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缺素生理病害

 踏雪无痕113 2011-11-04
近几年水稻分蘖中后期至孕穗期普遍发生黄叶、褐点,坐蔸等生长不良现象,除少数细菌性病害外,大多是由于营养不良、土质性能差、温度变化等非生物性因素而引起
 
  1、缺素  
 
   缺钾   缺钾的症状多在水稻分蘖中、后期表现出来,先在老叶尖端、叶缘发生红褐色小斑点,最后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每长出一片新叶,就增加一片老叶的病变,缺钾赤枯主要发生在冷浸田、锈水田和烂泥田,常与冷害、中毒等并发形成僵苗,补救措施:排水,施草木灰、氯化钾;
 
  缺锌   缺锌引起的坐蔸,多发生在石灰性土壤田,施用氮磷肥过多的偏养分田和砂质田等。土壤中的有效锌容易被固定,不易被水稻吸收,从而造成缺锌坐蔸生红褐色斑点和不规则斑块,后逐渐扩大呈红褐色条斑,自叶尖向下变红褐色干枯,并自下向上叶依次出现。病株出叶速度减慢,新叶短而窄,新叶褪淡,明显矮化丛生。补救措施:立即排水落田,增氧通气,促进根系发育,喷施硫酸锌,每隔7天喷1次,连喷2次即可。
 
  2、低温
 
  冷浸田、洼地田、烂泥田等,泥温低,影响水稻对养分吸收,叶色淡绿带黄,有褐色针尖状的不规则小斑点,严重时边缘枯焦,要开沟引开冷泉水,降低地下水位,增施暖性有机肥,提高水温和泥温,昼夜温差较大时,常发生冷害型的僵苗,夜间的低温破坏了叶绿素形成,抑制了根系活力,减弱对营养的吸收,补救办法:白天排水晒田,提高土壤温度,夜晚灌水保温。
 
  3、土质  沙质土壤团粒结构差,保水、保肥功能相对偏低,有机肥、无机肥施入土壤,不容易被土壤吸附,随着水份被蒸发、流失和渗漏,水稻生长后期由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阶段正需要大量的养分,而土壤养分供给不足,造成生理缺养出现早衰。补救措施:要逐年改良,多施有机肥,增加粘土,追肥少吃多餐。
 
  防治早稻黄叶早衰,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措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增加水稻生长必备微量元素,防止早衰,提高早稻抗逆性,耐寒耐热性,防止水稻倒伏,提高水稻单产和品质。根据近几年生产实践,选用磷酸二氢钾和喷施宝作叶面肥最为理想,效果显著,特别是喷施宝,养分全、效果好、增产明显,在早稻中后期喷施,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磷酸二氢钾可提高早稻抗逆性,增强抗热和抗寒能力,增粒增重。一般在孕穗期、齐穗期和灌浆期各喷一次。(来源:吉水县农业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