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习惯叫“积累” 定陶县陈集镇中学 刘义雷 2010年8月10日 18:45 王路于10-8-10 20:35推荐习惯成自然!当积累成为一种习惯,便会课课有收获,天天有记录,月月有成绩,年年提水平,学生便会在积累中成长。好办法,值得学习,强烈推荐! 刘方于10-8-10 20:45推荐刘老师的“六点积累法”,看似超简单,实则大智慧。大道至简,语文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听说读写”一旦成为了学生的一种习惯,则语文能力的具备自然水到渠成!“六点积累法”,极富教学价值和推广意义!强烈推荐!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学好语文有诀窍吗?”我总是这样回答:“学好语文并没有什么诀窍。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么这个诀窍很简单,就两个字:‘积累’。” “积累”就是学好语文最大的诀窍。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多读、多写不断的丰富自己,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知道了这一点,我们老师就应该知道在日常的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积累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的习惯。通过借鉴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学生的积累。 一、每人两个“本” 其中的一个“本”是摘抄本。要求学生每天除了把“值班”同学抄录在黑板上的一条名言、一个成语复制下来外,另外还要把当天课上老师讲解的重难点、拓展补充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并适当再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成语、寓言等课外知识(多少不限,但每天必须坚持积累新的知识点)。 另一个“本”是周记本。由于我校是全封闭管理的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的生活相对单调,真正的课余时间也少些,所以不要求他们每天写日记,但是每周必须完至少成两篇高质量的周记,字数要在600字左右。 二、每天三个“一” 全班同学轮流“值班”,每天由一名同学在上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录一条名言,一个成语(带解释),其他同学则把这些内容积累在摘抄本上。每天的内容不准重复。每天每人交一张钢笔字帖描红,书写水平较好的同学可以交临摹的作业。 三、每周两样“查” 布置作业不检查等于没布置。要保证上述布置的任务较好完成必须建立有效的检查机制。 日查。小组长负责督促本组成员是否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在摘抄本上完成的任务,由相邻的两个小组组长交换检查完成情况。课代表负责督促“值班”同学及时完成在小黑板上展示内容。 周查。老师每周不定期的抽查几个小组的摘抄情况。周记则是每周由语文课代表在周日晚自习前收齐,老师统一检查。 上述检查与小组、个人综合评价量化联系,严格按照相关加减分标准执行。另外根据完成情况,对完成较好的,每周可以评出若干“积累标兵”、“精彩之星”给予表扬。 四、每课五分钟 每节课的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内容不限,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话题、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命题等,主要是实现学生口语表达技巧的积累。通过打开学生的嘴而激活学生的脑、放开学生的胆、解放学生的手。 五、每月结“三读” 每月总结本月的读书情况,“三读”是指对课文的诵读、对课外美文的阅读、对文学名著的泛读。每月专门拿出一节课,以读书交流会的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可以是朗诵美文、诗歌,也可以是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读书心得。 六、每年四次赛 每个学年四个学段,每个学段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班内比赛。可以钢笔字、演讲、朗诵、作文等为专题开展。主要是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不断积累起来的学习成果,鼓励先进,激励后进,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通过自己的日常积累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学习中来。 以上只是我对培养学生积累习惯的一些不成熟的尝试,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