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祛风汤”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老年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属中医“血风疮”范畴。其特点有四:一是多为老年人,年龄一般在50~60岁以上;二是以秋冬发病为多;三是病程较久;四是周身皮肤瘙痒,剧痒,痒无定处。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象多见细数或细滑数。该病虽全身瘙痒,但多无原发性皮损,经反复搔抓后,则可引起抓痕、血痂、皮肤粗糙少泽,搔时有白屑纷落等继发皮损。究其原委,现代医学认为是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或萎缩,分泌减少,脱水,皮肤干燥所致。中医学认为,年老体虚,肝肾不足,精血亏损,而致血虚生热化毒,生风化燥,热毒风燥阻于皮肤之间,肤失濡养,久病及络,脉络瘀阻,则通身皮肤作痒,干燥少泽、粗糙,搔后起抓痕,血痂及脱落皮屑。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数或细滑数,皆为阴血亏虚,热毒风燥阻于皮肤之间。治宜滋阴养血,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祛风止痒法。我常采用自拟方养血祛风汤加减治疗,疗效颇为满意。
方药组成:银花10g,连翘10g,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当归10g,制军6g,荆芥10g,防风各10g,蝉衣6g,制首乌10g,女贞子10g,生甘草6g。
方解:生地甘、苦、寒,《本经逢原》谓:“骨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有清热凉血,滋阴生津之功,还有“逐血痹”(《本经》)之效用。当归质地滋润,为补血要药,“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景岳全书·本草正》)。制首乌具补血、活血的双重作用,固涩精气,补肝肾,乌须发。李时珍称其为“滋补良药”。女贞子甘凉清补之品,药性平和,“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本草经疏》),常用于肝肾虚证。以上四药,相协而用,滋阴养血,补肝肾之阴,更为卓著。银花、连翘二药,清热解毒,皆为外科常用药。丹皮与赤芍,均能清热凉血,用于血热瘀滞之证,其与当归、生地为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作用更好。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自灭”。妙用一味制军(即制大黄)。夫大黄,既是气分药,又是血分药,能“破癥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本经》),其与银花、连翘同用,清热解毒,能使热毒下泄,其与归、地、丹、芍同用,凉血活血,祛瘀生新而不留邪。荆芥祛风止痒,常用于头风、皮肤瘙痒等症。诚如《本草纲目》所语:“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防风辛、甘、温,药性缓和,为“风中润药”,祛风止痒,以祛风之功为著,所主诸证,多与风邪有关,《本经》论其主治,首以“主大风”三字为纲。《本草经疏》谓之为“治风通用之品”。蝉衣甘、咸、凉,散风清热止痒,其与荆、防为伍,祛风止痒,功用更佳。甘草一则调和诸药,二则清热泻火解毒。《别录》谓还有通经脉、利血气之功。合而用之,有滋阴养血、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祛风止痒之功。全方以养血祛风止痒为主,活血凉血散瘀为辅,有相辅相成之妙用。与病证颇相合拍,故能获效。
临床使用时,若阴血不足较甚,皮肤粗糙,抓之皮屑较多者,可加桑椹子10g,枸杞子10g,滋阴润肤;倘风较盛,走窜无定,遍身作痒,昼夜搔抓不停者,可加全蝎3g,或乌梢蛇10g,息风止痒;如夹湿较甚,舌苔黄浊腻者,加生苡仁15g,白鲜皮10g;或蛇床子10g,地肤子10g,祛湿止痒;如阴虚阳亢,头昏目眩者,可加白蒺藜10g,*豆衣10g,钩藤10g(后下),生白芍10g,滋阴潜阳,如阴虚火旺,口干颧红,手心烫者,可加黄柏10g,知母10g,以泻相火;津伤肠失濡润,大便秘结者,改制军10g;或可加杏仁10g,火麻仁10g,白芍10g,润肠通便;如胃纳不香,饮食减少者,可加炒谷麦芽各10g,健胃消食助运。
验案举例:王某某,男,67岁。1994年11月13日诊:自述皮肤瘙痒4~5年,近2~3年未加重,每于秋冬季节加剧,通身皮肤瘙痒难忍,痒无定所,西医诊为老年皮肤瘙痒症。曾服扑尔敏、强的松、注射葡萄糖酸钙,及中药消风合剂等,仅能缓解一时。延诊于我。患者形体较瘦,皮肤粗糙欠润,抓之有皮屑掉落,四肢躯干抓痕痂明显。口干不欲饮,饮食及大小便均正常。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细略数。证属中医血风疮,治宜滋养阴血,清热凉血,祛风止痒法。用自拟方养血祛风汤加桑椹子10g,枸杞子10g。水煎服,一日1剂,一天2次,每次约350ml左右。服药期间,嘱其勿饮酒,忌食辛辣食物,避免各种刺激,以免影响疗效。5剂后,瘙痒明显减轻,又5剂后,皮肤瘙痒消失。嘱再服7剂,以资巩固疗效。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鲍正飞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治验
罗××,男,61岁。某大学图书馆退休职工。
自诉患皮肤瘙痒症近20年,每晚睡觉必遍身瘙痒,从未间断,曾到多家医院经中西医治疗未效。
经查问患者皮肤干燥失润,未见斑疹,口干夜烦,便结尿黄,形体消瘦,舌质干,脉细数。
