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结 题 报 告
铜陵市第五中学 奚家福
铜陵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志胜
2006年8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序号:JG06233)经评审被立项为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批文见省教育厅教科研[2006]1号)。三年来,我们严格遵守《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程序和要求,克服研究面广而力量薄弱的困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工作,现已初步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2006年1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语文课堂教学面对的矛盾和困惑很多,06年秋季实施高中新课程更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向姚跃进校长提出开展“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姚校长很感兴趣,建议成立课题组,开展切实有效的研究。
2006年2月,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由组长奚家福老师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五中校长姚跃进、六中业务校长邹颖、县二中教务主任崔应虎欣然加入并积极承担研究任务,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员刘志胜老师也很感兴趣,认为本课题很有研究价值,对高中语文新课改和课堂有效教学富有现实意义,就主动承担了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向度研究。
3月16日,课题组成员在五中小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对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和修改。2006年4月,完成了课题省级申报。8月,本课题获省级立项。
2006年9月,组长带领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并撰写了开题报告。10月15日,在五中小会议室举行开题仪式。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员刘志胜老师出席了开题会并发表了重要意见。课题主持人奚家福老师代表课题组介绍了课题的实施方案。姚跃进校长最后总结,希望课题组成员严谨扎实的研究、勤奋刻苦的工作,争取本课题研究取得突破。开题会上分解了课题研究任务,把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一个人。
在积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的同时,大力培训研究人员,提高课堂研究的水平。2006年3月—2007年8月,先后选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有效教学培训、观摩、研讨活动17人次,在课题组内进行了三次有效教学教师培训会,就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相关理论、研究的方法、具体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培训,校长姚跃进亲自参与培训并做专题发言,提高了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007年9月—10月,深入课堂调查分析,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10月中旬,我们开展了校青年教师评优活动,全校35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课题组利用这次机会全面了解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观察、分析、反思,我们发现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教学目标把握不准;(2)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不强;(3)学生作业设计对于完成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拓展性和开放性;(4)教学过程存在教师投入大而学生收益小的无效或低效教学现象。
我们围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现象在全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认真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和产生的原因,撰写了调查报告,并提交给校长办公会。通过深入调研分析了目前高中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和成因:(1)三维目标的割裂;(2)教学内容的泛化;(3)教学活动的外化;(4)教学(层次)的低下;(5)预设和生成的冲突。
2007年11月—12月,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中期研究报告,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
2008年1月—2008年6月,我们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检查反思,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并进行验证性研究。
2008年3月16日,在市五中举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文本研习现场会”,课题主持人奚家福开课《阿房宫赋》,并作了《关于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专题讲座。
2008年4月12日,在铜陵县二中召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研讨会,课题组成员及县二中语文教师参与了研讨。奚家福老师作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的专题报告。
2008年7月—8月,初步建立了课堂有效教学体系。课题组在认真研究了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规范课堂教学环节,初步建立了一个由旧知识→新知讲解→课堂练习→知识小结→作业布置的课堂教学体系,并在实验学校高中课堂教学中推广实施。
2008年9月21日,在市六中召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生成研讨会,课题组成员邹颖作课《春江花月夜》,并作了《让“预设”与“生成”演绎语文教学的精彩》的发言。
2008年10月,在五中举办了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大奖赛,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员刘志胜老师全程参与,全面点评,并做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处理》的专题讲座,所有参赛教师受益匪浅。
2008年11月—12月,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典型课例,初步形成了铜陵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二、本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概念
1.“教学”: 一般意义上,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本课题所讨论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为上好课所作的事前准备及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优化。“有效”的内涵主要是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进步与发展。相关指标体系构成如下: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目中有“人”,有对象意识,有“全人”概念,能因材施教;教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
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能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能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地域教学的准备、实施和评价策略。
3.“课堂有效教学”: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学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一般的规律。课堂教学能围绕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的目标展开。
5.“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在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改善学生阅读的基本生态,形成学生优良的精神建模,同时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江苏语文高考。
