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业园区产业关联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乔希东 摘要:一个没有产业关联性的工业园区,在外表上看起来可能是豪华而整洁的,但其竞争力是脆弱的。如何缔造工业园区的竞争优势?如何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如何让招商引资工作摆脱土地和税收优惠的价格战?本文从产业链网络的角度作出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工业园区 产业关联性 产业链网络 区域经济 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工业园区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工业园区已经成了各地经济的“增长极”,成为各地城市化的推动力,也是地方政府官员升迁的发动机。但随着土地的紧缺性日益显现,原有粗放的工业园区发展策略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通过在各地的调研我们发现,大多工业园区尤其是县级工业园区,在建立之初对产业布局和土地的集约利用上几乎没有任何考虑,只要是项目就可以上,只要是投资就欢迎,导致了园区的发展非常粗放。可能工业园区外表上很豪华,非常整洁,甚至是花园式单位,但始终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力,使得政府工作人员不得不疲于招商引资,而招商引资最终是陷入土地和税收优惠的价格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通过我们的调研和分析,发现问题主要出现在三个方面: 1、主导产业不明显,没有形成自己的园区特色。 由于建设之初没有规划,招商引资时没有要求,没有主导产业就变得非常正常,自然园区也就没有特色。而一个没有特色的园区,就如同没有特色的产品一样,很难有自己的竞争力。 2、园区内产业的关联性不强,没有形成协同效应。 园区内产业没有很强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工业园区仅仅是把企业聚集在一起,但企业之间很少有合作,或者合作都在低层次上进行,没有明确的产业分工,更没有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创新的机制。研究机构、高校、服务中介结构等,也没有跟工业园区形成协同发展模式。这样的工业园区即便豪华,即便规模大,也一定不强,仅仅是用众多企业的简单堆积而已。 3、没有形成工业园区品牌,使得招商引资工作不得不陷于价格战。 一个没有品牌的工业园区,就如同在集市上买粮食一样,由于产品(土地+厂房)极度雷同,最终就是以价格战来解决竞争。并且由于没有形成品牌,也就没有品牌积累,招商引资工作就不得不疲于奔命,时时被动。 如今,国家的竞争力基本就约等于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对大多数县市而言,其工业园区的竞争力也基本决定了本县市经济的竞争力。没有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工业园区,区域经济是不会有竞争力,发展也就没有后劲。 如何提升工业园区的竞争力呢?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升园区内产业的关联性,缔造产业链网络发展模式。 所谓的产业链网络发展模式,是指在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围绕园区的主导产业,建立起专业化分工合作的方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链网络,简单可以分为垂直网络和水平网络。垂直网络以产品价值链为主导,通过分解工序,使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工作,许多企业围绕产品的生产销售,构成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上下互动的网络生产体系。水平网络,是指以竞争企业、相关企业等,以共享资源为纽带形成的竞争-互补的网络生产体系。由于工业园区内部同类企业的生产具有相似性,产生竞争,同时企业在生产和创新能力上又具有差异性,形成互补,从而形成竞争-互补的产业组织关系。而共享的资源包括原材料和技术、信息、市场和人力资源等。 国内目前最有竞争力的一些工业园区,基本上都走向了这种产业链的网络发展模式,无论是广东的深圳、东莞,浙江的绍兴、温州,江苏的昆山、苏州等都属于此列。 作为大多县市而言,在工业园区的维护和发展中,朝着产业链网络发展模式努力,就会逐渐缔造出有竞争力的工业园区,就会缔造出有品牌的工业园区。一旦一个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链网络,在这个园区产业链网络上的企业,会获得在别处工业园区无法获得的资源和效率,而这个工业园区也就建立起明确的竞争优势,从而跳出惨烈的土地价格战。有了有竞争优势的工业园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自然也就形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