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教学讲座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wdzajcx 2011-12-05

教育教学讲座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对“教育教学讲座六之九(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分为三个版块: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二是关注每一个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验报告.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从2004年9月起,我县中小学起始年级整体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至今,已有四个年头了,回顾新课程改革的历程,我们深知当前中小学教育仍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那就是: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心灵的战争”,课堂,是“心灵战争”投射的真实影像。关注这场“战争”的现状与走向,我们别无选择地将目光聚焦课堂,尤其是课改的主战场、主阵地——农村课堂。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提高40分钟、45分钟教学效率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1、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角度来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其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⑴课堂有效性包括:一是课堂教学的速度,是指在恒定的单位时间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二是课堂教学的密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教学任务的程度,课堂教学传授新知识越多,其教学密度越大。如果一堂课松松垮垮,没有足够的思维密度,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提高思维密度即设法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三是课堂教学的难度。它是指学生学习时的难易程度,过难,学生不理解,是浪费;过易,既降低了教学要求,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浪费。四是课堂教学的时间。

⑵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是光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或收获大不大,即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就是看学生是否有进步有发展。衡量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而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要看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四个标准”: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

⑶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每个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应该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

1.2、当前初中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⑴当前教学中,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这种敬业精神是可嘉的,是可圈可点的,可最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提升仍在原地踏步,较高的投入换来的是较低的教学效率。虽然新课程改革实施了三、四年,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有所改变,但是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讲课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不得其要”的局面,造成这种“高能低效”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这些现象中看到问题的症结。

①现象之一:教师提问缺乏有效性。教师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废话太多,提问不明确,难易不当等,从而造成学生的无序思维、无效思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②现象之二:学生思考缺乏有效性。课堂教学活动,追求“量”忽视“质”,缺乏对内容“少而精”的提炼,课堂教学没有深入开展探究活动,过多停留于表面上的热闹。即使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我们常常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场面热热闹闹,学生热火朝天,似乎人人都在主动参与,透过这种热闹的场面,不难看出其中的肤浅与浮躁。

③现象之三:课堂探究缺乏有效性。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在课堂探究中常有许多学生不按照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有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不知不觉地自己玩耍起来,自主滑向于自流,有时候组内的个别学生成了小组的主角,包办了全部任务,其它学生变成了旁观者。

④现象之四:课外拓展缺乏有效性。新课程中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学生在课堂时间外自主探究活动。这些活动光靠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经常会在课外加以拓展,让学生继续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可是,有多少学生真的去探究了?又有多少学生的探究成果有所反馈?缺乏教师指导与督促,没有反馈结果的课后探究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并不会取得多少实质性的结果。再加上面临安全的担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株连九族’,谁敢冒险组织实践性活动?”

⑤现象之五: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当前教师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是靠经验累积而不是科学理论的指导,部分教师把握教材能力较差,他们不分教材的重难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混淆不清。从我校来看,不少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仍是只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对不同程度的教学要求分配相同的注意力,平均使力,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而出现了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田内损失,田外补”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⑶从分析以上现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1.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基于以上的“低效”现象,当前的课堂教学之所以低效,究其原因,首先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包括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等;其次是课堂实施的低效运作,教师不能按教学预设较好地驾驭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较大,课后的拓展延伸走过场,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⑴强化备课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是用他的终生来备课的”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许多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了多遍,熟能成诵,仍然一丝不苟的备好每一节课,力求常教常新。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加大对备课和备课管理的力度。

①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课前准备充分与否,会直接导致课堂效率和教学的成功与否。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彻,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忽视了教学资源在建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最终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为了确保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校自2004年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ⅰ学校成立学科备课组,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考勤制度,每周利用晚间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反思和课堂教学设计研讨为主,教学反思以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每次集体备课做到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主要由学科骨干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准备的备课材料提倡教案、学案一体化,备课材料必须为电子文档。

