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沟通是指讯息从低阶流向高阶,或是从员工流到主管。组织中若只有向下传达、缺乏向上沟通,将使讯息循环圈中断,活络的信息终将陷于窒息。而无法获得下属讯息的主管,将很难进行决策,或导致与部属间的关系紧张。 员工在组织中或许无法成为为数不多的主管,但每一位员工都必然是部属,因此向上沟通至少跟向下沟通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学习如何向上沟通,也是组织中每位成员必修的功课。以下3个建议,可以让每位部属的向上沟通更顺利。 吸引注意,用同理心说出共同经验 1.要能吸引主管注意: 战国时齐国的靖郭君田婴,打算在自己的封地薛兴建城池,由于此举可能引起齐王的猜疑,不少门客前去谏阻,因此田婴吩咐属下,如有宾客再来劝谏,不许通报。但有位齐国人来到薛地,求见田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甘受烹杀之刑。”于是田婴决定接见。 这位客人快步走到田婴面前,只说了“海大鱼”三个字后,转身就走。田婴不了解他的意思,便追问:“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客人回答:“我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多说一字,我就没命。”田婴只好回答:“没关系,请先生尽管说吧!”客人就说:“阁下没听过海中的大鱼吗?用鱼网抓不住它,用鱼钩钓不住它,但一不小心离开大海,连小蚂蚁都可吃掉它。” “以此相比,其实整个齐国也就如同阁下的大海,阁下如果能得到齐国长期庇荫,还需要在薛地修筑城防工事做什么?如果阁下失去了齐国,就算把薛地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对你的安全也没什么帮助呀!” 田婴终于醒悟,称赞说:“好主意。”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故事的主角承诺只说三个字,否则愿接受极刑,这样的说话方式唤起田婴的好奇心,因此有机会述说“海大鱼”的比喻故事,而打消了田婴筑墙的念头。就算“海大鱼”的比喻极为贴切,但如果田婴不愿接见,后续的故事也不会发生,所以,向上沟通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如何吸引主管的兴趣,让主管产生好奇心而有倾听的意愿,往往更为重要。 2.分享共同经验: 汉初刘邦打算废吕后所生的太子,另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大臣们都反对,但刘邦心意已决。吕后眼看无望之际,想到已云游四海的功臣张良,将他找回来商量对策。 张良建议:“这件事难以用口舌之辩来争取,现今只有争取过往君王一直想招纳而不可得的四位贤者出山协助,否则别无他法。不妨令太子写封谦恭的信,趋车亲顾茅庐,请他们入京。若他们愿来,则尊为上宾,与太子一同上朝,让君王看到有四位贤人辅佐,或可打消君王废太子的念头。” 吕后按张良的建议而行,果然,当刘邦见到太子身边有这四位自己一直无法争取到的贤者在辅弼,便放弃废太子的计划,而对戚夫人说:“我本打算改立如意,但现在太子有这四人辅佐,他的羽翼已长成,无法被更替了。” 原来,这四位老人(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和角里),都因刘邦态度傲慢而逃匿山中,不愿为他效劳。刘邦千请万请,都无法令他们出山,而太子却有这个能耐,刘邦因此对太子刮目相看,改变了事态的发展。 张良帮太子拟了一个以事实为基础的说帖,让四贤士成为太子与父亲刘邦间共同的经验,用活生生的事证,不讲半句巧言,完成了最好的向上沟通。 3.揣摩主管的心理与期望,发挥同理心: 战国时代,秦国宰相范雎的封地汝南遭韩国侵占,秦昭襄王问范雎:“臣相失去自己的封地,会不会很难过?”范雎回答:“臣并不难过。”昭襄王又问:“为什么不难过呢?”范雎回话,说他原本是一介小民,本无封地,如今失去封土,就等于恢复原来的样子,为何要忧伤难过呢? 昭襄王觉得范雎的话不合情理,就向将军蒙傲说:“我只要有一个城池被敌人围困,就寝食难安,可是应侯范雎失去自己的封地,却说他毫不难过,这是什么道理?”蒙傲说:“不妨让我去查一下实情吧!” 于是蒙傲去见范雎说:“我近来悲愤、很想去死。”