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

 优雅a 2011-12-15
孙双金“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  

 

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

——写在世界阅读日来临之际

江苏南京 孙双金

读过一篇文章,至今记忆深刻。

文章写了这么一个故事:某商人在资产l亿元时欲与另一家资产120多亿元的企业争取荷兰设在中国的总代理商。一日,荷兰总裁来中国实地考察。他第一站先来见这位商人,谈完商务之后,在商人的办公室发现了一本解读《道德经》的书。荷兰总裁顿时来了兴致,原来这位荷兰人特别崇拜中国老子的道家思想.就和这位商人谈论起了道家思想。恰巧,这位中国商人对老子也极为崇拜,对老子颇有研究。两人越谈越投机,真是“人逢知己”啊!荷兰总裁当即表态:第二家不去考察了。中国代理商非你莫属了!

当文章作者采访这位成功商人时。他由衷地感慨:什么叫成功?成功就是比别人多读一本书!

校长怎样才算成功呢?温总理指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校长要做教育家。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唤。那么,教育家的特质是什么?怎么能成为教育家呢?我们就以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作为标杆来参照吧。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教育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他曾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尝终日而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要想成为教育家首先要像孔子那样“学而不厌”。

作为当代校长,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间学呢?

博学: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孔子对“博学”有许多论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他最得意的弟子颜渊是这样赞叹老师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颜渊喟然长叹道:“老师的学问,仰看越发觉得其高,钻研越发觉得其深。看看在前面,一下子又在后头了。老师由浅入深善于诱导我们。以文献丰富我们的学识,用礼仪约束我们的行为,即使想停止都做不到啊!”博学,让孔子学高为师,德高身正;博学,让孔子视界广大,卓然屹立。

作为校长,应该广泛地读哪些书呢?

其一,要读本专业的书籍。校长往往都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拔上来的,校长应该有自己的学业专长作支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应该是老师的老师。现在好多校长原先都是教学骨干。可一当上校长后,就把自己的业务专长丢弃了,专心致志当起行政官员式的校长来了,我是十分不赞同的。我1981年从教,1989年在全国首届中青年阅读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992年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可我从来没有放弃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我为了教《走近李白》,先后读了《李白诗选》、《唐诗三百首》、《唐诗的故事》、《大唐史话》……我教《论语》,就去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李里《论语讲义》、《论语故事》、《孔子这个人》……我教《只拣儿童多处行》,就去读冰心;我教《三顾茅庐》,就去读《三国演义》;我要教《林冲捧打洪教头》,就去读《水浒传》。最近为了撰写《13岁以前的语文》一文,我读了《过去的教师》、《大师的教书生活》、《语文教学内容重构》、《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让我阅读的根系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学书籍的沃土之上,汲取丰富的人文营养。滋润我的心田,丰富我的思想,放飞我的情愫。

其二,要读大教育的书籍。校长要成为教育家,必然要有大教育视野。“学愈博,思愈远”,学问愈是博大,教育的视野就愈发开阔。为了深入探究教育的真谛,我反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为了通晓中国教育历程,我读孔子、孟子,我读朱熹、王阳明,我读蔡元培、陶行知。为了熟悉外国教育史,我读苏格拉底、柏拉图。我读蒙田、培根,我读杜威、罗素,我读皮亚杰、布鲁姆。在阅读中我领悟了教育的真谛,在阅读中我掌握了教育的规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些教育情怀和智慧像春风化雨融入了我的血脉,滋养着我的成长。

其三,要读哲学美学的书籍。周国平先生在《中外教育名人100篇》一书的序言《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这样写道:“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我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碎和平庸。”我深以为然。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以培养人为最大己任。既然是培养人,那首先就得了解人,洞察人的本性,而对人性的研究首推哲学家了。“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呢?抑或是今天有些哲学家认同的“人之初,性向善”?只有深入地把握人性的特点,才能循其人性。扬善抑恶,让人性中真善美的花朵竞相开放,让人性中假丑恶的杂草无立根之地。不读哲学,不读人学,不懂得人性,如何能做好培养人的工作呢?所以,有学者一言以蔽之,称《论语》为“教人成为君子的学问”。我过了“不惑之年”最爱读的书籍是哲学美学一类的。像傅佩荣先生所说的,读哲学能让你的人生像涂上蜂蜜的面包,吃起来甜津津,香喷喷,有滋有味。我认为读了哲学,能让自己的人生从“物质人生”,走向“艺术人生”,乃至“宗教人生”的美好境界。

活学:化人为己,学以致用。

学习为了什么?为了充实人生,提升境界;为了指导工作,享受工作;为了管理团队,培养人才。一句话,学以致用,为之活学。那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绝对不是我们校长所提倡的。书读多了,书读活了,你就能有滋有味当校长。