ⅱ中心发言人应认真梳理和总结下一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逐一细化,内容要尽可能全面,要紧扣教材并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有所拓展。中心发言人应认真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流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细节,特别是新知识点的导入、教学重难点的深化和复习、小结等,要体现创新性、可操作性。集体讨论后,集体备课材料由中心发言人修改、补充,交给备课组长安排统一使用。中心发言人教案、学案、在每月教学过程检查中由教导处评定得分,并与组内考核挂钩。

ⅲ集体备课坚持“四定”、“五备”、“四统一”。即:a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b备教材、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c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训练反馈、统一教学进度。

ⅳ新课标强调“因材施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校要求在编写课堂教学设计预案时,要理解教材,要研究教材中每个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内涵,研究教材中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教师在没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就动脑设计预案,那么设计的预案将偏离教学目标,从而人为造成课堂教学的“高能低效”。

ⅴ备学法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只有全面掌握了学生的现状,才会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体现出来,一堂课学生要有所发展,首先要明白学生的起点在何处,有哪些已有的知识,有哪些已会的技能,在备课组中,主要明确学生的共性情况,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起点也不相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应体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发展。

ⅵ备材料即课前的材料准备情况,材料准备太多,一下子呈现,学生的思维广度扩散了,但学生的思维深度就会大打折扣;材料太少,太简单,学生的思维就会容易定势。因此,建构有结构的材料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②重视教学设计检查评定,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益。备课为上课服务,科学有效地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ⅰ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修改了《备课笔记检查与评定实施办法》,由只重视教案的数量和结构逐步向重视教案质量的方向转变,把备“三维目标”、备重难点、备学法、备教学方式、备教学策略作为教案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ⅱ要求备课应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克服机械性照搬照抄教材内容和他人教学案例的现象,努力形成有个性化特色的教案。针对我校的教师业务现状,我们提出各阶段教案检查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新课程改革实施初期,重点要求教师设计教案应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重点备师生行为方式,中期重点要求教师备课堂活动,备教学策略,当前重点备“三维目标”以及实施目标的策略。

ⅲ学校备课笔记检查实行量化考核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设“五个等级”,即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存在不足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⑵以教带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实践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每学期都制定了具体详细地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重点抓了下面两方面工作:

①对课堂教学采用“实践跟进”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校规定备课组成员每周听组内教师课不少于2节,中心发言人每周对组内教师开课不少于1节,通过深入组内课堂听课评课,检查教学预案的落实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评价教学效益,为改进后期集体备课工作提供依据,对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②组织大规模地课堂教学听课评比活动,引领教师向课堂要质量。每学年,学校成立听课评比领导组,听课评比活动分文理两大组,原则上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参加,活动一般历时近两个月,平行班教师应在同一教学内容下,分别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都到班听课,并针对整个活动中反映出的教师教学理念、教材处理、基本功、学生习惯培养、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研讨。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课堂教学工作的发展,创建了生动活泼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教师关注课堂效益,聚焦课堂质量。

⑶以研促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此,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①积极开展典型案例研讨活动。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重点开展了典型案例研讨活动,学校先后花了近二万元资金购置了教学音像资料,开通了校园网络,90%以上的教师家庭都接通了互联网;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组织教师集中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录像,借助优秀教师或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录像来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教研活动时让教师们一边观摩,一边根据需要,随时回放教学片段,定格了解细节,反复解读反复研讨;在引领教师反复研讨优秀案例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行为与理念,发挥了集体研讨的优势,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案例研讨作为一种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开展“实践反思,行为跟进”式的教学反思活动。“实践反思,行为跟进”式的教学反思就是有批判地在教学行动后进行反思。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后的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真正发挥教学反思的实效性,我校每学期都分年级分学科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探讨。每次反思研讨活动,先由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针对“教学反思应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注意什么?”等问题进行指导,然后老师们开展讨论。通过研讨,大家普遍认为教学反思在内容上要做到就事论事。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点点滴滴,也可以分析一个现象,解决一个问题。同时把写教学反思与讲课堂中的“故事”有机地结合,通过教学反思促使教师积极查阅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逐步解决了教学反思存在空洞、形式主义等问题,真正落实了“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的教研原则,促进了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成长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③加强教师间教学常规的交流,不断提高课堂有效性。每学年,我校都要开展一次教学常规交流、检查活动。交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备课本的规范书写,作业批改、订正情况以及听课交流等情况。在正式交流之前,先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学习教学常规细则,使每个老师明确教学常规的各项内容。交流检查活动一改以往行政组和教研组长检查的做法,而是让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到学校教学常规的交流检查之中。通过分年级、分学科推磨式的交流与检查,不仅让每位教师查漏补缺,反思改进自己在教学常规中的不足,也在交流中,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与长处,提升自身教学常规的落实能力;通过学习交流活动,全体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学常规观,以更加严谨、科学、探索、务实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网上学习等方式,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引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片、县、市级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让教师在各种课堂大赛中锻炼成长,逐步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和艺术,从而成为让他们尽快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为名师,从而带动全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目前,我校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教坛新星1人,获市级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2人次,县级教学能手6人。

