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利贷缘于宽松货币 止于压缩过度投资

 千秋胡杨 2011-10-10
尹中立:高利贷缘于宽松货币 止于压缩过度投资
           2011-10-10 01:54:06
  尹中立(社科院金融专家)
  当前,面对民间高利贷资金链断裂愈演愈烈的现象,很多人提出要放松货币政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高利贷?放松货币政策是否能够挽救和消除民间高利贷?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的经验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出现高利贷的原因
  大约从1993年初开始,中国出现了一轮高利贷风潮。那时深圳等城市有的银行存款利率达到25%以上、贷款利率超过30%,与今天的民间高利贷几乎差不多。当时不仅城市信用社可以高息揽存,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都积极参与其中,甚至很多商业银行也加入这个行列。不少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搞账外经营,深圳蛇口有一家银行的支行行长在账外经营的总额达到了20多亿元,这个数量超过了深圳当时一家大银行支行的业务量。全国还出现了武汉、海口等资金交易中心,会员单位都是全国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热闹程度不比现在差。
  当时为什么会出现高利贷?从资金需求方看,主要是1992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当时全国刮起投资狂潮,投资、货币、信贷增长速度都超过35%。一年后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到1993年6月份不得不开始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措施就是收紧信贷闸门,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货币与信贷在宽松之后突然收紧,必然出现资金紧张,很多城市出现了“烂尾楼”,最典型的代表是海南和广西北海市,这些“烂尾楼”一直到十几年后才清理掉。在货币紧缩初期,企业和个人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其预期还处在泡沫上升的状态,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筹集资金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与信贷在放松之后的收紧过程中,必然出现高利贷现象。2011年出现高利贷的根本原因,是2008年底开始的宽松货币政策,与1993年和1994年并无本质差异。从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看,2009年和2010年的社会融资总量都在14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总量约占投资总量的50%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左右的投资需要融资来解决。按照这个比例计算,2011年的投资总量应该在32万亿元,需要16万亿元的融资,但2011年的融资总量肯定到不了这个规模,总体的资金必然紧张。在总体融资环境紧张的条件下,大型国企、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及地方政府的重点项目是银行优先关照的对象,中小企业的融资只能到民间借贷市场靠高利贷来解决资金缺口。
  从资金供给方看,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国企。他们是资金的拥有者,这些机构热衷于炒资金的最重要动机是为小集体或个人谋取暴利。当时的市场潜规则是将高于国家规定的利息部分采取一次性现金返还,假如一个公司将1000万元资金存在信用社,期限是1年,协议存款利率假设是30%,经办人员可以得到的现金返还数量就是190万元,这些现金返还实际上相当于回扣。由于当时的国企及银行内部管理松散、混乱,在巨额回扣的诱惑下,很多国企高管及商业银行高管冒险参与这个游戏。
  经过改革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企业,内部管理已有较大改进,但是,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企业在这一轮的高利贷热潮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商业银行花样翻新的各种理财产品和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成为变相的高利贷产品,国有控股企业利用信贷优势普遍当起了资金掮客。
清理高利贷的风险
  从上一轮高利贷的兴起到风险暴露再到清理的过程看,大约的时间如下:1993年~1994年是高利贷的兴起阶段;1995年风险暴露;1996年~2000年是清理阶段。
  风险暴露最有代表性案件有信用社挤兑事件、海南发展银行倒闭、广国投破产等。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有幸将这些金融乱局收拾得差不多了,因此才能在那一轮危机中屹立不倒。
  清理由高利贷带来的金融乱局是相当痛苦的,会有不少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倒下,需要债权债务的重组。最典型的就是全国范围内将城市信用社结合在一起成立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规范管理的方式来化解风险并建立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此外,还涉及到国际债权债务的协调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国际资本涉及中国高利贷的规模还十分有限,如今国际资本对中国金融的参与程度已经很高,在处理一些金融机构债务危机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国际资本的流向变化,防止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出,从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还要指出的是,这一轮货币由“宽松”回归“稳健”的过程中,受到资金紧张影响的不仅有中小企业,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受到的影响也很大。随着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度减少,地方政府偿还债务能力迅速下降,总计超过10万亿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将逐渐显露。
  另外,在清理民间高利贷案件时,会引起债市和股市的较大波动。2011年8月份以来,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显现,债市已经出现较大波动,有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务出现了10%以上的跌幅,投资者损失惨重。
解决高利贷的问题
  鉴于市场的资金紧张,有人呼吁放松货币政策。在笔者看来,这是治标不治本。从历史的分析可见,民间高利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如果再以宽松货币政策来化解高利贷危机,只能导致更大的危机,这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回避问题。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在任何时候都要慎用宽松的货币政策。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从资金需求方看,解决民间资金紧张问题的关键是要压缩投资的过度扩张,应该把类似高铁之类的项目尽量压缩,让投资增长回归到正常的水平。
  第二,让地方政府承担起化解各地方金融风险的职能。把资金链紧张的企业作为重点观察对象,一旦出现危机就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危机的蔓延。
  第三,让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在化解国内危机的过程中,需要防止资本流向的重大变化,人民汇率升值过快可能加剧国际资本流出,使危机扩大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