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草药名方大全 > 方类篇

 随风消散 2011-10-29

百合洗方

百合洗方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百合100克
【用法】以水2升,渍百合一宿。洗身。洗毕食煮饼。
【主治】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
【禁忌】服药期间,禁食盐豉。

产后调理方

产后调理方
【来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组成】当归身9克川芎4.5克生地6克赤芍药4.5克元胡(醋制)6克牛膝15克蒲黄4.5克干姜(炒黑)2.1克肉桂(火盛者及夏月勿用)2.1克山楂肉9克五灵脂(醋炒,去沙)3克桃仁(去皮、尖)红花各2.4克黑豆(炒)30克杜仲(炒去丝)6克续断6克益母草15克泽兰叶3克荆芥穗(炒)3克
【用法】水煎,人童便服。
【主治】妇女产后瘀阻,小腹疼痛,结块拒按。
【加减】过五七日觉少腹已软无块,按之不痛,即将赤芍药、蒲黄、肉桂、五灵脂、桃仁、红花六味尽去之,另加白芍药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2.1克;如虚汗,去荆芥、川芎,加枣仁15克,惊悸亦加之;汗不止,加黄耆、人参各6克;虚甚作喘,倍加人参、黄耆、麦冬,去生地、当归、桃仁、红花;如脾胃弱,不食,泄泻,加人参酌量,肉果4.5克、砂仁.2.1克、橘红2.4克。
【禁忌】产后恶露过多,无儿枕痛者不可用此方。

吹鼻去障翳方

吹鼻去障翳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组成】波斯青黛(水上浮者)0.3克瓜蒂7枚(研末)母丁香7枚(研末)麝香(研)龙脑(研)各0.3克
【用法】上五味,同研如粉,瓶贮蜡封,勿令泄气。每用少许,吹鼻中,早晨二次,临卧一次,七日效。
【主治】上膈实热,冲发于目,渐生花翳。

鹅掌风浸泡方

鹅掌风浸泡方
【来源】《中医外科学》。
【组成】大枫子肉9克花椒9克皂荚15克土槿皮1.5克地骨皮6克藿香18克白矾12克鲜凤仙花9克米醋1千克
【用法】将药浸入米醋内二十四小时,煎沸待温,将药汁放人塑料袋内,将患手(足)伸人袋中扎住,浸六至十二小时,隔日将药汁煎沸待温再浸,共浸三至四天。浸泡后七天内不宜用碱水、肥皂水洗手(足),如有皲裂者,暂缓使用。以伏天浸泡为佳。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鹅掌风,手足癣。

复方大陷胸汤

复方大陷胸汤
【来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成】大黄10~20克川朴15~24克枳实10克芒消10~15克(冲服)甘遂末0.9~1.5克(冲服)
【用法】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口服。
【功用】泻热通下,行气逐水。
【主治】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因腹腔炎症所致之肠麻痹。
【禁忌】体虚无实邪者禁用。

复方雷榧丸

复方雷榧丸
【来源】《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组成】生雷丸末30克榧子仁30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皂矾15克
【用法】共细末,水泛小丸,如梧桐子大。每次9克,一日二次,开水送服。可连服七至十五天,不可间断,
【主治】钩虫病。

复方小承气汤

复方小承气汤
【来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成】大黄10克(后下)厚朴10克枳壳10克大腹皮15克党参15克
【用法】水煎,由导管注入小肠。
【功用】补气行气,通里消胀。
【主治】胃大部切除术后腹胀。

黄狗下颏方

黄狗下颏方
【来源】《证治准绳·疡医》卷四。
【组成】黄狗下颏(连舌及皮毛劈下,入罐,盐泥封固,铁盏益口,煅一柱香,觉烟青即止,务宜存性,不可过,过则无用。视其骨炭正黑色为妙;若带白色,其性已过,勿用。用时研极细)白蔹末豌豆粉(俗名水寒豆,又名小寒豆,生用)各15克
【用法】上三味,酒讽空腹时服。外又以三味等分为敷药,香油调敷患处。其验以服药后出臭汗及熟睡为准。
【功用】散肿止痛。
【主治】肚痈,少腹痈,腿上贴骨痈。

椒黄敷方

椒黄敷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组成】闭口椒30克(为末)苍耳苗150克(为末)生姜汁50毫升硫黄15克(为末)
【用法】上四味,和匀。敷患处。
【主治】毒蛇咬伤,迷闷不省人事。