⑷实施精细化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常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重新认识教学常规,抓实教学常规十分重要和迫切。

①实施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建立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学生一日学习常规》等规章制度,并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课堂教学力求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学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课堂我主宰,我为成长而快乐”的内涵。作业布置做到“三布三不布”,即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探讨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层次性、选择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的作业,布置课外研究性作业。力求做到:认真批改,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上,要求做到教学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留给学生一个自己思考的时空。教学方法倡导采用“问题合作”的学习方式,力求做到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选择教学模式方面,力求做到“三个一”,即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指导方面,我校也做了一些尝试。如我校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方式”调研活动,要求听课的教师只记录课堂中的教师行为、提问、学生的行为、回答等,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组织研讨,从而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的有效性,通过指导、监控课堂教学的某些片段活动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②加强常态课的管理与监控。我校对平时课堂教学的监控与管理实行值周行政领导负责制,教导处课堂教学备案制,班级日志记录周查制。每学期在开学初、期中、学期结束前的三个阶段实行推门听课制,随机实施课堂教学监测。每周每天实行行政领导巡视检查,全方位地对常态课堂教学进行监控。对随意调课、旷课、无人上课等严重教学事件实行处罚,对违反课堂常规的教师通报批评。期中、期末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活动,通过学校家庭联系卡广泛征求家长们对教师上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实施严格地课堂教学监控措施,使我校课堂教学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⑸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每学期末,我校组织学生开展 “我最喜爱的教师”评比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在教师中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改革像首宏大的交响乐,课堂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乐章,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抓住我县初中教学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之契机,在县教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新课程理念这根乐棒的指挥下,我们将和全校师生一道,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一定会奏出一曲又一曲有效教学的华丽乐章!为振兴含山教育,提高含山教育的质量而努力奋斗。

2、关注每一个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原作者:潘远成    二○○六年十月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已变得更加迫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在学习借鉴先进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以讲学稿为载体,推行集体备课,关注每一个教学流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2.1、讲学稿的形成——议、写、补、思。

⑴讲学稿的使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校各学科教研组均把讲学稿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了详细的备课组细则,不断规范和完善讲学稿的使用。各组致力于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讲学稿使用模式。主要抓两个方面:

①正确处理教材,优化讲学稿内容,鼓励教师别具匠心地解读教材、组织教学内容,对现行教材大胆合理地剪裁添补。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拓展性问题,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注重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②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分析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讲解,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

⑵我校各年级均成立了学科备课组,选定了备课组长。教师分年级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一次,做到“三定六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备课组长要做好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研究课题,参加人员,中心发言人,研究内容,教后反思等。

⑶讲学稿的形成和使用主要包括“议、写、补、思”四个环节。

①“议”。是主备人在提前准备好有关材料的基础上,对于教材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作业设计等进行详细说课后,备课组其他成员交流各自理解,对讲学稿的设计不断补充改进。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将讨论重点放在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实施过程上,特别是实施过程,要将重点难点具体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上。主备人需认真做好讨论记录并备案。

