:头痛、眩晕、目痛、目赤、热病汗不出、鼻塞、鼻衄、神经衰弱、小儿惊风等。
神庭:部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功能:清脑散风。主治:头痛、眩晕、目痛、流泪、鼻塞、癲癎、失眠、小儿急、慢惊风、神经衰弱、癔症等。
人中:部位:在鼻尖与上嘴唇尖之间,鼻唇沟当中。功能:清热散风,苏厥醒神。主治:中风、中暑、昏迷、急惊风、休克、癲癎、癔症、精神病、口眼斜、面肿、牙痛、腰脊强痛、崩漏、产后血晕等。
15.经外奇穴
额中:部位:头额正中线,眉骨上1寸。功能:清热散风,止痛。主治:头痛、面神经痛、眩晕、呕吐、目红肿等。
印堂:部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功能:清热散风。主治:头痛、头重、鼻塞、鼻炎、惊风、产后血晕、失眠、口眼斜、神经衰弱等。
鱼腰:部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功能;清脑明目。主治:目赤、目翳、眼睑润动、上睑下垂、口眼斜、眶上神经痛。
太阳:部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功能:清脑明目。主治: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目疾、面瘫、感冒、口眼斜、牙痛、耳疾、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癲癎等。
牵正:部位:耳垂前0.5~1寸。功能:散风通络,安神止痛。主治:面瘫、下牙痛、口腔溃疡。
腰眼:部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功能:壮腰补肾。主治:腰腿痛、阳痿、遗精、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带下、盆腔炎、胃下垂。
定喘:部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功能:宣肺定喘。主治:哮喘、咳嗽、感冒、项背痛。
十七椎:部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功能:补肾壮腰,通络止痛。主治:腰痛、腰腿痛、下肢瘫痪、妇科疾病。
四缝:部位:在第2~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功能:清热消积。主治:疳积、消化不良、腹泻、百日咳。
十宣:部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功能:清热苏厥。主治:中风、中暑、昏迷不醒、高热、休克、癔症、咽喉肿痛等。
胆囊:部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功能:消炎止痛,疏经活络。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痿痹。
阑尾:部位: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功能:清热散瘀,通调肠道。主治:急慢性阑尾炎、腹痛、消化不良、下肢瘫痪、麻痹。
膝眼:部位:膝盖左右两个凹陷中。功能:通利关节。主治:膝关节痛、下肢麻痹。
百劳:部位:大椎上2寸旁开1寸处。功能:清热化痰。主治:咳嗽、哮喘、肺结核、颈肿、项背强痛、支气管炎等。
三关:部位:示指掌面第1、2、3指关节横纹上。每纹一穴。功能:清热消积。主治:食积、疳积、小儿吐乳、消化不良、小儿惊风等。
以上所列常用穴位均分别分布在特定刺激部位上,若能对照参合,可大大扩大各部位的适用范围。
第三章 常见病症治疗
感冒发热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三种。冬春常见于风寒感冒,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等。夏天感冒常见于暑湿感冒,常有头晕,胸闷,恶心,腹泻,呕吐,肢体沉重无力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风池,大椎,风门,肺俞,肩胛部,中府,前胸,足三里。
配穴方二:大椎,少商,曲池,尺泽,外关,合谷,风池,风门,肺俞,肩胛部。
特效疗法:1.发热高烧不退者可在下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大椎,少商,肺俞,十宣。
2.可用手点揉太阳,头维,印堂,迎香,大椎等穴。
3.用艾柱灸大椎穴,肺俞穴。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用量
|
饭前服用
|
饭后服用
|
蛋白质粉
|
3
|
1
|
*
|
|
倍立健片
|
2
|
各1
|
*
|
|
维生素c片
|
3
|
2--4
|
|
*
|
|
|
|
|
|
薄荷香蒜片
|
2
|
2
|
|
*
|
松果菊健体片
|
2
|
2
|
|
*
|
|
|
|
|
|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物理化学刺激,过敏等因素所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多于冬春寒冷季节或气温突变时发病,伤风着凉,疲乏劳累、烟酒过量、上呼吸感染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患病后主要表现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及胸骨后疼痛。1—2天后咯出粘液性痰,咳嗽以清晨,傍晚为甚,但有人也可终日咳嗽。痰液逐渐转为脓性,痰量增多,偶尔痰中带有血丝,病人全身症候一般较轻,有些人有发热畏冷,神疲乏力,头疼,食欲减退等不适。
【疗法】:配穴方一: 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 中府 。
配穴方二 :天突、 膻中、 中府、 尺泽、 太渊、 内关、丰隆、足三里、合谷、中脘。
特效疗法:1. 用梅花针在天突 、中府、 膻中、大椎、风门、肺俞、点刺出血然后用火罐拔出淤血,忌食一切肉类,特别是鱼和猪肉。如不复发则可彻底治愈。
2. 每天早晨用手掌拍打两肺部各360下。
3. 揉按两手掌支气管对应点,每天3次,每次每侧10分钟。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蛋白质粉
|
3次/天
|
1次/勺
|
饭前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次/天
|
1片/次
|
|
|
|
|
铁质叶酸片
|
1次/天
|
2片/次
|
|
|
|
|
薄荷香蒜片
|
2次/天
|
2片/次
|
饭后
|
|
|
|
维生素C片
|
2次/天
|
2片/次
|
|
|
|
|
小麦胚芽油营养油
|
1次/天
|
2粒/次
|
晚
|
|
|
|
松果菊健体片
|
2次/天
|
2片/次
|
每月服7天
|
|
|
|
(注:哮喘、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参照此法)
肺气肿
