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摄>秦始皇兵马俑(一)铜车马文图/沉鱼 那一天,我走进了这个遥远的帝国。 那一天,我重回了消失两千年的秦朝。 那一天,我走近了古老的文明。 那一天,我领略了这世界第八大奇迹。 那一天,我把传说变成了眼前的震撼。
1、一号铜马车,为双轮单辕结构,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26米,进深70厘米,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其名叫立车,也叫戎车,高车。
2、秦始皇陵铜车马展览馆。虽然人们走在这蒙蒙细雨中,可兴致依旧不减。
3、进入铜车马展览馆大门,沿阶而下,首先看到的是这一对木偶,据说乃美国迪斯尼公司赠送,通了电以后会动的。至于象征着什么您自己猜吧,人们总会赋予些寓意。
4、这就是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举世闻名。出土于秦始皇陵西20米处,两乘铜马车由近7000各零部件组成,配有金银饰件,通体彩绘,出土时虽被砸的破烂不堪,但是经过精心修复已恢复原貌,这辆乘车是按当时实用车的二分之一缩小制作的,制作工艺及其精细,这反映出了我国两千年前冶金技术的发达。
5、目前摆在兵马俑博物馆的这一号马车是复制品,真品正在世博会展出。 这两成车的8匹铜马、两个御官俑的铸造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神态、性格、气质的刻划都可以与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将军俑相媲美。铜马、铜俑铸造如此准,形神兼备实为罕见。
6、秦陵二号铜车为安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豪华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其宽度仅比一号车长4厘米,可进深较之一号车长40厘米。其工艺之复杂,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
7、摆在这里的二号铜马车那绝对是真品。 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惊奇地发现铜丝表面无锻打痕迹,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如此纤细的铜丝(0.5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 8、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既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二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美的软垫。
9、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
10、可以说二号车属于我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一次性铸造而成。就拿篷盖与伞盖的铸造来说,它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
11、摆在这里的是一号铜车马的铜伞柄复制品。我特喜欢听这位导游绘声绘色且幽默的讲解。 两千年前的纯手工制品,这小小一个伞杆囊括了很多项最早的发明。比如弹簧锁,比如一直今天还在沿用的插销等……
12、打开机关卡口,伞柄便可以180度的旋转。伞杆插在一个十字带竖杆铜座上,铜座与舆底作不固定连接。伞柄中空,暗藏利器。柄底多机关,通过不同机括的推拉组合,可以灵活控制伞柄在十字底座上滑动,从而使得伞盖可以根据太阳方向的不同而调整合适的倾斜方位;不固定的连接使得铜伞打开机括后能取出,以其尖端插入土中,又可为歇息于野外路边的主人遮阳避雨;在有刺客袭击的时候,伞盖作盾,伞柄和内藏的利刃都可自卫反击。简直是绝佳的发明,令人叹为观止。
13、他一边在演示,一边在讲解,此复制品是经过现代车床铣床刨床等30多道工艺加工而成,并且伞杆里的利剑还没有能复制出来,而两千多年前那是纯手工制作,所以导游说:“越看越惭愧,越看越倒退,再一看就要掉眼泪。我们今天的高科技水平竟然不如两千年前的手工技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