②“写”。是在备课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主备人反复修改形成定稿。主备人需做好材料的取舍工作,讲学稿语言要精练、准确,结构清晰。一张八开纸需容纳一章或一节内容,尽量采用电子稿。

③“补”。一份成功的讲学稿必然是教师不断修补的结果,讲学稿只有经过教师的深思熟虑后才能走进课堂。讲学稿完成印刷后,教师再根据各自不同的班情、学情和执教风格,作出有效的补充。补充内容要反映在讲学稿上。

④“思”。即教中和教后反思。这是讲学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难以预设的变化、教学程序的合理性及教学的成效等,都是“思”的内容。每次参加备课组活动时,教师在组内都要向其他教师谈讲学稿的使用情况和感受,反思教学得失并记录在案。

2.2、讲学稿的使用——读、思、练、讲。

⑴“讲学稿”教学模式。是“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由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对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我们要求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给学生,第二天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

⑵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对讲学稿的使用提出了以下四点要求:

①“读”。以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联系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根据讲学稿内容认真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读课本,读讲学稿,在“读”中初步感知学习内容。

②“思”。学生结合课本和讲学稿进行自学,碰到生疏难解的问题要做好标记,先行思考,自主解决讲学稿中的基础性问题,能力强的尝试解决提高题。

③“练”。这是巩固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我们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课内巩固训练一般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主要是针对课本的同步训练题。提高题注重向课外延伸,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自主思考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力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完成练习后,可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教师也可收上讲学稿进行批阅,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分类辅导。

④“讲”。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⑶重视讲学稿的复习功能。教师指导学生课堂学习时在讲学稿上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①我们要求教师在讲学稿中做到“三精三必”,即精选、精练、精讲;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这样就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原则上不再布置课外作业,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也有利于各学科形成合力。

②教师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的意识增强了,既可以避免占用学生课余自学、活动、休息的时间,也可以减少教师间相互挤占学科时间的现象。

总之,“讲学稿”的使用,将长期以来一直倡导的“少而精”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以讲代学,以讲抑学”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验报告

原作者:威海市文登实验小学课题组

3.1、课题的提出。

⑴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电视、广播、网络等能够传递多种信息的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然而,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解、设计或使用都还存在着误区。在教学中,如何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⑵开展“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是:

①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②优化教育理论。优化教育理论即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就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必要时间和精力而受到最佳效果。”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我们的研究必须通过手段的更新和组合,来实现教学过程和目标的最优化。

③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他人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在小组协商的环境中共同探讨、共同完成的。

⑶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确立了“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实验课题。

3.2、实验目标。

积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学理论,探索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原理和方法,优化数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实践等活动的开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实验周期:三年。

⑴第一阶段: (2002年4月—2003年7月)。目标:①教师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有关理念。②提高教师掌握并运用Flash、Dreamwever等相关软件技术;提高教师制作有效的课堂教学软件和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能力。

⑵第二阶段: (2000阶段03年8月—2004年7月)。目标:进一步激发教师和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技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⑶第三阶段:(2004年8月——2005年7月)。目标:①形成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新型学习方式,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情感交流。②构建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3、课题研究方法。

⑴行动研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直至研究取得预期效果。

⑵文献研究:组织教师学习“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理论书籍,及时摘录有关的先进理论与经验,初步拟订课题研究的框架,制定措施,对合理的进行科学总结。

⑶实验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实验活动,制作专题学习网页,组织教师培训,拍摄典型课例,收集实验教案的资料,撰写论文。

⑷调查研究法。

3.4、实验的实施。

⑴成立各种实验课题小组。

①成立实验领导小组。成立以侯溪萍校长挂帅,副校长李大杰具体负责,总务主任于东协助的学校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实验领导成员分工明确,校长全面负责实验工作,为实验工作导航,教导主任分管实验的软件建设,总务主任负责实验的硬件建设。领导小组将定期召开实验座谈会,了解实验的进展情况,帮助实验教师及时地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出实验的改进意见,为实验把关定向。切实解决实验教师的困难,为课题实验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②课题实验指导小组:成立以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实验教师、计算机教师隋军强、于天红组成的课题实验小组。研究制定实验方案,组织实施课题实验,给予技术指导。