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使呼吸阻力明显增加,导致肺组织充气过度,膨胀、破裂、逐渐就成为肺气肿,进而可影响通气和气体交换的功能。主要表现症状为咳嗽、痰多、气急胸闷、呼吸困难,并随肺气肿程度的逐渐发展而进行性加重。晚期常因合并感染而使病情迅速恶化,发生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疗法】
配穴方一 :大椎、 定喘、肺俞 、脾俞 、肾俞。
配穴方二 :天突、 膻中、 中府 、中脘、 气海、 关元。
配穴方三 :足三里 、三阴交 、太溪 、丰隆,太渊、尺泽、内关。
特效疗法:药物外敷:取膻中、大椎、肺俞等穴。
药物用杏仁、枇杷叶、甘遂、丁香各15g 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 ,取适量贴于穴位。 2天更换1次,8次此为一疗程。
1、用手掌拍打或按揉两肺部。
2、按揉手掌全息图两肺部对应点各10分钟每天3次。
3、用刮痧板刮拭两脚底 15分钟,每天一次 。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用量
|
饭前服用
|
饭后服用
|
蛋白质粉
|
3
|
1—2勺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2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
晚*
|
薄荷香祘片
|
2
|
2
|
|
*
|
维生素C片
|
2
|
3
|
|
*
|
松果菊健体片
|
2
|
2
|
|
*
|
注:松果菊健体片每月服用10天,后改服倍立健用量相同
甲状腺功能亢进
(注: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参照此法 )
本病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增强,激素分泌过多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以甲状腺肿大伴功能亢奋为特点,详细的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甲亢的发病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精神刺激等应激因素而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病人以女性居多,一般起病缓慢。主要症状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高代谢状态方面的表现。如神经过敏、多言善虑、情绪激动、言行急躁、失眠多梦、焦虑不安、手指震颤 、喜凉怕热、心动过速、咽干口躁、多食易饥、体重下降、大便次数增多等,少数人体有眼球突出的现象。久则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癭气的范畴。多因肝郁脾虚、肝郁气滞、脾虚聚湿生痰和痰气交结,蕴结于颈项及上客于目所致。肝郁化火,耗气伤阴,或下灼肾阴,或横逆犯脾而致。
【疗法】
配穴方一:风池、风门、脾俞、 肝俞、 肾俞、章门、期门。
配穴方二:人迎、天突、中府、 内关、 神门、 手三里、太渊 、合谷 、中脘、气海、 关元、 足三里、三阴交。
自我调理:1、按揉手掌全息图甲状腺反应点每天三次每次10分钟。
2、用刮痧板拭两脚底部。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用量
|
饭前服用
|
饭后服用
|
蛋白质粉
|
3
|
1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
2
|
|
晚*
|
薄荷香蒜片
|
2
|
2
|
|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倍立健片
|
2
|
2
|
*
|
|
色斑 .粉刺
色斑是一种局部皮肤色泽变异的慢性皮肤病,尤以黄褐斑为多见好发于头面部,手 、足部次之 。“粉刺”,又名“ 痤疮 ”、“青春痘 ”,本病多发于男女青春期,以颜面部为多,也可见于胸背上部及肩胛部,以女性为多。
【疗法】
配穴方一: 风池、大椎、肺俞、 心俞、 肝俞、 脾俞 、肾俞。
配穴方二: 中府、中脘、期门、 曲池、 尺泽、 合谷、 足三里 、丰隆、 血海 、三阴交、 太冲 。
特效疗法:挑痧法。
1.在胸椎1—胸12旁开0.5寸至3寸范围内找到类似丘疹,稍突起于皮肤针帽大小呈灰白色、棕褐色 、暗红色或淡红色 、压之不退的反应点,用三棱针挑破表皮使疹点翻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挤出少量血液、然后用乙醇棉球覆盖伤口胶布固定,每次挑1—2个反应点,5—7天挑治1次。
2.取白果仁,每日取白果3粒放在小瓷杯中,用温水浸泡10—12小时后,逐个剥去外壳及仁衣并用小刀消成平面,边擦边削反复擦表部,边擦边切除用过部,直至3粒全部擦完为止,白天浸泡,晚间涂擦,每日一次。(除斑法)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天数量
|
饭前服
|
饭后服
|
蛋白质粉
|
3
|
1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
|
|
天然类胡萝卜素胶囊
|
2
|
2
|
*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
*
|
|
|
|
|
|
|
|
|
|
|
牛皮癣
(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荨麻疹可参照此法)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局部皮肤如扁平丘疹、干燥而结实、皮色正常或灰褐色,久之丘疹融合成片。逐渐增大、增厚状如牛颈之皮、厚而坚,附着多层银白色鳞片,自觉阵发性奇痒。搔之不知痛楚,或皮损潮红、糜烂、湿润和血痂、苔薄或薄黄、或黄腻。当情绪波动之时,瘙痒随之加剧且易复发。病因多为风、湿、热三邪阻肌所致或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养而成。好发于颈部,四弯处(肘弯、腘弯),上眼睑、会阴及大腿内侧等处。但十之八九在颈部,也有多处发生,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病。
【疗法】
配穴方一:手太阴肺经,后背部。
配穴方二 :肺俞、肝俞、 肾俞 、曲池、 内关 、神门 、血海、足三里 、三阴交。
特效疗法:用梅花针在病变局部及其周围叩刺放血。忌食辛、辣、酿酒、厚味和一切肉类。多食蔬菜、水果、保持情绪开朗。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天数量
|
饭前服
|
饭后服
|
蛋白质粉
|
3
|
1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薄荷香蒜片
|
2
|
1
|
