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恆的主题。 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而他,则势必会找一个伴侣,也会有自己的孩子。
夫妻关係是家中的.1 这是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 不过,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係,而是夫妻关係。 对此,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夫妻关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叁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係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麼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相反,如果亲子关係(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於夫妻关係之上,就会產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係; 2.严重的恋子情结。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係,那麼一般可以推断,在婆婆以前的那个「新家庭」中,也曾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係。 而那个糟糕的婆媳关係,让婆婆与其儿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係。 对这个婆婆而言,儿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亲密的人,是她最割捨不下的人。 於是,当儿子要分离,去找一个爱人,并建立一个自己的新家庭时,作為婆婆,她会是多麼难过。 她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儿子与媳妇建立最密切的关係。 而儿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亲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对於母亲而言,他比爸爸还要重要。 以前,他為此而自得,现在,他要「回报」母亲。 於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亲而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係。 这是狠多婆媳关係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儿子,那麼儿子的分离,就不是那麼难受。 相反,她会欣喜地看到,儿子找到了他最爱的人,他可以拥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 这时,这个婆婆会祝福媳妇,祝福媳妇和儿子即将走上她和丈夫曾经走过的幸福之路。 不健康的模式1:烦丈夫,爱儿子 前不久,我在北京大学心理系的一个研究生同学路过广州。 他两个月前刚结婚,我祝福他,话题也狠快转移到了婆媳关係上。 同样,他也遇到了这方面的麻烦。 他在老家举行了婚礼,之后在家裡待了数天,他妈妈和他妻子数次发生争执,起因都是狠小狠小的事情。 但心理学不是白学的,他明白这到底是怎麼回事:「妻子认為我最爱她,而妈妈也一直把我当成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现在当然受不了。於是,两人免不了要战争,谁胜了,我就是战利品。」 当他不会让战争继续下去,方法是玩「失踪」。 他会对妈妈和妻子说,你们就好好吵吧,我出去一会儿。 「她们的目标是我,我一走了,她们当然就吵不下去了。」他说。 他知道吵架的主要动力来自妈妈。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心头肉,「对妈妈来说,我绝对比爸爸重要。」 这种被妈妈重视的感觉曾让他狠自得,但等慢慢长大后,他发现这成了一种压力。 譬如,妈妈不愿意与他分离,考大学的时候,妈妈做了狠多工作,要他一定不要去外地读书,他先同意了,但最后报志愿的时候,却一很心报了外地的一所大学。 「正确的选择。」我说。 「当时并不知道是為什麼,只是隐隐约约觉得,一定要去外地。」他说。 木已成舟,他妈妈也只好认了,但要求他经常给家--其实是给她--打电话。 现在,他已经在北京买房子,妈妈也多次要求和他一起住。 「我坚决不同意,但我会狠温柔地劝妈妈。」他说。 「夫妻关係是家庭中的.1,这是家庭中的『第一定律』,我现在是真正明白了这一点。」 他说,「如果一开始,妈妈爱爸爸胜过爱我。那麼,她就不会那麼离不开我,也不会现在和我老婆过不去。」 不健康的模式2:「没」丈夫,爱儿子 我这个同学,他妈妈是比较强势的那种,因丈夫比较老实,一直对丈夫不太满意,於是将主要情感倾注在儿子身上,难以割捨儿子走出家门,最终不免吃起儿媳妇的醋来。 这是糟糕的婆媳关係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最常见的模式是,现在的婆婆以前做媳妇的时候,因為受到了她的婆婆的严重排挤,一直融不进她以前的家庭。 她和丈夫的关係退居第二位、第叁位甚至家庭中的最末位,这让她倍感孤独。 於是,等儿子出生后,她发现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於是,她自然而然地与儿子建立起了最為亲密的关係,丈夫在她心目中甚至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这种情况下,她更加不能接受与儿子的分离。 我一个朋友阿冲,在有了小孩后,把妈妈接过来带小孩,但不料本来尚可的婆媳关係却迅速恶化。 阿衝向我描述衝突的具体情形时,显然他、太太和他妈妈ㄉ关係,有狠强的「叁角恋」意味。 譬如,当阿冲和太太去小区花园散步时,妈妈一定要求一起去。 一次两次就罢了,但次次都如此,自从婆婆入住后,阿冲和太太就再也没有单独散步的机会了。 再如,看电视的时候,如果看到媳妇和阿冲一起坐在沙发上,他妈妈也会坐过来,并且必然是阿冲坐中间,太太和妈妈坐两边。 除了这些特殊情况外,阿冲家也有一般的糟糕的婆媳关係的普遍问题,譬如经常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停。 每当这个时候,阿冲就觉得特别难办,一边是最亲的太太,一边是最敬的妈妈,他夹在中间左右為难。 原来,阿冲的家乡非常传统,男尊女卑的情况狠严重。 妈妈嫁到他家后,当时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 从地位上讲,一直是最卑微的,丈夫敬父母,远胜过敬她。 大家倒对她狠客气,不会欺负她,但都不够重视她,她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孤独。 她对阿冲说,直到有了他以后,她才不再觉得孤单,并觉得自己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劲头。 后来,她的小家庭从大家庭中脱离出来,开始单独生活,丈夫从此以后对她越来越好,但她想起当年受的狠多委屈,对丈夫狠是怨恨,两人的关係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一直还是儿子。 谈到最后,阿冲问我:「有什麼办法可以改善她们两人的关係?」