孔子枕中神效方

孔子枕中神效方
【来源】《医心方》卷二十六引《葛氏方》。
【异名】孔子大圣知枕中方(《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孔子枕中散(《千金翼方》卷十六)、孔圣枕中丹(《医方集解》)。
【组成】龟甲龙骨远志石菖蒲各等分
【用法】上药为末。每次1克,食后用酒和服,一日三次。
【功用】滋阴降火,重镇安神。
【主治】思虑过多,阴虚火旺,健忘多梦,心悸怔忡,头晕失眠,遗精盗汗。
【方论】方中龟版滋阴降火;龙骨镇心安神;远志、菖蒲既能安神益智,又能祛痰利窍。配合成方,共奏滋阴降火、镇心安神之功。

硫黄涂方

硫黄涂方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五引《广济方》。
【组成】石硫黄90克(研)雄黄30克(研)硇砂附子(生用)各60克
【用法】上四味,捣筛为散,以苦酒和如泥,涂患处。干即再涤,以愈为度。
【主治】疬疡风。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圣济总录》卷十八补。

秘方茶调散

秘方茶调散
【来源】《赤水玄珠》卷三。
【组成】片芩60克(酒拌炒三次,不可令焦)小川芎30克细芽茶9克白芷15克薄荷9克荆芥穗12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9克,用茶清调下。
【功用】祛风止痛。
【主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
【加减】头巅及脑痛,加细辛,藁本、蔓荆子各9克。

秘方换腿丸

秘方换腿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组成】薏苡仁石南叶天南星(洗,姜制炒)川牛膝(酒浸,焙)肉桂(去粗皮)当归(去芦)天麻(去苗)附子(炮,去皮、脐)羌活防风(去叉)石斛(去根)萆薢(微炙)黄耆(蜜炙)续断各30克苍术(米泔浸)45克槟榔15克干木瓜120克
【用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木瓜汤吞下,日进二三服。
【功用】祛风湿,壮筋骨。
【主治】肝肾虚弱,风寒湿邪下注腰膝,腿足沉重少力,移步迟缓,筋脉挛痛,不能屈伸,脚心隐痛,有妨履地;干湿脚气,赤肿痛楚,发作无时,呻吟难忍,面色黧黑,大便秘涩者。

排脓收口方

排脓收口方
【来源】《普济方》卷二九○。
【组成】槟榔大黄当归羯羊角(火上烧,刮下,又烧刮)
【用法】上为细末,真麻油调敷。
【主治】诸疮溃后,口不合。
【加减】口如未合,加龙骨末少许,敷之即合。但勿性急,反为害。

扑汗方2

扑汗方2
【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组成】牡蛎粉30克枯白矾30克
【用法】共研极细末,过重绢罗为面。清洗后,用面扑肾囊潮汗处。
【功用】止汗。
【主治】阴囊潮汗。

商陆塞耳方

商陆塞耳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组成】商陆(生者,洗)
【用法】用刀子削如枣核,塞入耳中,日二次。
【主治】耳肿。

生血清热方

生血清热方
【来源】《万病回春》卷六。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生地黄牡丹皮桃仁(去皮、尖)红花木香玄胡索香附甘草
【用法】上锉。水煎,温服。
【功用】养血清热,化瘀调经。
【主治】血虚有热,兼夹瘀滞,经水过期而来,作痛者。

史国公浸酒方

史国公浸酒方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异名】史国公药酒(《古今名方》卷十六)。
【组成】当归虎胫骨(酒浸一日,焙干,酥炙)羌活鳖甲(炙)萆薢防风(去芦、叉)秦艽川牛膝松节晚蚕沙各60克枸杞子150克干茄根240克(饭上蒸熟)
【用法】用无灰酒2升,绢袋盛药入酒内,封十日。取饮时不可面向坛口,恐药气冲入头面。饮酒不可间断。饮尽,药滓晒干为末,米糊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酒下50丸。
【功用】祛风除湿,养血舒筋。
【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顽麻,骨节酸疼,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手足拘挛。
【禁忌】服药期间,忌发风动气之物。
【方论】方中羌活、萆薢、防风、秦艽、松节、晚蚕沙、干茄根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虎胫骨、川牛膝强筋骨,祛风湿;当归、枸杞子、鳖甲滋阴养血舒筋,无灰酒通血脉,助药力。诸药合用,共成祛风除湿,养血舒筋之效。