③课题小组成员:ⅰ组长:侯溪萍;ⅱ副组长:李大杰、邢毅丽、孙凤、于东;ⅲ成员:吕洪芹、谭晓丽、颜春娅、王燕毅、刘爱芳、孙玉玲、丛蓉、孙爱萍等。

⑵建章立制,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①奖励、督促制度:实验教师在课题组组织的优质课、公开课比赛以及论文评比中取得的成绩的一律在教师千分考核中予以奖励;实验教师在评先、选优、晋升职称等活动中优先考虑;实验教师在有外出学习和进修活动中优先安排 。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反思比赛,择优在校刊《爱在教育》发表,作为县级论文奖励,同时向上推荐。

②健全教研制度,规范实验的实施。完善和建立各项教研制度,如听课制度、教师反思制度、校外专家引领制度、日常教研活动制度等。学校规定:周四下午为数学“校本研讨日”。每次教研活动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主讲人;数学课题实验是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实验档案归档制度。建立实验档案,设立专门的实验档案员,负责收集实验的原始资料和实验数据,为试验分析提供相应信息;设立实验教师档案,每位教师在实验中,必须认真撰写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经验,每一阶段实验结束后,召开经验教师经验交流会,展评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评选优秀实验教师;设立实验班学生档案,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测,给实验班的每个学生都建立个人档案,做好跟踪、检查和记录。

⑶加强师资培训,为实验成功奠定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的功能和意义着重体现在“辅助”二字上,它的价值也只是作为一种为人所用的教育手段而存在。教师始终是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因此,要深入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关键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培训工作。

①加强学习,丰富理论根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有关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以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教育科研为龙头,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要求教师学习新课标和优秀教学刊物以及教学书籍上的教改信息和最新的实践和理论,并及时做好摘记,青年教师每学期不少于50篇,每两周交流一次,并注意在其中主动运用网络技术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及进行更大范围内的交流。对教师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教师对本次实验的认识。

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与课件开发等技术培训。根据实验的需要,2002年7月、2003年3月份等我们多次聘请信息中心的老师和本校微机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A、进行如Flash、Dreamwever等相关软件制作技术培训。B、网上资源搜集:包括理论和软件资源。C、进行网页制作培训等。同时还安排老师外出参观学习。

③对课题研究的培训。2002年7月,聘请专家来我校对课题实验方面进行实验方案的撰写、实验材料的收集等方面的讲座。2004年3月22日,教研室老师主讲如何总结实验经验。主要包括:调查报告的结构、经验总结报告、论文的撰写。

⑷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实验的实施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完善的过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大胆试验,及时总结反思,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经验,策略与方法,最后构建起自己的新型教学结构。

①2002年11月—12月份,我校进行了一次“三标课”达标活动。

ⅰ主要分三步:第一步由学校骨干教师上一节示范课,由执教教师说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路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所在。第二步由各年级组成员互相听课、评课,评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析讨论多媒体和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第三步是每位教师精心设计一节展示课,展开全校性听课、评课活动,并由学校科研小组进行评课打分,按照学校制定的课堂教学标准分出等次。

ⅱ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发现: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有:a大多数课件的制作是以教为主,仍是按线性顺序展开教学内容,缺乏更强的交互性;b忽视多种媒体的组合,有的教师把许多本可由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数学,由计算机代替,影响教学的效果。c把握不好使用的度,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用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用最恰当。

ⅲ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多媒体脚本、课件设计比赛;进行了一次教案设计比赛。主要研究多种媒体使用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间,使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什么地方可以用,什么时候用最恰当,并鼓励教师不断实践,力图能够寻找出其中的规律,探索出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最佳教学模式。