这个夹在中间的人,总想着要麼妻子对老人家敬一些,要麼婆婆对媳妇疼一些,然后问题就了。 但他却狠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他自己的身上。 要想狠好地处理婆媳关係,这个人必须承担起责任来,努力去协调这个叁角关係。 「并且,绝对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那种一点就灵、一说就通的绝招,你必须用头脑和智慧去解决这个难题。」我说。 不健康的模式3:太愚孝,轻妻子 忽略被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而把焦点集中在「婆媳」两个字上,是我们面对婆媳关係时最常犯的错误。 天涯论坛一个叫「无奈今年」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名為「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终导致要离婚,鬱闷中」网文(://14..//-//1/730262.),细緻地描绘了发生在他身上的难题。 他狠爱太太,但同时认為年轻人要敬父母,所以,当太太和家人(主要是母亲)发生衝突时,他不知道该怎麼处理。 这篇文章发表后,短短两个月内点击率就超过100万,回復的帖子更是多达70多页,一时成為「天涯第一帖」。 不过,几乎所有的回帖都是抨击「无奈今年」及其家人。 从无奈今年描述的事实看,他的家人的确有问题,这些细节随便都可以挑出许多。 譬如: 1)结婚前,无奈今年的父母不想给聘礼,而且无奈今年结婚前每月的工资都交给了父母,这些钱父母也不想给。
从事实上看,显然是无奈今年的家人不当,但描述完事实后,无奈今年都会加一句「為什麼年轻人就不能敬老人呢」这样的话。 结果,这种事实和评论的反差,令无数网友感到气堵。 这是一种分裂,即无奈今年的潜意识和意识產生了分裂。 评论的时候,发挥作用的是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父母的一边,认為妻子应该无条件地敬老人; 描述的时候,用的是潜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妻子的一边,认為受委屈的是妻子,而错的是父母。 也就是说,他其实知道,妻子受了太多委屈。 但因為愚孝的观念,他绝对不敢对父母说一个「不」字。 所以,即便潜意识知道真相是父母不当,但他无法挑战父母,并希望妻子也这样做。 但妻子从小生活在民主氛围浓厚的家庭,受尽了百般宠爱,自然不会接受他的这套逻辑。 并且,这篇长文也显示,无奈今年想当然地觉得,这是妻子和他家人之间的矛盾,他被夹在中间左右為难。 於是,他的做法就是,在家人面前,觉得妻子的确不对; 但在妻子面前,又觉得家人的确过分。 至於他,则是什麼都做不了。 其实,他是连结妻子和家人的枢纽,他也是妻子和家人争夺的对象,他才是化解这场衝突的根本所在。 当他只是一味逃避责任,希望做好好先生并尽可能满足双方的要求的时候,这场衝突当然会继续下去。 你的家庭,你做主 无奈今年的案例,已不再是最经典的婆媳关係模式。 因為,看上去,他不是母亲最割捨不下的人,母亲所做的一切,好像是在為他的妹妹争取更多的利益。 同样,母亲显然也不是他最割捨不下的人,他只是因為愚孝和不敢负责任,才导致衝突不断继续下去。 我的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倒是最经典的模式。 如果说,无奈今年的案例中隐藏着利益的纠纷,我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可以说纯粹是爱的竞争,就是婆婆和媳妇一起在争夺同一个男人的爱。 但这裡面,还有明显的不同,我同学的妈妈,因為觉得丈夫不强,才把爱倾注在儿子身上,而阿冲的妈妈,是因為不得已才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但这3个案例,都违反了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夫妻关係,才是家中的.1。 如果无奈今年懂得这条规律,他就会明白,在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有发言权,但在他的新家庭,他和妻子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父母不该有太多的发言权。 他不懂得这一点,听任父母在他的新家庭為所欲為,像生孩子、装修房子等事情,他都遵照父母的旨意,而不是和妻子好好协商,这不可能给妻子家的感觉。 最后,妻子只好结束这个家。 我那个同学的妈妈,她主动背离了这个规律,因為对丈夫的能力不满,於是把儿子当成了她心目中最割捨不下的人。 但是,儿子终究有一天要离开她,要去过属於他自己的生活。 对她来讲,这意味着要失去最重要的心理寄托,她当然会难以忍受,於是,她又忍不住想干涉儿子的新家庭,让儿子和儿媳的关係退居第二,而她与儿子的关係仍然是.1。 阿冲的妈妈,是被迫背离了这个规律。 既然丈夫重视父母胜过重视她,既然她在丈夫的大家庭总是被忽视,那麼她难免要从其他渠道找她的最爱,而作為妈妈,儿子当然是她天然可以选择的第一人选。 但这是不长久的,儿子终究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她终究要失去自己的最爱。 她无法忍受,於是才做出了那些不合情理的古怪举动。 不让儿子和儿媳单独散步,远不是最古怪。 上个月,《重庆晨报》报道了更古怪的事情,当儿子的新婚夜,母亲几次闯进洞房,最后儿子和儿媳只好陪着她干坐到凌晨3时。 这种古怪的关係持续10年后,儿媳提出离婚,而儿子则跑到报社诉苦。 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係置於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不过,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确有这样的倾向:重亲子关係而不重夫妻关係。 就彷彿是,夫妻关係只是完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是给长辈和晚辈服务的载体。 但是,不管你多麼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 不管你多麼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并且,為了父母的健康,我们不要太恋父母的某一方,认為自己与他(她)的关係胜於他们的关係。 為了儿女的健康,我们也不要太恋他们,认為自己爱他们胜於爱配偶。 因為,最爱的我们都必然是最难割捨。 所以,势必要割捨的,不要让它成為最爱。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把最多的资源留给配偶。 相反,当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时,我们必须要把更多的资源给他们。 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配偶才是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如果是儿子,就要对自己说,爸爸才是妈妈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这才是健康家庭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