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独立性的培养

 昵称7926797 2011-10-16

一、儿童独立性的内涵及发展过程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人在社会上生存以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

儿童独立性发展的内在因素在于儿童的独立动机,在儿童独立动机的发展中有两个时期特别关键,一个是三岁左右,一个是青春期,儿童的独立性起源于一岁左右, 以儿童对成人说“不”为信号,从2、3岁开始独立意识开始萌芽,其明显语言特征是“我要……我想、我自己来、我要自己做,行为特征是执拗。1—3岁时儿童 独立需要强烈的一个时期,如果儿童的独立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儿童独立性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心理学中所谓的“第一反抗期”现象。进入幼儿期以后,儿童的独立性 发展很迅速,3岁以前形成的独立性的萌芽,在此阶段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开始掌握一定的判断标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到六岁左右儿童的独立性发展的 个体差异已经十分明显,有的儿童能够到达到自立,有的儿童则很差。在儿童独立性发展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养方式。

二、儿童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

(一)独立性是儿童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对其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小培养儿童一种能够自我坚持发展的内部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 身有重大潜力,他主张尊重儿童的独立性,放手让孩子在活动中发展,一旦儿童能够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深藏在它内部的各种潜能便能充分发挥出来。

199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杰出青少年的童年与教育”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成长离不开独立自主。研究表明,杰出青少年时66.8%的人非常喜欢自 己独立做事,29.7%的人又是喜欢,不喜欢的只占33.8%。这一组数据表明杰出青少年童年时要求独处和独立做事情的愿望非常强烈,独处为个人创造力的 发挥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而独立性为个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不受他人影响的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猛推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长期跟踪调查,30年后发现%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进行对比,发现显著差异并不在智利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就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

(二)儿童独立性的培养是社会对儿童素质的要求。未来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人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求人能够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乏 独立性的人将会很难生存。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会学习,任何一个学会都离不开儿童的独立性,因 此儿童独立性的培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是培养新一代儿童的重要目标。

三 我国儿童独立性差现状及成因

(一)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有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其中父为子纲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把儿童当成独立的个体,认为儿童是父母所生,就应该听父母的,无论什么 事情都要服从于父母。父母管儿童天经地义。认为儿童年幼无知,应该处在家长的保护之下,凡事都要按家长的意图和喜恶去做。对儿童有过多的限制和干涉,不给 儿童独立需选择和做出决定的机会和自由,因而造成儿童的独立性较差。

(二)从现实的原因来分析,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每家只有一个惹人痛,儿童成了父母的唯一希望和寄托,儿童一出生就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一方面父母对 儿童百般呵护,不让儿童做有危险的事情和活动,不让儿童受一点委屈和挫折。另一方面当前早期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偏重至于而忽视个性品质的培养,父母包揽了儿 童自己所力所能及事情,于是儿童独立处理问题和独立活动的能力就在父母的越俎代疱中抹杀了。

四、儿童独立性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培养儿童独立性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儿童独立性的教育方法,她有一套完善的理论和方法。它认为 儿童的个性发展是与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动力是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活动。这一理论,已为当代实验心理学所肯定。在培养和教育儿童的实 践中,蒙台梭利一直致力于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良性环境,即宽松的、自由的、和谐的环境,她说儿童能够独立于成人而成长,能自主地做他们自己的事情,应按 自己的步伐前进。从蒙台梭利的教学计划看,就是引导儿童通向独立的道路。她认为儿童不做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因此必须使儿童做他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使儿 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首要的是允许儿童自由的活动。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的,这种冲动的外部 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真正的可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就是给儿童以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本性,有个性的自发表现,其次,通过自由作业和秩序来培养儿童,她 对压制儿童自由发展的旧教育进行了强烈的抨击。蒙台梭利培养儿童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是以她的儿童发展观为其理论基础的,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对我们培养儿童的 独立性起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根据我国的历史现状以及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一)重视儿童最初的独立意识,为儿童提供富有自主性、独立性的成长环境。

