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电视台教育频道青少年心理卫生讲座之十三 国家心理咨询师叶启春 国家心理咨询师吴 各位家长朋友、青少年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与大家一起分享南平市电视台教育频道青少年心理卫生系列讲座之“优秀是培养出来的”。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家庭生活幸福的程度。无论父母的事业多么成功,孩子的教育一旦失败,整个家庭就会陷入困境。因此,目前家庭教育问题倍受重视。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呢?确实值得我们探讨一下。本人认为优秀的父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我也是一位母亲,我的女儿今年已经22岁了,在这22年时间里,为培养孩子我劳神费心。在我看来,当一个好家长是最不容易也是最重要的事。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任老师。不论我们家长从事什么职业,最要紧的工作就是先养育好孩子。现在,就让我抛砖引玉,谈一谈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父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好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的命运,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教育,去培养良好的习惯。”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培养好习惯。好习惯都是培养出来的,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父母以身作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上能够给孩子提供好榜样,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品质。孩子的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在家休息的时候,随手抓起报纸与书籍津津有味地阅读,就一定能够引发幼儿的好奇,想了解书的魔力究竟有多大,也会装模作样地要看书,如此,孩子就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与熏陶。父母带头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经常与孩子分享工作的喜悦,该大人做的事决不轻易叫孩子做。在生活上,让孩子尽早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学拿筷子吃饭,自己洗头、洗澡。让孩子分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碗、倒垃圾等等,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学习上,孩子遇到难题时,要让她自己先思考,做错了父母再帮助纠正,这样孩子就能够学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孩子表现认真、积极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称赞孩子、鼓励孩子,强化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慢慢养成做事精力集中、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我们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高考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许多孩子感到压力大,无法适应。在我女儿读高三的时候,我与女儿一起定学习计划,我安排自己要学的内容,女儿安排她的学习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我比她早起床学习,比她迟睡觉,用实际行动带动、引导孩子做事有计划、爱学习、能吃苦同时与她交朋友,多倾听,不给她施加任何的压力。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她不仅能合理地分配时间,而且养成了一种做事、学习讲究效率的好习惯,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后高考分数上了本一线。因为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她到了大学,年年拿奖学金,还是班长、学生会的宣传部部长,还曾被录用为国际商务会展的志愿者,各方面得到了许多的锻炼。 二、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作孩子的良师益友。 “孩子大了,心里的话也不跟我们讲了,真不知道他是怎样想的?”我们时常听到不少中学生的父母这样抱怨孩子。其实造成孩子不与父母交流沟通的原因我认为主要问题在父母一方。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父母很生气地对孩子说:“我对你,真是恨铁不成钢!”只要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父母所要求的那个标准,我们父母总是太急了,并把自己的焦虑转化成对孩子的责备。其实铁是铁,钢是钢,钢和铁有各有自己的价值。教育中有不少悲剧就是“恨铁不成钢”造成的。因此,我在走了一段弯路之后,悟出这样的一个道理:作为父母,理解孩子一定要放在第一位。理解了才有勇气和无限热情去接纳孩子。我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方式, 与孩子交朋友,了解她的想法,不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平时,家里的事情经常与孩子商量,既可以培养孩子的主见,又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互相理解,还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这样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我更好地接纳孩子的观点甚至她的不足和缺点,只有完全接纳她才能走进她的心里,才能成为她的知心朋友。从此,餐桌就成为我们一家人交流的平台。在餐桌上,我可以了解到她班上发生的事,她朋友所发生的事……, 这样,我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动态和内心世界,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了,能够有针对性地与她交流、沟通。如果教育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个不停,再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超限效应。一些父母经常盲目地对孩子进行许多大而空的说教,其实,孩子的心理已由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内疚感发展到对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批评的反感!根本不会接受家长的批评。所以,批评孩子要点到为止,适当地留点“空白”,让他们去思考、去反省。要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去建造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适当给以建议和指导,才能做到有效沟通,才能当好孩子的良师益友,使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营造乐观的氛围、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和乐观心态。 一个自信乐观的父母,总是能够培养出乐观的孩子,他们总是能够为孩子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因此,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首先,父母要身体力行,营造出一个乐观而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批评和挫折,学会乐观向上,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和抑郁的悲观因素,多给予赏识与鼓励,多给予笑声与温暖,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让孩子认可自己的长处,这是建立自信的基础。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发言,这是建立信心的好方法。