6.“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观照,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效益不断提升的所有教、学行为及策略。重点研讨高中语文教材处理过程中的文本有效解读及能力迁移问题,清晰回答文本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形成区域内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和规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
“有效教学”在多年以前就是热门话题,已经产生研究成果的相同课题比比皆是,正在研究的类似课题也很多,如何确定我校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和方向,找准我校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至关重要。基于我们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我们将《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定位于让每一位教师去研究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研究自身的弱项、研究针对本班实际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解决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推广教师自己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特色,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指向与教与学的同步相长,突出本课题研究的广泛性及针对性。
特别是像我们市五中、六中和县二中这样的学校,教师结构年轻化,新教师多,他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的调控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维持、提升等都还不能较好地掌控,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成因与矫正策略研究(姚跃进、崔应虎)
②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奚家福、刘志胜)
③有效课堂三大关键教学行为的研究(邹颖、潘明球)
④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策略研究(奚家福、邹颖)
⑤对教材处理把握的研究(刘志胜、潘明球)
⑥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研究(丁坚、奚家福)
⑦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向度研究(刘志胜、姚跃进)
⑧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刘志胜、崔应虎)
⑨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评价的操作策略(奚家福、丁坚)
(三)研究方法
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提出研究的目标和具体研究方法;其次,收集有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反思过去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第三,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语文课堂的现状,运用统计技术描述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况;第四,运用行动研究法等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学习策略,形成研究成果。
在课堂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4种方法来完成。
1.文献研究法: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关注当前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及时了解最新语文课堂改革的相关成果,认真研究并把握与本课题有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以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个案研究法:对一些成功的教学课例进行研究,以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探索并总结有效教学设计及教学规律。加强校本教研,根据学生情况,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在实践中,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3.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如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以全面了解当前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教学策略。
4.行动研究法: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一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其一是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其二是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二要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学习策略。教学知识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和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学习策略)。因此,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动态协调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的关系;其次要加强学习策略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三年来,课题研究得到了省教育研究院的关注、市教研室的指导和许多专家行家的具体帮助,在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对“有效教学”进行了价值的理性思考,探索有效教学的路径和行为,开发了一批优秀的课例,学生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可喜成长,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初步成果: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
1.有效教学的愿景
从教学活动诞生起,人类就不懈地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这一教学理想一直引导人们的教学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有效教学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通过提高效率,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从技术层面看,有效教学至少经历了三种追求:一是扩大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并以相应的教学程序(教学模式)维持;二是挑战固定的教学程序进而形成某种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三是在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系统的设计教学的过程;从有效教学在价值层面的追求看,也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远古落后时代“为生存而教”、近现代发展时代“为发展而教”和当代知识经济时代“为享受而教”。
最新研究表明,世界的教学研究领域已经放弃追寻那种普适性的教学原理、教学规律、教学模式等等,因为教学中根本不存在这类东西,“理解”原本就是教学的内在特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集体创造知识的过程,教学即是研究,教师的教学研究过程即是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对学生的观察、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反思等等,它不同于专业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但是,生产和经济发展不是人类的最终目的,人类自身的发展才是终极目标。“为享受而教”这种教育就成为培养真正人的活动。“有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前人积累下来的各种经验与规则,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让学生变得更“会学”,最重要的是能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科学的美丽、神奇,充分体现学生个人的经验、价值与情感,体会到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享受到教育对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与促进,变得更“乐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生命意义得以彰显、生命价值得到尊重的场所,成为师生一起共同成长共同享受的殿堂,这样的课堂我们称之为“生态课堂”!我们进行的新课改把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指导思想正是代表了这一发展趋势!