|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天然类胡萝卜素胶囊
|
2
|
2
|
|
*
|
茶族益脂胶囊
|
2
|
2
|
|
*
|
松果菊健体片
|
2
|
2
|
|
*
|
注意:松果菊健体片每月连服7--10天
白癜风
白癜风,是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的局限性白色斑片性疾病,多呈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白斑,以后逐渐扩大,单发或多发,无痒疼等自觉症状。
【疗法】
配穴方一:风池、肺俞、中脘、 曲池、 血海、 三阴交 、肝俞。
配穴方二:手太阴肺经、后背部。
特效疗法:梅花针在病变区点刺放血。
古传验方:白菠藜250g、何首乌 、旱连草各120g 、丹参、制白附子各60g 、甘草30g 共研细末 。蜂蜜调服每次6g ,每日2次,100天为一个疗程。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天数量
|
饭前服
|
饭后服
|
蛋白质粉
|
3
|
1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2
|
1
|
*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天然类胡萝卜素胶囊
|
2
|
2
|
|
*
|
薄荷香蒜片
|
2
|
1
|
|
*
|
二.心脑系统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尤其是以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属中医的“眩晕”、“ 头痛” 等病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无论男女均可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得病原因多是忧思过度、精神紧张或受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肝阴暗耗、肝阳偏亢、或嗜食肥甘厚味或过饮酒、吸烟,以致阴阳气血失去平衡,终成肝阳偏亢,或素体阳盛,加之精神因素影响,而致肝阳上亢,甚至出现痰火上扰,或老年肝肾两虚水不涵木而引起阴虚阳亢的病理表现。临床所见尤以阴虚阳亢型为多见。血压升高呈波动状,与精神紧张和劳累过度有关。初期情绪易怒,面赤,头痛,头胀,或眩晕等阳亢症状。如血压继续升高,常四肢发病,头晕耳鸣和心烦失眠等阴虚阳亢症状,到后期还可出现,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头晕,神疲懒言和腰膝酸软等阴虚或阴阳两虚之症。严重者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或中风等并发症。
【疗法】
配穴方一:风池,肩井,头后部及肩部,脊柱及背部两侧膀胱经,太阳,曲池,及上肢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配方穴二:印堂,太阳,百会,风池,风府,心俞、肝俞,肾俞,中脘,气海,曲池,三阴交,涌泉。
特效疗法:黄连,肉桂,吴茱萸,各等份研细末,以醋调均成稠糊状,分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外以纱布包扎固定,每晚睡时敷上,早起取下。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服
|
饭后服
|
蛋白质粉
|
3
|
1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2
|
1
|
*
|
|
银杏键忆胶囊
|
2
|
2
|
|
*
|
茶族益脂胶囊
|
2
|
1
|
|
*
|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偏低,当收缩压低于60毫米汞柱并半有不适症状时,称为低血压。主要表现为面色委黄,消瘦,眩晕,耳鸣,心慌,乏力,头晕,气短,失眠,健忘,手足发凉,自汗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晕厥等,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经期时间短的表现,属中医“虚损”“眩晕”等病范畴,多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所致。
【疗法】
配穴方一:后背脊柱两侧,头顶区,上下腹正中线,漆弯区,腿外侧区。
配穴方二:白会,心俞,脾俞,肝俞,肾俞,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服
|
饭后服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倍立健片
|
2
|
1
|
*
|
|
|
|
|
|
|
冠心病
( 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率失常,心肌病,心包炎等可参照此法 )
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属中医“胸痹”范畴,多因心阳不足,六淫寒邪乘心,以致寒凝血涩,拘急收引,或饮食不慎,膏粱厚味,变生痰湿,或痰热灼络,火性上炎,或气血津液阴阳不足,以致虚而血行缓慢,或七情内伤,气机郁滞,均可导致气滞血淤,血脉瘀阻,郁结于胸所致。西医认为是由于胆固醇类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内膜壁下,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增生及血小板凝集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或者由冠状动脉内膜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所致。主要表现为胸痹〈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正如《金匮要略》所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胸中气寒,短气。”又因致病原因不同,故兼证亦异。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颈项两侧到肩上区,前臂内侧正中线及压痛点。
配穴方一:大椎、心俞、肺俞、肝俞、肾俞、肩井、内关、神门、中府、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涌泉。
特效疗法:1.用刮痧板每天刮拭两脚足底。
2.按揉手掌全息对应区心脏区。
3.用手掌从尾椎沿脊柱向上推至大椎,每次30分钟。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天数量
|
饭前服
|
饭后服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倍立键片
