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顿的“借财”生财之道
当看到遍布世界各地、高耸入云、富丽堂皇的希尔顿五星大酒店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想到酒店的创始人希尔顿。这位曾控制美国经济十大财阀之一的犹太商人,被业界称为“酒店帝王”。他有太多的故事,但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打算创建第一家“希尔顿酒店”时,兜里只有区区5000美元。然而,从5000美元到身价5.7亿美元的富翁只用了17年的时间,他发财的秘诀就是“借”财之道:借他人之资源,通过巧妙运作,不断地让资源增值,最后成为全部资源的主人。
年轻的希尔顿特别想发财,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一天,他正在达拉斯街上转悠,突然发现整个繁华的商业区居然没有一家像样的酒店。他想:如果在这里建造一座高档次酒店,生意准会兴隆。他认真研究了一番,觉得位于达拉斯商业区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块土地最适合做酒店用地。他调查清楚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是一位叫老德米克的房地产商人,并且知道他很有钱,于是就去找他。老德米克给他开了个价,想买这块地皮要30万美元。希尔顿未置可否,却请来了建筑设计师和房地产评估师给他的“酒店”进行规划测算。建筑师告诉他建这样的酒店起码需要100万美元。
当时希尔顿只有5000美元,与130万美元相比,可谓杯水车薪。但是,希尔顿就是从这时开始了创业的梦想,并且付诸实施。他用这仅有的5000美元作为定金,打算买下一家名为“莫布利”的旅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卖主最后同意以4万美元出售。希尔顿立即四处筹借现金,终于在一星期期限截止前几分钟,将钱全部送到。希尔顿开始经营起了旅店业,并开始培育“微笑服务”的经营理念。他给母亲的电报中兴奋异常:“新世界已经找到,第一艘大船已在此下水。”希尔顿经营旅馆很有起色,不久他就有了5万美元。然后他找到了一个朋友,请他一起出资,两人共凑了10万美元,开始了建设大酒店的宏伟工程。
第一步,希尔顿找到老德米克签订了买卖土地的协议,土地出让费为30万美元。就在老德米克等着希尔顿如期付款的时候,希尔顿来到他面前说:“我想买你的土地,打算建造一座豪华酒店,而我的钱只够建造一般的旅馆,所以我现在不能买你的地,只想租借你的地。”老德米克有点发火,不愿意和希尔顿合作。希尔顿非常认真地说:“如果我可以租借你的土地的话,我的租期为100年,分期付款,每年的租金为3万美元,你还可以保留土地所有权。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那么你可以收回你的土地以及在这块土地上我建造的酒店。”老德米克一听,转怒为喜,心想:世界上有这样的好事,虽然30万美元的土地出让费暂时拿不到,却能多得270万美元的未来收益和自己土地的所有权,还有可能包括土地上的已开建的酒店。”于是,这笔交易谈成了,他们签订了合同。希尔顿第一年只需支付给老德米克3万美元就可以了,只用3万美元就拿到了应该用30万美元才能拿到的土地使用权。此时,希尔顿手中仅剩7万美元,还不能开工。
第二步,希尔顿又找到老德米克,“开工建酒店的钱还不够,我想以土地作为抵押去贷款,希望你能同意。”老德米克非常生气,可是想到270万美元的诱惑,他只好同意了。希尔顿从银行顺利贷款获得了30万美元,他一共有了37万美元。他又找到一个土地开发商,请求他一起开发这个酒店,这个开发商同意出资20万美元。这样他的资金就达到了57万美元。在资金缺口不太大的情况下,希尔顿酒店开工了。希尔顿对资金的短缺心知肚明,当酒店建到一半时,他的57万美元已经全部用光。
第三步,希尔顿又来找老德米克,如实介绍了资金上的困难,希望老德米克能出资,把建了一半的酒店继续完成。他说:“如果酒店完工,这座豪华雄伟的大酒店就归您所有了。我的条件是,您应该把大酒店租赁给我经营,我每年付给您的租金最低不少于10万美元。”此时的老德米克已经深陷在利益的泥淖中不得抽身,精明的他经过仔细盘算,觉得这笔账很划得来。土地还在自己手上,把希尔顿交来3万美元的租金拿出来,自己再出40万美元,那么价值100万美元的大酒店就归自己了。交给希尔顿经营,4年就可以收回自己的全部投资,以后就是稳赚不赔了。于是老德米克同意出资继续完成剩下的工程。3个月后,以希尔顿名字命名的大酒店终于建成开业了。希尔顿的人生步入了辉煌时期。
希尔顿的成功在于找到了一个有实力的利益追求者,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与自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让他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
借他人的“钱袋”、“脑袋”,借他人的资源、财富,发自己的财,是犹太商人的“借”财之道。
犹太人有一句经商名言:“如果你有1元钱,却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企业家。”
其实,犹太人不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在科技界的成功者,都是善于借用别人之“势”,巧借别人之“智”的高手。
犹太人几乎每人都有一本圣书,名叫《塔木德》,是他们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塔木德》上有一句名言:“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道可道,非常道。“借财”生财之道,人人可为。
当“无力买鞋”之时,亦可向他人“借鞋”。
不过,行此道,有两点必须辨析清楚:
其一,“借”财之道,关键是“借”,绝不是“诈”,更非“骗”。“借”财之道能生财,而“诈”与“骗”只能生祸;
其二,借债还钱,天经地义,而且要让债权人获得超乎常人的利益,实现双赢,此乃“借”财之道之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