实际上,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独立能力是一个长期的不可间断的教育过程,这样的教育培养要渗透在儿童生活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的事情上,无论是在家庭还在学 校,要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及量少干预儿童的活动于工作,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有说话、做事、拆、玩、搭、抬的自由,而不能以成人眼光 和心理来干涉,许多家长常说你这样不对,那样不行,不要,不要太脏了,太危险了,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看一看家长给了儿童多少的限制与干涉?他们还有没 有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多少独立的自由?我们完全安全可以这样做:从儿童一出生,就把它放在一张小床上;跌到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吃饭了给他准备好合适 的惨剧,不要怕他弄脏、弄洒,让他自己吃;穿衣时,只要他能自己穿上的大人就一定不要代劳;玩玩具插积木时鼓励他做出不同的尝试和玩法;儿童再大一点,父 母放开儿童的手脚,让他们走出家门,独立去找朋友玩。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候,父母不要一味的个给予帮助,告诉结果,而应该指点他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自己去发现 解决,引导他千方百计自己想办法克服。当然这一切父母要运用教育的艺术,让儿童在快乐自然的环境中获得,而不是粗暴的逼迫和训斥,鼓励儿童凡事要敢于去试 一试,做一做看一看,父母还要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独立判断,独立运用自己能力的机会,条件和环境。给儿童机会,就是给了儿童独立无穷发展的可能性,尽管在 这一过程中儿童会吃到许多苦头,走许多弯路,做许多错事,但事实会证明这种独立锻炼会让他终生受益。

(二)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少干预、多观察,让儿童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

在儿童两三岁时,随着其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增强,开始出现独立意识的萌芽,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 我”、“我要”“我会”等自我独立意向,这时候儿童非常希望自己尝试和参与成人活动,当儿童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时或受到成人的支持时,儿童就表 现出非常高兴、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这时家长应及时引导儿童做 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在日常小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自信心,这样以后遇到更大的挑战时,不至于不知所措。例如:爸爸妈 妈带着三岁的宝宝去吃早餐,在快餐店,宝宝要吃汤圆,而汤圆餐车前有不少人在排队买,爸爸犹豫了一下,拿出钱来对宝宝说:“如果你想吃汤圆,那你就自己去 买。”宝宝的父母认为,宝宝自己排队去买,既锻炼了宝宝独立做事的能力,又尊重了他独立想吃汤圆的愿望,还能让他体验到遵守社会规则感受,为他将来融入社 会打下了基础。

(三)尊重儿童,让儿童提出对自己可以理解的事情的注意和意见。

家长应当把儿童看作一个独立的与父母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尊重和了解儿童,注意对儿童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儿童讲话,使儿童感到你在尊重他,让儿童 做时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有不少家长经常说:你还是个小孩子,你懂什么?或当中斥责儿童不争气、笨蛋、没出息,这样的家长很少与儿童交流,认为只要满足儿 童正确的(家长认为)需求就行了,什么都替儿童决定,很少问儿童愿意做什么?不去征求儿童对事情的看法和意见,祝贺阳的父母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 无法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所以也无法赢得儿童的信任。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最尊重的儿童,大多与他人交往合作顺利,自我独立意识强,所以家长应以平等的 态度与儿童进行交流,特别是随着儿童尼阿玲的增长,儿童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家长更要尊重儿童的意见和要求。例如:5岁的宝宝从幼儿园回来,对妈妈说: “幼儿园要小朋友报兴趣班由美术班、舞蹈班、英语班、书法班,……班上许多小朋友报英语班、珠算班,但是宝宝喜欢美术,因为他平时非常喜欢涂涂、画画,也 爱看书画展览。老师想征求家长的意见,决定儿童报什么班。这样宝宝的妈妈问她想报什么班,并说明理由,最后,让宝宝根据自己的意见进行了选择。

(四)、鼓励儿童,让儿童体会到自我努力的快乐。

在儿童“独立活动“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许多的困难,也会费时费力,并且开始时会做的不是很好,但是只要他努力了,哪怕他做得很不好,只要有点滴进步,我们也 要适时适当的给与肯定和恰当的表扬,让儿童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体会到“自我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成就感。比如午餐要吃花卷那我们就告诉儿童花卷的基本做 法,其它花样由他们自己探索、自己决定,虽然他们做得五花八门不成样子只要是他们自己做的,吃起来会特别香甜,不胜也不扔,非常快乐。穿衣服、做值日、买 东西……一系列力所能及的活动,他们都能独立去做并且越做越好。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儿童们自己可以做的,只是由于儿童身边的人包办的太多,他们就不做 了,变懒了,独立的能力越来越弱,有的甚至十几岁了还不敢独睡,不敢出门办事,不会自理自己的生活家长太多的“照顾”,太多的“爱”剥夺了儿童自己独立做 事的机会,让儿童失去了独立锻炼和学习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是他们失去了自我独立努力的快乐。例如:一次我临时加班不能按时回家,5岁的女儿独自在家,我将 近1点才赶到家,我进门女儿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用电锅做了稀饭,我太饿了,已经吃了半碗就是有些硬。”我一看原来米饭上面的一层因为水少米还是硬的, 尽管这样她还是说:“妈妈,挺好吃的,你尝尝吧。”我表扬了他独立勇敢的做法,没饭吃,自己做,不等不靠是对的,并告诉了她正确的做法,经过多次尝试,现 在他已经能自己煮稀饭了。一提到这事,她非常自豪,因为他会“做饭了”儿童不但学会了做事。更体会到了独立做事的快乐,为其以后的成长迈出了正确的一步。