|
2
|
1
|
*
|
|
茶族益脂胶囊
|
2
|
1
|
|
*
|
银杏健忆胶囊
|
2
|
1
|
|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中风
中风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或供血的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因发病急骤,故称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主要分为出血性〈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两大类。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尤以素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的人居多。发病突然,临床根据出血或缺血的程度而有所不同,轻者出现剧烈痛疼,言语失利、口眼歪斜、肢体偏瘫等,重者可突然猝到,意识丧失、陷入昏迷、大小便失禁等。中医认为脑溢血属于中脏、中府,脑血栓、为中经、中络。因患者平素气虚血亏,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或感受外邪,或内伤七情而致病。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肩上区、上肢重点取颈椎、至胸1到胸10及其两侧、肩肌三角区、臂前后区、肘弯曲、肘下外侧区、手掌面区、掌背区。下肢重点取胸8到胸12和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配臂部,股前内外侧区,膝弯曲,小腿内外后侧区,足背区及异常部位。
配穴方二:上肢取肩髃,肩贞、中府、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取,大肠俞,环跳、髀关、风市、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
特效疗法:1.刮痧板每天刮拭两脚足底。
2.平时常按揉手掌全息对应区心脏和脑部区。
3.用手掌推脊柱
4.用梅花针在患侧相应穴位点刺放血。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天数量
|
饭前服
|
饭后服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倍立健片
|
2
|
2
|
*
|
|
茶族益脂胶囊
|
2
|
2
|
|
*
|
银杏健忆胶囊
|
2
|
2
|
|
*
|
|
|
|
|
|
脑萎缩
〈失眠、神经衰弱,脑痴呆等可参照此法〉
大脑是容易疲劳的器官,本病尤其在脑力劳动者中为多见。多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或心肾内耗,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所致。也可因痰浊,淤血扰心所致。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疲倦,思维迟钝,头晕、头痛、失眠、心悸气短、腰膝酸软无力,走路失去平衡,精神恍惚,纳呆、胸闷、痰浊扰心,舌强语塞等。
【疗法】:
配穴方一:百会、心俞、肺俞、脾俞、肾俞。
配穴方二:中脘、膻中、气海、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太溪。
特效疗法:1.用刮痧板每天刮拭足底。
2.按揉手掌全息对应区,心脏和脑部区。
3.手掌推脊柱。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天数量
|
饭前服
|
饭后服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1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1
|
晚*
|
|
倍立健片
|
2
|
2
|
*
|
|
银杏健忆片
|
2
|
2
|
|
*
|
钙镁片
|
2
|
2
|
|
*
|
三.胃肠系统疾病
胃 炎
(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胃下垂可参照此法).
临床以恶心、呕吐为主症。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证有寒热虚实之辩。病情复杂,兼症颇多。如呕吐清水痰涎、口干渴、喜热饮、四肢厥冷为寒吐;呕吐酸苦或嗳气,喜冷饮,口渴、小便短赤为热吐。急性多突然呕吐;慢性多时吐时止,反复发作等。此病属中医的“恶心、呕吐、”范畴。中医认为: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在临床上,呕与吐常常同时出现,故统称“呕吐”,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原因主要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此多因胃腑被外邪所伤;或因饮食不洁,喜食生冷之物,损伤脾胃;或饮食不节,食滞伤胃;或脾胃虚弱,胃阳不足所致。或痰饮内阻,肝气犯胃等脏腑病邪干扰所引起。
【疗法】:
配方穴一:颈前、颈侧区、上腹部、脊柱两侧、膝眼下、肘弯曲、膝弯曲。
配方穴二: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天突、上脘、中脘、下脘、内关、公孙。
特效疗法:
1.用梅花针在“天突、膻中、鸠尾、中脘、足三里、胃俞、叩刺,然后拔罐放血。
2.仰卧,两手掌重迭,掌心按在肚脐上,均匀用力,顺时针按摩旋转108次。然后,沿任脉从天突推至关元108次。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天数量
|
饭前服
|
饭后服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果蔬纤维素嚼片
|
2
|
2
|
|
*
|
薄荷香蒜片
|
2
|
2
|
|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慢性结肠炎
(急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膈肌痉挛、腹痛、痢疾、腹胀、肠梗阻、便秘可参照此法)
常在黎明之时腹部胀痛、肠鸣、泻下如注,完谷不化、泻后侧安、或黏液血便或便秘等症。属中医“泄泻”范畴,又因泻在黎明之时,故又称“五更泻”,大多反复发作,病程多在半年以上。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洁,脾胃虚弱、肾阳虚衰,情志失调,或久病气虚损伤脾胃及肠,而致清浊不分,升降失司所致。但大多是有急性肠炎迁延而成。
【疗法】:
配方穴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脐侧区,下腹部,膝眼下。
