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不可不知的修心要诀

 净智 2011-11-19
说出心中的感激
  偶然,他去听一场演讲。

    演讲者讲述的是关于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在演讲中,他引用了195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艾伯特?史怀哲说过的一句话:“有时候,我们心中的火焰熄灭了。但是,当我们遇到某个人时,它又会再次燃烧起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对这个重燃我们内心火焰的人心怀最深的感激。”引用名人的话这是常有的事,并没什么特别的;这一次不同的是,演讲者藉此与听众进行了互动,要求他们用几分钟的时间,回想在生命旅程中曾经重燃他们内心火焰的某个人。接着,还让听众写下心中想到的那个人的名字,并在未来的72小时内行动起来,用打电话或写信的方式,亲自向这个人表达感激之情。

 

他感到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于是照做了,且做得非常认真,差不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找到他十分想感激的一位小学老师的通讯地址。他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让他颇感意外的是,老师很快地给他回了信。他是流着泪读完那封信的……

 

“你可能不会想到你的来信对我来说意义有多么重大。我已经83岁了,独自一人住在一间屋子里。我的朋友全都离开了人世,我的家人也已经不在了。我教了50年的书,却是第一次收到学生的感谢信。我曾经简直对我一生所做事情的价值感到过怀疑。我将反复阅读你的来信,直到生命的尽头。”

 

向朋友们提起这件事时,他几乎是哽咽着把话讲下去的。他说:“每一次同学聚会,我们总会说起她。她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我们爱她!可是没有一个人告诉过她……直到她收到我的信。”

 

 

在我们几十年的生命里,总会有那么一个、甚至几个人——朋友、亲人或者是长辈、师长,给过我

一个不可不知的修心要诀

  修正自心,使之不断趋于慈悲并证悟空性,这是所有学佛的人唯一需要精勤所做的事情。当一颗心真正具备了圆满的慈悲并彻底地证悟了空性,这颗心就叫做“佛”。

 

  为了使自心能够不断地向着慈悲和空性的方向前进,我们首先必须有牵引自心向着既定方向前进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不断在心里真诚地发愿,也即经常在心里认真地对自己说:“我要如何如何……”。

  

  比如,要使自心变得善良,就需要经常认真地对自己说:“我要善良!我要戒除一切不善的思想、行为和言语!”经常这样不断地在心里真诚地发愿,身口意就会变得越来越善良。反之,要使自心变得自私,就经常不断在心里认真地嘀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个人经常这样在心里发愿,就会越来越自私。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不断发愿、不断在心里下决心几乎是改变自心或者实现一个目标的唯一方法。所以,作为一个修心者,对这个修心要诀不可不知!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也发现,不断真诚地对自己说:“我要如何如何……”——这种方法是心在作决断,在下决心,在作自我暗示,不断重复可以起到不断巩固所下决心的作用,并能排除混乱无用的思想和念头,激发与决心相应的行为,是一个人改变性格或者实现任何一个目标的最有效的办法。

  

  要使自心达到某个状态,或者在行为上完成某件事,首要的前提就是在心里认真地说:“我要如何如何……”。缺少了这个发愿前提,人类的任何事情都无法承办。比如,我们要来到这里放生,首先需要真心实意地想:“我今天要去放生”,心里没有这个想法,我们今天怎么也不会来到这里放生。一件事情,只有首先在心里想到并发愿去做,我们才能做到。从来没想过要去做某事件,这件事永远也不可能自动成为现实。

  

  如果,你要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就要不断在心里认真地对自己说:“从今之后,我要快乐!我决定,不再为一些无所谓的小事悲悲戚戚,也不再为自身的得失荣辱忧愁、悲伤;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无条件快乐的人,在心里培养快乐的秉性。”通过这样反复认真地、一遍又一遍地真诚发愿,你就会发现自心慢慢地变得快乐了起来。

  

  如果,你要想成为一个勤勉的人,你就要在心里不断认真地重复:“从今以后,我要勤勉!戒绝一切懒惰和懈怠,绝不贪图感观上的享受!我要认真勤勉地工作、操持家务、完成朋友委托的事情,努力行持一切善业!”

  

  如果,你要想成为宽容的人,你就认真地在心里经常对自己说:“我要包容一切!不再为一些小事喋喋不休、斤斤计较!”到一定时候,你自然就会渐渐包容别人,包容一些你以前几乎不能包容的事情。

  

  佛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当我们精勤地利用不断发愿的修心要诀,就能使得心向既定的方向前进,并在行为上完成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发愿——这个殊胜的修心方法,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就可以在我们内心培养起人世间的一切美德,将一切恶习从我们的内心扫除。

    

  作为一个大乘佛子,在世俗显现的层面上,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得自心不断趋于慈悲,发愿救度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使他们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安乐。所以,每天我们都要认真地修行,真诚地发愿彻底舍弃自我,将一切众生当成自己的父母看待,对他们在轮回中遭遇的种种痛苦生起强烈的悲心。

  

  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心作佛,心就是佛;心作菩萨,心就是菩萨;心作僻支佛,心就是僻支佛;心作阿罗汉,心就是阿罗汉;心作善,心就是天人;心嫉妒,心就是阿修罗;心或善或恶,心就是人;心愚痴,心就是畜生;心悭吝,心就是饿鬼;心嗔怒,心就是地狱众生。十法界的圣人和众生,都是心不断发愿、顽强造作而成!

  

  发愿就是心在立志,发愿就是心在取舍,发愿就是心在造作,发愿就是心在选择,发愿就是心在避免无意义的活动,发愿就是心在激励自己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前进!

  

  一个人的心中只有具备了正确而崇高的志向——为众生的解脱而奋斗一生,这样的生命才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没有志向的人生,就是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无聊、空虚和散漫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即使活上一大劫,也没有丝毫意义。

  

  在这大多数人已渐渐遗忘“佛法就是心法”的时代,在这各种似是而非、远离修心实质的说法反而受到重视的时代,在这众生完全把自心淹没于外境、并将自心的苦乐交付于外境的时代,让我们运用佛陀传授的这个殊胜修心要诀——发愿,认真地、坚决地改造自心、修正自心,使之不断趋于慈悲和觉悟,最终成就圆满佛果!

 

也许是生活的历练和人生的阅历让我们的激情不断冷却下来;让我们心静如水,甚至心如坚冰,逐渐忘却什么是感激。而当我们不懂得感激的时候,快乐和幸福也渐渐地远离我们而去……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你正感受着心灵深处那一颗火焰曾经带来的温暖和希望,那么,不要忘了说出你的从来就不曾淡忘的感激……对着那个曾经重燃你内心火焰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