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妙“空”观

 秀水拖蓝 2011-12-21

奇妙“空”观  

奇妙“空”观 - 生命的雷音 - 生命的雷音


    有位年轻小姐名怀特,她能行走得比光还快。她以相对性的方式,在当天刚刚出发,却已在前晚到达。
    
人生,抓到的名闻也是因缘假合,捕获的利养也是因缘假合色欲更是电石火花,权位更是短暂的雷鸣。
   
一时的纠结,却常被凡夫们误以为抵达了永久。
   
时间轮不到我们抓紧的。它耿直忠实,铁脸无私,是石英振动的频律,是宇宙心脏无限的跳动,坚定不变地往前。金钱美女也留它不住。


    物质诸象的空性


   
某位热衷研究外星人和超自然现象的老年朋友对我说:

   
科学家研究万物,最后,竟然发现无一物有实在点。

   
想想也是很对:

   
绿叶并非它本身就是绿,而是它吸收了各色光波,却唯独坚拒了绿色光波,所以它自身不实在是某一颜色。

   
它的本质竟然是空空如也之色。

   
而其他事物的颜色,也都只是反射之色,而绝非其本来面目。

   
石头并非坚实的,它在极显微镜下,有很多空隙;而非空隙处的原素,若再用显微镜去看,也同样满是空隙。

   
若一直用无限的显微镜追寻下去,就证明是无限的空隙,无限的不实,彻彻底底的唯空。

   
由此科学证明,任何看上去实在的物质,都只是由一些互相依存、相对影响才能显出其存在的东西,都是暂时的构合(正是佛家所说的因缘假合)。

   
最细的原素本身,若再分析观察下去,仍然是无一真实存在,无一实在点。

   
所以世上万物,看上去实在的东西,都只是由于眼睛的聚焦密度和接收光波的能力,而相对确立的。

   
这样,哪一种看见才是真实的?

   
答案是,只有相对的真,并无实在的真。或,现象无实在的真,唯空性是


   
心识诸缘的空性


   
现在再分析心,凡人之心似乎也像石头,像实物。

   
这是无始以来,妄念累积,叠念成垢,变为精神里的结石,成就了顽固不化。

   
如此看来,似乎真有喜怒哀乐、贪嗔痴慢疑等等思想实情

   
但若设问,既有,又有烦恼,就请拿出来看看吧!

   
然而,人们却拿不出来。明明是感觉实有,却怎么也拿不出来!

   
心识是个什么东西?

   
它既没有色彩明暗、长短方圆,冷暖干湿,也没有屈伸行住,唯在念念相续不断间,看似存在,感觉恒有。

   
可见,实在也只是一种因缘假合,就如识念之力的幻设或虚拟,是认识和经验的投射,是知觉和分别的反映,等等。

   
那所谓的实有,只是在这等座标和参照下,才得以暂时存在的家伙;若以本体的空性座标和视点来看,它们就如是一系列的精神幻物,子虚乌有。

   
婚姻是:为着共同的感情和利益,睡到一起来,活到一块儿了。

   
一旦感情和利益的花园招风灌雨,备受摧害,牢不可破的盟誓乌合,就不可避免会解构或者朽散。

   
所以也是因缘假合,若用高倍放大镜去看,也不存有实在点

   
感情在则婚姻在,若感情变迁了,就算名存也实亡。随后回复为陌路人,甚至作弄成怨家仇家。

   
欠缺天然的血缘因素,散时即连亲戚关系也不是;除非生有小孩,小孩是将两个原本属于陌生的人,连带出间接的血缘关系。一旦小孩等因素有变,则仍不免完全终结。

   
人生,抓到的名闻也是因缘假合,捕获的利养也是因缘假合,色欲更是电石火花,权位更是短暂的雷鸣。

   
一时的纠结,却常被凡夫们误以为抵达了永久。

   
假如你现在执着金钱,为其苦闷,就请试想:

   
如果有很多金钱,跟缺少金钱,除了外在的不同,若是内心的苦乐深浅相同,那么,两者在精神的受用上,就是相等的。

   
有时侯,多财者比少财者还更不快乐呢。

   
所以钱财也是空,若现在感觉不空,那只是内心分别意识底下的一种暂时呈现,是一时显化为的假合存在。

   
有无常如劫匪。

   
匪问:你要财?还是要命?守财奴答:宁死爱财。

   
但智者说:命没了,财何用?有命在,财还可以再去挣。

   
道理同上:心若空,财亦无;若无心,财就非实有。

   
心连带出万有,万有牵系着心;彼此之间,有即有离,也有若即若离。

   
由此,可以看得很剔透:

   
财色万有,乃是假借有心才得以存在的。心识若能不思,止念,痴爱就不在,烦恼就非有,钱财也不实存。

   
若得心空苦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

   
一朝脱下胎州袄,作个逍遥大丈夫!(《性命圭旨》〈涵养本原救护命宝〉)

   
你若能控制自己暂时失忆(断念无念),则相思苦何在?失恋苦何在?受辱苦何在?求不得苦何在?国仇家恨何在?

   
古云:我思故我在。我想:我不思我何在?

   
我若中止了思想,就什么都不存在了。别人思是别人觉受的存在,与我无关。

当别人也不思,全宇宙生命意识都不思时,万有就从各个方面都不存在了。


   
时间本无


   
谁明白什么是真自然?

   
于是,我实践无心休闲,在美美满满的一个下午里,保持专注,轻安自在,滑不溜湫,没有粘着。

   
只要心田清净,便是天不拘兮地不羁,阴司的行政长官阎老先生在忙他的事,我在闲自己的乐,各不相干。

   
人怕半夜鬼叫门,就是做了亏心事,才忧虑阎老的手下会突然上门,来法办自己的事。

   
此时,我似在浪费时间,并无抓紧时间干什么。

   
时间是可以抓紧的么?

   
抓紧,莫非就是伸出五指之爪,把看不见摸不着却能造作感受得到的时间,用尽吃奶之力扼死、系死在这一刻,为小我所用?!

   
抓紧了的,其实只是自己的心。

   
时间轮不到我们抓紧的。它耿直忠实,铁脸无私,是石英振动的频律,是宇宙心脏无限的跳动,坚定不变地往前。金钱美女也留它不住。

   
我只想放松,人生大多没有放松过,至死不休。

   
任时间来或不来,任它溜冰而去。恍如混沌,无前无后。

   
看日东而西堕,看人黑头而变白,就指点说:这是时间。

   
凡人的时间观念,常带有人为造就的紧张。

   
有科学家说:时间只有对于一个具明确分界的个体或系统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存在的,才是能为我们所认识的

   
著名的相对论和大量的实验相互符合。它证实,时间和空间是非常复杂地相互纠缠一起。人们不能单独使空间弯曲而不涉及时间。这样,时间就竟然有了形态(空间)。

   
以佛家的观点来看,时空其实都只是相对的假合。

   
实相上,可以说没有时间。与心物一样,也是空性。

   
时间仿佛只是空间,前段空间、中段空间和后段空间。

   
唯是一种分段。分段的空间,就是时间。

   
老子不在了,在前段的空间就可以找到他,或可帮他牵牛,聊天聊地。

   
广被推崇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其著作《时间简史》,轰动世界,被称为全球科学里程碑,发行量过千万册。其中,就引用了一首有关时间的打油诗:

   
有位年轻小姐名怀特,

   
她能行走得比光还快。

   
她以相对性的方式,

   
在当天刚刚出发,

   
却已在前晚到达。


   
空间亦空


   
我感悟,空间也是没有的。那也许只是内心的一种容纳度、宽阔感。人们心造而至眼觉的或宽或窄的度限感,是为空间的概念。

   
科学家已经开始怀疑,宇宙可能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星系之外的星系,可能只是这个星系的再次反映,是光线光波形成的如镜子或玻璃般的反射场所形成的。由于不断的重复反射,所以才让人看到宇宙似乎是无穷的。