配方穴二:胃俞、脾俞、大肠俞、肾俞、中脘、天枢、关元、期门、足三里、内关、三阴交。
特效疗法:
1.用手掌从尾椎拍打至大椎20分钟左右,每天1次。
2.用艾柱灸肾俞、肚脐、关元。
3.五倍子30克,肉桂30克,冰片6克,研细末备用,每次用姜汁调均敷脐部,用胶布固定,并以热物熨之,每日1次。
4.乌贼骨30克,瓦楞子、延胡索、广木香各10克共研细末备用。外用:每取本散20克以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中脘和肚脐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内服为每次6克,日服2或3次。(主治胃酸过多症)
痔 疮
痔系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动脉因回流障碍、扩张、迂曲所形成的一个或几个静脉,状如鼠奶,或形如樱桃,或脓或血,或痒,或痛,或软或硬。在肛道齿线以上者称“内痔”在齿线以下者称“外痔”内外痔同时存在,且连在一起者称“混合痔”多有饮食不节,醉饱无时,姿食肥腻,久做湿地,性欲眈著,不忍不便,遂成阴阳不和,关格壅塞,风热下行所致。内痔,混合痔严重时可脱出于肛门外,如脱出的痔因发炎,可致肛门括约肌痉挛,发生水肿,剧痛,甚至溃烂坏死。痔疮长期慢性失血,严重者可造成贫血。
【疗法】:
配方穴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下腹正中线,肘弯曲及膝弯曲。
配方穴一:大肠俞,肾俞,八髎,白环俞,承山、百会、关元。
特效疗法:
1.痔点挑治法。患者坐位,暴露腰背部寻找痔点,其特征为:丘疹样,小米粒大,稍高于皮肤,略带光泽,呈白色,棕褐色或暗红色,压之不褪色,有的点上还长一跟毛,须与痔,毛囊炎,色素斑鉴别,痔点越靠近脊柱,腰骶部效果越好。
常规消毒皮肤,用三棱针挑破痔点皮肤,然后向内深入,可挑出白色纤维样物数十条,一般不出血或微出血,(可同时配以拔罐)挑尽后用碘酒消毒贴以胶布即可如一次不愈,可于2到3周后再挑1次,可另选挑刺点。
2.每天坚持提肛缩肾的动作。站、做、均可,吸气时用内劲把肛门和外肾提至肚脐,呼气时放下,自然放松,一吸一呼为一次,每次做108下。
注意事项:
1.针挑后3日内禁重体力劳动,一周内禁性生活。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孕妇禁用。
四.肝胆系统疾病
慢性肝炎
(脂肪肝、肝硬化、肝腹水、可参照此法)
肝区(或肋下)作痛,头晕,乏力,面色少华,肝脾肿大,口苦协痛或脘腹胀满,或食欲不振,纳谷不香,或形体消瘦,或便溏睡眠不安,肝功能异常等。属中医的“黄疸”、“湿阻”、“协痛”、“症积”等病范畴。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病程缠绵,较由实致虚,虚实挟杂,终成肝郁脾虚,肝肾不足,脉络淤阻等病理表现。
[疗法]:
配方穴一:脊柱两侧和胸6到12及其两侧与异常反应区,上腹部,剑突,前后肋肩区(肝区周围为重点)膝弯曲。
配方穴二:大椎、至阳、肝俞、胆俞、脾俞、膻中、期门、中脘、阳陵泉、太冲、足三里。
特效疗法:
1.用气罐在肚脐两侧各拔一个,每次10到15分钟,每日一次。
2.按揉手掌全息反应区肝脏区。
3.每天拍打肋部(重点为右侧肝区)
4.用刮痧板刮拭脚底。
胆囊炎
胆囊炎和胆石症有急慢性之分。一般急性期多见胆囊炎,至慢性或慢性急性发作,往往两症常见。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或绞疼,放射至右肩(胆石症绞痛尤剧)。多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状,胆附于肝,互为表里,胆汁是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可导致气滞血淤,湿热内蕴,而致胆囊肿大发炎;又胆失疏泄,胆汁排泄不畅,日积月累,久受煎熬聚结成石。结石阻滞则“不通则痛”。
[疗法]
配方穴一:脊柱两侧,肩上区,肩胛区,上腹部,及异常反应区,膝弯曲。
配方穴二:天宗、肝俞、胆俞、章门、期门、日月、中脘、足三里、胆囊穴、阳陵泉、太冲、阿是穴。
特效疗法:
1.用手拍打肋部(重点右侧肝胆区)
2.揉腹、自上而下推揉108次。
3.搓耳、两耳各搓揉36次,每日3-5次。
4.鸡内金研粉备用,金钱草60克/次,熬水冲服鸡内金粉15克,每天2次。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类物质代谢紊乱性疾病,以尿中有糖,血糖升高为特点。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三多一少”表现明显,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占糖尿病人数的10%-20%。2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占人群比例60%左右。糖尿病长期不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发病原因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欲过度或过度食香甜食物等原因所致。从而火热致盛,消耗肺胃阴津,或阴虚火旺,上蒸肺胃逐致肾虚,与肺燥、胃热之病皆可发为消渴,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
【疗法】
配方穴一:脊柱两侧,腰骶椎,下腹部,胸部,膝弯曲。
配方穴二:肺俞、肝俞、脾俞、肾俞、中腑、膻中、中脘、关元、太渊、太冲、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特效疗法:1.按揉手掌全息对应区胰腺和肝胆区,
2.用刮痧板刮拭脚底。
3.用手拍打肋部肝区。
4.推任脉。
眼病
(结膜炎、流泪症、沙眼、近视、远视、三叉神经痛、白内障、青光眼、目痒、目痛、等可参照此法)
“肝开窍于目、目得血则能视”当先天不足、脾阳不振、以致肝虚血损、或肾阳不足、命门失衰、肝肾亏虚、精血亏损致目失所养、或过食辛辣灸博之物,热毒蕴积肺胃、风邪热毒上攻眼睑,或肝郁气滞、血淤脉络、久病体弱、肝经实火、即会引起眼部各种病变、病在目、根在肝也。
【疗法】
配穴方一:刮痧或按揉;风池、大椎、身柱、曲池、合谷、三阴交、晴明、太阳、四白。
配穴方二:晴明、四白、攒竹、承泣、丝竹空、鱼腰、听宫、瞳子髎、大椎、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太冲。
特效疗法:
1.挑痧法:(针对风热上行所致的眼痒、眼肿、眼痛)
先在患者的背部肩胛区寻找粟粒般大小,稍尖出皮肤表面的淡红色或暗褐色的摸之碍手、略带光泽的皮疹,压之不褪色。(粒数不等)左眼挑右肩胛区的皮疹,右眼挑左肩胛区的皮疹。挑治前,先用75%乙醇棉球在局部皮肤消毒后,以三棱针挑破皮疹,将皮内的白色纤维挑断,或挑出少量黄色分泌物,(加上拔罐效果更好),用无菌干棉球盖压针眼,胶布贴压固定。
2.用梅花针在对侧肩井穴点刺拔罐放血。
五.肾脏生殖系统
肾炎