 (五)引导儿童,让儿童明白要得到就必须劳动。

与培养独立意识相对立的是没有原则的给予和满足。如果儿童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会把一切的给与和满足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独立性很差凡事都依赖于大 人。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清楚,我们不可能永远的给与和满足儿童,更不可能代替他们去生活,未来的生活需要儿童自己独立劳动去获得。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 让儿童通过一定的劳动来换取他们想要的东西,比简单的给予要好得多,简单给予,使儿童失去了自己“独立劳动”的机会。而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满 足了他的需要,而且,还让他学习了生活的过程。比如:5岁的儿童想要一个玩具,或者一本书,那么就让他去洗碗、搬桌子、扫地、擦桌子、拿东西……,用劳动 来换取。这样得到的东西,它会更加珍惜和爱护,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当然这种劳动,只是一种有针对性地锻炼,从小培养儿童劳动的良好习惯和意识,让 儿童在生活过程中经历不同的尝试和磨砺,知道自己的独立劳动是多么重要,为适应未来做好准备。

(六)锻炼儿童,让儿童养成遇到困难自己努力解决的良好习惯。

每个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父母不要在儿童一遇到困时就迫不及待的去帮助。比如:儿童摔倒了,马上跑过去把儿童扶起来;儿童吃 饭洒了,马上批评儿童,然后连忙给儿童喂饭。这样做只会让儿童感 到自卑,凡事小心不敢,怕挨说,从而失去了探索尝试新事物的勇气。一次玲玲的父母带他去爬山在爬到一个山坡时,她显得有些害怕,不时要求父母停下或帮他, 爸爸享有意识的锻炼孩子,没有上前帮忙,看他怎样想办法上,但是妈妈非常担心怕他摔下来,又怕他碰破头脸,妈妈便一会儿扶一下孩子,一会又让孩子小心别踩 滑了,孩子最终胆怯了,不敢再往上爬,没有达到爬山的目的。本来这个小山,儿童通过努力是可以爬上去的,但是由于妈妈的“帮忙”,反而让孩子失去了独自爬 山的机会,所以,在儿童遇到困难时,父母应尽量“懒”一些,不去帮扶,让他自己去克服,以锻炼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

(七)培养儿童独立活动的勇气和信心,让勇气给儿童带来希望。

几乎所有的儿童在尝试自己独立时都会面临“我不行、我不敢、我害怕”等想法。比如:第一次单独睡觉时,会哭闹,说怕黑,不干;第一次穿衣服会穿得反正不 分;第一次吃饭时挥洒得满身都是此时,我们应对儿童作必要的指导,鼓励其信心,让他们勇敢的去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增长信心。我们应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开始 有意识的训练他们,让他们经历一些有难度或令她“害怕、不敢”的事情,比如:黑夜、陌生的环境、小朋友之间的争执,以及犯错误后的惩罚,反省等等。所有这 些,儿童的自然反映是希望得到帮助或有大人代替他去面对这些,除非必要,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去经历或尝试,大人要做的只是鼓励和关注,增长他们的勇气、大量 和信心。儿童在生活中尝试得越多,得到的锻炼就越多,那么他们的经验、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大大提高,这自然会增强他们独立 的勇气和信心。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会感觉到自己越来越能独立做事,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千方百计地去解决而不是退缩,这种独立的阅历自然使他对未来生活充满希 望和信心。

总之,儿童独立性的培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是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质,儿童独立性的发展,与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从儿童早期开始,抓紧对儿童的独立性进行培养,培养儿童的自立、自制及自主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