松花散方

松花散方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组成】松花45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紫菀15克(去苗)百合15克薯蓣30克人参15克(去芦头)鹿角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生干地黄30克白茯苓15克茜草根15克(锉)刺蓟15克艾叶7.5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克。
【主治】吐血久不止。

温宫方

温宫方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组成】川椒20克(炒)川乌30克(炮)白及60克
【用法】上为末。用绢包9克,纳阴中,约深10厘米,留绢出口,觉腹中热后取出。明日再用,以效为度。
【主治】阴中挺出,脉紧涩者。

半夏熨方

半夏熨方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组成】半夏生姜、芎藭各30克细辛90克桂心20克乌头10枚
【用法】上六味,哎咀。以淳苦酒1升浸一昼夜,煮三沸,绞去滓,以绵一片浸药中,适寒温,以熨囟上,冷更温之,复熨如前,朝暮各三四次,二十日愈。
【主治】小儿解颅不合,羸瘦色黄,至四五岁不能行。

长春方

长春方
【来源】《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组成】鱼鳔500克(蛤粉炒成珠,极焦)棉花子500克<取仁,去尽油,酒蒸)白莲须250克金樱子500克(去毛)川石斛250克沙蒺藜120克杞子180克菟丝子120克五味子120克(炒)
【用法】将鹿角2.5千克,锯薄片,河水煮三昼夜,去角取汁熬膏,和药末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克,温开水送下。
【主治】肾虚精冷。

刀疮良方

刀疮良方
【来源】《种福堂公选良方》卷四。
【异名】金疮如圣散(《青囊秘传》)。
【组成】陈石灰无毛小鼠韭菜根。
【用法】共捣极烂作饼,贴在背阴墙上,待干用刀刮下,研细木敷之。
【主治】刀疮出血。
按:本方原书无方名,现据《青囊秘传》补。

方脉流气饮

方脉流气饮
【来源】《外科发挥》卷五。
【组成】紫苏青皮(去白)当归(酒拌)芍药(炒)乌药茯苓桔梗(炒)半夏(姜制)川芎黄耆(炙)枳实(麸炒)防风陈皮(去白)甘草(炙)各3克木香大腹皮槟榔枳壳(麸炒)各1.5克
【用法】上作一剂。用水400毫升,加姜3片、枣1枚,煎320毫升,空腹时服。
【主治】瘰疬流注,及郁结聚结肿块,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闷,咽塞不利,胁腹膨胀,呕吐不食,上气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或四肢浮肿,大小便秘。

复方红砒膏

复方红砒膏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红砒4克轻粉4克雄黄3克冰片3克液体石蜡10~20毫升凡士林加至100克
【用法】前四味药分别研成细扮,混合均匀。加液体石蜡分散后,再加入凡士林,研磨成均匀细腻的软膏100克即成。将药膏涂布患处约铜板厚,上敷凡土林纱布一层,干纱布两层,再用绷带包扎。
【主治】银屑病。
按:方中红砒、轻粉等大毒之品,只能外用,严禁内服,

复方少腹化瘀汤

复方少腹化瘀汤
【来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成】红藤60克牛膝25克桃仁红花当归各15克延胡索赤芍香附各10克炮姜桂枝川楝子小茴香各6克柴胡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二煎,分二次。
【功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主治】阑尾包块、索条,腹部手术后切口炎性浸润,腹腔内炎性包块。

宫外孕II号方

宫外孕II号方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1975(6):409
【组成】丹参15克赤芍15克桃仁9克三棱3~6克莪术3~6克
【用法】水煎,二次分服。
【功用】活血祛瘀,消癥止痛。
【主治】宫外孕破损后,腹腔、盆腔内瘀血凝滞,形成血肿包块者。

鲫鱼涂敷方

鲫鱼涂敷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组成】生鲫鱼长10厘米豉50克
【用法】上二味,合捣令细。涂敷疮上,一日三次。
【主治】疮癣浸淫。

榉皮洗眼方

榉皮洗眼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组成】榉皮(去粗皮,切)30克古钱7枚
【用法】上二味,以水225毫升,煎取105毫升,去滓热洗,冷则再暖,
【主治】目中飞血赤脉。

枯瘤方

枯瘤方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白砒硇砂黄丹轻粉雄黄乳香没药硼砂各3克斑蝥20个田螺(大者,去壳,切片,晒干)3个
【用法】共研极细,糯米粥调,捏作小棋子样,曝干。先灸瘤顶三炷,以药饼贴之,上用黄柏末水调盖敷药饼。候十日外,其瘤自然枯落,次用敛口药。
【主治】瘤初起成形未破,及根蒂小而不散者。