肾炎又称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一年均可发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来说,急性肾炎多属中医阳水,多见儿童及青少年。慢性多属阴水,多见中老年人。病变三脏,肺、脾、肾,其本在肾。急性肾炎多由外邪犯肺、肺失宣降所起,日久不愈,三脏必虚,而致慢性肾炎,或先由三脏病变,功能失调而致水湿内停,复感风邪所致。表现症状为起病较急,浮肿始眼睑,次及头面及全身,多伴寒、热、咳喘或腰疼,尿检有红白细胞及清蛋白,或血压增高,或咽喉肿痛,多属急性肾炎。若全身浮肿,腹水膨满,肢冷胃寒,重在脾虚;水肿重在下部,腰膝酸软,动则气喘,重在气虚;或周身肿胀,腹水明显,胸腹胀满,重在三焦壅滞等。凡水肿,重在上部,根在肺,重在下部,根在肾,周身浮肿,根在脾。凡肌肤胀处,以手指按之,迅即复起,多为阳水;迟缓而复者,多为阴水。阳水责之肺脾;阴水责之肾脾。总之三脏相干,惟名有侧重而已。
【疗法】
配方穴一:脊柱两侧,上腹、小腿内外侧区、腰弯曲。
配方穴二:肺俞、肝俞、脾俞、肾俞、中府、中脘、水分、关元、气海、阴陵泉、三阴交、复溜、太溪、足三里。
特效疗法:1.用手掌推脊柱、督脉。
2.用艾柱灸、命门、肚脐、关元穴。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蛋白质粉
|
2
|
1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炙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倍立健片
|
2
|
2
|
*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果蔬纤维素嚼片
|
2
|
2
|
|
*
|
松果菊健体片
|
2
|
2
|
|
*
|
注:松果菊健片每月服用10天。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系指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的总称,主要症状为腰腹绞痛甚则剧痛难忍,或隐痛不止和血尿,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梗阻或感染等症状,多因湿热下注,蕴结下焦,久郁不解,凝结成石,阻塞其位,不通则痛。
【疗法】:
配方穴一:脊柱两侧,胸9-10与腰骶椎及其两侧和异常反应的部位及下腹部,下肢小腿内外侧及膝弯曲。
配方穴二:肝俞、脾俞、肾俞、关元、血海、阴陵泉、三阴交、水道、足三里、八髎、中极、气海、章门、期门、膀胱俞。
特效疗法:1.用空手掌拍打两侧肾区,和小腹部两侧。
2.用手掌搓揉两侧肾区至发热。
3.鸡内金研粉,金钱草60克煎水,每次冲服鸡内金粉15克,每天2次。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2
|
2
|
*
|
|
果蔬纤维素嚼片
|
2
|
2
|
|
*
|
松果菊健体片
|
2
|
2
|
|
*
|
维生素C片
|
2
|
1
|
|
*
|
注:松果菊健体片每月服用7天。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肥大、可参照此法)
前列腺增生、肥大属中医的“白浊”、“癃闭”范畴。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临床所见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见尿频、尿急、尿痛,和终末血尿,伴有腰骶部,会阴区和大腿内侧不适等;常见尿后滴尿,尿道口有分泌物渗出,伴有腰部酸痛、小腹及会阴区有坠胀不适感,以及性欲减退,遗精等。多因饮酒过度,会阴损伤或手淫和房事不洁及下元虚惫,而致湿热之邪乘虚入肾,下注膀胱,与气血壅滞结聚会阴所致,并有急、慢性之分。证有虚实,肾虚或脾虚为病之本,湿热为病之标。急性多湿热,慢性兼肾脾虚。
【疗法】:
配方穴一:脊柱两侧,腰骶尾椎及其两侧下腹部,腹股沟区,臀部,股内侧区及膝弯曲。
配方穴二: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阳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
特效疗法:
1.用龙胆50克,土茯苓30克,滑石30克,皂角刺15克,共研细末,取20克以冬瓜汁调均,敷于肚脐,每日换药1次。
2.用艾柱隔姜温灸肚脐和关元
3.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穴,每日1次。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
|
|
|
|
维生素C片
|
2
|
3
|
|
*
|
松果菊健体片
|
2
|
2
|
|
*
|
倍立健片
|
2
|
2
|
*
|
|
注:松果菊健体片每月服用7天。勿饮酒及辛辣等刺激物,节制性生活。
阳痿 早泄 遗精
阳痿是指男性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以至影响性生活的一种病症。早泄是指性交时间极短,即行射精或一触即泄或未进即泄,也是阳痿之先兆。遗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外溢的一种男性疾病。有梦而遗精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精者,甚侧醒时精液流出者,名为“滑精”,但均是精液外泄,故统称为“遗精”。多因肾虚,惊恐或纵欲过度导致精气虚损,或肾虚肝郁,肾气不固等因所致。
常伴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气短、夜不能寐、腰酸腿痛、面色不华、乏力、精神抑郁等症状。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下腹部,腹股沟区,膝弯曲、小腿内侧区。
配穴方二:肾俞、命门、八谬、关元、气海、中级、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溪。
特效疗法:
1.用艾柱灸关元、命门穴。
2.做提肛缩肾(每次108下)。
3.双手拍两肾(每次81下)。
勿饮酒及辛辣等刺激物,节制性生活。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倍立健片
|
2
|
2
|
*
|
|
天然类胡萝卜素胶囊
|
2
|
2
|
|
|
六.骨关节疾病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指颈椎及其周围组织,如椎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脊髓鞘膜等出现病理改变而导致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综合症。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无论男女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为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肢体酸软乏力,甚侧大小便失禁或瘫痪,若病变累及颈动脉及交感神经时,侧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病因多因身体虚弱,肾虚精亏,气血不足,濡养欠乏,或气滞、痰浊、淤血等病理产物积累而致经络瘀滞,风寒湿邪外袭,痹阻于太阳经脉,精髓不通、气血不利而致病。