②为了更好地探索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介入策略,2003年4月我们又一次进行了一次全校性的说课、上课比赛。

ⅰ程序是: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备课,然后同一年级组的教师一起说课,重点说明本节你都使用了哪些教学手段,如此设计的理由是什么?大家讨论、提议后,再次修改。最后,全校性听课、评课,并分等级计绩。

ⅱ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尝试总结出了以下策略:

 a动态模拟即将一些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b过程演示。通过局部放大、分解演示过程等手段,更好地表现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变化过程。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在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索之后,都可以用CAI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c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指将某一现实情境借助计算机技术处理后在课堂上播出,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静止和运动、语言和形象的障碍,变微观为宏观、变宏观为微观、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这种直观新颖的知识表达技术是常规教学手段无法企及的。

③为了更好地把握多种媒体使用的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2003年9月我们安排了三位老师各自备同一节课,进行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教师们深切地体验到:不同的设计,多种媒体使用的效果也不一样,而后我们就此,进行了一次反思比赛,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认识。

④2004年的3月,我们再次进行了一次全校性的课堂教学大比武。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意义建构--反馈总结。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准备阶段:创设问题情境  ——————→  发现提出问题

                   ↓                               ↓

      探索阶段:点拨引导指导——————→ 自主或合作探索问题

                   ↓                               ↓

      研究阶段:合理恰当点评  ——————→  交流归纳结论

                   ↓                               ↓

      运用阶段:设计应用练习  ——————→  综合运用知识

                    ↓                               ↓

      反思阶段;引导自我反思  ——————→  反思学习过程

    ⑤为了充分体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2004年9月我们又提出网络环境下教学结构的设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实践应用——反思小结。

ⅰ我们安排一位骨干教师通过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来研究此结构的可行性并对此结构进行完善和细化。对本课,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由连续进行三次试教,不断改进、提高。

 ⅱ我们发现:在网络环境下,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网络教学也对学生提出了驾驭网络课堂必须的基本能力要求。

  ⑥2005年4月,我们又同伙伴联谊校一起继续进行了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相交与平行两节课的研究,以进一步研究学生在此网络结构中的参与度。课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相交与平行。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策略:

ⅰ创设有效情境,引发学习任务是网络环境下增加学生参与度的前提条件。

ⅱ提供学习资源,引导自主探索是网络环境下增加学生参与度的核心环节。

ⅲ组织合作交流,促进协作学习是网络环境下增加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方式。

ⅳ注重拓展延伸,沟通课堂内外是网络环境下增加学生参与度的重要途径。

⑦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我们刚刚起步。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3.5、研究的初步成效。

  不断的探索、研究,我们收获颇丰,基本达到了本课题开始时提出的研究目标。

⑴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有50多篇实验论文获国家级、省、市级奖励,案例发表两篇,发表文章21篇。2005年11月,我校《利用学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获威海市第二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同时,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优质课、公开课二十多节。

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注重“教”,更加注重“导”,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自学探究,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教师十分注重创设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效的合作学习,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实践操作,无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喜欢数学的学生由原来的87.5%提高到现在的94.5%。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通过测试看: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提高4.5个百分点,教学成绩居全市之首。与此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⑷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研究,教师们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学校购买的多媒体光盘都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各级各类的课件比赛中,我校有30多件作品获奖,居文登之首。

⑸初步探索出能初步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意义建构--反馈总结。

⑹在我校的网站上开辟了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专栏。专栏内容包括课题计划总结、研究过程、教案反思、理论学习等内容。为宣传本课题、推进和深化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网络平台。

  3.6、反思与困惑。

  ⑴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网络的开发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⑵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情境,教会学生学习。因此,在此环境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后续课题的继续研究。

⑶网络教学中学生讨论时常常不围绕中心主题,自由发言时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遵循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也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⑷信息技术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好地与数学课程整合,也就是教师如何在平时的常态课中恰当的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⑸经过三年多的实验与研究,我们探索出了多媒体综合运用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知道实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恳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这项实验与研究更加完美和深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