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藏易-下

 徘徊de风 2011-10-16

归    藏(下)

清·马国翰辑

归藏·本蓍篇

蓍二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张华《博物志》。

蓍末大于本为上吉,蒿末大于本,次吉,荆末大于本次吉,箭末大于本次吉,竹末大于本次吉。蓍一五神,蒿二四神,荆二三神,箭四二神,竹五一神。筮五犯皆藏,五筮之,神皆聚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七引《归藏》,按《博物志》云:“蓍末大于本上吉,次蒿,次荆,皆如是”,盖约文言之。朱太史《经义考》云:“当属《本蓍篇》中语”,兹并据以采补。

筮必沐浴斋戒食香,每日望浴蓍,必五浴之。浴龟亦然。《博物志》卷九。

归藏·启筮篇

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阳谷。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 罗泌《路史·前纪》二引《归藏·启筮》

共工人面蛇身朱发。郭璞《山海经注》、罗苹《路史注》并引《归藏·启筮》。

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罗苹《路史注》引首句云:“丽山之子鼓”。

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占之曰:“羽民是生百鸟。”《文选》卷十三祢正平《鹦鹉赋》注引作《归藏·殷筮》,《太平御览》卷九百十四作《启筮》,引多“乃之羽民”四字。

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鲧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熊。同上。

大副之吴刀,是用生禹。《初学记》卷二十二。

昔彼《九冥》,是与帝《辨》同宫之序,是为《九歌》。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不得窃《辨》与《九歌》以国于下。同上。

昔者夏后启享神于晋之虚,作为璿台,于水之阳。《文选》卷四十六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归藏·启筮》,又卷一百七十七引作“晋之灵台”,无“昔者”及“于水之阳”。

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初学记》卷二十二引至“钧台”。

逸文凡传纪所引无篇名可考者,皆附于下。

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大赤、为辟、为卿、为马、为禾、为血卦。朱震《易丛说》、罗苹《路史注》。

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黄云扶月。○知北游按:此条马不注出处。《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引《洛书》有此文,云:“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黄云扶日。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

东君、云中。司马贞《史记索隐》云:“东君、云中,见《归藏易》。”

昔女娲筮张云幕,枚占之曰:“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极。平均土地,和合四国。”《太平御览》卷七十八,《汉艺文志考》卷一。

昔黄帝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曰:“果哉而有咎。”《太平御览》卷七十九,《汉艺文志考》引云:“黄帝将战,筮于巫咸”,罗苹《路史注》引云:“昔黄神与炎帝战于涿鹿”。

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罗苹《路史注》。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邱,作《棡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惊》,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奋》,八曰《熊罴哮》,九曰《石盪崖》,十曰《波盪壑》。《初学记》卷九引“蚩尤”至“青邱”,冯惟纳《诗记》引有《棡鼓之曲》以下。

昔常娥以不死之药犇月。《文选》卷十三谢希逸《月赋》注,《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四,《汉艺文志考》引作“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初学记》卷二十。

穆王猎于弋之野。《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一引《尚书归藏》,“尚书”二字误。○知北游按:《御览》原文作“穆王猎于戈之墅。”

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庄子释文》,《汉艺文志考》卷一。

昔穆天子筮西出于正,不吉,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太平御览》卷八十五。

附诸家论说

《礼记》:孔子曰:“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

《山海经》曰: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

《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

杜子春曰:《归藏》,黄帝。

桓谭曰:《归藏》四千三百言。又曰:《归藏》藏于太卜。

郑康成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

淳于俊曰:《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中也。

阮孝绪曰:《归藏》载卜筮之书杂事。

刘勰曰:《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常娥奔月。

《隋书》:《归藏》已亡,按晋《中经》有之,惟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

孔颖达曰:《归藏》起于黄帝。又曰:圣人因时随宜,不必皆相因,故《归藏》名卦之次亦多异。又曰:孔子曰:“吾得坤乾焉”,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乾。

