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金鱼树 2011-10-17
人活着不是为了承受痛苦,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作为凡夫俗子的教师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在影响教师的人生幸福指数的诸多要素中,所教学生集体的学业是否成功,学习生活是否幸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培养出在今天能够享受幸福的学习生活、在明天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学生。没有人能将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奉献给别人。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要让学生一生幸福成长,自己首先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幸福的教师呢?
  
  观察我们周围幸福和不那么幸福的教师的人生轨迹,剖析我们自己感觉幸福或痛苦的职业生涯片段,从中可以提炼出不妨称之为幸福教师秘诀的三条常识:
  
  一、善待自己──做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在教育远未普及、教育从业人员不多的年代里,教师作为少数拥有知识的社会成员,往往被人们视为“先知”而倍受尊崇,在古代甚至成为知识与道德的化身,一度被抬到与“天地君亲”并列的高度。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甚至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但时代不同了,如今科技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不仅不再由教师等少数人所独享,而且教师中的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还处于知识分子的基础阶层。往昔视同父子的师生关系早已失去存在的理由,取而代之的当是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因此,在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问题上,我们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调整心态:
  ──放下因巨大的历史文化惯性而留存于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人相处,与人交流。事实上,一些最终酿成悲剧的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的人际冲突,不少是因为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自视高人一等造成的。
  ──如果准备以教师为终身职业,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不与经商者比财富──你“财源茂盛达三江”,我“桃李缤纷满天下”。不与从政者比地位──居庙堂之高,有“高处不胜寒”的苦恼;处江湖之远,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有寒暑假)。著名保健医学专家洪昭光说心理平衡的保健作用超过了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记住这位专家的话吧,适时调整心态,使心理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保持平衡,这是我们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石;掌握了心理的“平衡术”,就相当于掌握了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现代教育强调五育并举,体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强调体育的重要,但多数教师自己并未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表率。由于长年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加之疏于锻炼调节,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同样堪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比一般人更理解“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中”的含义,比一般民众拥有更多的健身知识,更为注重身体的保健与锻炼。从个人角度看,健康的身体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我们除专业知识与经验外几乎唯一的个人资源,更应特别珍惜。
  作为教师,要获得生活的幸福,还应该在以下两方面调整个人的工作生活方式:
  ──自觉执行“两规”。即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要透支生命去做于己不利于人未必有利的所谓“奉献”。
  ──积极适度休闲。要善于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和每天紧张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自我保健、游戏、娱乐、幽默等活动,以调整身心、保持精神与身体的健康状态。
  脱离生存环境谈师德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脱离事业发展进行师德修养是不起作用的。保持心理的平衡和身体的健康只是善待自己的最基本的要素,在专业知识上不断获得发展,在教学技能上不断取得进步,在道德层次上不断求得升华,使自己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永不落伍,才是善待自己的根本。
  我们不可能改变教师群体在社会中的既定位置,但是,我们却有极大的可能通过道德、业务与身心的修炼,改善自己的生活境遇,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甚至改变自己的生活空间。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必然要在乡村、在城镇,在经济不那么发达的地方工作一辈子,但是,从上述本来起点相同、条件相当的同学同事的身上得到启发,受到鼓舞,从而振奋精神,少怨天尤人,多踏实进取,假以时日,我们的心态、身态、生活状态自然会发生积极的变化。当我们从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教学生涯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乐趣的时候,当我们的内心的幸福溢于言表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用自己美好的心境去创设学生的美好心境,用自己的幸福去营造学生的幸福。
  
  二、善待学生──做一个慈母般的教师
  
  教师的生命是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批批学生的成长中,我们由稚嫩走向成熟,从成熟走向衰老。在我们的学生中的长者、贤者成为社会栋梁时,我们便会自然地从三尺讲台上悄然消失,成为人生夕照景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身为教师,要获得人生的幸福,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善待学生正是教师事业成功的前提。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可以这样说: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调度学生与自己合作的兴趣与能力。
  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那么,怎样善待学生,如何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从而开启教育的成功之门呢?
  教师出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先生在《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一文中,对这个问题曾作过精彩阐述,笔者读后有醍醐灌顶之感,照录如下,以为参考答案:
  首先,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与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中,“公正客观”被视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平,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第三,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所谓“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一名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三、善待同仁──开辟一方适宜生存发展的乐土
  
  教师间公共的人际关系无外乎合作与竞争两种。正确处理这两种关系,使之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必备的能力。是同行必有比较,有比较必见高低。在高低差别显现之后如何对待朝夕相处的同事,还涉及一个人的精神境界问题。
  善待同仁可以多些情谊,少些纠纷。人与人相处久了.又是一种天然的竞争关系,矛盾在所难免。处理矛盾时,应少些冲动,多些理智。思考问题时严谨些,尽量使自己的言论与要求合法、合理、合情;采取行动时慎重些,力争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我们要意识到,学校追求的是综合的育人效果,要求教师具备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而且只有在与同事有效的合作中,才能体现出我们的职业价值;也只有在教师这个团队中,我们才能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坚持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古训在人际交往中加以运用;坚持把“和而不同,为而不争,群而不党”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将会发现,我们不仅具有改造自己心境的能力,而且还具有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人际生态环境的能力。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教师群体也是一样。善待同仁,不仅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而且还是一门学问。了解经历各异的同事的人生轨迹、性格特征、处事习惯、学问专长,在同事中寻找良师益友,在同事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无论是对自己、对他人还是对集体,都是一件高价值的事情。
  快乐本为感觉,幸福取决于心情,教师工作的性质更是如此。只要我们尽心尽力,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呼,纵然我们不刻意追求幸福,真正的幸福也会常驻我们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