【疗法】:
配方穴一:脊柱两侧,肩上区,颈部、胸1-5及其两侧,肩胛区、肩胛冈区,颈侧区、肘弯曲、臂前区,臂后区、肘前侧区
配方穴二:风池、大椎、肺俞、肩井、天宗、肩髃。
特效疗法:1.在阿是穴用梅花针点刺放血,然后拔罐。
2.用艾柱灸阿是穴。
3.用中药热敷痛处。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倍立健片
|
2
|
2
|
|
*
|
钙镁片
|
2
|
2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肌劳损、腰三横突综合症、坐骨神经、腰椎管狭窄可参照此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指经常受挤压、扭转等外力损伤,而逐渐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退行性慢性疾病。本病多发于20-40岁。多数患者都有外伤或劳损腰痛史,属中医“痹证”、“腰痛”范畴。凡急性或慢性损伤,特别弯腰弓背提取重物时,椎间盘后部压力增加而向外突出,加之肾虚,抗病力差、复感风寒湿邪浸袭而致气血凝滞,经脉痹阻,促使已有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突出所致。病变在腰部,故多出现腰痛伴坐骨神经痛,初起多为间歇性,甚则持续性疼痛,压痛明显,活动时加重,并有放射性疼痛,活动困难,维持一定体位方可减轻疼痛,突出多偏向一侧。
【疗法】:
配方穴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下腹部、臀部前、后、内、外侧区,膝弯曲,小腿内侧区,外侧区、足背区。
配方穴二:肾俞、大肠俞、八髎、环跳、承扶、殷门、秩边、风市、承山、委中、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
特效穴位:1.用梅花针在阿是穴点刺放血,然后拔罐。
2.用艾柱灸阿是穴(腰椎部)。
3.用中药热敷患处。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倍立健片
|
2
|
2
|
|
*
|
钙镁片
|
2
|
2
|
|
*
|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又称“骨刺”,是一种慢性骨质生长异常的退行性疾病。中老年人发病居多,好发于脊椎,髋关节,膝关节,足跟骨结节等处。尤以颈椎、腰椎、足跟骨结节处居多,多因风、寒、湿三气杂至,浸入肌肤,筋络、关节客于经脉,邪气痹阻,气滞血淤,关节老损磨损所致;或跌仆挫伤,损伤骨骼;或长期负重用力;或脊柱负荷过重,操作过多;或颈椎活动过多、过频,或低弯腰行走,站立过多所致。凡此种种,尤其在肝肾亏虚时极易引起骨质增生病。主要症状为脊柱(颈、胸、腰、骶椎)、膝、足跟等关节处疼痛或隐痛,触之则痛,仰俯屈伸和转侧受限,功能活动不变。或伴有头晕,麻木等症,一般多发生在一处或多处。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旁,小腿内外、后侧区,膝弯曲、足背区、足底区。
配穴方二:大椎、大抒、手三里、涌泉、足三里、承山、太溪、照海、昆仑、阿是穴。
特效疗法:1.在阿是穴用梅花针点刺放血。
2.川乌、草乌各30克、独活30克、红花15克、当归尾20克、丹参、细辛各15克、白芥子40克、威灵仙30克、樟脑15克、共研细末,醋调糊状敷患处。每次1-2小时。每日两次。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2
|
1
|
*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倍立健片
|
2
|
2
|
*
|
|
钙镁片
|
2
|
2
|
*
|
|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热是一种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免疫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全身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除累及心脏外,关节炎的症状十分突出,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1,多发性,以肩、肘、腕、髋、膝、踝等大关节为主,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及运动功能的障碍;2,对称性、两侧关节均可累及;3,游走性;4,炎症消退后,不留有永久性畸形,关节功能恢复,本病多发于气候寒冷及潮湿地区,以冬春季节为多见。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肝肾虚弱;风、寒、湿之邪趁虚侵入人体,合而为痹,致使关节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肘弯曲、膝弯曲、小腿外侧。
配穴方二:风池、大椎、肺腧、肝俞、肾俞、肩髃、肩峰、肩井、肘髃、手三里、曲池、委中、鹤顶、膝眼、犊鼻、商丘、申脉、照海、太溪。
特效疗法:1.在阿是穴用梅花针点刺放血。
2.生半夏、生南星、川乌、草乌各15克、威灵仙、鸡血藤、秦艽、花淑各30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均、敷于阿是穴、覆盖清洁纱布,胶布固定。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钙镁片
|
2
|
2
|
*
|
|
倍立健片
|
2
|
2
|
*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松果菊健体片
|
2
|
2
|
|
*
|
注:松果菊健片每月服用10天。
七 .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
成年女子月经周期,月经量,经期异常改变或混乱,以及月经前后出现一些特殊症状或体征,称为月经失调。凡在经期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发生腹痛或其它不适,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者,称为痛经。经期超前为热,退后为寒,痛在经前,多属寒、湿、凝、滞,痛在经期,多属气滞血淤,痛在经后,多属气血虚损。多因气滞血淤,寒湿凝滞,气血虚损,血热,阴虚等所致。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下腹部、腹股沟区、膝弯曲。
配穴方二:脊背部华佗夹脊穴,肝俞、肾俞、八髎、气海、关元、中级、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期门、章门、太冲。