   
所以单凭眼睛所见,并不一定就是真。

   
我在暗室中,观看四面玻璃罩内的一点烛光,就欣赏到它出现的重叠的多重火头,奇妙有趣。

   
《长阿含经》说:佛告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

   
这就是说,一世界有四大天下(四大洲)和一日月,那么一小千世界就有四千个大天下和一千个日月。一小千世界的内容就是一世界的内容的一千倍。

   
诸比丘,如此小千世界,犹如周罗。(《起世因本经》卷一)周罗是指古印度时的发髻,一圈又一圈,一卷又一卷。

   
一千个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名为一化佛世界,这样,即由如十方恒河沙数的世界组成为一个佛世界,由如恒河沙数的佛世界组成为一个佛世界海,由如恒河沙数的佛世界海组成为一个佛世界种,由十方无量的佛世界种组成为一个报佛世界。(以上引自龙树菩萨《智度论》)

   
宇宙之大,真是令人头晕目眩。

   
一佛说法,如月倒映千江月,千万化身在千万世界中同时在说法。

   
阿弥陀佛在光中化佛无数亿

   
人可以分心,佛可以分身;心可以重复,世界可以重复;事物可以复制,星系空间的复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前面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正在讲故事,讲的是:前面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正在讲故事,讲的是:前面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正在……

   
复制也好,化身也好,倒映也好,反射也好,总之就是在变化中重复,重重叠叠,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无中生有,一亦归无。

   
如此,科学(数字游戏)就是哲学(理据本体),科学必然印证哲学(佛学)。

   
佛学就是真理之全部。其他宗教的正信部分,都可以在佛学中找到。

   
佛光普照就是包容了信我者得救,事实上,就是比之涵盖面更广。

   
大能容小,小不容大,所以小对于大,时有人为排斥的现象。

   
有的挂着佛法旗号的所谓佛法,已被参差不齐的人为因素,变异成了小器鬼

   
带着片面的受污染的偏见,又或者由粗陋领悟而非真正开悟所带来的浅见谬见:

   
有的过于入世,有的错误注解,有的好斗排他,有的纸上谈兵、不重实修,等等。

   
佛学的空间(哲学)跟物象的空间(科学)一样,无边无际。


   
科学可以证实:心物之宏观,无穷无尽,看不到边;心物之微观,亦是无穷无尽,看不到界。

   
视界的相对分别,才使人人为地区分出事物空间之宏与微、大与小!

   
实质上,大小并无绝对的区别。

   
以望远镜、显微镜去观测,大小物象都看不到尽头。

   
如此,甲等于丙,乙等于丙,甲即等于乙。既同是无限,实质也就是空间相等。唯其表现形态,在肉眼视觉之下,才有了某个角度相对的不同。

   
但如果,肉眼视觉具有望远镜、显微镜的功能,则又当别论了。

   
物象大小的区别,只是意识配合视觉而作出的划分罢。

   
依佛法之理,一切唯(妙有空性)造,即是点出了万有的根由。依照此理,可以更直接地透解宇宙万象之迷。

   
心可以引发现象,现象也可以牵动心(原理是因心物同源,一体两面)。

   
心有多宽广,宇宙就有多大。

   
念念无限,空间如何会有限?!

   
心没有边界,宇宙怎么会有尽头?!

   
我们看到的,全是我们(宇宙大意识)共同演义的心和心所变现的无限现象罢。

   
凡人的家国,是宇宙小意识们的有为变现;宇宙的时空,是宇宙大意识或大智性的无为变现。

   
见得窄、拥有少,是因为心小;见得广、拥有多,是因为心大。

   
请吃透这件事:时空一如,心物一如。假设分别,一时所用。不过如此,如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