贾公彦曰:此《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又曰:殷以十二月为正,地统,故以坤为首。

元稹曰:穆姜遇艮,足徵史之文,尼父得坤,亦用《归藏》之首。

李石曰:按《乾凿度》曰垂皇策者盖伏羲,用蓍卦已重矣。然而世质民淳,法惟用七八,六十四卦皆不动,若乾止于乾,坤止于坤,不能变也。夏商因之,皆以七八为占,《连山》、《归藏》是已。后世浇薄,始用九六为占,不如是不足以应天下之变。

刘敞曰:坤者,万物所归,商以坤为首,《礼运》“吾得坤乾焉”,此《归藏》之易。

邢昺曰:《归藏》者,成汤之所作,是三《易》之一也。

欧阳修曰:周之末世,夏商之《易》已亡,汉初虽有《归藏》已非古经,今书三篇莫可究矣。

邵子曰: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谓之地统,《易》曰《归藏》,以坤为首,坤者,地也。

方愨曰:《归藏》首乎坤,各归其根,密藏其用,皆殷之所为,则合乎地之时焉,殷用地正,故其书名之。

黄裳曰:微显者,易之知也。故商曰《归藏》,《归藏》者,以其藏诸用而言之也。

王观国曰:《礼记》孔子曰:“吾得坤乾焉”,郑氏注:“得商阴阳之书,其书存者有《归藏》。”《尔雅·释羊属》有“牡羭”,郭璞注引《归藏》曰:“两壶两羭”;《初学记·云部》引《归藏》曰:“有白云出苍梧,入于大梁”,此可以见矣。

《中兴书目》:《归藏》,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文多阙乱,不可训释。

吴沆曰:《周礼》:“太卜掌三《易》,《连山》、《归藏》、《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此则《连山》、《归藏》之卦,自重于三皇之时,而《周易》乃重于文王之世。

吴仁杰曰:《连山》、《归藏》以不变者占,其占不出于本卦;《周易》以不变者占,其占必通于两卦,《春秋传》之文可考也。

魏了翁曰:《周易》三易之义,阖户谓之坤,即《归藏》终万物、始万物莫盛乎艮,即《连山》。

李纲曰:《归藏》,商易也,以坤为首,故曰《归藏》。孔子观商道于宋,得《坤乾》焉,盖《归藏》之书。

朱震曰:《归藏》之书,其《初经》者,庖牺氏之本旨也。又曰:《周礼》三《易》经卦皆八,所谓经卦,则《初经》八卦也。

张行成曰:商曰《归藏》,地《易》也。《元包》义取之。

郑锷曰:《归藏》以坤为首,商人之《易》。其卦坤上坤下,故曰《归藏》,言如地道之包含,万物所归而藏也。

郑樵曰:《连山》亡矣,《归藏》唐有司马膺注十三卷,今亦亡,隋有薛贞注十三卷,今所存者,《初经》、《齐母》、《本蓍》三篇,而已言占筮事,其辞质,其义古,后学以其不文则疑而弃之,往往《连山》所以亡者,且过于此矣,独不知后之人,能为此乎?

杨简曰:孔子之时,《归藏》犹存,故曰“之宋得《坤乾》焉”。

罗泌曰:黄帝正坤乾,分离坎,倚象衍数,以成一代之宜,谓土为祥,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又曰:《归藏》者,归藏氏之书也,商人因之。又曰:《归藏》用八。

罗苹曰:《归藏》,黄帝《易》,而《坤·启筮》乃有“尧降二女以为舜妃”之语,《节》卦云:“殷王其国常毋谷月”之类,其卦是也,其文非也,盖《归藏》之文,汤代之作。

林学蒙曰:《易疏》论《连山》、《归藏》一以为伏羲、黄帝之书,一以为夏商之《易》,未知孰是。

蒋君实曰:商之序《易》,以坤为首,其尚质,尚白之制,皆自此出也。

李过曰:《易钞》云:“天尊地卑,乾坤之定位也,商《易》首坤,是地尊乎天也。”商《易》所以不传,不知商人建丑,以十二月为岁首,取丑未之冲为地统,坤为地,商用地统,只得首坤。