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

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
【来源】《医方考》卷五。
【异名】滋阴八味丸(《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卷二十七)、知柏八味丸(《笔花医镜》卷二)。
【组成】熟地黄240克山茱萸(去核)山药各120克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90克黄柏知母各60克
【用法】上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日服二次,白开水送下。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肾水不足,督脉空虚,骨枯髓减,致成骨痿,腰脊不举,骨蒸潮热。

秘方定心丸

秘方定心丸
【来源】《赤水玄珠》卷十四引《统旨》。
【异名】秘方定振丸(《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组成】天麻(蒸熟)秦艽(去芦)全蝎(去头、尾)细辛各30克熟地生地川归川芎芍药各60克防风荆芥各21克白术黄耆各45克威灵仙(酒洗)15克
【用法】上药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白汤或酒送下。
【功用】益气养血,祛风定振,
【主治】老人颤振,由于气血两虚,风气外袭所致者。

秘方万应丸

秘方万应丸
【来源】《赤水玄珠》卷四。
【组成】三棱莪术(各醋炒)陈皮(麸炒)橘红使君子肉麦蘖曲(炒)神曲(炒)雷丸干漆(炒烟尽)各15克槟榔30克芜荑7.5克鹤虱(略炒)胡黄连(炒)甘草(炙)各9克木香良姜(陈壁土炒)砂仁各6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醋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功用】消积杀虫,
【主治】腹内有虫及积气块痛,小儿疳病。

扑粉方

扑粉方
【来源】《医方考》卷一。
【组成】龙骨牡蛎糯米各等分
【用法】共为末。以此粉扑之。
【功用】收涩止汗。
【主治】服发汗药,出汗过多者。
【方论】汗多有亡阳之戒,故用龙骨、牡蛎之涩以固脱,入粳米者,取其粘腻。

雀粪涂敷方

雀粪涂敷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组成】雀粪酱瓣(水洗令净)各15克
【用法】上二味,合和研细。涂敷癣上。
【主治】一切癣症。

神验胎动方

神验胎动方
【来源】张文仲引徐王方(录自《外台秘要》卷三十三)。
【异名】佛手散(《普济本事方》卷十)、当归汤(《易简方》)、神妙佛手散(《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芎归汤(《摄生众妙方》卷十一)。
【组成】当归9克芎藭6克
【用法】上二味,切。以水800毫升,酒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服。若胎死即出,比用神验。血上心腹满者,如汤沃雪。
【主治】妊娠伤胎腹痛。

十味淡斋方

十味淡斋方
【来源】《疡科心得集》卷下。
【组成】川贝母(去心,生研)30克白芷(焙)30克防风(焙)30克海螵蛸(浸淡,漂净,去甲)30克当归(炒)30克川芎(炒)30克金银花(晒)30克花粉(晒)30克半夏(姜汁制炒)30克南星(姜汁制炒)45克
【用法】各药要囱囤,放瓦盆内炒,用木槌于石臼内打成末,筛净,分作21服,每服15克,每日用鲜土茯苓500克,不见铁器,于石白内捣碎,放干瓦罐中,用河水3升,煎至1.5升,去滓,下药末15克,再煎至750毫升,早、午、晚各服250毫升。服此六十三日收功。
【主治】下疳广疮,误服轻粉升药,致烂喉塌鼻,遍体骨节疫楚,或腐烂不堪。
【禁忌】煎药时忌一切金、银、铜、铁、锡器;服药期间,须忌一切盐味。

熟猪肚方

熟猪肚方
【来源】《仙拈集》卷二。
【组成】木耳青菜猪肚
【用法】共煮食。或猪肚1个洗净,槐花炒为末,入肚内,扎两头。加醋,入砂锅内煮烂吃,或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温酒送下。
【主治】肠风下血。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
【来源】《丹溪心法》卷二。
【异名】白术芍药散(《古今医统》卷三十五)。
【组成】炒白术90克白芍(炒)60克陈皮(炒)45克防风60克
【用法】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
【功用】补脾泻肝。
【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
【加减】久泻者,加炒升麻18克。
【方论】方中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四药相配,可以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泻。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正传》卷二补。

洗面玉容方

洗面玉容方
【来源】《仙拈集》卷二。
【组成】甘松三柰香薷白芷白及白蔹藁木白僵蚕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绿豆粉肥皂(煨)各等分
【用法】上药十三味,各研细末,混匀,密贮,每晨取少许洗面。
【功用】美容除斑。
【主治】面斑。

