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表扬一下自己,早上9点出家门,晚上7点回家。一天走路大概走了20多公里,逛便了北京最最有名的胡同和斜街。
下面,就让我带大家探访北京的部分胡同和斜街吧。
遵守原先传统,发一张我的照片。
开篇话:
俗话说得好,北京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的胡同,基本上都有百年的历史了。
横平竖直也需一撇一捺,四方城中常见玲珑斜街。
北京是帝王之都,帝王之气体现在一丝不苟的城市规划中。然而,就是在这四四方方的都城里,偏偏有一些不规则的小街。它们或弯或斜,就像是晨钟暮鼓里的一段段插曲,融入了古都的沉沉暮霭之中。
不过现今,很多胡同和斜街,由于大规模的拆迁和装修,很多已经不现了当初的古朴与落魄。取而代之的是居民楼,或者是焕然一新的胡同四合院。失去了很多古典美,似乎渐渐失去了北京的灵魂。这次探访活动,时不时地感到一种失落和无奈……
我的游览路线:鼓楼→烟袋斜街→恭王府→丰盛胡同→西斜街→东斜街→三庙街→上斜街→下斜街→九湾胡同→八大胡同→钱市胡同→东交民巷→西交民巷
好的,下面开始。
第一站:烟袋斜街------北京最老的斜街
从鼓楼往南走没多远,路西有一条小胡同,顺着胡同走进去,你会发现,这是一条曲曲折折的斜街。沿着斜街转了方向,再往前走就是银锭桥,桥下是波光粼粼的后海。
这条胡同就是烟袋斜街,北京最著名、最古老的斜街。它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00多米。
据清乾隆年间的《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此街原名“鼓楼斜街”,清末改称“烟袋斜街”。清朝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由于对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斜街上开起了一家家烟袋铺。当时街上的烟袋铺,大都是高台阶,门前竖着一个木制大烟袋当幌子。“鼓楼斜街”也就顺应潮流,改叫“烟袋斜街”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斜街的形状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看上去活像烟袋锅儿。从此,烟袋斜街的名字越叫越响,一直流传到今天。
现在的烟袋斜街两旁是众多风格各异的酒吧、个性小店,但整条街道仍旧保持着古朴的风貌,成为后海一处著名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