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女人为病卧在床的母亲轻柔地举起梳子,当一个女人为年老的父亲捶背,当一个女人为老人的欢乐而欢乐,当一个女人为老人的忧愁而暗自垂泪,难道说这个女人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吗?
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当我老了》。内容是: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请不要责备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
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时,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开始学习和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报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这是父母的心声,做子女的少有人耐心倾听。看我们身边:几个大人簇拥着生病的孩子,心急火燎地直奔门诊;另一边是辗转几趟公交车,蹒跚而独自前来就诊的老人。孩子的父母外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大帮人前呼后拥,与此形成显明对照的是孤身影只的老人。偶尔有子女搀扶的,已是重病缠身。挂号、就诊、化验、交费、打针、取药,从一个窗口到另一个窗口,楼上楼下走来走去,病中的老人显得那样力不从心……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做父母的疼爱孩子,对儿女什么都关心,吃饭、穿衣、入托、上学,好不容易熬到孩子长大了,又是给孩子找工作、建新房、办婚事,只要一息尚存,总是努力不止,尽力让孩子一切都舒舒服服的。而自己却省吃俭用,一辈子都操不完的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就象一个任劳任怨的保姆,殚精竭虑,犹恐不及。那么,对于父母,尽子女的一份父务,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抚慰,都是必须的。尊之敬之,亲之爱之,绝不容打折扣。
孝顺的女性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她柔软而敏感的心最能体察父母之爱。她给老人做饭、送水、拿药,陪他们唠嗑,早而探视问茶饭,晚而铺床掩被角。她理解老人,不但在物质上帮助老人,让他吃好、穿好、住好,还在日常生活中关心扶助老人,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在感情上得到寄托。经常向老人问寒问暖,陪老人看电视、下棋、读报刊、养养花鸟,散散步,而这些都是送钱送物所不能代替的。
女人的美在对父母的一片孝心里。
女人美丽小贴士:
维护老人的自尊心
老人的自尊心很强,即使外面的世界懂得越来越少,但还是喜欢发表一些“权威性的意见”。对此,作为晚辈你一定要懂得维护老人的尊严,切忌说:“您懂啥呀!”“您那是老掉牙的理论了”等讽刺性的语言,尤其是大众场合更要注意,老人对孩子的态度十分敏感,若顶撞了他,他会积郁于胸的。其实,他也不会干涉你的行动,你只要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倾听他的想法就足够了。有的老人比较倔犟,也不应顶撞他们, 只要耐心讲明道理, 相信老人是通情达理的。
不要限制老人的活动
老人一旦退休,会感到寂寞和孤独,他们希望做点事或与人交往。因此,晚辈不要替代老人做完一切,让老人处于无所事事、无所寄托的状态。相反,要鼓励并给老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或拉他们参加一些活动,使他们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不要嫌老人唠叨
怀旧是老人的一大心理特点。老人经常在饭桌上津津有味地回忆和唠叨往事,他们往往从怀旧中得以某些精神安慰。晚辈要耐心倾听,不要不耐烦起身离开或顾左右而言他。如果不想听,可以巧妙提出你感兴趣的话题,向他讨教,他会感觉到自己还有用而高兴不已。
不要嘲笑老人“返童”现象
有人把老人叫做“老小孩”,其实有一定的道理。老人一到某个年龄,贪吃、贪玩、固执、倔犟,有时又非常天真,真的象个孩子。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返童”现象。这种现象,妇女多于男子,文化素质低的多于文化素养高的。对此,晚辈切忌过多的埋怨,而应当观察老人的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设法满足老人的需求。
温馨小语
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做人的基本素养。一个父母都不孝顺的女人,对其它人、对事业难说忠诚?她的素养也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