根据以上证候,笔者诊断该病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属阴虚火炎,风毒蕴肤。治疗拟以清热解毒,养阴凉血,消风止痒为主。
药用苦参15克、白藓皮12克、胡麻仁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生地黄12克、生栀仁10克、蝉衣5克、地肤子12克、丹皮10克、紫草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七剂。
患者服药一剂,翌日即来我诊室诉说药后遍身发麻,不敢再服。告知服此方有上述反应,乃药物起作用,是好现象,嘱患者放心服用。一月后患者高兴地来告知服上药七剂后,全身瘙痒若失,睡觉恢复正常。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年过花甲,气血已亏,再参脉症,知其血虚阴伤,血虚乃致生风,阴虚而致火炎,故见皮肤瘙痒;且病历近20年,久病入络,风毒蕴阻肌肤经络,故久羁不愈。治以清热凉血、养阴息风之药,仅服1剂,即感遍身发麻,此乃久蕴之风毒为药物驱动,久遏经络之气得以恢复运行之佳兆。药已中的,故嘱患者免除疑虑,大胆服药,而获奇功。
文章来源:家庭医生报 作者:虞胜清
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中医治疗
皮肤瘙痒症,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人到老年由于气血亏虚,津液不足,皮肤失于滋润,风湿搏于肌肤,因而发生瘙痒症。临床表现,以皮肤干燥,全身瘙痒,甚至痒得钻心,昼夜不宁,搔抓处可出现苔藓样改变,皮肤脱屑如糠状等症状。
治疗本病,根据老年瘙痒症的病因病机,以养血祛风法为主,采用自拟祛风止痒汤治之,疗效较佳。药用当归10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首乌2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衣10克、苦参15克、炒苍术10克、黄连3克、知母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若见烦躁不安,夜眠欠佳者,加夜交藤15克、五味子10克、养心安神;大便干燥加生大黄10克,通腑泄热;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0克,补中益气。
按:本方为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有效方剂,组方合理,配伍得当,方中以当归、生熟地、首乌养血润肤;黄连苦寒燥湿,泻火解毒;苦参杀虫止痒;荆芥、防风、蝉衣祛风胜湿。据药理研究,黄连、防风、苦参有抗皮肤真菌的作用;苍术散风祛湿;知母滋阴润燥。诸药合用,具有养血润肤,祛风胜湿,杀虫止痒之功能,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有一定的作用。
注: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如鱼腥虾蟹等动风发物,以及烟酒等。
文章来源:家庭医生报 作者:江苏名老中医谢兆丰
老人皮肤瘙痒 中医良方帮忙
皮肤瘙痒与中医的“风瘙痒”相类似。中医认为秋冬季节人体气血运行迟缓,又合老年人气虚阴血不足,肌肤失养,所以易风燥瘙痒。常用方药有四物消风散或当归饮子加减。也可服用中成药乌蛇祛风止痒丸或丹参片、地龙片等,以养血润燥、祛风安神为治则。
1.内服方
当归饮子(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防风、何首乌、黄芪、甘草)煎水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两次。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作用,可治疗血虚所致的季节性或老年性皮肤瘙痒。
活血去风止痒方(红花、当归、桃仁、僵蚕、蚕蜕、地肤子)煎水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两次。有活血祛风止痒作用,可治疗血瘀血虚所致的全身性皮肤瘙痒。
马尾松针60克。煎水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两次。有清热祛风止痒作用,可治疗全身性皮肤瘙痒。
2.外洗方
夹竹桃叶5片,加500毫升热水浸泡,水变浅黄色时,趁热外洗瘙痒处,每日两次。有清热祛风止痒功效。
百部、蛇床子、艾叶、枯矾各15克。加水1500毫升,煮沸20分钟滤药液,先熏后洗,每日一剂,熏洗1~2次,每次30分钟。注意水温,避免烫伤。有清热杀虫,祛风止痒功效。
麦饭石适量,煎水,浴缸全身浸泡或趁热涂洗局部瘙痒处。每日1~2次。有润燥肌肤,祛风止痒功效。
3.食疗方
泥鳅红枣汤。泥鳅50克、红枣15克。加水文火慢熬30分钟,然后加适量食盐等调味品食用,每日一次。泥鳅性凉,红枣补气补血,可养血滋阴、祛风止痒,适用于全身性皮肤瘙痒。
蚌肉炒丝瓜。蚌肉150克、丝瓜100克、金针菜20克。先将蚌肉开水烫一下,然后入油锅翻炒,加适量食盐等调味品食用。可经常食用。蚌肉性凉,清热凉血;丝瓜清热去风。此方有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的功效,适用于血热风燥的全身性皮肤瘙痒。
僵蚕芝麻粥。僵蚕、生地、莲芯肉各20克、芝麻5克、红枣10克、梗米100克。将僵蚕生地煎取的药液和芝麻、莲芯肉、红枣、梗米一同煮粥。每日用数次,可清热祛风、润燥凉血,适用于血虚风燥的全身性皮肤瘙痒。
文章来源:家庭医生报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潘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