鼻痔方

鼻痔方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八。
【组成】明矾30克蓖麻7个盐梅5个(去核)麝香少许
【用法】上药捣为丸。绵裹塞鼻中,附着瘜肉,每日一换。鼻中沈出清水,其瘜肉自下。
【主治】鼻瘜肉。

辰字探吐方

辰字探吐方
【来源】《喉痧症治概要》。
【组成】真胆矾9克
【用法】冬月用青鱼胆拌,阴干,研极细末,水调送下。
【功用】豁痰催吐。
【主治】喉肿、乳蛾。

独蒜涂脐方

独蒜涂脐方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组成】独颗大蒜1枚栀子仁3~7枚盐花少许
【用法】上三味,捣烂,摊于纸上,贴于脐部,良久即通。未通,可涂阴囊上,立通。
【主治】小便不通,

复方大柴胡汤

复方大柴胡汤
【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柴胡黄芩川楝子延胡索白芍药生大黄(后下)各9克枳壳木香生甘草各6克蒲公英15克
【用法】水煎服。首剂由胃管注入,以后每日一剂或两剂,晚上服或早晚分服。也可制成冲剂,用温开水冲服。
【功用】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通里攻下。
【主治】溃疡病急性穿孔第二期,从气血郁闭证转化为里实热证者。
【加减】若腹腔感染重者,加金银花、连翘等;便秘,加芒消;瘀血重者,加桃红、红花、生蒲黄、川芎等。

复方黄连散

复方黄连散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黄连31克青黛6克马牙消1.5克冰片1.5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掺患处。
【主治】鹅口疮。

复方通窍活血汤

复方通窍活血汤
【来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成】赤芍15克川芎3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穿山甲30克(先煎)皂角刺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夏枯草12克【用法】水煎服。【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主治】急性阑尾炎恢复期,或阑尾区条索硬结。

宫外孕I号方

宫外孕I号方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1975(6):409
【组成】丹参15克赤芍15克桃仁9克
【用法】水煎,二次分服。
【功用】活血祛瘀,消癥止痛。
【主治】宫外孕破损后不稳定型早期及休克型经治疗纠正后,腹腔、盆腔内血液尚未形成血肿包块者。

加减古方五汁饮

加减古方五汁饮
【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组成】蜜柑2个(去皮、子)鲜藕120克(去节)荸荠20个(去皮)青果20个(去按)生姜1薄片(去皮)
【用法】共捣如泥,用布拧汁,随时饮之。
【功用】清肺利咽,开胃止呕。
【主治】咽肿目赤,烦渴咳嗽,纳呆欲呕者。

咳血方

咳血方
【来源】《丹溪心法》卷二。
【异名】肺血丸((医林纂要)卷四)。
【组成】青黛瓜蒌仁诃子肉海粉山栀子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以蜜同姜汁为丸。每次1丸,噙化。
【主治】咳嗽痰血。
【加减】咳甚者,加杏仁(去皮、尖)。
【方论】肺者,至清之脏,纤芥不容,有气有火则咳,有痰有血则嗽。方中青黛、山栀所以降火,瓜蒌、海粉所以化痰,诃子所以敛肺止咳,虽无治血之药,但火去而血可自止也。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方考》卷三补。

藜芦敷方

藜芦敷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异名】藜芦膏(《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组成】藜芦(末)猪脂各60克
【用法】上两味药相和,调如糊状。涂疮上,每日三至五次。
【主治】反花疮久不愈,疮口胬肉凸起者。现用于皮肤肿瘤。

秘方补心丸

秘方补心丸
【来源】《赤水玄珠》卷十四引《统旨》。
【组成】当归生地各45克川芎甘草人参各30克柏子仁酸枣仁各90克远志(去心)75克辰砂(飞)胆星各15克金箔20片麝香3克琥珀9克石菖蒲18克茯神(去皮,心)21克
【用法】上研为细末,蒸饼糊丸,绿豆大,辰砂为衣。每服70~90丸,津唾咽下;或姜汤下。
【功用】养血补心,安神镇惊。
【主治】心虚手振。