2.对有效课堂基本特征及基本要求的界定
好课就是有效的课。我们不强求人人的好课标准一致,但不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并作出基本选择的教师不是好的语文教师。我们比较认同杨九俊先生关于有效课堂特征的概括:主动的参与,明确的目标,挑战性问题,深刻的情感体验,适切的方式,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清晰的反馈,学生有迁移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任何一堂具体的高中语文课须正确回答并处理好七大问题: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是否简明扼要?选择的切入口是否能激发学生思考?教学行为是否是有效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关键内容是否经重锤敲打?教学过程是否有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课堂收束和拓展是否得当?上的是否是语文课而不是别的课?
3.专题教学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
新教材分模块、专题、具体文本几个层次。新教材在认可单元结构的基础上,相对强调文本内容的独立价值,编者意在通过人文专题让学生获得对某一类情感的深刻感知,进而认识世界、建构世界。因此,高中教学尤其不能继续以单篇文本为核心展开割裂的学习,而要相对强化专题意识。构成专题的文本最好能在专题内涵的框架内展开解读,为专题的建构服务。
专题教学须体现出专题意识,任何一篇文章的学习必须围绕原教材的专题核心展开解读和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找准定位;同时,体现出文本意识,强调专题教学并不是倡导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离开教材提供的文本搞泛语文,语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话题的深度拓展尽量先依托文本展开;专题教学更要体现出必要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最好能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推进,不要做空洞的讨论或赏析;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最好以能否转化成可探讨、可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前提;专题教学还要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同时用力不会流泻出优美的旋律,教学要体现出节奏原则,同一专题不同文本之间的研习要讲究相互配合和补充,前后文本的解读力求能在不同形式的对比中,张驰有致地进行。
另外,要高度重视经典文本的个案分析。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材的钻研,尤其独立深入解读经典文本永远是语文教师第一位的工作。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一标多本”背景下,大量新的文本被充实进了各种新的语文教材,广大语文教师本就捉襟见肘的文本解读能力进一步受到挑战。扣不紧文本,课堂满把抓却什么也抓不透的语文课可谓俯拾皆是。
4.有效课堂的三大关键教学行为
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母语习得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其关键是解决如何让学生想学,让学生能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学好等一系列的问题。要让学生想学、学得好,语文课上教师必须掌握“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倾听)”、“有效激励”三大关键教学行为。
有效讲授:教学无论如何改革,“讲授”作为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仍然显得卓尔不凡。以它的“优势”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好老师总是那些善“讲授”的老师、“能说会道”的老师。好的“讲授”是适时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反对过度的、不恰当“讲授”。讲授要追求风格和个性,要从“我们的”走向“我的”。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教师讲的语言要精确精练精彩,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富有节奏感和节奏美,既要做到主次分明,详处泼墨如水,略处惜墨如金;又要循序渐进,张弛有度,过渡自然。当然,讲授有它的局限性,它可能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状态,单调乏味,不容易充分地将学生带进课堂,加上内容过多或过长,使那些缺乏良好注意、记忆力差的学生获益很少。但这不是讲授的过错,而是不会讲授导致的。
有效提问(倾听):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它的关键是能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问题”的有效性与问题切入的角度、资料的提供、思维引导和精神引领的程度有关。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空间上的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回答;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内容上的深刻性。而教师常常以高考和语文的工具性为借口,要么不问问题,一讲到底,要么问一些小儿科的知识性伪问题,问题既不因对象的不同体现出层次性,也缺乏连续性和引导性,无法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自然的节奏;有效的提问同时是以倾听为保证的。我们听了很多的公开课,觉得效果一般,可上课的学生喜欢,为什么?因为名师都是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倾听也是一种对话。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对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
有效激励: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自然是重要的,但似乎还有比“方法”更重要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期望、教师的热情。教师是否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在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教师的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深刻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
5.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基本策略
