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律教程]第五讲?诗律

 南边的云 2011-10-23

                          [诗律教程]第五讲 诗律

(2011-01-07 20:04:55)
标签:

文化

分类: 【诗词名家】

第五讲 诗 律


学习律诗必须首先学会五言律诗,它的格律是唐代近体诗的基本形式。读者学习作格律诗也必须先学会五言律诗,此后再学七律和绝句则极容易了。近体诗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平起式,一是仄起式。我们以白圈○标注平声,以黑圈●标注仄声。现在且看下面两首杜甫的诗:

早 花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 ●●●○○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 ○○●●○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 ●●●○○
直苦风尘暗,谁忧客鬓催。
●●○○● ○○●●●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 ○○●●○
艰难人不免,隐见尔如知。
○○○●● ●●●○○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 ○○●●○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 ●●●○○

《早花》第一句的一二三字是平声,是为平起式;《猿》第一句的一二字是仄声,是为仄起式。我们再看下面两首唐诗:

闲 游 李商隐

危亭题竹粉,曲沼嗅荷花。
○○○●● ●●●○○
数日同携酒,平明不在家。
●●○○● ○○●●○
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
○○○●● ●●●○○
强下西楼去,西楼倚暮霞。
●●○○● ○○●●○

洛中寄诸妹 元淳

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
●●○○● ○○●●○
题书凭雁翼,望月想峨嵋。
○○○●● ●●●○○
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
●●○○● ○○●●○
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
○○○●● ●●●○○

第一首是平起式,第二首是仄起式。五律只有此两式,其余的七律、七绝、五绝也只有此两式。读者一定应在观念上明确:诗律的基本形式是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现在概括为:

[平起式]

○○○●● ●●●○○
●●○○● ○○●●○
○○○●● ●●●○○
●●○○● ○○●●○

[仄起式]

●●○○● ○○●●○
○○○●● ●●●○○
●●○○● ○○●●○
○○○●● ●●●○○

我们且先说平起式。在此式里,读者不难发现其平仄是有对称与重复规律的。对称的规律表现在上句与下句的平仄完全相反,如第一句为平平平仄仄,第二句为仄仄仄平平;第三句仄仄平平仄,第四句为平平仄仄平。重复的规律表现在,我们将八句分为前四句为第一组,后四句为第二组,读者即可发现第二组的平仄是第一组的重复。我们掌握了此规律,便可知道上句的平仄,即能默写出下句;知道了第一组的平仄,即能默写出第二组。五律既是由平仄相同的两组组成的。两组的平仄全同,那么我们剖析一组的结构,便可懂得诗律的奥秘了。在这一组:

○○○●● ●●●○○
●●○○● ○○●●○

它们又分两小组:第一、二句是平起的为一组,第三、四句是仄起的一组。这两组四句,便是律诗的基本句式。我们按照诗律的对称规律,只要记住上句的平仄,便可推知下句;这样便可将诗律的四个基本句式概括为两个基本句式:

平起式:平平平仄仄
○○○●●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
●●○○●

现在请读者回头看看我们举的四首唐诗的例子,辩识平起式和仄起式,必然会发现:平起式的首句是平平平仄仄,仄起式的首句是仄仄平平仄。这样律诗的首句是平起或仄起完全决定于首句了。现在请读者背熟律诗四个基本句式,按照平起式和仄起式默写出这两式的格律来。如果尚不清楚,请反复阅读此讲,进行练习。

诗律的两种基本形式包含了古典美学对称、变化、统一、回环的原理,体现出汉语声韵的和谐与优美。律诗的上下句是平仄对称的,第三、四句体现音律节奏的变化,第二组的重复造成回环的效应,整首诗的声律归于和谐统一,具有严整的特点。它是古代诗人和音韵学家关于中国古典格律诗的经验总结。

此讲是学习律诗的关键,请读者牢固掌握诗律的平起与仄起的两种基本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