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 - 概述

六必居酱园坐落在前门粮食店街三号,其门面房子是中国古式的木结构建筑,为1994年重新翻建,仍保持着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
六必居店堂里悬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出自明朝宰相严嵩之手。此匾虽数遭劫难,仍保存完好,现已成为稀世珍品。 六必居的涵义是:黍稻必齐,曲薛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在生产操作工艺上可以解释为: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制作过程必须清洁,火候必须掌握适当,设备必须优良,泉水必须纯香。
六必居 - 传奇店名
|
六必居与严嵩 |
|
六必居是山西临汾人赵姓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创办的。由于赵姓会经营管理,又由于六必居所处的地理位置好,所以买卖开张后,生意很兴隆。后来又扩充了门面,由原来的两间小店堂,前面扩为四间门面,后边又增设宽阔的后厂。买卖越做越大,但是店外的牌匾太小,不像样子,想弄块好匾,请一位写字好的人写匾。关于严嵩给六必居写匾有种种传说,最普遍的是,在严嵩没做官以前,闲居在北京,时常来六必居喝酒,与六必居的掌柜和伙计都很熟悉。店里听说他写得一笔好字,掌柜的求他写了此匾。当时严嵩还是个小人物,所以没落款。另外还有人说,六必居的匾是严嵩做官以后写的。据说严嵩爱喝六必居的酒,严府时常派人到六必居买酒。店掌柜想用严嵩的社会地位以抬高六必居的身价,就托严府仆人请严嵩为六必居写块匾。于是男仆就去求女仆,女仆又去求夫人。夫人知道严嵩不能为一个普通店铺写匾,就天天在严嵩面前反复练写“六必居”三个字。严嵩看夫人写不好,他就给写个样子,让夫人照着样子去练,于是严嵩书写的“六必居”大匾就这样写成了,所以没有题名。
自从严嵩手书“六必居”的黑地金字大匾挂出后,原来无名的小酱园身价倍增,六必居的名声很快传遍北京城,来买东西的越来越多。由于酱菜卖得快,以后就专营酱菜了。

传说二:
“六必居”开办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创始人是山西临界汾西北村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3兄弟。因为经营柴米油盐酱醋这6种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故取名“六必居”。
传说三:
“六必居”原是经营酒的小店,“六必”乃指古代酿酒 工艺的操作要点。即“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
六必居 - 历史变迁

“六必居”盛极一时,然而也饱经风霜。据史料载,庚子年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义和团火烧卖洋货的商店,“六必居”所在的前门外粮食店街遍地火海,在大火殃及小店时,伙计张夺标冒生命危险从浓烟中把大匾抢救出来,藏于崇文门外一带的临汾会馆。以后,东家返回被焚的店中,得知大匾幸存时,喜极而泣。有匾就有生意,他特提拨了张夺标,“六必居”继续经营。相传抗战时,蒋介石请客设宴,也曾点名让店里的伙计送“六必居”的酱菜,可见这里的酱菜名声之大了。“文革”期间,名匾被当成“四旧”再度惨遭破坏,被送进了北京展览馆。店名也被改为“红旗酱菜厂”。
六必居 - 现状

“六必居”系列酱菜产品以酱香浓郁、鲜甜脆嫩为特色。早在明清时期就以其精湛的工艺、上乘的质量、独特的品味,
成为宫廷的御膳用品, 因此也称宫廷酱菜。其中甜酱八宝菜、长丝菜、甜酱黑菜、酱包瓜等十几个传统产品,分别在1988年以来先后被评为“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北京市十佳名优产品”、“亚运会标志产品”、“北京市优质产品”等。“六必居”商标历届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 六必居公司1999--2000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先进企业 ; 2001年度被评为“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20强”;“六必居”系列酱腌菜2002年获得“中国商业名牌产品”称号;同年被评为“北京市名牌产品”和全国质量信得过食品; 2003年度被公示为“守信企业”。
当今,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六必居公司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 一直秉承“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炽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的“六必”精神。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卫生、顾客至上、诚信服务的原则, 为广大消费者奉献最佳美味安全食品。“六必居”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近年来不断在产品的创新上下工夫,开发出一系列适合现代人口味的优质产品。特别在产品包装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上又有所突破, 研制出了六必居盒装干酱、老北京炸酱、烤鸭甜面酱、香辣酱、豆豉辣酱、涮羊肉调料等系列产品。另外, 为适合不同消费者的口味还开发了六必居牌榨菜、甜酸脆瓜等清淡口味酱菜产品。
为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公司于2002年开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工作,并在全国酱腌菜行业率先通过了英国国家质量保证有限公司(NQA)的两项国际认证。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检验、包装、储存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和《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的要求严格把关。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以其良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誉成为了北京唯一承担国家酱菜特供任务的企业。多年来一直圆满完成了全国及北京人大、政协等重要会议的供应任务。
六必居 - 经营理念