阅读教学的对话结构由这样三个层次组成:一是师生双方介入阅读,接纳文本的问题,阅读主体与文本主体之间展开对话;二是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重构,置入自己的问题,交流、碰撞,达成文本的历史视界与师生当代视界的有机融合;三是师生自我反思,拓展链接,把文本用于实践,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对话基本处于初级状态:(1)对话要素缺失,教师习惯将自己对文本的领悟或者理解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与文本的个性对话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等资源的有效运用;(2)对话情境虚化,虽然课堂有问有答,但整个对话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对话的价值体现在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上了;(3)对话操作泛化,追求课堂表面繁荣的“满堂问”掩盖了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真正审问、慎思与探索。
构建当代教学论背景下的课堂对话策略,首先需要搭建民主有效的对话平台。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对话需要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多向的交流。因此,对话平台能否成功搭建的第一前提是教学民主,离开了个体平等,对话教学就会被异化成一种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之间的关系;第二师生必须都介入文本,任何对话都是基于文本展开的,文本系统原本处于静止、非在场的沉默状态,只有师生双方都介入文本,使话语复活,变成动态的、在场的言说,师生与文本的距离消失,对话平台才算搭建成功。其次,要找到有效的话题,师生在问答中能够形成基本共识。对话教学中话题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下去。教师设计的话题必须让每个同学有话可说,而不是部分同学的专场。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必定知人论世,复现文本的历史视界,并且由被动接纳问题转而向文本发问,通过重新构置问题,去发掘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课堂留下充裕的对话时间极为重要。第三,通过反思或批判,实现对文本的超越。这是对话的最高层次。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路径选择,尽管师生与文本问答对话的话题会有所不同,但创造、超越性阅读是每一个时代的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6.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向度
一要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价值引导作用,让语文教学体现出时代的特色。(1)让生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2)重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交往合作。(3)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要让评价尽可能激发和彰显出师生的个性。(1)目标多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努力构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综合素质。(2)尊重个性,彰显教师的创造精神。教师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课堂上的教师,不应当仅仅按照一个预设的理想模式,测量教师是否入轨,教学基本功是否适应学科要求,而是应当更多地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确定的有效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活动建构、实施动态生成性教学、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话质量等。(3)关注个体差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能否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的现代教学观念,是衡量课堂优劣的重要标尺,也是课堂是否富于生命活力的重要分水岭。
三要让评价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保障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顺利过渡。从传统课堂切换到现代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认识渐进、实施步步跟进的发展过程。(1)传统教育中的宝贵经验不能完全抛弃。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课堂,需要找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着力点,勿让教师成为新课程计划的阻力;要正确认识知识在人的智慧生成中的基础意义,防止“去知识化”倾向的产生,对于传统教学一棍子打死的冒进理念和做法,是不切实际的。(2)正确估价新课程实施的教育生态。新课程的实施有一个由理念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生搬硬套西方的课堂教学模式。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提高,这应是一个基本的操作思路。(3)注重实效,保证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顺利过渡。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确立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其他诸如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应用,都是次要的,属于从属意义的。没有最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更好的课堂教学状态,真正有效的评价导向应该是目标简单、内容简约、方法简便的。
(二)对有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低效或无效的原因分析
2007年暑假,学校布置教师“谈谈你对新课程及自己教学中的困惑?”“你迫切需要学校为你提供怎样的帮助和引领?”的思考。从收集的信息来看主要指向与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课堂教学。教师普遍感觉自己花了很大力气,但教学收益不佳;(2)关于新课程。总觉得仅仅改变了教材,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仍然与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两张皮;(3)关于学生。为什么仍然是做做都对,考考都错;(4)课程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常常顾此失彼;(5)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化,没有真实的收获。
2007年10月中旬,市五中开展了校青年教师评优活动,全校35周岁以下的教师均进行了公开展示,课题组利用这次机会全面了解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观察、分析、反思,我们发现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教学目标把握不准;(2)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不强;(3)学生作业设计对于完成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拓展性和开放性;(4)教学过程存在教师投入大而学生收益小的无效或低效教学现象。