范雎惊讶地问:“将军为何如此说呢?”蒙傲回答:“君王拜应侯您为师,不只秦国,全天下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我侥幸成为秦国将军,却只能眼看弱小的韩国背叛秦国,并且侵夺应侯的封地,我还有什么脸活着?不如早点死算了!”范雎听完,感动地向蒙傲道谢:“一切拜托将军,想办法帮我取回汝南吧!” 蒙傲用同仇敌忾、“想去死”的话,让自己与范雎置身同一条船上,终于巧妙试出范雎丧失封地而难过的真实心情。蒙傲能试出范雎的真心话,关键在于他能用同理心去揣摩、设身处地。也因此,了解主管的心理与期望,是向上沟通的重要技巧之一。 主动地向上沟通,当上司的老板 唐太宗和魏征君臣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一个以直言进谏闻名,一个以虚怀纳谏著称,但这种君臣关系,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期望主管都能像唐太宗一样能虚怀纳谏,恐不切实际,如同《韩非子》〈说难〉所言,向上沟通极为困难,不善用一些技巧不易达成。当我们要向上沟通时,不仿学学张良、蒙傲和那位不知名门客所用的技巧。 向上沟通很重要,但往往是组织中最缺乏的,部属常认为主管高高在上难以接近,或主管过于忙碌、没有时间与耐心听取建言等,虽然这些可能是事实,但组织成功运作的秘诀在于主动,沟通也是一样。 每一位部属若能把沟通的发球权掌握在手,经常且主动地向上沟通,管理与被管理的鸿沟就可以日渐缩小,管理与被管理的界线也将变得更模糊。 (摘编自台湾《经理人月刊》10月号 文/林文政)
你曾经在工作时误触“职场地雷”,或无心酿成大错,却不知哪里做错了吗? 日本形象顾问专家西松真子在《工作,不只是工作》一书中强调:“职场是一个非常要求经验、技术、人际关系的地方。”其中,经验和技术可以随着工作者的年资累积,然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却往往被约定俗成的职场原则左右。在书中,西松提到以下4个工作者不可不知的重点: 1.新人必懂的法则──报告、联络、商量 日本企业在培训新进员工时,为了让新手不会因为生疏而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都会告知他们一项工作的基本常识“波菜法则”:报告、联络和商量。接收到上司交代的任务,不能只是执行、还必须在完成后回报对方,才算大功告成(报告)。在执行项目时,要经常向相关人等交代进度,以防自己有所疏漏(联络);无论任何工作,只要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就要趁早找前辈或主管讨论(商量),避免一个人闷着头做,冒着不只没解决问题、还恶化问题的风险。 2.谨慎写下e-mail主旨,注明时间、事件 写商务邮件时,主旨最容易被敷衍了事。邮件主旨必须写出“时间”和“事件”,使收件人易懂、易找,例如“关于10/1的○○会议准备事项”,而非只是“会议重点”。 3.沟通不能只靠e-mail 由于e-mail省去口说传达的时间、金钱成本,成为职场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不过,若要进行重要事件的沟通,只发一封信就够了吗? 西松认为,商务沟通的基本原则是面对面,e-mail只是省去见面奔波的替代方案,但文字沟通看不见表情、语气,容易造成双方认知上的落差,所以,商务对话不能只靠e-mail完成,更不该用e-mail讨论重要公事。此外,送出邮件后,还必须考虑对方没看到信件的可能性,因此,寄出信件后务必再透过电话连系:“为了谨慎起见,想跟您确认是否收到信了。” 4.打电话前,先列出摘要信息 在工作上打电话传达讯息时,为使沟通更顺畅,不被琐碎的事务干扰,事前列出谈话目的、沟通重点是必要的。 在拿起电话前,务必先找出对方的名片,确认对方的姓名、所在部门;其次,将想传达的内容条列写在纸上,可以防止交代的事项有所疏漏,也有助于传达讯息的正确性;备妥纸笔,以利随时记下对方响应的重要讯息。 最后,在电话沟通的一开始,必须先简单告知对方打电话的目的:“您好,今天打电话给您是想确认某件事。”让诉求的陈述更简明扼要。 (摘编自台湾《经理人月刊》10月号 整理/蔡芳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