特效疗法:1.用艾柱灸,肾俞、肚脐、关元穴、
2.炒五灵脂30克、细辛12克、川淑15克、小茴香15克、共研细末。姜汁调匀、敷肚脐,上贴麝香活血膏,(或活血止痛膏)用于痛经。
3.丹参500克研末,每服15克,陈酒送下,连服两月。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钙镁片
|
2
|
2
|
|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综合症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一二年之内,因卵巢功能开始退化,而发生的一系列综合症。临床表现以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出血,经量增多或减少,外阴、阴道、子宫内膜萎缩为主要征状;伴见头晕,失眠、心悸、烦躁、易怒、耳鸣、背痛、腰膝酸软、面色潮红、出汗、血压升高,以及水肿、食欲不振、精神倦怠、口干唇燥、乳腺萎缩、皮肤感觉异常、尿频、尿急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异常反应区,下腹部、膝弯曲。
配穴方二:风池、大椎、八髎、肺腧、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神门、内关、期门。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钙镁片
|
2
|
2
|
|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小叶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多发生于25-40岁之间,以乳外上方为多见,是内科常见病之一。
临床表现为乳房结块,皮色不变,形如鸡卵,质地坚硬及胀痛呈周期性,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或消失,或可触摸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其质软或韧,无粘连,边界清楚,活动度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多无触痛和压痛,经年累月不会溃破,乳头不回缩。在怀孕期肿块迅速增大,部分有恶变之虑。一般为2个或多个,可发生在1侧或双侧。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肩上区、胸骨柄区、胸前部、(患部周围)、胸9-12及其两侧,肩胛骨区,腋下区,肘弯曲、肘外侧区、小腿外侧区、足背区。
配穴方二:肩井、天宗、肝俞、期门、膻中、丰隆、太溪、行间、太冲、外关。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乳腺炎
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发病期不同,又分为外吹乳痈(哺乳期),内吹乳痈(怀孕期)和乳痈(非哺乳妊娠期)3种,现统称为乳痈。表现症状为乳房肿胀疼痛,局部有块或无块,皮肤色白或红,甚则红肿痛,继则腐积化脓,常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形寒、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不思饮食,腋下淋巴结肿痛。“外吹”多因小儿吮乳吹风或乳汁积滞不得外流所致。“内吹”多因胎气旺盛,胸满气逆,邪热壅滞阳明经所致;“非内外吹”多因干乳假吮所致,或因肝郁气滞,饮食不节,脾虚失运,湿热蕴结,或产后血虚,外感风寒热邪客于乳房,壅滞内郁所致。
【疗法】
配穴方一:肩井、天宗、大椎、大抒、肝俞、脾俞、胃俞、膻中、天突、乳根、期门、中脘、天枢、足三里、行间、太冲。
特效疗法:1.少泽穴,点刺放血。
患侧手臂前伸,术者一手托住患侧前臂,一手握住此臂自腋窝起向远短捋,过肘至小指外侧少泽穴,捋20-30次后,再以三棱针点刺少泽穴放血。
2.灸膻中穴拔天宗穴。
患者仰卧位,将厚约1毫米的生蒜片置膻中穴上,用艾柱灸15-30分钟。改坐位,术者在患者背后取患侧天宗穴,一手固定肩部,一手拇指尖作分筋样推拔,手法宜稍重,以患者有酸痛感为度,反复推拔20-30次,每日灸拔各2次。
3.乳腺炎后期(炎症已化脓),选用口径适合的气罐,在破溃处用罐吸拔,至脓尽为止。
4.煅石膏100克、黄柏200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凉开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一日3-5次。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蛋白质粉
|
2
|
2
|
*
|
|
天然B族维生素
|
2
|
1
|
*
|
|
铁质叶酸片
|
1
|
2
|
早*
|
|
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
|
1
|
2
|
晚*
|
|
薄荷香蒜片
|
2
|
2
|
|
*
|
维生素C片
|
2
|
2
|
|
*
|
松果菊健体片
|
2
|
2
|
|
*
|
注:松果菊健体片每月服用7天。
小儿发热
清代叶天士云:“襁褓小儿、小儿高热、体属雅阳,所患热病最多。”盖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一旦罹患,而虚而实,病变最速。”又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邪之后,最易热化,无论外感,内伤,发热居多。发病原因为小儿脏腑娇嫰,不耐寒热,又小儿智力未开,往往寒热不知御,炎热不知避,饥饿无度。因此,无论内因或外感,多互结为患,邪从热化,每致发热。表现病症为小儿发热或发热不退。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胸1-6及其两侧肘弯曲,及膝弯曲。
配穴方二:风池、大椎、肺腧、膻中、印堂、太阳。
外感风寒配:列缺、风门、外关。
外感风湿配:尺泽、鱼际、少商。
外感暑邪配:委中、曲泽、天枢、十宣。
里热内炽配:百会、内关、曲池、十宣。
食滞发热配:中脘、足三里、内庭、公孙。
疳积虚热配: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四缝。
特效疗法:
1.小儿壮热不退,刮后可在大椎、曲池、委中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2滴。
2.用手掌推脊柱至发热30—60分钟。(需先涂以油或乳剂)
纽崔莱营养食品调理配方
名称
|
每天次数
|
每次数量
|
饭前
|
饭后
|
儿童高蛋白饮品
|
2
|
1
|
*
|
|
儿童铁质片
|
1
|
1
|
*
|
|
多种营养片
|
2
|
1
|
*
|
|
维生素C片(儿童)
|
2
|
2
|
|
*
|
薄荷香祘片
|
2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