我们围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现象在全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认真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和产生的原因,撰写了调查报告,并提交给校长办公会,引起了全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深入调研分析了目前高中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和成因。
1.三维目标的割裂
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但是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三维目标割裂的现象:其一,“游离”于知识和技能之外的过程和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是低效、无效的。其二,“贴标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其三,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冷落、忽视了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教学内容的泛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语文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语文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或丧失自我,异化为生物课、历史课、物理课、文化课、思维课、班会课等;或忽视语言文字,重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分析,高唱人文主义,教学内容虚泛、空洞;或教师急于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课文的时间得不到基本保证。
3.教学活动的外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的、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使其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也是这个道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4.教学(层次)的低下
与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相对应,我们把教学分为两个层次: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显然,只有高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教学实际来看,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潜力)。具体从一节课来说,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可以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层次不分明,教师常常花很多时间解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一位文学教授曾经指陈中学语文无效教学的原因,认为主要是语文老师的解读思维活动与学生同在一个层次上,他要讲的不用讲学生就已经自明,即便这个时候老师明智地采用提问方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这仍然是在浪费教学资源。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教师的讲授往往只是对文本浅层次的重复性归结,是学生已经懂得的“真理”,学生不能从老师那里摄入任何有效的、能够生成思维能力的成分。这是当前语文课文本解读最失败的地方。从教学全过程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弱到强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的作用告终。遗憾的是,现在的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教与学始终处于平面、定格的关系,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教支配、控制着学,甚至替代了学,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常看到这样的怪现象:年级和学段越高的课堂,教师教得越多,教得越满。
5.预设和生成的冲突
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冲突的现象。表现之一是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上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表现之二则是生成过多:一方面,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使教学计划的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另一方面,生成过多就会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总之,虽然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从整体上看,教师教学观念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很好地回答价值层面上的有效教学问题,以至于课堂越教越难,学生和教师越来越苦,价值层面的有效教学认为应该持久地培育和保护学生学习基础与发展基础,如学习兴趣、习惯、愿望、态度、方法、经历、体验、能力等,而且培育和保护这种内在的、长远的学习与发展基础特别需要教师投入时间、智慧和耐心,尤其是教师的责任意识,它是教师追求有效教学的力量源泉。
(三)初步形成了有效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的矫正策略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课堂教学由诸多环节组成,只有各个环节优化了,各个细节的效率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提高。根据教学实践和课堂观测分析,我们归纳了一些课堂教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低效教学行为,并探讨了一些相应的矫正策略。
1.低效课前准备
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出现某些教师上课铃响过后,因为手头作业还没有批完或其他事情拖延晚进教室,个别学生课间自己有事或者被别的老师叫去处理事情而等到上课以后才匆忙跑进教室,这些行为都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分散学生注意力。解决策略:教师应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提前2-3分钟进教室,让学生有过渡时间做好上课准备,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和部分学生沟通,这样,上课铃响后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提高了课堂效率。
2.低效时间利用
有些教师由于课前批作业或其他事情的影响,一进教室就发火批评学生或者讲评作业,过了很长时间才匆忙上新课。解决策略:批评学生或讲评作业都会影响学生情绪,特别是那些挨批的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听课,而课前15—2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高效学习时间,教师应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新课教学。