我读《西游记》,读出了团队是由不同层次的人才组成的。校长是唐僧,是团队的精神领袖、精神导师。做校长就要做唐僧式的校长。你看,唐僧有远大的理想:一心要去西天取回真经;唐僧有坚强的意志:任凭取经道路上有九九八十一难,也毫不动摇;唐僧有舍生取义精神:西天路上有多少妖魔鬼怪要吃他的肉,他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认定目标,排除万难,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回头,这是多么执著的情怀啊!我们做校长的多么需要这样的宗教情怀啊!骨干教师是孙悟空,是团队的顶梁柱。孙悟空上可飞天,下可入地,火眼金睛,降魔除害,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骨干教师对教育规律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轻负担,高质量,他们承担公开教学任务,他们发表大量教学研究论文,为学校赢得巨大荣誉。他们是学校的台柱子、门面子,缺少他们,学校就缺少了光彩。普通教师是沙和尚。是默默支撑学校工作的大多数。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用自己的肩膀挑起学校大量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校长既要关注孙悟空式的教师,也要关心沙和尚式的教师,因为沙和尚式的教师毕竟是主体,是大多数,要关心他们,依靠他们,发展他们。即使是猪八戒式的教师,也不能忽视。虽然他们有些偷懒,虽然他们有些滑稽.但他们有他们的作用,可以活跃气氛,可以调节关系,可以点缀人生。少了猪八戒,一部《西游记》定会少了一半的精彩。用其所长,优化组合,合理使用,错位发展,这恐怕是《西游记》一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吧。

我读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关于校长的精辟论述:“做校长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是一校之长,是一校之魂。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昭示我们,领导学校首要的是用思想、人格、情操、学识去领导。校长要做团队的灵魂。2003年,我被南京玄武区作为人才引进,调入全国名校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当校长。我在学习前任名校长袁浩先生“心心相印”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北小校本文化传统与新时代教育发展走向,提出了自己的办学主张:办“心心相印,情智共生”的教育。从情智管理、情智课堂、情智校园、情智活动人手,培养情智共生的师生队伍。

我的情智管理,重发现、重激励、重欣赏。秉持管理就是借力、借智慧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向行政班子、教师、学生、家长借智慧。崇尚最好的管理不是束缚人,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在校内为教师减负,减去繁琐的形式主义东西,真正引导教师走向读书、研究、写作的幸福教书人生。坚持学校管理既要精致化,也要粗放式的辩证思想,对有追求、有潜力、有后劲的骨干教师,给予空间、给予时间、给予政策,让其自由舒展地发展;对于起步教师,对于动力不足的教师定目标,有措施,给压力,精化细节促其发展。

我们的情智课堂追求“四小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小脸发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要求教师创设“登山式课堂”:在课堂上有智力挑战,有问题意识,有紧张的智力生活,攀登思维之山、情感之山、智慧之山、人格之山。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向问题敞开,向学生敞开,要善于挑战矛盾冲突,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成为讲故事的高手,让学生沉醉在自己的课堂里。

我们的情智校园是书香校园,爱读书,好读书,是我校师生共同的气质和表情,在省市多次问卷调查中,我校师生读书一直名列榜首。情智校园是想象校园,学生沉浸在阅读童话,创造童话的想象世界中,一二年级创作童话,三四年级创作儿童故事,五六年级创作儿童小说。一学期汇成一本集子,612本集子就成了学生在北小成长发展档案录,用文字刻录了他们在北小的欢乐与苦恼,成功与失败,精彩与暗淡。情智校园还是创造乐园,北小有“娃娃科学院”、“娃娃参议院”、“娃娃艺术团”、“娃娃电视台”,一个个小舞台成了孩子们放飞梦想,创造灵感的天堂……

读书赋予了我灵气,读书赋予了我灵感,读书赋予了我智慧,在读书中我找到了当校长的感觉和快乐。

乐学:手不释卷,以学为乐。

有校长会问:我当校长有开不完的会,应付不了的检查、督导、评估,还有那么多行政事务等着处理,要管学生安全,要管教学质量,要管教师奖金,头上压着“三座大山”啊,气都喘不过来,哪里有时间读书呀?这是当下校长的现状,一点都不夸张。可是面对现状,我们是牢骚满腹,消极应付,还是坦然面对,积极改变?选择前者永远做现实的奴隶;选择后者,可以做生活的主人。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首先学习是你的人生态度,学习能充盈自己的人生,学习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学习能得到人生的乐趣。学习,使自己内心快乐啊!我们人生在世,不就是追求快乐和幸福吗?物质的满足,快乐是短暂的、一刹那间的。唯有精神的快乐,心灵的快乐才是久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的读书之乐多么令人陶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明朝政治家于谦的读书之乐多么叫人神往。孔子的读书境界,更是令我辈高山仰止了:“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日:‘女奚不日,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我用功读书起来就忘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了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啊!

解决了读书的态度问题,那么读书时间就好办了。

每天晚上,可以读一点书吧。夜深人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沏一杯香茶,坐在自己安静的书房,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读着令人陶醉的文字,其乐融融也。

睡觉前,可以读一首诗吧。“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诗人韦应物秋夜思君的那份幽远,那份雅淡,那份清脱,那份空灵,那份情怀,伴君入眠该是多么浪漫而有诗意呀。

节假日,可以读一两本书吧。“使青年人发表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读着爱因斯坦《论教育》的文字,怎么不使我们今天的教育人汗颜!“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这应作为长鸣的警钟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你只要想读书,哪里挤不出时间来呢?校长朋友们,读书吧,读书改变气质,读书改变命运。校长读书。还能改变全校师生共同的气质和命运啊!

 

《教育》201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