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阴阳三行论:火阳明、土中气、水少阴 2.五行属性归类 3.五行归类的意义 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不同状态有3种:一是重阳极限状态;二是重阴极限状态;三是阴阳平衡状态。 古人为了更加简洁明晰的表达阴阳,便将阴阳变化规律中的重阳极限状态以“火”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阴极限状态以“水”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阴阳平衡状态以“土”的形象来替代表示,于是就产生出了火、水、土这3种物质。火、水、土为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的3种不同存在状态,它既是动态的又是相对静态的。
3行和阴阳的关系 火 、水、 土 。 阳明极限状态、少阴极限状态、阴阳平衡状态。
将阴阳运动变化产生的3种状态进行了形象化的的处理后,大大地方便了记忆,以这些日常见闻的物质形态为形象,有这样的最大好处,在实践的运用中,只要记住了3行中的火、水、土,明白了它们只是一个个表面上外在性的形象化代表物,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掌握了统管一切事物的3个行列的性质特点,可以轻松地掌握阴阳在运动变化过程中3种不同状态的具体性质,明白到水的真实本质为重阴极限状态,火的真实本质为重阳极限状态,土的真实本质为阴阳平衡状态。 在长期的实践运用中,3行为3种性质状态的实质逐渐被人们淡化,而水、火、土这3种物质则被人们误当为3行的本质,所以一说到3行,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就是在说水、火、土。 阳极而阴,阴极而阳,这个也应该看得懂,现实中有很多例子证明。 例如以3行特点来比象说明内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胃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胃属土;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3行是指气体的3种运动方式。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3行,是指水、火、土3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3种具体物质本身。3行学说是以3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3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3行学说用3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3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3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3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①说明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胃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胃属“土”;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胃,脾胃(土)化生水谷精微以下行以助肾水。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