王应麟曰:《越绝外传》范子曰:“道生气,气生阴,阴生阳”,愚谓先阴后阳,即《归藏》先坤之意,阖而闢,静而动。

马端临曰:《连山》、《归藏》乃夏商之《易》,本在《周易》之前,然《归藏》《汉志》无之,《连山》《隋志》无之,盖二书至晋、隋间始出,而《连山》出于刘炫伪作,此史明言之,度《归藏》之为书,亦此类尔。

葛寅炎曰:《归藏》,黄帝中天易也。

家铉翁曰:《归藏》之书,作于黄帝,而六十甲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归藏易》也。

朱元昇曰:《归藏》虽自黄帝作,实循伏羲之序卦,《汉·律历志》曰:“伏羲画八卦,由数而起,至黄帝而大备”,是知伏羲《易》与黄帝《易》一以贯之者也。又曰:《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初未尝以《周易》废《归藏》也。鲁襄公九年,穆姜为筮而遇艮之八,杜预释之曰:“是杂用《连山》、《归藏》、《周易》也”,以此见春秋之时《归藏》尚无恙也。又曰:《归藏》取则《河图》者也。《河图》藏十不具,是以《归藏》去十不用。

吴瀓曰:《归藏》,商之《易》。又曰:夏商二《易》,盖因羲皇所画之卦而用之,以占筮,卦序与先天自然之序不同,故《连山》首艮,《归藏》首坤。

吴莱曰:《归藏》三卷,晋薛贞注,今或杂见他书,颇类焦赣《易林》,非古《易》也。

赵道一曰:轩辕黄帝取伏羲卦象,法而用之,据神农所重六十四卦之义,帝乃作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重卦之义也。帝一号“归藏氏”,乃名所制曰《归藏》书,此《易》之始也。

朱隐老曰:《归藏》,黄帝之《易》也,以坤为首,而凡建丑者宗之,不特殷人为然也。

朱升曰:《归藏》首坤,静动之首也。

丁易东曰:夏曰《连山》,商曰《归藏》,虽首艮、首坤之不同,然皆止以下卦为贞,上卦为悔,故箕子《洪笵》但云占用二耳。

何乔新曰:隋《经籍志》有《归藏》十三卷,出于刘光伯所上,意甚浅陋,书虽不传,《易》所谓坤以藏之,即《归藏》之遗意也。

何孟春曰:殷《易》先坤后乾,有静斯动,阴阳之定理也。

杨慎曰:《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见桓谭《新论》,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不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

胡应麟曰:《七略》无《归藏》,《中经簿》始有此书,《隋志》因之称此书“惟载卜筮,不类圣人之旨”,盖唐世固疑其伪矣。

郑元锡曰:《归藏》首坤,藏而后发,孔子曰:“吾欲观商道,得坤乾焉”,盖善之也,然于《易》褊矣。

沈懋孝曰:商《易》首坤以藏敛,而发动直之机。

郝敬曰:《归藏》坤卦,坤为地,百昌归土曰《归藏》。

焦竑曰:《归藏》坤也,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

董斯张曰:《归藏易》今亡,惟存六十四卦名而又阙其四,与《周易》不同。

孙奇逢曰:《归藏》首坤,坤以藏之,天下事不竭于发而竭于藏,退藏不密生趣,所以日枯也,故藏者养也,坤元所以资生也。

徐善曰:《归藏》之亡久矣,有求之《古三坟》及司马膺、薛贞之书者,失之讹;有即指归魂、纳甲之书为《归藏》者,失之陋;有谬解乾君坤藏之语而谓方图即《归藏》者,失之附会;若卫氏之操笔妄拟则失之肆矣。

朱彝尊曰:按《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于传注所引者,辞皆古奥。而孔氏《正义》谓《归藏》伪妄之书,亦未尽然。若《三坟书》以《归藏易》为《气坟》,其爻卦大象曰:“天气归,地气藏,木气生,风气动,火气长,水气育,山气止,金气杀,各为之传,则较传注所引大不伦矣。”

马骕曰:《周礼》大史掌三《易》,近师以《归藏》为殷《易》之名也,其繇辞诸书所引用多古质。

【据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卷一《经编·易类·归藏》录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