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目录 定义 内容 使用方式 指导思想 备课模式 定义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 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 可以采取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再由教师精讲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和管理,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导学案”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1、关注学习方式改善。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关注校本研修实效。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和管理,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实施细则: (一)“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周集体备课 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5、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6、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编写“导学案”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3、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具体要求: 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 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⑴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⑵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⑴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⑵预习疑难反馈、课文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⑶师分题(如重点词组或句型练习),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⑷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⑸穿插巩固;⑹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教师必须提高三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⑶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四)“导学案”基本格式:
(学科)导学案
课题 课型 执笔 审核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
2课堂研讨
3延伸拓展
(五)有关保障措施: ⒈实施“导学案”后,原则上停用除与教材配套练习册外的教辅材料、除“导学案”与“周周清”或“单元清”巩固练习卷外,不得另外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并按标准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 ⒉周周清、每次月调研考试题必须有不低于60%的内容来源于教材和“导学案”的原题型。 ⒊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⒋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建立“631学习小组”。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即将全班学生分成10个“6人异质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两个3人组。有问题3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6人组讨论,再不行提交课堂全体讨论。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1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达标、纪律、卫生等。一周评一次参与积极的小组和个人(每参与一次发言,本组所有成员都加1分)。 ⒌实施“导学案”的学科教师,学校将发放适当的集体备课津贴。 ⒍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①看学生气氛是否浓厚;②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③看学生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⑤看效果,看效率。学校评课标准,强调两个字:一是活,看学生参与和学生气氛;二是实,看课堂是否很实效,看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花园乡小学导学案编写和使用要求 一、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生本教育原则:生本教育思想是指导全优课堂的重要理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 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主张“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导学案设计必须体现生本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信任学生,注意留足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自主学习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预习习题的设计一定要为学生学习新课服务、为合作探究做准备。 3、可操作性原则: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案,编制要指向所有的学习内容,要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渗透。做到:内容全面覆盖,重点难点突出,学法指导科学,要求清楚明白,语言表述准确。总之,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可操作性原则,这样才能使导学案具有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 4、因材施教原则:导学案的编制要根据本班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在集体备课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实际情况,设计导学案。杜绝导学案简单化、剪贴化、粗放化。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编写包括课前自学、课中探索和当堂检测三个板块。具体由以下九个部分组成。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要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与基本技能等; 方法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的方法和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真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 学习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可操作,切忌空洞,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文本呈现时不强求分维度项目表述。 2、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并依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以利于学生在学习时集中精力、克服困难、把握重点。 3、知识联系: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学段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呈现给学生,以利于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4、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学习活动方式的指导和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包括学生要重点理解教材中的关键词句、内容等。学法指导要体现在学生具体学习过程中,切忌空泛。 5、问题结构: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构图和程序链,要有层次和联系,以利于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顺利解决重点问题,并能体会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反思感悟:学生学会每个知识点、解答每道题都要进行反思,要把得失总结、真理领悟、生成质疑用双色笔写在导学案上。便于有效开展展示交流、复习巩固活动,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7、练习尝试: 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 基础训练题:结合学习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题量控制在50%左右,难度在0.8-1.0之间。 小型综合题:结合学习内容,选编综合性较小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题量控制在30%左右,难度在0.5-0.8之间. 拓展训练题:结合学习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较强的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课上合作探究后完成。题量控制在20%左右,难度在0.3-0.5之间。 8、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点拨、引导下完成。 9、达标检测:检测题的设计一定要围绕新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核心内容,突出重点,围绕目标,有针对性,要“精”、“准”、“短”,设计一定要将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主次排队,不求面面俱到。 (三)学案的编写过程 1.学案的编写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师生共用”的精神。学案的编制,要由备课组集体完成。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先由备课组集体讨论,每个人都发表看法;然后做好细致的分工,每一节课由一名教师主笔,接下来由组内评价、审议草稿;定稿之后印发给学生;最后由首先使用的教师反馈课堂效果,为其他人授课的改进提供建议。 2.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即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一般应该是较有经验的老师。 3.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 4.备课组长初审后至少提前二天将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 5.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定。 6.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也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学案,即进行课前备课,使讲学稿具有个性特色。 7.教学时师生共用学案,教师课后在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内容。 (四)学案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使用学案进行教学,就是“拿来”,可以选择,可以取舍,可以更新内容。更新的内容不少于四分之一。总之,要创造性的使用它,灵活地使用它;而决不能变成“教学案” 1.要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的时间、氛围要得到保证和营造。 2.各教研组长要把好学案的审核关。 3.要有效利用学案,提高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4.加强年级组学案使用情况的抽查和情况通报。 5.要贯彻“明确、实用、高质”的六字方针。 “明确”:(1)要分课时;(2)突出难点和重点;(3)步骤明晰。 “实用”:讲究讲与学的合一。 (1)以训练为主;(2)以难以讲清的内容为主;(3)以举一反三内容为主。 “高质”:要注意质量和效果。要避免轮流制作,要请有经验的教师把关和制作;要避免分头制作,闭门造车,要集思广益;要避免抄袭现成教案,要有集体智慧和创造,要结合学生实际。 “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所谓“导学”是指以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案的使用 (一)学案使用时的基本操作程序 1、结合学案 课前预习 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小组互助 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精讲点拨 解难释疑 精讲释疑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适时点拨; 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应针对疑难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4)达标训练补偿矫正 教师应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巩固总结 反思领悟 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可提示学生:想一想,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可将启示、疑问在学案上写下来,或者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长期坚持这样做,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6、预习指导 用约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对下一课时的内容进行预习。重点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重点难点和要完成的任务等方面预以指导。为学生预习做好思路和方法上的铺垫。 (二)关于学案的批改与保存 对学困生要加强指导,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基础题。达标练习要当堂完成。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做好学生的订正和二次乃至三次批改工作。对学生的错题要建立错题档案。学生的学案交学校统一保管,到进行复习时再下发给学生。 (三)学案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1、在使用学案导学时,要注意学案中各个知识环节间的过渡与转换,设计过渡语进行转承连接,既增强知识间的前后的联系贯通,又可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下去的强烈欲望。 2、实施过程中,教师决不能放手,要给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演好“导演”的角色。。 3、运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要个别辅导,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被遗忘的角落里。 4.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精心设计的学案,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又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要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案的价值,重视学案的使用。 5、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适时鼓励,以提高其学习兴趣。 总之,学案的使用,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热情参与进而由兴趣向进一步探索的方向过渡,较好地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问题,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案的使用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
(学科)导学案(小四号 宋体字 居中)
课型:XX 执笔:XX 审核:XX 时间:XXX(五号 楷体字)
【学习目标】(黑体,小四号) 1. 2. 【学习过程】(黑体,小四号) 一、 自主探究(黑体,小四号) 1、 2、 二、合作探究(黑体,小四号) 1、 2、 三、 拓展延伸(黑体,小四号) 【 自我测试】(黑体,小四号) 1、 2、 【学(教)后记】 说明:正文采用五号、楷体字,行间距设为固定值15~18磅之间; 页面设置B5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1.5cm,页眉、页脚的内容可设为奇偶页不同; 编号或序号尽可能不使用自动编号; 图形的排版格式设为四周环绕,并移放到合适位置; 使用下载的网上内容应先清除格式后(一般先粘贴到写事本中后,再重新复制到word中按上面要求排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