3.低效课堂管理
某堂课,教师正讲得兴致勃勃,学生听的聚精会神,忽然有一个学生高声叫道:烦死了!原来爱做小动作的同桌弄了他,这位教师马上停下讲课去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听完他们的争吵……解决策略:①对于课堂中轻微的违纪行为,教师可以用眼神、声调、肢体语言等暗示学生;②对于某些想故意通过行为获得别人注意的学生课堂上最好视而不见;③可以让有问题的学生回答问题,转移注意力。
4.低效学习方式
这种情况在教学中也是常见的,例子随手拈来,而且执教者课前甚至课后很难知道这一点。解决策略:别把“探究”、“操作”、“讨论”等当作百病良药或课堂教学必用品,每一种教学法都是辨证的,要了解每种方法的优势与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学习方式。
5.低效课堂提问
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会问学生“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发现?”之类的大问题,学生容易泛泛而谈,有时学生学习已经进入新的高度,教师却回过头提了一些低级问题……解决策略:教师要学习课堂提问艺术,可以在学习的“要点”提问,可以提高自身提问的清晰度,可以通过学习了解提问的类型与特点,提高问题选择的准确性。
6.低效课堂练习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课堂练习形式内容重复单调,布置的课堂练习没有层次坡度,要么少部分同学很快做完没事干要么大部分学生苦思冥想做不出来……解决策略:课堂时间有限,作业要精心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清晰的层次性和一定的开放选择性。
(四)初步构建了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通过文献的检索和有关教学理论的学习,构建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课题组已初步构建了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如下表所示。通过实践研究,对构建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进行验证,进行一步优化和完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探索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建立有效教学的教学机制,测量有效教学效益,建立综合、开放、长效的有效教学评价机制。
1、教学准备有效性问题的研究:
(1)备课的有效性问题;①传统的学科备课的问题;②新课程理念下备课的要求;
(2)教学媒体选择的有效性问题;
(3)分析学生现状的有效性问题。
2、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
(1)教学目标制订的的有效性问题;
(2)情景创设的有效性问题;
(3)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问题;
(4)教学方式的有效性问题;
(5)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有效性问题;
(6)教学与课程实施的纵向、横向和内向结构的有效性问题。
3、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1)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问题;
(2)师生互动的有效性问题;
(3)课堂活动的有效性问题。
4、教学反馈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1)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问题;
(2)考试评价的有效性问题;
(3)教师反思的有效性问题。
(五)初步形成了“铜陵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铜陵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
讲课人姓名: 讲课人单位: 课题名称:
评课人姓名: 评课人单位:
评价项目 |
评价要点 |
符合程度 |
完全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
教学目标 |
(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 |
|
|
|
(2)可操作的程度 |
|
|
|
学习条件 |
(3)学习环境的创设 |
|
|
|
(4)学习资源的处理 |
|
|
|
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 |
(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 |
|
|
|
(6)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 |
|
|
|
学生活动 |
(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
|
|
|
(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 |
|
|
|
(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
|
|
|
课堂气氛 |
10)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 |
|
|
|
(11)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 |
|
|
|
教学效果 |
(12)目标达成度 |
|
|
|
(13)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
|
|
|
(14)师生的精神状态 |
|
|
|
学科特色 |
(1)创设语文学习情境 |
|
|
|
(2)教师范读及学习示范 |
|
|
|
(3)教学语言面貌 |
|
|
|
其他 |
|
|
|
|
评价等级 |
A |
B |
C |
D |
|
|
|
|
评语
|
|
|
|
|
|
|
|
课堂教学评价基本登记评定办法:
评价要点 |
评价等级 |
如果有7个或7个以上评价要点为“不符合”程度的 |
D |
如果有6个或6个以下评价要点为“不符合”程度的 |
C |
在没有任何评价要点为“不符合”程度的前提下 如果有6个或6个以上评价要点为“基本符合”程度的 |
B |
在没有任何评价要点为“不符合”程度的前提下 如果有9个或9个以上评价要点为“完全符合”程度的 |
A |
(六)教师和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可喜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学生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可喜成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生成了一批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发表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研文章,教师论文、课件等获奖颇多,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课程发展要求的新型语文教师队伍,课题研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1.教师论文发表
奚家福《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步探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操作策略》分别发表在《铜陵教育》05年第1期、06年第2期。
