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菜价不断上涨。空心菜从上周的每斤2.5元涨至昨天的3.5元,菠菜价格则涨到每斤8元。 事实上,广州蔬菜价格并非仅受上周暴雨影响。以海珠肉菜市场为例,白菜、春菜、生菜等随机统计的10种常见蔬菜价格,与2009年同期相比,均上涨了25%—50%。 菜价涨势为何如此凶猛?昨日,广州市社科院发布《实施“农超对接” 稳定广州蔬菜价格》调研报告,该报告称,蔬菜从生产链条到餐桌,至少要经过4个环节,受中间环节“层层加码”推动,蔬菜价格成倍上升,这些最终要消费者来埋单。 “产业”转移 经济作物挤压种菜空间 “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的上涨只是种菜成本的一部分。”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人力资源价格的上涨,导致不少菜农转到其他行业,同时阻遏了新的劳动力进入蔬菜种植产业。 不仅如此,近年来广州近郊的旅游农业成为新兴产业,也有蔬菜业者转业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比如为了满足市政工程对花木树种的大量需求,很多菜地改成花木苗场,以番禺南浦岛为例,过去这一带都是传统的菜地,现在连片的土地都变身为苗圃。 由于旅游农业和经济作物的流行,挤出了附加值相对较低的蔬菜种植,经济农作物对蔬菜种植空间的压缩,导致在这一带租地种菜的江西、湖南、福建农民,不得不回到老家寻找出路,或者迁移到三水、清远等地继续种菜,远离市场增加的物流费用和产品损耗,加重了蔬菜价格上升的压力。 汽油价格上升影响不小 蔬菜可分为“本地菜”和“外来菜”。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广州城市周边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越来越多地依赖外来菜。 而“外地菜”的运输费用居高不下。根据国家发改委批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持续增长,同比增长17.9%、达到了1.7万亿元。而根据披露,1季度物流总费用中,包含了运输费、保管费和管理费三部分,这三项费用分别增长13.6%、24.2%和20.8%。 报告分析认为,这种高物流成本由多种因素叠加而成,其中,汽油价格上升是物流费上升的重要原因。除了油价,超高的过桥过路费,乱罚款导致了需要长途贩运的蔬菜价格居高不下。虽然大部分省份都对农副产品实施绿色通道政策,免收过路费,但在广东省内,针对超载农副产品运输车辆的罚款依然严重,很大程度上不亚于公路收费的金额。 关键词 物流费用 2 流通环节加价 流通环节菜价成倍上升 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的又一重要原因。报告称,一般来说,蔬菜从田间地头到菜篮子里,至少要经历四个环节:产地收购,中间运输,销地批发和终端零售。 在某些地方,流通环节可能还要更多,销地批发可能还要分为一级批发、二级批发等,中间夹杂着大大小小的经销商,层层都要从中加码。因此,蔬菜进入流通环节后,价格就开始成倍上升,这当中除了必不可少的成本,还被加进了很多不合理甚至多余的收费项目。 另外,报告也提出,随着广州城市环境的提升,要求净菜入市,又在原始菜价上加入了人工分拣成本,菜市场的档口费用也是节节上升,有关部门和业主通过各种渠道收取额外费用的博弈经常出现,这些收费,最后都得在蔬菜零售价格上体现出来。 超市上架费 蔬菜进超市成本增加 调研报告显示,超市逐渐取代菜市场成为越来越多广州市民买菜的首选目的地,去超市买菜已经成为广州消费者一种新的购买习惯。 但是很多消费者发现,超市的菜价并不便宜。调研报告显示,超市要向进场供应商及其产品收取一系列费用,一般大型超市的进场费都在14万元左右,近两年逐年上升,加上海报费、条码费等其他管理性收费,每年的费用超过20万。 此外,超市促销的时候厂商都要让出30%的利润。超市的进场费再加上销售返点,还没上柜台,蔬菜就背上了沉重的成本负担,因为成本较高,所以供货商们发给超市的蔬菜往往要比发给普通市场的价格高。 另外,超市的人工和场地成本本来就远高于农贸市场,而且虽然说蔬菜在进入超市之前供货商已经经过了一轮挑拣,但在上架销售之前,为了保证品质,还要再挑选一次,然后再进行清洗、包装,仍未售出的蔬菜就会被丢弃,超市还会定期进行促销活动,需要印刷彩页等。 报告认为,这些成本都会被加到菜价上去。以上种种因素叠加起来,导致从批发市场到超市,蔬菜的价格远远超过普通菜市场。以常见的白萝卜、小白菜、青椒三个蔬菜品种作为样本,调查人员发现,在广州某超市,青椒的价格是每斤2.98元,而在江南批发市场,青椒的批发价格是每斤1元左右。超市中小白菜价格是每斤1.88元,市场批发价格是每斤0.4元左右,超市做特价的白萝卜每斤0.48元,和批发市场价格持平。也就是说,从批发市场到超市3个样本中,除了做特价的白萝卜价格持平,青椒和小白菜价格分别是批发价的3倍和4倍多。 “农超对接”三年 菜价便宜两成 蔬菜价格一路狂奔,老百姓到底有没有机会吃到新鲜实惠的蔬菜?面对蔬菜价格的非理性波动,2008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农超对接”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广州推进“农超对接”模式到目前3年,“农超对接”对稳定蔬菜价格成效明显。 广州市社科院发布的《实施“农超对接” 稳定广州蔬菜价格》报告显示,“农超对接”自实施3年来,推动超市直购蔬菜零售价平均价格降低两成,广州菜农收入普遍增加20%。 不过,报告也同时指出,因行政化调节手段造成的覆盖面有限、产品缺乏标准化、不公平竞争等弊端也开始日益凸显,报告认为调节不当甚至可能破坏正常的市场生态。 