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泉香而酒洌”

 兰黛公主 2011-12-24
 


  《语文学习》杂志2004年第10期第39页有一篇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刘瑞孙老师的《“泉香而酒洌”释》,我有些不同的看法,想说一说。刘瑞孙老师在《“泉香而酒洌”释》说: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这样一句: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洌’或作‘洌’)。
  “对‘泉香而酒洌’的理解,不少注释者都说成:泉水有香气,酿出来的酒很清洌。使用了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采用的就是这种说法。
  刘瑞孙老师认为以上说法“经不起推敲”。他说:“说泉水有看气,有悖实际。即使认为‘香’是文学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但‘泉香’和‘酒洌’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为什么香泉酿出的是清酒而不是香酒,为什么自诩为醉翁的作者,要用一个香字去赞美泉而不去赞美酒?”
  接下来,刘瑞孙老师对“互文”说也提出质疑,他认为“说酒香而洌是可以的,说泉洌也是可以的,而说泉香毕竟有违事实。”
  最后他用了王力先生和张中行先生的话为自己作证:“其实,王力先生早就明确指出:‘泉香而酒洌,应理解为泉洌而酒香’。张中行先生说得更清楚:‘冽’是凉,‘洌’是清,不管是‘冽’还是‘洌’,都宜于形容‘泉’而不宜于形容‘酒’;‘香’呢,显然更宜于形容‘酒’。这样,照字面解释为‘泉香而酒洌’就不如承认这是交错说,解释为‘泉洌而酒香’。”他认为“泉香而酒洌”是“交错”是“求奇”,是作者为了追求特殊效果而有意为之的“颠倒好奇”,是基于对仗、平仄、押韵基础上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的一种听觉效果的补偿的考虑。
  “心折骨惊”、“心游目想”、“吃衣着饭”、“漱石枕流”是很典型的“交错”。“泉香而酒洌”看成“交错”也说得通,但不看成“交错”行吗?
  《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147页的一段课文说明说:“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大量地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第150页的相关译文说:“……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这里不说“香”字,而换成了“甜”字,妥吗?我想《教学用书》大概是考虑到前文所说的“句法骈散结合,语词虚实相间”,所以在翻译时也力求做到骈散结合,把“香甜”简作“甜”,以和“清”相对应。《教学用书》是承认“泉香”的,但不是说“泉水有香气”。
  “泉”能不能“香”?《现代汉语词典》(1989商务印书馆)“香”字第②条义项是这样说的:“食物味道好:饭很香”。从这条义项看,说泉水味道好为“泉香”完全说得通。《中学生古汉语字典》(陶冶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香”字第④条义项也有类似说法:“香甜,甘美。《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这里把“洌”写成了“冽”。笔者注)刘瑞孙老师说“泉水有香气,有悖实际”,他是把“香”字的另一义项误用到了这里。《现代汉语词典》“香”字第①条义项说:“气味好闻(跟‘臭’相对):香水/香皂/这花真香”。《中学生古汉语字典》“香”字第③条义项说:“‘气味好闻,芳香。’《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说泉水有香气,有悖实际。”若说“泉水香甜”,那就不悖实际了。
  关于泉水之香,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他在对范成大《四诗田园杂兴》之“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农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中“漱井香”作注道:“道书称清净水为‘华水’或‘水华’(《云笈七忏》卷六十七《岷山丹法》、《东坡志林》卷一《雨井水》),此地又从‘华’(通‘花’)生发出‘香’来;参看《礼记》里《月令》:‘仲冬之日……水泉必香’,欧阳修《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钱钟书先生说的“泉香”实际上是指“泉水清净”了。“泉香而酒洌”就是‘泉水清,酒也清。’”原来,泉清也会称泉香,那么,“泉”能“香”,也不悖实际。
  若干年前,曾有一首很流行的歌这样唱道:“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我要用真情和汗水,把你变得地也肥呀水也美呀,地肥水美……”“泉香”和“水美”可不可以算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呢?
  再说“酒洌”。“洌”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词典》说:“〈书〉(水、酒)清:泉香而酒洌。”《中学生古汉语字典》说:“水清。引申为清,清澈。欧阳修《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酒洌”就是“酒清”。“清酒”就是“好酒”,“浊酒”就是“差酒”,这是酒家的定论,也是诗家的定论。请看几句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行路难》)“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晁九礼《绿头鸭》)《齐民要术》(团结出版社1998年5月版)渍曲法说:“酒若熟矣,押出,清澄。”
  至于“‘泉香’和‘酒洌’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为什么香泉酿出的是清酒而不是香酒?”那看杨万里的一首《晚酌》也不难理解:“进入新秋荷更瘦,菱沉到底竟能浮。山泉酿酒香仍冽,野簌堆盘爽更幽。”“好泉当然酿好酒”,或者说“好酒当需好水酿”。
  《齐民要术》有几则关于酿酒用水的说法,现引如下:“秋以九月九日或十九日收水,春以正月十五日,或以晦日,及二月二日收水,当日即浸曲。此四日为上时,余日非不得作,恐不耐久。收水法,河水第一好;远河者取极甘井水,小咸则不佳。”“作曲、浸曲、炊、酿,一切悉用河水。无手力之家,乃用甘井水耳。”
  有一个关于茶道的小笑话,说某人嗜茶,很讲究茶道,每次泡茶一定要叫童子临时去山上挑泉水煮茶,因为山泉水清,泡的茶才好,隔宿的山泉水则失了“鲜气”。还有更讲究的:童子挑水一定不能换肩,因为只能用身前一桶水,不能用身后那桶水,身后的水有“尘气”,另外童子可能会放屁……杭州产龙井茶,据说龙井茶必得用虎跑泉的泉水方能泡出茶的极致。人们为了一品佳茗,就不远几里,十几里,几十里地到虎跑泉取水。茶犹如此,酒何以堪?
  至于为什么把好酒说成“清酒”,而不说成“香酒”,有点酒常识的人大概都知道:刚酿出的酒色较重,成一种淡黄色,而陈年酒色就淡了,越陈越淡,酒色淡到如水般清澈透明的时候,就几乎闻不到酒香了。酒越陈越好,越清越好。白居易有一首《问刘十九》,是这样写的:“绿蚁新涪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种浮着小酒糟的,冒着小泡泡的绿酒看是好看,但太甜太腻了,真正的酒客不会喜欢。
  “泉香而酒洌”就是说“泉水甜,酒水清”或者说“泉水清,酒也清”。没什么不妥的。
  另外,“酒冽”也说得通,《齐民要术》造酒法说:“冬欲温暖,春欲清冽。”上文杨万里的《晚酌》“山泉酿酒香仍冽”也是一证。
  参考文献:《语文学习》、钱钟书《宋诗选注》、《现代汉语词典》、陶冶《中学生古汉语字典》、《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宋词三百首》,贾思勰《齐民要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