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产诱食剂的用途

 在水一方ym 2011-10-20
一、什么是水产诱食剂
  水产诱食剂是能将鱼类吸引到饵料周围并引起鱼类食欲促进其完成吞食饵料过程的物质。这种物质包括鱼类摄饵引诱物质和摄饵刺激物质。鱼类主要是通过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来感受诱食剂的效应与作用。鱼类嗅觉能接受水体中低浓度的化学刺激,有感受气味的能力,能区别化学物质。味觉则仅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
  二、鱼类摄食化学感受器
  水产动物的摄食化学感受器主要包括嗅觉感受器和味觉感受器。
  1.嗅觉感受器
  鱼类的嗅觉感受器通常是一些嗅觉上皮内陷形成的嗅囊,嗅囊内的嗅觉上皮通过形成褶皱(即初级嗅板),增大表面积,增加其与外界水环境的接触面积,从而强化鱼类的嗅觉功能。初级嗅板数量的多少与鱼类嗅觉灵敏度有关,嗅板数目多则嗅觉上皮的相对面积也大,鱼类的嗅觉也较灵敏。嗅板数量较多的鳗鲡,嗅觉检测的结果也同时证明,欧洲鳗能感受浓度为2×10-6摩尔/升的芷香酮和3.5×10-19摩尔/升的苯乙醇,其嗅觉灵敏度与狗相似,超过人类嗅觉能力的1200倍。因此,不同鱼类嗅觉感受灵敏度不同,其诱食剂的种类和有效浓度也应该有所差异。
  2.味觉感受器
  鱼类的味觉感受器就是味蕾,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鱼类味蕾遍布体内外,口、唇、头、体侧、尾、触须与某些变化的鳍条以及舌、咽、鳃腔、食道均有分布,味蕾依*完善的构造辨别食物的味道。鱼类的味觉较灵敏,根据对岁鱼的研究表明,其味蕾对糖的敏感性阈值是2×10-5摩尔/升,对盐的敏感性阈值是4×10-5摩尔/升,这比人对糖和盐的阈值分别低512倍和184倍。
  鱼类味蕾根据顶端与表皮的距离分为三型,分别为Ⅰ、Ⅱ、Ⅲ型。前两种类型与胆碱能发生神经突触联系,因此兼有化学与机械感觉功能,而Ⅲ型味蕾仅有化学感受功能。在对鳜鱼的研究中发现,仔、稚鳜鱼味蕾以Ⅲ型为主,而成鱼则以Ⅰ型、Ⅱ型味蕾为主,表明化学感受在仔、稚鳜鱼摄食中起主要作用,而成鱼则同时需要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对草鱼味蕾发育的研究也表明,草鱼味蕾的形成时期与消化器官的分化完善以及鱼开口摄食时期是同步的,味蕾的大小随仔鱼日龄的增加而增大,其总数随鱼个体长大而增多。因此,从味蕾类型及分布可以看出,水产诱食剂在鱼类的不同发育阶段应该是有差异的。不同种类的鱼味蕾分布和数量也有较大差别,因而使用诱食物质应该考虑种间差异。
  三、鱼类摄食过程
  水产动物摄食过程分3阶段:
  1.起始阶段
  即发觉或意识到食物刺激和存在;
  2.寻找阶段
  即寻找食物位点,并趋向食物,有时猛咬或吞咽;
  3.摄取阶段  
  即摄入食物并判断食物的适口性、可食性等。影响鱼类选择食物的行为,除食物的物理刺激如颗粒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等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受到食物本身性状信息特征的影响,而水环境中化学信息显得特别重要。在隔光和有流水的特定实验条件下,可以认为只有化学溶出物的信息特点和水流刺激对鱼类的趋向行为起作用,而且在动物完成吞咽动作时,味觉起关键的作用。诱食剂就是根据鱼类的这一特点而起作用的。饲科中添加诱食剂可从颜色、散发的气味及口味等方面给鱼类以刺激,促进鱼类摄食。
  四、水产诱食剂研究方法
  1.摄食量法