秘方化滞丸

秘方化滞丸
【来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三。
【组成】南木香(坚实者,不见火)丁香(去苞,不见火)青皮(四花者,去瓤)红橘皮(水浸,去白)黄连(大者)各7.5克京三棱(慢火煨)莪术(慢火煨)各15克半夏曲(拣白净半夏研末,生姜自然汁和为饼,晒干)7.5克
【用法】上药八味,晒干,和研为细末。用巴豆去壳,滚汤泡,逐一研开,去心膜,以瓦器盛,用好醋浸过一宿,慢火熬至醋干,称18克重,研细,将前药末和入再研令匀。再加乌梅用肉厚者,打碎核,细锉,火焙干,为细末,称15克重,用米醋调略清,慢火熬成膏,和入前药,上统和匀了,用白面24克,水调成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5~7丸,体强10丸,五更空腹时用橘皮汤调下。常服磨滞,不欲通泄,津液咽下;停食饱闷,枳壳汤下;但有所积物,取本汁冷下;因食吐不止,津液咽下即止;,食泻不休及霍乱呕吐,俱用冷水下;赤痢,冷甘草汤下;白痢,冷干姜汤下;心动,石菖蒲汤下,赤白痢,冷甘草、干姜汤下;诸气痛,生姜、橘皮汤下;小肠气痛,茴香酒下;妇人血气,当归汤下;若欲宣积,滚姜汤下,仍加丸数,未利再服,利多,饮冷水一口补住。小儿量岁数加减。疳积常服,米饮下,不拘时服。此药得热则行,得冷则止。
【功用】理气化积。
【主治】食积气滞,心腹胀痛。
【禁忌】孕妇勿服。

蛲虫外用方

蛲虫外用方
【来源】《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引冷柏枝方。
【组成】苦楝皮30克雄黄30克槐皮15克
【用法】上药共为极细末。用麻油调涂肛周,每晚一次。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蛲虫病,肛门瘙痒,入夜尤甚。

扑汗方1

扑汗方1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四。
【组成】牡蛎蛤粉
【用法】牡蛎研粉,加入好蛤粉三分之一。用纱帛包裹,扑汗处,以频扑为佳。
【主治】诸汗。

润肺止嗽方

润肺止嗽方
【来源】《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组成】松子肉9克贝母紫菀各4.5克知母牛膝各3克枇杷叶菊花各9克
【用法】水煎,睡时温服。
【主治】水亏金燥,火盛刑金,喉干声哑。

生蟹足敷方

生蟹足敷方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组成】生蟹足白蔹各15克
【用法】上二味,捣末。以乳汁和,敷颅上。立愈。
【主治】小儿解颅。

石斛清胃方

石斛清胃方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五。
【组成】石斛茯苓橘皮枳壳扁豆藿香丹皮赤芍各等份甘草减半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9~12克,加生姜1片,水煎服。
【功用】清胃生津,健脾凉血。
【主治】麻疹后期,胃热津伤,脾气虚弱,呕吐,不欲饮食,口干作渴,舌质红,苔薄腻,脉虚数。
【方论】方中石斛清胃经虚热,并有生津之功;配以扁豆、甘草、藿香、茯苓健脾和胃;橘皮、枳壳理气化滞;生姜降逆止呕;麻疹后期多见血分余热未清,故又配以丹皮、赤芍清热凉血。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健脾之功。

四方散

四方散
【来源】《外伤科学》。
【组成】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野芋头各等量
【用法】共研细末,水、酒煮热外敷。
【功用】温经通络,祛湿止痛。
【主治】损伤旧患及风寒湿之关节疼痛。

顽癣必效方

顽癣必效方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组成】川槿皮120克轻粉雄黄各120克百药煎4饼斑蝥(全用)3克巴豆(去油)4.5克大黄60克海桐皮60克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用阴阳水调,抓损敷药,必待自落。
【主治】多年顽癣,诸药熏擦搽洗不效者。

洗手荣筋方

洗手荣筋方
【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组成】桂枝尖6克赤芍6克没药4.5克乳香3克宣木瓜9克秦艽6克丝瓜3克甲珠6克天仙藤9克
【用法】水煎,趁热浸洗患处。
【功用】通络化瘀,祛风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偏于上肢者。
【方论】本方为祛风寒湿邪,通络化瘀止痛之剂。方中桂枝用尖,取其上行肢臂,以祛风寒,配以丝瓜、天仙藤通经活络;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芍药,甲珠滋养阴血,调肝荣筋;木瓜调肝利湿以舒筋;秦艽以祛风湿。配合成方,适用子上肢关节痛由风寒湿邪而成者。【随风消散整理、制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