刘志胜《多元化学生作文评价的策略与价值》在《学语文》2006年第5期发表,《斑羚飞渡》《珍珠鸟》《华南虎》《马》《豺》等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发表。
潘明球《纷繁的结构 精妙的说明——〈叫三声夸克〉课文赏析》、《抓住特征 突出重点——〈凡尔塞宫〉的说明艺术》两篇论文发表在《语文学知报》上。
邹颖《增强作文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发表在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语文》2007年第6期上。
崔应虎《抓住情境,促进写作》发表在《科教文汇》2008年3月下旬刊上,《优化班级语文环境,增强语文教学有效性》发在《学语文》2008年第4期上。
姚跃进《坚持科学发展观 提升学校文化力》在《铜陵日报》(2008年1月29日)发表,2008年3月,姚跃进《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中国古铜都》发表。
2.教师论文、课件等获奖
2006年3月,潘明球《皇帝的新装》、崔应虎《天上的街市》在全国中学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
2006年5月,潘明球《不可或缺的一项语文素养——“听”》在安徽省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2007年3月,论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中实施〈新课程标准〉》获2007年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艺术成果一等奖。
2006年9月,奚家福撰写的《偶像与追星》在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评选中荣获市一等奖。2006年10月,奚家福在安徽省电教论文评比中,获省三等奖。
2007年6月,邹颖在铜陵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荣获市一等奖。
2007年8月,奚家福、丁坚《重建校园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当务之急》荣获安徽省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
2007年9月,崔应虎《给语言文字插上多媒体的翅膀》在全县电教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将进酒》课件在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007年11月,邹颖《让预设与生成演绎语文教学的精彩》在安徽省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2008年5月,崔应虎在铜陵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荣获市二等奖。
2008年5月 ,中学语文教育论文省、市两级的评选中,铜陵市教研室刘志胜《多元参与 立体呈现 关注过程 促进发展——多元化初中学生作文评价的探索》荣获省一等奖,铜陵县二中崔应虎、铜陵市六中邹颖均荣获市一等奖。
2008年10月,姚跃进在铜陵市校长论坛征文评比中,荣获市二等奖。
2008年10月,丁坚《与朱元思书》在2008年全省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中,获多媒体课件二等奖。
3.辅导学生竞赛获奖
2006年6月,奚家福指导的学生方蕊在铜陵市高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市一等奖。2006年7月,崔应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中获优秀组织指导奖。
2007年3月,崔应虎在全县青少年“红色之旅”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中,获“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2007年6月,奚家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中获优秀组织指导奖。
2008年4月,奚家福辅导李雪婷在“知荣辱,树新风”爱国主义教育读书征文评比获市一等奖,辅导吕紫凡在“知荣辱,树新风”爱国主义教育读书征文评比获市二等奖。
2009年2月,奚家福辅导赵琴诵读作品《献给母校40岁生日》在全省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荣获省三等奖。
2009年2月,奚家福辅导李伶俐在全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及语文规范知识大赛中荣获省一等奖,姚跃进、丁坚等辅导夏菁、黄浩、莫叶婷在全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及语文规范知识大赛中荣获省二等奖,丁坚、潘明球等辅导高蓉、周芳、陈翠、佘雪梅、胡菁、陈登云、张娴娴等在全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及语文规范知识大赛中荣获省三等奖。
4.课题研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2006年8月16日,奚家福在安徽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作了题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专题报告,教学案例《观潮》在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作了交流。
2007年10月,丁坚被评为铜陵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先进个人。
2007年10月,刘志胜主持编写苏教版高中语文《同步作业》之《语言规范与创新》。
2008年5月,刘志胜撰写的《多元参与,立体呈现,关注过程,促进发展》在2007年度安徽省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008年10月,奚家福因在电化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被安徽省电化教育馆评为全省电化教育优秀工作者。
2008年12月,潘明球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被教育局评为第三届语文学科带头人。
2009年2月,奚家福在全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及语文规范知识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省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辅导学生成绩突出,荣获优秀指导奖。
2009年4月,奚家福、刘志胜撰写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邹颖撰写的《倾听与评价: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均在2008年度安徽省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并经评审荣获二等奖。
2009年5月,丁坚执教的《沁园春 雪》在2009年铜陵市中学语文优质电教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五、关于课题研究的困惑和思考
本课题历时三年,行将告一段落,但本课题的研究远没有结束。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出来的教训,同样是本课题重要的成果之一。