北京的酱腌菜行业,历史上按其生产酱菜的方法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老酱园、京酱园、南酱南。 "老酱园"源于保定酱菜做法,味道较咸,酱香馥郁,以六必居酱园为代表。该园以酱菜技艺精湛,品质优良,色香味佳而数百年来声誉卓着不衰,驰名中外。据史料记载:甜酱黑菜、甜酱八宝菜、甜酱八宝瓜、甜酱黄瓜、甜酱甜露、甜酱姜芽、甜酱什香菜、甜酱小酱萝卜、甜酱瓜、白糖蒜、稀黄酱、铺淋酱油等12种传统产品,是当时供给宫廷的御用品。为了送货方便,当时清朝宫廷还赐给六必居一顶红缨帽和一件黄马褂,这两件衣帽一直保存到1966年。
六必居酱园的历代经营者都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在产品毛料上严格把关。例如黄瓜,不但要求条顺,还要顶花带刺,个头四至六条一斤;小酱萝卜也要求四至六条一斤。
六必居制作酱菜,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为了保证酱菜的质量,自制黄酱和甜面酱,并从酱料的发酵到酱的发酵,从原料的筛选到时间、温度和搅拌的次数,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认真操作,保证了六必居酱菜的质量。
六必居 - 特色产品

黄酱和甜面酱是腌制酱菜的主要原料。六必居制作的黄酱,特选河北省润县马驹桥和通县永乐店等地产的颗料饱满、油性大的的好黄豆。做甜面酱,它们专门高价从河北省涞水县购进粘性大的小麦为主料。做糖蒜,要用长辛店产的六瓣白皮蒜。酱制酱包瓜,专用永定门外小红门培育的“八道黑”香瓜。莴笋选用广安门外太平桥生产的青莴笋。黄瓜选用安定门外前花园的鲜嫩的五寸秋黄瓜。
![]() |
六必居甜面酱 |
|
六必居最出名的是它的酱菜,它也是北京酱园中历史最久、声誉最显着的一家。六必居有十二种传统产品,它们是:甜酱黑菜、甜酱八宝菜、甜酱八宝瓜、甜酱黄瓜、甜酱甜露、甜酱姜芽、甜酱什香菜、甜酱小酱萝卜、甜酱瓜、白糖蒜、稀黄酱、铺淋酱油。这些产品色泽鲜亮,酱味浓郁,脆嫩清香,咸甜适度。
六必居的酱菜所以出名,与它选料精细、制作严格分不开。六必居酱菜的原料,都有固定的产地。六必居自制黄酱和甜白酱,其黄豆选自河北丰润县马驹桥和通州永乐店,这两个地方的黄豆饱满、色黄、油性大。如黄瓜,不但要求条顺,还要顶花带刺,个头四至六条一斤;小酱萝卜也要求四至六条一斤。白面选自京西涞水县,为一等小麦,这种小麦粘性大,六必居自行加工成细白面,这种白面适宜制甜面酱。六必居制作酱菜,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一切规程,由掌作一人总负责。比如酱的制作,先把豆子泡透蒸了,拌上白面,在碾子上压,再放到模子里,垫上布用脚踩10至15天,然后拉成三条,剁成块,放到架子上码好,用席子封严,让其发酵。在发酵后期,还要不断用刷子刷去酱料上的白毛。经过21天,酱料才能发好。正是这种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了六必居酱菜的质量。
六必居自产自销的酱菜,因加工技艺精湛、色泽鲜亮、脆嫩清香、酱味浓郁、咸甜适度,清代被选作宫廷御品。为送货方便,清朝宫廷还赐给六必居一顶红缨帽和一件黄马褂,这两件衣帽一直保存到1966年。
六必居在经营管理上也有一套办法。六必居几百年的经营经验,有一条是任何人不准超支或长支店内资金,对外经营也不欠债。六必居还规定,店内不用三爷(即少爷、姑爷和舅爷),前店柜台人多是山西临汾、襄汾县人。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将六必居付之一炬。次年重修开业。1935年,该店酱菜在青岛“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上获奖,遂行销海外。文革中,六必居酱园改名为北京宣武酱菜厂门市部,1985年新厂房在南苑建成。
六必居 - 干酱面

六必居干酱、草菇老抽、蒜、姜、黄瓜、红尖椒、五花肉、热干面。
做法:
1.把五花肉切成很小的丁。
2.把六必居干酱加适量水冲开。
3.在锅里倒上很好油,烧热,放上切好的蒜、姜末,煸出香味来了,就把肉丁倒进去,炒到肉丁的变了颜色。[美食中国]
4.就倒进刚才调好的酱汁、适量草菇老抽,炒均匀,避免粘锅。
5.加适量开水煮二十分钟左右,等酱很稠了,这样炸酱的酱就搞定了。
6.黄瓜、红尖椒切丝待用。
7.烧一锅开水,把热干面在沸水中汆熟,捞出沥干水分,乘热淋些色拉油拌匀。
8.把面条放在准备好的盘子最下面,依次放上炸酱、黄瓜、红尖椒丝,大功告成,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