  把酪蛋白、糊精等多种成分作为基础饲料,加入诱食剂,制成湿饲料,置于带1.5毫米直径针头的注射器内,将饲料连注射器称重,每小时挤出部分饲料到水槽中至试验鱼因饱而停食,记录饱食量。养殖10个月,每3周~4周称重检查试验鱼增重,以每天每100克鱼食用的湿饲料量作为比较诱食活性的指标。
  2.摄食行为学方法
  迷宫法采用一个迷宫式水槽进行试验,试验鱼放在迷宫的一端A室,加入诱食剂的饲料放在另一端B室,一段时间检查B室的试验鱼数目,以集鱼率作指标,进行诱食活性比较,其中集鱼率=(B室试验鱼数/全鱼数)×100。
  触球法将试验诱食剂注入小球中,记录试验鱼的碰撞次数。将诱食剂浓度与触球次数进行回归分析,求出一定时间内碰撞一定次数所需的浓度。也可用鱼咬饵频数比(即鱼咬试验组小球次数与咬对照组小球饵料次数之比)来衡量诱食效果。
  还可以使用水槽研究鱼类的摄食行为,水槽可以是任意形状的,随机确定其中一处为试验点,投放诱食剂,并以该点为中心,确定有效区范围。试验时,将试验鱼放入水槽,在规定时间段内,记录试验鱼进入并停留于有效区的总尾数,与对照组相比,确定诱食剂的诱食活性。
  对甲壳动物诱食活性的研究,还有人采用将虾蟹摄食过程分为四个不同时相以衡量诱食效果的方法。触角抽动,第一触角垂直偏转近触及触角中央。当某物使触角每秒抽动1次以上时视为具有刺激作用,此时谓之寻觅食物源;足刺探,步足指节在基质上耙索,或指节上升至近乎触及基质的位置;触角揩擦,第一触角垂直向下偏转,两触角同时帧及第三颚足;移动,身体向侧面或前面移动的距离为壳长的1/2之上。
  可利用第二步足上的螯弯向口器或颚足的频率作为衡量某物作为摄食化学感受物活性高低的指标。
  3.电生理法
  电生理法是通过记录嗅觉神经和味觉神经受刺激后产生的电脉冲数量来衡量诱食物质活性的方法。其中包括记录嗅觉或味觉上皮表面的神经活动、记录嗅粘膜的水下嗅电图、记录嗅球的脑电图等几种方法。
  五、水产诱食剂种类
  1.
生物
  甜菜碱是甜菜加工副产品中提取的甘氨酸甲基内酯,其可参加氨基酸的合成和协同作用,同时它具有甜味和鱼虾敏感的鲜味,对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很强的诱食效果,可以促进鱼类生长,降低饵料系数。根据研究,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甜菜碱0.1%~0.2%,罗非鱼摄食后其肠道内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显著上升。用甜菜碱作为诱食剂,罗氏沼虾摄食同等饵料摄食时间可缩短近一半,虹蹲的增重速度及饵料转化率可提高10%~30%。
  2.动植物及其提取液
  用蚯蚓作为诱食剂可有效提高鱼虾的摄食量、采食率和增重率,据报道水蚯蚓、牛肝、蚕蛹干、带鱼内脏和鱼干等的水提取液对南方鲶仔鱼有较好的诱食效果。贝类及提取液也被证实对异育银鲫、河鲀、真鲷等多种鱼类有诱食效果。
  大蒜、洋葱中有含硫的挥发性低分子有机物而具有特殊气味,其强烈的蒜香对多数鱼类的嗅觉有刺激作用,能吸引其采食。黄柏主要含有黄连素,对鱼类有诱食作用。另外,新鲜水果(如葡萄、樱桃、甜瓜、柿子等)的提取液对鱼类也有一定的诱食作用。海藻粉中富含的各种氨基酸,而有些氨基酸对水产动物具有很强的诱食作用。据报导,在草鱼饲料中添加3%海带制成颗粒饵科,可使草鱼啄食增加,觅食迅速。在鲤鱼饲料中添加4%海带粉,可使鲤鱼诱食效率提高,咬饵料次数和啄咬力分别为对照组的4.25倍和2.2倍。据新加坡报导,用螺旋藻作诱食剂,对鲑、蹲、真鲷、鲤、鲫、罗非鱼、罗氏沼虾等鱼虾均有不同程度的诱食作用。在鳗鱼饵料中添加3%螺旋藻粉,可使鳗诱食率提高,而且胃内蛋白质消化酶的活性可提高2倍,血液中游离氨基酸和血糖值低,说明海藻不仅活跃了鳗鱼的摄食行动,而且增强了消化和吸收机能

 3.含硫化合物
  主要有DMPT(二甲基—丙酸噻亭,又名硫代甜菜碱)、大蒜素等。据报道DMPT的作用可使 鲤、鲫鱼的摄食频率提高0.3倍~O.6倍。添加DMPT饲养18天后真鲷试验组的体重是对照组 的2.5倍,可促进金鱼、鲤等的咬食行为,对各种海