超市直购蔬菜零售价可降两成 “农超对接”是指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由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的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 报告指出,以往农产品要经过四五道程序才能进入超市货架,而采取“农超对接”模式后,农民可直供采购,将农产品直接配送至超市。中间环节的取消,为供应链压缩了20%—30%的成本。以蔬菜为例,超市直购的蔬菜最终零售价格可降约20%。 在降低流通成本、缩短流通时间的同时,“农超对接”还帮助农民建立起通畅的销售渠道。报告认为,“农超对接”可以帮助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不衔接问题,使农民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将原本被中间商转去的利润直接“转移”到农民口袋。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民根据订单有计划种植,避免过去靠天吃饭的局面,农民的收入普遍增加20%左右。 目前,广州市各级供销合作社共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90余家,实现经营总额8.96亿元,二次返利28.6万元。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平价商店购买农副产品,普通三口之家每月可节省开支约200—300元,6—7口之家则节省500—700元。今年内,广州市将建成200家平价商店。 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买菜越来越不放心的当下,该报告作者阮晓波认为“农超对接”有利于监控食品安全。在农产品直采模式中,零售企业回到农产品生产基地对采摘的果蔬进行检验和审核。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直接追溯到原产地,也可以第一时间召回已配送到门店的产品。 “对接”尚未达到大超市要求 “农超对接”模式在带来众多利好效应的同时,作为政府平抑物价上涨的一项行政干预措施。阮晓波认为,在完全市场化运作的蔬菜产业链中,农超对接能否真正起到作用,还有待观察。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果新疆的哈密瓜、三亚的热带水果等都要自己亲自采购的话,成本高得无法承受”。阮晓波调查发现,与批发市场动辄上千吨的蔬菜销售量相比,超市销售量小,完全不具备规模化经营优势,实际操作中基本上无利可图,很多超市对搞“农超对接”没有兴趣。而“农超对接”要求的强大物流配送、先进信息系统等规格,也并非一般超市能做到。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蔬菜生产,还难以满足超市的要求。短期内“农超对接”还难以实现全覆盖,在此之前,蔬菜流通仍必须依赖现有模式。 超市在农超对接中盈利的关键是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阮晓波认为,只有大宗采购才能让超市盈利。他举例说,如果想要直供沃尔玛,基地总面积必须达到1000亩以上,且对每一级别的果蔬规格精确到毫米。对同一海拔高度的果蔬,超市还希望能提前1—2个月上市,因为反季节蔬菜能为超市带来更大利润。而这些都必须依托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但是,目前广州市的合作社更多的是在担任生产的角色,缺乏专业人才,销售资质也不完善,只能“望市兴叹”。 除此之外,阮晓波还提到,平价商店通过“农超对接”,获得行政补贴以致蔬菜产品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会让普通菜市场备感压力,引起不公平竞争。同时,超市向商品销售者收取的进场费,会转嫁到商品价格上,从而又推升了菜价的上涨,阮晓波发现,近两年大型超市每年的进场费已超过20万。 建议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考虑到“农超对接”作为一种农产品流通方式的改革选项,阮晓波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平衡各方利益,协调配合,完善广州农产品供应和流通体系。 阮晓波建议,广州市商务部门要会同农业部门,鼓励学校、工厂食堂、餐饮企业等单位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多元化产销衔接关系,降低流通成本。推广应用现代流通技术,以信息化手段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发展“农超对接”在线平台,发展农产品网购,鼓励上网卖菜。 同时,阮晓波建议商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加大对冷链物流中心的信贷投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要进一步降低和规范农产品进场费和摊位费。还要把“农超对接”作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重要内容,强化部门协调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