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爱因斯坦看知识的外储

 szr 2011-10-14

从爱因斯坦看知识的外储

               沈掌荣

爱因斯坦是个记忆的奇才,一天有人给他打电话,告诉他的电话号码是24361。爱因斯坦很快就记住了,他说:“两打,一打是12,两打是24,再加19的平方。”

但是,爱因斯坦却不主张记住太多的东西。1921年,他在答复一些好奇的美国人的提问时说:我常常使自己的头脑轻松,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我所研究的问题上。至于你们问我,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现在我很难确切回答你们,必须查一查辞典才能回答。因为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用来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的。

爱因斯坦有极强的记忆力,却又不主张记很多的东西。这个看来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是爱因斯坦成功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认为,在阅读中,要找出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至于其它一切,则统统抛掉。

这里,涉及到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知识的外储问题。这是和内储相对应的。知识的内储,指的是记在大脑中;知识的外储,指的是把一定的知识存储在大脑的记忆部分之外。笔者在参加《涉外人员知识手册》编写过程中,曾专门编写了一段关于知识的外储的文字。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西德未来学家哈根·拜因豪尔说得好;“今天,一个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只能阅读本专业的全部出版物的5%。”这样,知识外储的问题,也就被提到重要的地位上来了。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人脑是不能记住所有知识的。试图以自己的脑子来记住自己学到的知识,其结果只能使自己昏昏然不知所以,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合理地进行知识外储,象爱因斯坦那样地学习。

知识外储的方法很多,一般说来,有做笔记、记卡片、作摘录、编索引、剪辑资料、记录思想火花等等。

当然,在强调知识外储的时候,更不应该放松知识的内储。只有使自己的知识内储和外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形成一个网络,或者说一个系统工程,从而发挥最优效果。外储和内储结合好了,知识结构功能可以大于内储、外储之和;而相反呢,则可能总体功能只有内储和外储的算术之和,甚至相互碰撞和抵销。至于具体到某一个人,他应该如何地掌握分寸,搞好知识的内储和外储,则应该对自己情况作分析,找出适合自己情况的办法来。这就是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