淡水鱼类和长臂虾的生长、摄食和抗逆 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能改善养殖品种的肉质,使淡水品种呈现海产风味,从而提高 淡水品种的经济价值。大蒜素不仅具有诱食作用,对鱼类的细菌性疾病也有—定的防治效果 。
  4.氨基酸
  多种氨基酸对鱼类的嗅觉和味觉都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L—脯氨酸在大西洋鲑、鳟鱼 的味觉和嗅觉试验中,效果很好。但最近的研究结果也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在酪蛋白饲料中 ,L—脯氨酸对鳟鱼适口性很差。研究结果表明,大西洋鲑、鳟鱼的1龄鱼对50微摩尔的L— 丙氨酸反应较好。含硫氨基酸中,L—蛋氨酸能够刺激褐鳟鱼苗的巡食行为,其它研究表明L —蛋氨酸和牛磺酸中硫元素的存在对褐鳟适口性起着重要作用。但有研究报道,将L—赖氨 酸添加到水中,可增加大西洋鲑鱼苗的游动、飞越、咬食、吞食。据报道,饲料中添加0.5 %~1.0%谷胱甘肽可使鲑、鳟鱼获得很好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5.脂肪酸
  有研究表明脂肪酸也有一定的诱食作用。用水溶性低级脂肪酸对日本鳗鲡等进行味觉刺 激试验,发现鳗鲡有一定的嗅觉反应和强烈的味觉反应,试验证实,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脂 肪酸诱食作用增强。
  6.核甘酸
  核甘酸由核酸降解产生,通常与氨基酸、甜菜碱或三甲胺合用,能提高饵料适口性,增 加鱼虾的采食量,并可降低死亡率。国外有实验证明许多种核甘酸都对鱼类具有诱食活性。 但另据报道,核甘酸对红鳍东方鱼屯有抑制作用。
  7.合成香料
  一些化学合成香料被证实对鱼类有引诱作用,有报道乙基麦芽酚、香兰素、香豆素对鲫 鱼有诱食作用,乳酸乙酯也有较好的诱食作用。
  针对水产动物的不同化学感受器,水产诱食剂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以达 到协同增强的效果。
  六、水产诱食剂的作用
  1.加快水产动物的摄食速度
  在对虾诱食活性和生长的研究中发现,添加有贻贝粉为诱 食剂的饲料饲喂对虾,对虾饱胃时间由对照组的60分钟以上,降到20分钟~30分钟,而生长 速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还发现用添加诱食剂的饲料饲喂鲤鱼,鲤鱼的饱食时间较空白对照 组缩短12分钟~21分钟。含硫有机物如1毫摩尔/升的DMPT可使鲤鱼的摄食频率提高30%~60% 。
  研究表明饲料在投喂过程中的损失量达25%~30%,添加诱食剂能加快水产动物的摄食速 度,有效地降低饲料损耗,对于环境保护以及提高养殖效益都有积极地作用。
  2.提高饲料摄食量
  添加以贻贝粉(ASL粉)为诱食剂的饲料,能使异育银鲫提高摄食 量22.34%,增重比对照组提高33%。有关实验还证明添加诱食剂能有效提高鲤鱼的摄食量, 从而促进鲤鱼的生长。
  添加诱食剂还可提高动物在应激状态下的采食量,并避免动物日粮配方变化对采食量的 影响,在生产上具有重大意义。
  3.利于新饲料资源的开发
  用一半以上鱼类所不喜欢的大豆蛋白粉和蓝豆粉混合后替 代动物蛋白,并与长鳍金枪鱼和乌贼的内脏自身消化物以3∶4混合,饲养真鲷的效果与用天 然饵料大体相同。在饲料中添加桑普诱食剂能使鲤鱼饲料动植物蛋白的比例由1∶3增加到1 ∶6而不影响鲤鱼的生长效果。用诱食剂可使水产动物更好的利用不喜食的植物性蛋白等, 这对缓解当前饲料资源特别是蛋白饲料资源紧缺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