如在亲朋好友聚餐时,鼓励孩子大胆说话,给每一个人敬酒时说一句祝酒词等。家里来客人时,让孩子接待。在这样的点点滴滴的表现中,孩子的自信会慢慢地培养起来。一次次表扬、认可,一个个小小成就会为孩子带来自信。“没有发现孩子的优点是父母的罪过”。如果父母经常发现孩子的短处,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失去了自信。(案例:此外,我认为要经常给孩子讲自信的故事。例如:从前有两只小青蛙,溜到农民的房子里玩,不小心掉到油缸。里面装的是黏糊糊的油,它们想跳出来,油太黏,想爬出来。几经尝试,没有结果。青蛙A边游边想,看来今天是没希望了,反正都没希望了,还游什么呢?想着,想着,四肢就划不动。而青蛙B呢,想到今天真糟糕,怎么都出不去可还是继续游游看吧,也许会找到办法。于是它还是坚持游着。就在它几乎划不动的时候,后脚碰到了坚实的固体。原来,黄油在青蛙B的不停搅动下,凝固了。青蛙B踩在黄油上跳出了坛子,独自回家了。通过小故事让孩子悟出自信和乐观心态的重要性。) 在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性格过程中,我经常通过讲故事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和乐观心态,通过及时肯定、表扬孩子的某一次出色的表现。在孩子将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提起她曾经的出色表现,给她积极地心理暗示。如果考试没考好,告诉她这是暴露学习上的问题,有利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件好事。无论何时都要确保孩子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要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如果孩子很尽力了,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我们更应该理解他、给他信心,不要泼冷水、施压,这样反而会使他对学习产生反感的情绪,其实哪个孩子考试都是想考好的。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一味地去斥责孩子,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多鼓励,找适合的老师帮助他辅导,突破学习上的难关,培养他们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地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共同制订计划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四、用正确的方法训练,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孩子的成功80%来自努力,而另外20%也是一些教育的关键因素。那么父母如何才能找到教育孩子20%的关键因素,使孩子从平凡走向优秀呢?首先,我们应了解大脑的秘密,掌握高效率使用大脑的规律。专家推荐了几种脑电波音乐:如记忆力训练必备音乐、巴洛克超级学习音乐、罗扎夫高效记忆音乐,这些可以帮助学习者吸收、消化、记忆与运用知识,有一定的成效。因此,可以上网搜索下载,让孩子经常听,提高学习能力。其次,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孩子的学习类型分为三种: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客观性和本性,做到因材施教。学习能力并不是孩子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家长耐心的指导和训练的。我在这里再介绍几种我曾经用过提高学习能力的训练方法共大家参考: 一是限时书写阿拉伯数字,训练细心和耐心。在我女儿读小学的时候,她经常粗心写汉字遗漏偏旁部首或写错别字。我经常让她在规定的时间里,尽可能不重笔、不写错、不涂改阿拉伯数字。经过这种训练,发现她慢慢克服了粗心、好动和易分心的坏毛病。 二是三分钟单词记忆法。要求孩子在三分钟内尽可能多背单词,时间一到立即让她默写出来,检测孩子的记忆效果。如果从小坚持训练的话,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快速记单词的能力和集中精力做事的良好习惯。 三是十分钟限时阅读。给孩子一张中文的报纸(高中时也可以用英文报),让她在十分钟内看完,然后说出有几篇,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坚持这样限时训练,孩子在“看---想---记----说”的过程中,提高了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是指导孩子自我分析,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要求孩子背诵文章、单词时变换开始位置,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和时间,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等等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好的方法就是神奇的“记忆丸”,坚持不懈地试一试,你就会体验到孩子的进步!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力,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五、抓住关键期 赢在起始处 孩子的幼儿、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是人生的三个关键时期,我们要把一个孩子教育好,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在一切刚刚发生或还没发生时就给予预防或实施教育。适时地采取措施,引导指正。用心点、耐心点、细心点,一切的美好就都有可能。我们中国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符合心理学原理的。它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早期教育深远的影响。幼儿时期是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好好引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相反,若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些不好的个性品质或行为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因此,父母一定要提升自身的素质,亲自抓好孩子的早期教育。在这个关键期,尽早地对婴儿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让孩子听儿歌、看图识字、数数、看书讲故事、搭积木、玩游戏等等,对宝宝进行有效有益的早教,同时注意教育方法,从小多鼓励少威胁,保护好孩子的天性。同时,让孩子赢在起点上,做好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知识衔接是很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部分学生对学习感到不适应,导致成绩大幅下降,其原因是初中科目增加,学习内容增多;同样,进入高中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飞跃,在学习和生理上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面临更高的要求。做好初高中过渡阶段的知识衔接和心理准备,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尽快顺利地适应初、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最好的办法是在进入初、高中前让孩子提前自学或以其它方式接触初、高中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好学习的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做好思想上、学习上的过渡是十分必要。这样,为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孩子做好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让孩子赢在起始处。 把孩子培养成才,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所有的收获,并不是由孩子的天赋决定的,而是由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投入了多少来决定的。所有的成功都不可能是平白无故的。因此,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家庭教育,一起投身到培养孩子的事业当中,让我们的孩子更加优秀,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