1.课题组在学校调研的时候,个别化、选择性地走进课堂,对课堂的实际教学生态知之仍然不够多。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中,我们预设“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这一点实际上落实得不够,从而致使研究的规范性和针对性有了折扣。
2.课题组对语文有效教学相关因素的认识还不充分。语文是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五四以来,百年演进,流派众多,理论更迭较快,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其习得的规律,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怎样学语文?如何推进语文教学的高效运转?其中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不言而喻。本课题研究的范畴虽然仅仅局限于高中语文,且是课堂教学,但关于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矛盾一个也无法回避。因此,研究的内容仍然偏多,面仍然偏大,对某些具体环节的深挖也不充分,如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课堂中预设和动态生成问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相辅相成问题等等,因此,成果还不丰富。
3.高度应试教育背景下,贯彻新课程理念,需要践行者的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尝试的步伐再迈开一点。相对于此,课题组显然还缩手缩脚,推进的策略和措施,整合、验证别人的理论偏多,原创观点并大胆付于实践的还相对偏少,一些看法还未经过时间的充分证明,正确与否还要进一步认证。但我们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以语文学科抱有深厚的热爱之心与探究之情,坚持不懈地在这块园地里继续辛勤耕耘,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终究会成为历史。
六、本课题的后续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早已浮出水面,正以不同形式在各地、各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备课是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备课虽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有效备课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可是根据调查发现,新课程下的备课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甚至发现不少老师对备课的认识失之偏颇,把备课视为“例行公事”,把编写教案当成应付检查的“苦差事”,自觉不自觉地把备课当成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以致把教学过程变成了“资料→教案→黑板→学生→笔记→考试卷子”的分数“生产流水线”,置大纲、教材的整体于不顾,把学生当成了知识容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老师们在备课上大多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如过于依赖教参,缺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过于关注教法,缺少对目标的准确把握;盲目拓展延伸,忽视教材自身资源的挖掘等,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为此,我们又提出“高中语文教师有效备课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探讨不同类型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基本理论、形态、模式,以期达成实施语文课堂有效备课、有效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研究》作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高中语文教师集体备课是实施语文新课程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更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
1.实施语文新课程需要集体备课
语文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新理念,以“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新体知识系出现时,就其备课形式而言,谁都没有经验,虽然在各地的实验区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仍然存在很多困惑,所以我们要从头做起;高中语文新课程体系庞大,高中语文课程大体上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其中必修五个模块,选修六个模块。无论必修还是选修都面临时间紧,任务重、考核难度大等问题。跨学科问题比比皆是,远远超出语文教师原有的知识范围,所有这些不允许语文教师单打独斗。
从语文新课程上课内容而言,我们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我们没有这样的精力去完成;从每一位语文教师本身而言,其知识层次,教学经验,教学艺术千差万别,不可能设计出十分完美的教学流程,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他人的成果经验的同时,又需要同行更加密切的分工、协作与实现资源有效地使用和共享,所以实施新课程需要集体备课。
2.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集体备课
教学是一门厚重的艺术,备课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要我们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的精神去研究,必然形成有效的教学规律和理论,反过来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就会有一个很有效的教学规律去遵循。如果在理论框架内,让它服务于教学,必然会在教学反思中再完善,这样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地语文教师的专业思想,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理论的完善离不开群体,所以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集体备课。
3.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集体备课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研究的首要方向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做到教材、教法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求我们要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充沛的精力,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而学生的创新与创造,需要我们用智慧最大限度地去雕琢,显然我们单人显然力不从心,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集体备课。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
2009年4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